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姓名 第I卷(24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吉祥(j)棱角1ng)狡黠(xi)长吁短叹、x) B.浸润(n).驀然(m),腈纶(g1ng,残碑断碣(j C.喟叹、ku)愤慨(kai),盥洗(gn,呱呱坠地(gua D.阻挠(nao)女娲(w)咯血(ka)戛然而止(ji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松弛协赛曲融会贯通 B.扫描诙谐天然气振耳欲聋 C.博弈巨挚殊不知 毋容置疑 D.竞标 临摹吓马威 门庭若市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 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 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 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 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 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 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 愈发日久弥坚
高三语文试题 姓名 第Ⅰ卷(24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吉祥( ....jí..). 棱角( ...l.i.ng..). 狡黠( ...xiá ...). 长吁短叹( .....xū..). B..浸润( ....jìn ...). 蓦然( ...mò..). 腈纶( ...q.íng ...). 残碑断碣( .....jié ...). C..喟叹( ....kuì ...). 愤慨( ...kǎi ...). 盥洗( ...guàn ....). 呱呱坠地( .....guā ...). D..阻挠( ....náo ...). 女娲( ...wā..). 咯血( ...kǎ..). 戛然而止( .....ji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坐落 松弛 协赛曲 融会贯通 B. 扫描 诙谐 天然气 振耳欲聋 C. 博弈 巨挚 殊不知 毋容置疑 D. 竞标 临摹 吓马威 门庭若市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 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 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 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 愈发日久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 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ong)长恪(ke)尽职守 B.谐奏曲咄咄逼人怆( chuang)然怙恶不悛(qun) 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e)取唾(chu1)手可得 D.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u)返璞(pu)归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 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 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 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 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 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 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 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 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 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 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活性炭 韬光养晦 冗.(rǒng)长 恪(kè)尽职守 B. 谐奏曲 咄咄逼人 怆.(chuàng)然 怙恶不悛.(qǔn) C. 威慑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 笑咪咪 按图索骥 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 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 ....,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 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 雁南飞,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 90 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 兵不血刃 ....,最终以 3:0 取得胜利。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 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 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 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 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 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
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 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 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9.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 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 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 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 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 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 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 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 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 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 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
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 90 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 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 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9.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1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1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1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1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 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 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 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 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 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 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 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 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 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 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
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 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 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 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 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 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 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10.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12.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第Ⅱ卷(126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3小题,共126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 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 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 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 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 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 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10.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12.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第Ⅱ卷(126 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 23 小题,共 12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20分)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 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 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 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 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 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口口家园城市涵 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口口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 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 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 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 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 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 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 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 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 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 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 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 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 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 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 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3-18 题。(20 分)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 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 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 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 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 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 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 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 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 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 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 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 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 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 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 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 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 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 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 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 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 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 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 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芇奏韵律等 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 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1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由于因此B.由于才能C.因为所以D.因为而且 14.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 。(2分) 15.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 两个方面 (4分) 16.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 的不同作用。(5分) 17.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 8.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5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 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 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 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 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 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 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 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 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 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 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 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 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1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由于 因此 B.由于 才能 C.因为 所以 D.因为 而且 14.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5.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 分) 16.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 的不同作用。(5 分) 17.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 18.2010 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15 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 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 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 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 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 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 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 “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 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
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 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 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 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 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 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 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 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 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 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 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 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9.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 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 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 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 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 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 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 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 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 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 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 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 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 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 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 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 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 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 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 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9.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 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 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 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 意,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 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 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 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 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 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 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 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 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 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20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 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 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 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 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 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 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2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 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 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 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 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三、古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20 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 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 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 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 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 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 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2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 分)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2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5.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口口的性格特征。(4分) 26.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30题.(20分)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 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 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 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 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亦有但纪 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 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牛今 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 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 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 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 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一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27.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 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 28.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5分)
2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 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5.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4 分) 26.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7-30 题.(20 分)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 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 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 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 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 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 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 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 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 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 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 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27.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 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28.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5 分)
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9.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5分)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①② 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3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5分)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三)古代诗歌阅读(26分) 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7-28题。(14分)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3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7分) 3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7分) B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一分,共12分)
A 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9.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5 分)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3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5 分)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三)古代诗歌阅读(26 分) A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7-28 题。(14 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3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7 分) 3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7 分) B 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一分,共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