陕西石泉2018届高三第五次中学语文月考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 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 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 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 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 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 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 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 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 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 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 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 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 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 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 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 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 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 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 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 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 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 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 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 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 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 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
陕西石泉 2018 届高三第五次中学语文月考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 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 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 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 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 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 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 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 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 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 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 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 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 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 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 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 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 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 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 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 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 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 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 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 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 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 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 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
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 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 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 积下"阴德"。 C.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 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 的益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 意义 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 是他们的目的 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 家族。 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 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 的独特性。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 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 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 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 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乌镇的修辞 汗漫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 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 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 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 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而正是这种 “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 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 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 积下"阴德"。 C.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 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 的益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 意义。 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 是他们的目的。 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 家族。 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 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 的独特性。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 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 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 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 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乌镇的修辞 汗漫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 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 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 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 他在 1949 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 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而正是这种 “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一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 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 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 面临破产的忧愤。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他说,都去 了国外。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 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 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 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1982年移居美国纽 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 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 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 笛。”“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 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 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 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一一去, 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 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九十年代,木心声名 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 “晚晴小筑”。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 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 手杖等遗物。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 会加重异乡感吧。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 大约会想:乌镇还在乌镇吗?我还是我吗?“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 得到很好的款待。”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2017年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 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 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 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 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 义?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5分) 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 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 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 面临破产的忧愤。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他说,都去 了国外。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 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 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 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1971 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 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1982 年移居美国纽 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 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 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 笛。”“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 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 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 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 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 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 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 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九十年代,木心声名 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 “晚晴小筑”。2006 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 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 手杖等遗物。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 会加重异乡感吧。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 大约会想:乌镇还在乌镇吗?我还是我吗?“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 得到很好的款待。”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 2017 年第 3 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 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 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 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 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 义?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5 分) 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 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京举行 3月7日,“先人与我们同行一一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北京民族 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一次精品展示 为深入挖掘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中国文联于2008年启动“中 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 咏诵会用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加深当下人们对传统经典的 理解。推出后,受到观众热情欢迎。 十年间,“中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先后推出了《道德经》《诗经》《孙子兵 法》《论语》《孟子》《孝经》《大学》《屈原》和《王阳明》等10部舞台咏 诵艺术作品。“先人与我们同 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是从已推 出的这10部作品中精选出4篇经典原文、7篇解读经典的散文和9首感悟经典 的歌曲,经过精心编排而成的,集中展现了中华经典的精髓神韵 据咏诵会主办方介绍,对“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进行一次“巡礼式”的 全面演绎,就是为了缅怀和祭奠先人先贤,感悟古圣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感受 他们洞悉宇宙万象的智慧,体味他们深刻入微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励国人重视经 典,阅读经典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二 经典因性质相异而不同 对于经典,可以分为两类:以社会认知、观点阐发为基础的“社会经典”类, 比如《国富论》;另外是以文学才情、艺术灵感为主的“文学经典”。我的观点 是文学经典的“必读性”一般会大于社会经典。主要原因在于优秀的文学往往可 以独立于时代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而社会经典在开拓了时代的同时往往 也会依赖其时代,写作背景的底色褪去也难免造成书页的泛黄。 比如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对于工业化肇始时期的西方世界来说无疑是醍醐 灌顶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其书的的确确也对市场经济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如今,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早已不是斯密用尽半生心血所疾呼呐喊的理论,而是 更加关注政府与市场分界线的具体划定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毫 不夸张地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经济学教授对经济的认知能力都超过了斯密。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文字的历史价值不减,人格力量依旧,但是作为对社会的认 知和阐释,当初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这部分的价值也就无形 中被稀释消解,对于现代的读者而言,其增益也就远不能与作者创作的时代相提 并论了。如果一个人想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那么今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书一定比上述作品告诉他的更多也更符合社会的实际。当然,萨氏的这本著作 虽然优秀,但也并非“必读”,我们还有众多的其它选择 与社会经典受制于时代不同,文学经典的魅力多见于情感和表述,受时代影响 不大,甚至会随时间的流逝历久弥香。文学不同于社会学的另一个区别还在于后 人不大容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再次开发和继续建构,也不太具有可替代性。 例如,我们如果不读李白,就无法感受李白那种独有的天纵才情,这种感受杜甫无 法替代,徐志摩也不能,反过来,李白也无法替代杜甫和徐志摩。极端的例子里 极致的文学作品甚至还会对后世造成一种压制。当初李白登黄鹤楼,正准备慷慨 赋诗一首,抬头望见崔颢的大作《黄鹤楼》,不禁心生退缩,一句“眼前好景道不 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断了诗兴。所以文学类的经典一旦登顶便成“绝唱
材料一: 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京举行 3 月 7 日,“先人与我们同行——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北京民族 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一次精品展示。 为深入挖掘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中国文联于 2008 年启动“中 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 咏诵会用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加深当下人们对传统经典的 理解。推出后,受到观众热情欢迎。 十年间,“中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先后推出了《道德经》《诗经》《孙子兵 法》《论语》《孟子》《孝经》《大学》《屈原》和《王阳明》等 10 部舞台咏 诵艺术作品。“先人与我们同行——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是从已推 出的这 10 部作品中精选出 4 篇经典原文、7 篇解读经典的散文和 9 首感悟经典 的歌曲,经过精心编排而成的,集中展现了中华经典的精髓神韵。 据咏诵会主办方介绍,对“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进行一次“巡礼式”的 全面演绎,就是为了缅怀和祭奠先人先贤,感悟古圣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感受 他们洞悉宇宙万象的智慧,体味他们深刻入微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励国人重视经 典,阅读经典。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二: 经典因性质相异而不同 对于经典,可以分为两类:以社会认知、观点阐发为基础的“社会经典”类, 比如《国富论》;另外是以文学才情、艺术灵感为主的“文学经典”。我的观点 是文学经典的“必读性”一般会大于社会经典。主要原因在于优秀的文学往往可 以独立于时代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而社会经典在开拓了时代的同时往往 也会依赖其时代,写作背景的底色褪去也难免造成书页的泛黄。 比如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对于工业化肇始时期的西方世界来说无疑是醍醐 灌顶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其书的的确确也对市场经济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如今,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早已不是斯密用尽半生心血所疾呼呐喊的理论,而是 更加关注政府与市场分界线的具体划定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毫 不夸张地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经济学教授对经济的认知能力都超过了斯密。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文字的历史价值不减,人格力量依旧,但是作为对社会的认 知和阐释,当初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这部分的价值也就无形 中被稀释消解,对于现代的读者而言,其增益也就远不能与作者创作的时代相提 并论了。如果一个人想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那么今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一书一定比上述作品告诉他的更多也更符合社会的实际。当然,萨氏的这本著作 虽然优秀,但也并非“必读”,我们还有众多的其它选择。 与社会经典受制于时代不同,文学经典的魅力多见于情感和表述,受时代影响 不大,甚至会随时间的流逝历久弥香。文学不同于社会学的另一个区别还在于后 人不大容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再次开发和继续建构,也不太具有可替代性。 例如,我们如果不读李白,就无法感受李白那种独有的天纵才情,这种感受杜甫无 法替代,徐志摩也不能,反过来,李白也无法替代杜甫和徐志摩。极端的例子里, 极致的文学作品甚至还会对后世造成一种压制。当初李白登黄鹤楼,正准备慷慨 赋诗一首,抬头望见崔颢的大作《黄鹤楼》,不禁心生退缩,一句“眼前好景道不 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断了诗兴。所以文学类的经典一旦登顶便成“绝唱
就算后世有相同主题的作品超越,也仅仅是锦外添花,而不会造成原作价值的折 损,我们阅读的体验也不会受到影响。 材料三: 儒学经典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的自我更新 在思想史领域,儒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最为突 出。从原始儒学到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到陆王心学,改革、变革精神内在于传 统文化之中,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一孔子,就是注重通变的典范。孔子为殷商后裔,但在文 化选择上,他却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 并受到儒家至高至尊的推崇,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被认为是能够认识并把握历 史法则的人,是孟子所谓的“圣之时者”。 儒家最强调变的经典,是五经之首的《周易》。“易经”就是变经,是对变革 规律的总结。这是一部专门阐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法则的经书。“易”之三义 简易、变易、不易,都以承认和重视外部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前提。阴阳 刚柔、乾坤等,都是古代中国为描摹、探索宇宙、自然、社会等运行机制、变化 规律所创立的概念。在其他儒学经典中,都充满着这种自我更新的意识,如《诗经》 歌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礼记·乐记》借上古言变化:“五帝殊时,不相沿 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针对不同的历史境遇,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 次又一次成功地回应了不同时代的挑战。其中,特别是在佛教盛行而“儒门淡薄, 收拾不住”之际,成功应对了佛教的挑战,后来,它又遭遇了基督教的挑战。 总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变革的文化、富有弹性的文化, 富有巨大张力的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不是一个保守的文化、僵化的文 化、封闭的文化。 (摘自《中华读书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只是诠释经典的一种形式,我们要真正重视经 典,体悟经典,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付出很多努力 B.随着社会的发展,斯密的《国富论》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 书的价值也就无形中被稀释消解,它也就不再被后人看重而成为经典。 C.材料二中列举了斯密和李白等事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作者的观点更 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 D.文学经典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表述,一旦形成″绝唱",就很难超越 8.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材料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9.材料三说:“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5分) 一E、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 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就算后世有相同主题的作品超越,也仅仅是锦外添花,而不会造成原作价值的折 损,我们阅读的体验也不会受到影响。 材料三: 儒学经典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的自我更新 在思想史领域,儒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最为突 出。从原始儒学到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到陆王心学,改革、变革精神内在于传 统文化之中,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注重通变的典范。孔子为殷商后裔,但在文 化选择上,他却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 并受到儒家至高至尊的推崇,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被认为是能够认识并把握历 史法则的人,是孟子所谓的“圣之时者”。 儒家最强调变的经典,是五经之首的《周易》。“易经”就是变经,是对变革 规律的总结。这是一部专门阐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法则的经书。“易”之三义 ——简易、变易、不易,都以承认和重视外部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前提。阴阳、 刚柔、乾坤等,都是古代中国为描摹、探索宇宙、自然、社会等运行机制、变化 规律所创立的概念。在其他儒学经典中,都充满着这种自我更新的意识,如《诗经》 歌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礼记·乐记》借上古言变化:“五帝殊时,不相沿 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针对不同的历史境遇,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 次又一次成功地回应了不同时代的挑战。其中,特别是在佛教盛行而“儒门淡薄, 收拾不住”之际,成功应对了佛教的挑战,后来,它又遭遇了基督教的挑战。 总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变革的文化、富有弹性的文化, 富有巨大张力的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不是一个保守的文化、僵化的文 化、封闭的文化。 (摘自《中华读书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只是诠释经典的一种形式,我们要真正重视经 典,体悟经典,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付出很多努力。 B.随着社会的发展,斯密的《国富论》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 书的价值也就无形中被稀释消解,它也就不再被后人看重而成为经典。 C.材料二中列举了斯密和李白等事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作者的观点更 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 D.文学经典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表述,一旦形成"绝唱",就很难超越。 8.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材料有什么不同之处。(4 分) 9.材料三说:“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本阅读(1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 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 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 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髙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 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乇,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 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蘖°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 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髙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 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賺君。而髙宗知君贤,不可 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岀,积劳成疾以殒。方 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 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 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 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 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 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媒蘗: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 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 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序”,也作“叙”或“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 写体例和主要内容。《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皆属此类。 C.“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 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 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 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 B.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 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 C.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 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 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 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 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 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②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 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 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 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 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 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 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③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 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 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 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 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 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 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序”,也作“叙”或“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 写体例和主要内容。《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皆属此类。 C.“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 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 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 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 B.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 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 C.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 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D.钱沣的诗如其为人。本文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 者由其人而见其诗,领会钱沣的诗“苍郁劲厚”的特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2)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岁二首 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千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 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 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髙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恨 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 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 句加以赏析。(6分) 三)默写名句(5分) 1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来评价将军向宠的性格特 点 (2)《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3)李白《蜀道难》中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的两句诗 是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一句点 明时令后,慨叹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险,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D.钱沣的诗如其为人。本文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 者由其人而见其诗,领会钱沣的诗“苍郁劲厚”的特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2)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己亥①岁二首 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 879 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 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 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恨 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 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 一句加以赏析。(6 分) (三)默写名句(5 分) 1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来评价将军向宠的性格特 点。 (2)《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 (3)李白《蜀道难》中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的两句诗 是 , 。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一句点 明时令后,慨叹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险,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 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 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需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 不刊之论 ④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 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⑤强杈政治总是以舆论抹黑、武力威胁的方式压服反对的力量,这种危言危行值 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A.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人工仿制的大理石石材价格是其它同类产品的40%到60%,优势明显;石材 在外观、材质等方面也极具市场竞争力。 B.《向太阳》是艾青在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激越而丰 厚的情感创作的一首长诗 C.报告显示,各级政府强化了对公立医院发展建设、长期债务化解、学科和人才 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D.我国发射风云四号卫星,整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同类卫星水平,一举实现 了我国卫星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 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C.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 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 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些人认为,文章只应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 通体看来没有错, 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 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 文章的活力 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 净了。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 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繁简之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 分,不少于70字。(6分) 【京华时报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和简体字相比,中国繁体字中的 親”“愛”两学让人一眼就看懂含义。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小组讨论中,著名导演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增加到小学 课本里。作为比较受瞩目的“明星委员”,冯小刚的呼吁顿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 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 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 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 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需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 不刊之论。 ④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 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⑤强权政治总是以舆论抹黑、武力威胁的方式压服反对的力量,这种危言危行值 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这种人工仿制的大理石石材价格是其它同类产品的 40%到 60%,优势明显;石材 在外观、材质等方面也极具市场竞争力。 B.《向太阳》是艾青在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激越而丰 厚的情感创作的一首长诗。 C.报告显示,各级政府强化了对公立医院发展建设、长期债务化解、学科和人才 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D.我国发射风云四号卫星,整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同类卫星水平,一举实现 了我国卫星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 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C.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 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 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一些人认为,文章只应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 通体看来没有错, 。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 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 。文章的活力 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 净了。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 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繁简之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 分,不少于 70 字。(6 分) 【京华时报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和简体字相比,中国繁体字中的 “親”“愛”两学让人一眼就看懂含义。3 月 4 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小组讨论中,著名导演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增加到小学 课本里。作为比较受瞩目的“明星委员”,冯小刚的呼吁顿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
议,新浪微博相关话题的点击量很快超过百万,有人说此举利于传承传统,也有人 吐槽“考试答题,时间更加不够”。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村上春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他为了保持健康,开始跑步, 坚持每天跑10公里马拉松。跑步让他明白人生也是一场马拉松,“喜欢的事自然 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 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材料二:2016年是香港马拉松运动20周年,陈奕迅为此演唱了歌曲《人生马拉 松》:“半次到一百次,一天天去试。靠勇气加斗志,放弃太轻易。沉迷还是幼稚, 根本不介意。愿到最后我知,锻炼里的意义……时空多更改,只好抛开,等待。应 不应该,精不精彩,总结在,我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作文 「F、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答案:1.B;2.D;3.D 解析: 1.“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 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 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2.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 的时间较短” 3.A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项,文中引入康德对 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 托;C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答案:4.B 5.“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 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修辞的力量”:①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 成“林家铺子”,“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②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 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 人敬仰与怀念。③两处“修辞的力量”含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 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 6.示例(1):赞同。 理由如下:①乌镇作为江南小镇,人杰地灵,不仅有宜人的地域风光,更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从这里走出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让人喜爱与敬佩,其文化影响力
议,新浪微博相关话题的点击量很快超过百万,有人说此举利于传承传统,也有人 吐槽“考试答题,时间更加不够”。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村上春树 33 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他为了保持健康,开始跑步, 坚持每天跑 10 公里马拉松。跑步让他明白人生也是一场马拉松,“喜欢的事自然 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 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材料二: 2016 年是香港马拉松运动 20 周年,陈奕迅为此演唱了歌曲《人生马拉 松》:“半次到一百次,一天天去试。靠勇气加斗志,放弃太轻易。沉迷还是幼稚, 根本不介意。愿到最后我知,锻炼里的意义……时空多更改,只好抛开,等待。应 不应该,精不精彩,总结在,我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作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答案: 1.B; 2.D; 3.D 解析: 1.“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 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 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2.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 的时间较短”。 3.A 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 项,文中引入康德对 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 托;C 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答案: 4.B; 5.“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 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修辞的力量”:①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 成“林家铺子”,“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②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 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 人敬仰与怀念。③两处“修辞的力量”含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 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 6.示例(1):赞同。 理由如下:①乌镇作为江南小镇,人杰地灵,不仅有宜人的地域风光,更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从这里走出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让人喜爱与敬佩,其文化影响力
绵延不绝;②乌镇被世风裹卷,随时代变迁,也有面目一新的剧变,甚至给人以物 是人非之感,对此我们也应予以谅解 示例(2):不赞同。 理由如下:①乌镇以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闻名于世,固然值得去观光旅游,对 于当地的文化名人,我们自然也会心生敬意,但是,假借文化之名,大行经济之实, 毕竟有对文化的轻慢乃至亵渎之嫌。②茅盾有《林家铺子》,杂货店老板就按小 说里的描写来打扮;木心家的花园随着时代几经“修辞”,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可 见,乌镇的文化味和历史感淡了、远了,清纯靓丽已消失,徒留遗憾、徒剩怅惘而 已。(能扣住文本内容加以探究,做到自圆其说,大意如此即可。 解析:A项,对散文主题归纳有误,作品不是“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而是对 乌镇的文化旅游的观感与反思。C项,句意理解不妥当,文章没有明显表示“讥讽 老板的滑稽”的意思,但有对文化旅游的保留态度。D项,曲解文意,“政府对旧 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错,从原文内容来看,“谅解”是木心和“我”对乌镇 发生剧变的态度,“挽留”则是指当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真诚敬重和对文化的珍 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答案:7.B 8.①内容方面:材料一侧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介绍了咏诵会的相关情况;材料二 侧重于谈论经典特性,阐释了社会经典和文学经典的区别。 ②写法方面:材料一作为新闻,主要以叙述作为表达方式;材料二属于评论,旨在 阐述作者观点,主要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 9.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注重通变的典范 ②儒学经典都充满着自我更新的意识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回应了不 同时代的挑战。 解析:社会经典只是没有文学经典那么具有“必读性”,但它们仍是经典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本阅读(19分) 答案:10.A;11.B;12.A; 13.(1)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国法 得以伸张。 (2)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 累、受屈辱罢了 解析: 11.《送东阳马生序》不是书序 12.误解了原文“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一句的含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答案:14.BE; 15.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控诉,对百姓的同情。写出了战 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 以 万 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
绵延不绝;②乌镇被世风裹卷,随时代变迁,也有面目一新的剧变,甚至给人以物 是人非之感,对此我们也应予以谅解。 示例(2):不赞同。 理由如下:①乌镇以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闻名于世,固然值得去观光旅游,对 于当地的文化名人,我们自然也会心生敬意,但是,假借文化之名,大行经济之实, 毕竟有对文化的轻慢乃至亵渎之嫌。②茅盾有《林家铺子》,杂货店老板就按小 说里的描写来打扮;木心家的花园随着时代几经“修辞”,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可 见,乌镇的文化味和历史感淡了、远了,清纯靓丽已消失,徒留遗憾、徒剩怅惘而 已。(能扣住文本内容加以探究,做到自圆其说,大意如此即可。) 解析: A 项,对散文主题归纳有误,作品不是“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而是对 乌镇的文化旅游的观感与反思。C 项,句意理解不妥当,文章没有明显表示“讥讽 老板的滑稽”的意思,但有对文化旅游的保留态度。D 项,曲解文意,“政府对旧 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错,从原文内容来看,“谅解”是木心和“我”对乌镇 发生剧变的态度,“挽留”则是指当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真诚敬重和对文化的珍 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答案:7.B; 8.①内容方面:材料一侧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介绍了咏诵会的相关情况;材料二 侧重于谈论经典特性,阐释了社会经典和文学经典的区别。 ②写法方面:材料一作为新闻,主要以叙述作为表达方式;材料二属于评论,旨在 阐述作者观点,主要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 9.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注重通变的典范; ②儒学经典都充满着自我更新的意识;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回应了不 同时代的挑战。 解析: 社会经典只是没有文学经典那么具有“必读性”,但它们仍是经典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本阅读(19 分) 答案: 10.A; 11.B; 12.A; 13.(1)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国法 得以伸张。 (2)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 累、受屈辱罢了。 解析: 11.《送东阳马生序》不是书序。 12.误解了原文“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一句的含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答案: 14.BE; 15.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控诉,对百姓的同情。写出了战 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 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