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三)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拍也催生了自我意识 的分裂 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其实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普通人只能从昏 暗而晃动的水面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历史学家莫蒂默认为,玻璃镜子虽小,但它 在14世纪被威尼斯人发明的时刻,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千年来, 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如此清晰、完整、便捷地看到自己的模样。这同时也就意味 着,人类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这种神奇的发明极大地促 进了人类自我意识、个人意识的增长。以西欧为例,此前,人们更多是通过自己 的家族、教堂、领主、行业公会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镜子的发明则让人们开始 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更频繁地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回答 “我是谁”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 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莫蒂默说,在西欧,镜 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 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 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赤裸裸地向观众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不管我长得美还 是丑,反正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无论是镜子还是肖像画,都是技术和媒介塑造自我意识的典型例子。当人们从镜 子中看到自己,当人们被呈现在肖像画中供人观看,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都在悄 悄发生变化。 在今天这个时代,和镜子、肖像画一脉相承的媒介技术是自拍。可以说,自拍是 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一方面,当人们拿起手机,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 候,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容貌,这甚至比照镜子都更有用,经常自拍的人对自 己脸上最漂亮和最需遮掩的细节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自拍的下一步往往是上 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这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 像画,期待他人的重视和欣赏。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也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在社交媒体上不 断收获的点赞中,人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满足,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 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然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自拍经常 看上去是随意、即兴的,但其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 的设计、挑选和美化,人们期待这些自拍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观众的审美一一毕 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多的点赞。 所以,与其说自拍助长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不如说它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人 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 我表演
陕西省咸阳市 2017 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三)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拍也催生了自我意识 的分裂。 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其实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普通人只能从昏 暗而晃动的水面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历史学家莫蒂默认为,玻璃镜子虽小,但它 在 14 世纪被威尼斯人发明的时刻,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千年来, 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如此清晰、完整、便捷地看到自己的模样。这同时也就意味 着,人类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这种神奇的发明极大地促 进了人类自我意识、个人意识的增长。以西欧为例,此前,人们更多是通过自己 的家族、教堂、领主、行业公会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镜子的发明则让人们开始 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更频繁地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回答 “我是谁”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 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莫蒂默说,在西欧,镜 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 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 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赤裸裸地向观众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不管我长得美还 是丑,反正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无论是镜子还是肖像画,都是技术和媒介塑造自我意识的典型例子。当人们从镜 子中看到自己,当人们被呈现在肖像画中供人观看,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都在悄 悄发生变化。 在今天这个时代,和镜子、肖像画一脉相承的媒介技术是自拍。可以说,自拍是 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一方面,当人们拿起手机,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 候,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容貌,这甚至比照镜子都更有用,经常自拍的人对自 己脸上最漂亮和最需遮掩的细节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自拍的下一步往往是上 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这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 像画,期待他人的重视和欣赏。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也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在社交媒体上不 断收获的点赞中,人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满足,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 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然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自拍经常 看上去是随意、即兴的,但其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 的设计、挑选和美化,人们期待这些自拍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观众的审美——毕 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多的点赞。 所以,与其说自拍助长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不如说它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人 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 我表演
有意思的是,在普通人的表演中,他们假装自己是明星,享受着大家的注视;而 名人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自己是普通人,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选自方可成《从镜子、肖像到自拍》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一项 是 A.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B.人们通过肖像画赤裸裸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C.自拍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 D.普通人通过自拍假装成明星,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成普通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镜子的发明有可能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 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 B.莫蒂默认为,镜子的岀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镜子 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C.镜子、肖像画和自拍,是通过技术媒介来塑造自我意识的。自拍是镜子和肖 像画的结合体, D.为了收获最多的点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挑选和美化,而不是经常看上去的那样随意、即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拍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但是镜子和肖 像画却不一定具有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作用。 B.在西欧,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 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人们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此时的自拍功能更接近镜子;当照片上 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时,此时的自拍功能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 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欣赏 D.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 的自我表演。这说明了自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 识的分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陆怡彤远山 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 的话语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 是我们对陈薪伊的印象 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8天的演出。 这位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世界纪念文学 巨匠莎士比亚的2016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 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 作品的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 姆雷特》。她顺着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20世纪80 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业,对戏剧的硏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
有意思的是,在普通人的表演中,他们假装自己是明星,享受着大家的注视;而 名人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自己是普通人,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选自方可成《从镜子、肖像到自拍》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一项 是 ( ) A.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B.人们通过肖像画赤裸裸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C.自拍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 D.普通人通过自拍假装成明星,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成普通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镜子的发明有可能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 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 B.莫蒂默认为,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镜子 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C.镜子、肖像画和自拍,是通过技术媒介来塑造自我意识的。自拍是镜子和肖 像画的结合体。 D.为了收获最多的点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挑选和美化,而不是经常看上去的那样随意、即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拍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但是镜子和肖 像画却不一定具有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作用。 B.在西欧,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 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人们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此时的自拍功能更接近镜子;当照片上 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时,此时的自拍功能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 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欣赏。 D.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 的自我表演。这说明了自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 识的分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陆怡彤 远 山 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 的话语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 是我们对陈薪伊的印象。 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 8 天的演出。 这位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世界纪念文学 巨匠莎士比亚的 2016 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 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 作品的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 姆雷特》。她顺着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20 世纪 80 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业,对戏剧的研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
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 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 人。1986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 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时隔30年,在莎士 比亚逝世400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 如何才能排演出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 特》?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 的中文译本,翻译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31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 生豪勉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 毅的英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 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 事。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 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 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炸机螺旋桨,忘 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 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 中读到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 斯放在了人物表的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 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 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来完成。她解释说:“朱生豪有着令我 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一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 性。”“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宕的性格 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 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 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 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过京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 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言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 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 筑元素的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 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 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 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 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 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 也正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 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 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 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 剧作品,感召观众。“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 演变中的人生戏剧。”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5日,有删节)
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 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 人。1986 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 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时隔 30 年,在莎士 比亚逝世 400 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 如何才能排演出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 特》?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 的中文译本,翻译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 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 31 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 生豪勉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 毅的英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 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 事。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 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 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炸机螺旋桨,忘 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 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 中读到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 斯放在了人物表的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 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 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来完成。她解释说:“朱生豪有着令我 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 性。”“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宕的性格、 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 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 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一 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过京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 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言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 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 筑元素的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 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 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 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 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 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 也正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 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 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 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 剧作品,感召观众。“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 演变中的人生戏剧。”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 月 5 日,有删节)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话剧《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 众不同 B.硏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哈姆 雷特”,懂得“经典”“大师”的含义。 C.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 国建筑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D.“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 间倾注于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正午阳光一般的”“睿智”“坚定 等词,浓墨重彩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其中“长达 8天的演出”“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 C.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莎剧的事迹,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 《哈姆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 出必行”的艺术人生 E.陈薪伊在她所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朱生豪的故事,意在诠释其为 自己所崇尚的理想人性,即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6.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 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 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 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 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 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 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 “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 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 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 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话剧《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 众不同。 B.研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哈姆 雷特”,懂得“经典”“大师”的含义。 C.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 国建筑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D.“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 间倾注于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 分) ( )( ) A.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正午阳光一般的”“睿智”“坚定” 等词,浓墨重彩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其中“长达 8 天的演出”“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 C.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莎剧的事迹,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 《哈姆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 出必行”的艺术人生。 E.陈薪伊在她所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朱生豪的故事,意在诠释其为 自己所崇尚的理想人性,即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6.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 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 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 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 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 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 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 “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 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 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 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 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 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 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 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 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 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 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 来交易。 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 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 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 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 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 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 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 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 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 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 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 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 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 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马的眼睛湿润了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 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 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 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 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 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 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 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 来交易。 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 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 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 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 “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 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 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 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 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 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 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 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 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 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马的眼睛湿润了。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 身份以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B.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 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 种菜的熟练 C.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 和扎西卖菜。 D.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 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 和扎西的菜园子。 E.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 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 淳朴、善良的品格 8.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 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 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 煕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赐金紫。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 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 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 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 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 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 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 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 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 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 四年,卒,年六十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日:“广平生纂文 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 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 以备阙忘耳。” (节选自《宋史·宋太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 身份以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B.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 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 种菜的熟练。 C.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 和扎西卖菜。 D.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 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 和扎西的菜园子。 E.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 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 淳朴、善良的品格。 8.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 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 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 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赐金紫。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 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 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 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 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 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 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 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 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 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 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日:“广平生纂文 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 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 以备阙忘耳。” (节选自《宋史·宋太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B.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 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C.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D.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 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 监察之责。 B.“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 D.“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淅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 右”的观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太初入仕后,恪尽职守,敢于直言。他在成都府任通判期间,负有监察州 府长官的责任。适逢皇上下诏收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献上。 B.宋太初因部下牵连入狱,后来又被起用。属下卢之翰等运送军需时严重失职 宋太初被捕入狱。第二年,他被起用主管梓州,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 社会秩序 C.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难以胜任工作。宋太初晚年因长期生病,思维、记忆 力衰退,不能治理大郡,便接连调任汝州、光州两个小州。 D.宋太初著有《简谭》并作“自序”。序中说自己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 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常把所见所感记下来,以防脱漏遗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5分) (2)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已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其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已亥:为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 湖泽星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 间
A.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B.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 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C.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D.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 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 监察之责。 B.“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 D.“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 右”的观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宋太初入仕后,恪尽职守,敢于直言。他在成都府任通判期间,负有监察州 府长官的责任。适逢皇上下诏收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献上。 B.宋太初因部下牵连入狱,后来又被起用。属下卢之翰等运送军需时严重失职, 宋太初被捕入狱。第二年,他被起用主管梓州,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 社会秩序。 C.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难以胜任工作。宋太初晚年因长期生病,思维、记忆 力衰退,不能治理大郡,便接连调任汝州、光州两个小州。 D.宋太初著有《简谭》并作“自序”。序中说自己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 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常把所见所感记下来,以防脱漏遗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5 分) (2)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已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 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已亥:为公元 879 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 湖泽星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 间
14.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 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 神 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 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 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迴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 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 后一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中“ ”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 面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将士们卷旗渡河、鼓声喑哑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感动中国人物李万君,他以其鬼斧神工的技艺,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 越,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B.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 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C.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髙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 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D.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家视频网络平台在移动端积极 布局,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呈现出分庭抗礼之势 E.过多的热钱流人,过度的媒体炒作,加之现阶段“网红”初期所固有的快速 迭代属性,“网红”领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关部门宣布,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 策的通知》,4月21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髙铁的部分车票将调整。 B.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载 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 C.近日,中国青年报社发起“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 截至4月4日,通过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参与的人数超过200万
14.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 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 神。 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 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 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 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 后一句加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 (2)杜甫《登高》中“ ”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 面。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将士们卷旗渡河、鼓声喑哑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 )( ) A.感动中国人物李万君,他以其鬼斧神工的技艺,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 越,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B.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 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C.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 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D.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家视频网络平台在移动端积极 布局,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呈现出分庭抗礼之势。 E.过多的热钱流人,过度的媒体炒作,加之现阶段“网红”初期所固有的快速 迭代属性,“网红”领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 A.有关部门宣布,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 策的通知》,4 月 21 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的部分车票将调整。 B.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 2020 年前后计划完成载 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 C.近日,中国青年报社发起“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 截至 4 月 4 日,通过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参与的人数超过 200 万
D.意大利教头里皮治下的中国男足,不再用“示弱”的方式寻找退路,在12 强赛第6轮比赛中,以1:0击败了强大对手韩国队,让国人倍感振奋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在人们的价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次优选择。在高校招生 的筛选机制下 。事实上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 ①职业教育颇有魅力,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②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生活与人生成功 ③考不上大学的学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选读技校 ④那些高分考生大都被高校“收割” ⑤通过技工教育同样可以成人成才 ⑥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A.③④②⑤⑥①B.④③⑤②①⑥ C.④③②⑤①⑥D.③④⑤②⑥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些人认为,文章只应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 看来没有错,①。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 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②。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 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 净了。③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 21.阅读下面有关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项目 数据 5小时5-6小时6-7小时 7-8小时 睡眠时间 4.08%31.29%48.3% 16.33% 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宿舍喧闹 其它 睡眠不足原因 25% 60%12% 3% (1)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哪两条结论?(2分) (2)请针对上表反映的某一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20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o(60分) 材料一:某中学开设文学名著选修课,来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认为“与高 考无关”。而今,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上大学与专业无关的知识,不 问;在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材料二:为落实《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某中学开设了曲艺、书法等课程,成 立了各种社团,邀请名家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D.意大利教头里皮治下的中国男足,不再用“示弱”的方式寻找退路,在 12 强赛第 6 轮比赛中,以 1:0 击败了强大对手韩国队,让国人倍感振奋。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在人们的价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次优选择。在高校招生 的筛选机制下, , 。事实上, , 。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 , 。 ①职业教育颇有魅力,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②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生活与人生成功 ③考不上大学的学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选读技校 ④那些高分考生大都被高校“收割” ⑤通过技工教育同样可以成人成才 ⑥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A.③④②⑤⑥① B.④③⑤②①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③④⑤②⑥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一些人认为,文章只应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 看来没有错, ① 。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 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 ② 。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 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 ③ ,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 21.阅读下面有关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5 分) (1)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哪两条结论?(2 分) (2)请针对上表反映的某一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 20 字)(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o(60 分) 材料一:某中学开设文学名著选修课,来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认为“与高 考无关”。而今,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上大学与专业无关的知识,不 问;在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材料二:为落实《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某中学开设了曲艺、书法等课程,成 立了各种社团,邀请名家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1.A(A与“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无关) 2.B(“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作者的观点, 不是莫蒂默的观点) 3.D(“这说明了白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白我意识的 分裂。”和原文不符,原文是说“与其说……不如说……”) 4.B(根据原文,认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是在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 之后) 5.BE(A项,“细节描写”错,“浓墨重彩”牵强;C项,“决定导演”在前, “产生共鸣”在后;D项,“是为了给《哈姆雷特》中加入“中国味道”。选出 项给2分,选出两项给4分) 6.①《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以期用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的表演转换能唤醒观众:(2分)②《哈姆雷特》中设计了“中国味道”的细节, 如舞台布景里运用中国建筑元素,加入昆曲《牡丹亭》音乐等;(2分)③话剧 力求忠于自己,如在剧中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力求用 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1分) 7.BE。(A项,“小说的主要情节”错误。C项,“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 菜”没有使用语言描写。D项,“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说法不 准确) 8.①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 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②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 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扎西”与“菜园 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 良,从而突显小说主题。(答对两点即可给4分) 9.①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 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②从扎西卖菜不用秤可以看出,藏 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虽然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 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每点3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1.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12.B(B项,“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理解有误,“旧秩” 意为“原来的俸禄与品级”) 13.(1)当时陈恕为盐铁正使,宋太初凡计划的事情,一定向陈恕征求意见,从 不独断专行,归功于己,陈恕很是感激他。(“规画”“咨”“自用”“德”各 1分,句意1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A(A 与“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无关) 2.B(“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作者的观点, 不是莫蒂默的观点) 3.D(“这说明了白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白我意识的 分裂。”和原文不符,原文是说“与其说……不如说……”) 4.B(根据原文,认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是在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 之后) 5.BE(A 项,“细节描写”错,“浓墨重彩”牵强;C 项,“决定导演”在前, “产生共鸣”在后;D 项,“是为了给《哈姆雷特》中加入“中国味道”。选出 一项给 2 分,选出两项给 4 分) 6.①《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以期用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的表演转换能唤醒观众;(2 分)②《哈姆雷特》中设计了“中国味道”的细节, 如舞台布景里运用中国建筑元素,加入昆曲《牡丹亭》音乐等;(2 分)③话剧 力求忠于自己,如在剧中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力求用 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1 分) 7.BE。(A 项,“小说的主要情节”错误。C 项,“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 菜”没有使用语言描写。D 项,“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说法不 准确) 8.①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 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②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 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扎西”与“菜园 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 良,从而突显小说主题。(答对两点即可给 4 分) 9.①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 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②从扎西卖菜不用秤可以看出,藏 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虽然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 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每点 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A 11.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12.B(B 项,“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理解有误,“旧秩” 意为“原来的俸禄与品级”) 13.(1)当时陈恕为盐铁正使,宋太初凡计划的事情,一定向陈恕征求意见,从 不独断专行,归功于己,陈恕很是感激他。(“规画”“咨”“自用”“德”各 1 分,句意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