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厂中学九年级毕业班第三次语文月考测试 注意: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大题26个小题,计32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妖娆(rωo)田圃(p)惬意(qie)免冠徒跣(xian)味同嚼蜡(jue) B.凝望(ning)拮据(j)汲(x1)取庶竭驽钝(mu) 恃(shi)才放旷 C.风骚(shao)汲取(1)诘难(jie)以头抢地( qiang)相形见绌(chu) D.聒噪(gua)沉浸(jn)嗤笑(ch)帝室之胄(zhou)孜(zi)孜不倦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换莫测上 B.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丰硕的成果,就要负出艰辛的努力 C.共产党员就应该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人民鞠躬尽粹,在所不辞 D.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3、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粗枝大叶之人…… C.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D.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在国务院防控髙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交通部、卫生部、农业部等纷纷作出新的重 要措施。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对读书来说非常重要 C.丛飞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弱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D.初三“一模”考出好成绩后,他产生了既自信又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有的作者用典故来内容空洞的作品,这就产生了滥用典故的流弊。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无穷。 ③对那些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的,就是对广大人民的极大犯罪 ④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粉饰以至姑息辛酸 B、粉饰以致姑息心酸 C、掩饰以至迁就辛酸 D、掩饰以致迁就心酸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 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 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A、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B、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D、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7、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一吴承恩《水浒传》一施耐庵《聊斋志异》一—蒲松龄《儒林外史》一吴敬梓 B.《故乡》一—小说《藤野先生》一一散文《风筝》一一散文《看云识天气》一说明文 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星期五——《鲁宾逊漂流记》韩麦尔先生一一《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一《出师表》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一一《孟子》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车辆厂中学九年级毕业班第三次语文月考测试 注意: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2 大题 26 个小题,计 32 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妖娆.(ráo) 田圃.(pǔ) 惬.意(qiè) 免冠徒跣.(xiǎn) 味同嚼.蜡(jué) B.凝.望(níng) 拮据.(jū) 汲.(xí)取 庶竭驽.钝(nú) 恃.(shì)才放旷 C.风骚.(shāo) 汲.取(jí) 诘.难(jié) 以头抢.地(qiǎng) 相形见绌.(chù) D.聒.噪(guā) 沉浸.(jìn) 嗤.笑(chī) 帝室之胄.(zhòu) 孜.(zī)孜不倦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换莫测上。 B.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丰硕的成果,就要负出艰辛的努力。 C.共产党员就应该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人民鞠躬尽粹,在所不辞。 D.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3、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B.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粗枝大叶 ....之人…… C.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 ....,都软倒了。 D.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 分) A.在国务院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交通部、卫生部、农业部等纷纷作出新的重 要措施。 B.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对读书来说非常重要。 C.丛飞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弱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D.初三“一模”考出好成绩后,他产生了既自信又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2 分) ①有的作者用典故来_______内容空洞的作品,这就产生了滥用典故的流弊。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无穷。 ③对那些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的_____,就是对广大人民的极大犯罪。 ④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粉饰 以至 姑息 辛酸 B、粉饰 以致 姑息 心酸 C、掩饰 以至 迁就 辛酸 D、掩饰 以致 迁就 心酸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________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 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 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A、 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B、 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 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D、 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7、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儒林外史》-吴敬梓 B.《故乡》——小说 《藤野先生》——散文 《风筝》——散文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 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星期五 ——《鲁宾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8、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②④⑤③① 9、以下是今年《羊城晚报》的一则新闻,请你将它缩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目前,我国互联网站70万家,上网用户逾1.1亿。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 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事 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北京地区十四家网站提出的《文明办网倡 议书》,符合广大网民的愿望,顺应了时代要求,表明健康向上的内容导向是我国各网站的主流,广大 网站工作者有觉悟、有能力、有信心抵御各种不健康网络信息,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 大实践 10、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洁、得体,好的手机短信还 富有文采。假如在明年6月父亲节快要到了的时候,请你结合自己备战中考的情况,运用一种修辞方 法给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发去一则手机短信。(字数不多于30个字。)(3分)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任选十句作答,多选按照前十个给分,其余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l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2、《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13、闻说双溪春尚好 ,只恐双溪舴艋舟 14、《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15、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1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 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17、诸葛亮写《出师表》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18、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再而衰 (《曹刿论战》) 20、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21、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并写出其作者或出处。 22、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情怀。请举出你喜欢 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23、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描写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24、最近上级任命他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此时人们都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25、《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26、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17题,共58分)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共7分) 第二页
8、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 9、以下是今年《羊城晚报》的一则新闻,请你将它缩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0 字)(3 分) 目前,我国互联网站 70 万家,上网用户逾 1.1 亿。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 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事 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北京地区十四家网站提出的《文明办网倡 议书》,符合广大网民的愿望,顺应了时代要求,表明健康向上的内容导向是我国各网站的主流,广大 网站工作者有觉悟、有能力、有信心抵御各种不健康网络信息,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 大实践。 ----------------------------------------------------------------------------------------------------- 10、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洁、得体,好的手机短信还 富有文采。假如在明年6月父亲节快要到了的时候,请你结合自己备战中考的情况,运用一种修辞方 法给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发去一则手机短信。(字数不多于 30 个字。)(3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任选十句作答,多选按照前十个给分,其余不给分。)(每题 1 分共 10 分) 1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12、《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 。 13、闻说双溪春尚好,____________,只恐双溪舴艋舟, 。 14、《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15、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 。 1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 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 。 17、诸葛亮写《出师表》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 。 18、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19、 ,再而衰, 。(《曹刿论战》) 20、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21、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并写出其作者或出处。 22、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情怀。请举出你喜欢 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23、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描写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4、最近上级任命他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此时人们都说是:“ ,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25、《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17 题,共 58 分)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7 分) 第二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27、本词上阙描写了什么景色?下阙抒写了词人怎样的豪情壮志?(3分) 2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二)、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9.解释词语。(4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或异二者之为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选出例句加点词与成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①不以物喜 ②以理服人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患难与共 C.①死亦我所恶②恶贯满盈D.①贤者能勿丧耳 ②丧心病狂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心”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心”分别指什么?在“贤者 和“古仁人”中,你更认同哪种人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3、文段中唐雎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2分) 34、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了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2分)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35-38题。(10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 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 己”。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 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27、本词上阙描写了什么景色?下阙抒写了词人怎样的豪情壮志?(3 分) 2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 分) (二)、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9.解释词语。(4 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或.异二者之为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选出例句加点词与成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 分) A.①不以.物喜 ②以.理服人 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患.难与共 C.①死亦我所恶. ②恶.贯满盈 D.①贤者能勿丧.耳 ②丧.心病狂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心”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心”分别指什么?在“贤者” 和“古仁人”中,你更认同哪种人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3、文段中唐雎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则言:“ ”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2 分) 34、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了下文 “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2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 35-38 题。(10 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 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 己”。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 了
④失掉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 “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 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 (第三页)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5、对文中有关“他信力”和“自欺力”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信力”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对地、物和国联的盲目迷信。 B、“他信力”是仿造词,它有力地揭穿了反动政府的虚弱本质。 C、“自欺力”在文中具体是指人民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神佛上。 D、“自欺力”是仿造词,它有力地揭穿了反动政府的自欺欺人。 36、对本文段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开头用三个句子反复强调“是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B、作者抓住敌论以偏概全的薄弱环节,运用了驳论证驳倒错误论点 C、文段就对方的事实论据加以剖析,揭露悲观论者由“他信”走向“自欺”。 D、文章语言泼辣,富于嘲讽,如“总自夸”“一味”等句都鲜明体现了这点。 3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树立了批驳的靶子,摆出敌论的论据和论点。请你结合选文第①段和第②段 进行具体分析。(4分) 38、作者在第④段说:“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 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这句话和前文的哪句话相呼应?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39-43题(19分)(注意:此题答案就直接写在问卷上。) 天地苍茫一根骨(节选) 作者:庞进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一 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 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长须飘拂一一这大 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 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 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 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 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 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 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 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 的秋茄子 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 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 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 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
④失掉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 “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 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 (第三页)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5、对文中有关“他信力”和“自欺力”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他信力”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对地、物和国联的盲目迷信。 B、“他信力”是仿造词,它有力地揭穿了反动政府的虚弱本质。 C、“自欺力”在文中具体是指人民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神佛上。 D、“自欺力”是仿造词,它有力地揭穿了反动政府的自欺欺人。 36、对本文段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文段开头用三个句子反复强调“是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B、作者抓住敌论以偏概全的薄弱环节,运用了驳论证驳倒错误论点。 C、文段就对方的事实论据加以剖析,揭露悲观论者由“他信”走向“自欺”。 D、文章语言泼辣,富于嘲讽,如“总自夸”“一味”等句都鲜明体现了这点。 3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树立了批驳的靶子,摆出敌论的论据和论点。请你结合选文第①段和第②段 进行具体分析。(4 分) 38、作者在第④段说:“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 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这句话和前文的哪句话相呼应?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 39-43 题(19 分)(注意:此题答案就直接写在问卷上。) 天地苍茫一根骨(节选) 作者: 庞进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 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 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长须飘拂——这大 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 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 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 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 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 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 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 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 的秋茄子。 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 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 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 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
你的胆量?”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 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 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第四页) 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 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 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 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 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 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 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 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 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 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 不酥软! 39.骨是人和脊椎动物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人无骨不立。请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司马迁悲剧的命运 和 的精神。(2分 (2)请对本文中司马迁及其他大臣的表现,分别用一个带有“骨”字的成语概括(2分) 成语 成语二: (3)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请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答: 40.下面对原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冰和炭、玉和泥”比喻“书生”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苟且、互不相容的。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 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 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 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1、读完全文,请根据文意补充下面这副描述司马迁的对联。(2分) 留得正气凌霄汉(提示,请根据文段概括出司马迁的品质) 幽思发愤,著成 照尘寰(提示,请根据文段概括出司马迁的成就) 42、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3分)
你的胆量?”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 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 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 (第四页) 地站在我的对面说 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 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 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 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 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 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 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 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 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 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 不酥软! 39.骨是人和脊椎动物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人无骨不立。请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8 分) (1)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司马迁悲剧的命运 和 的精神。(2 分) (2)请对本文中司马迁及其他大臣的表现,分别用一个带有“骨”字的成语概括(2 分) 成语一: ;成语二: (3)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请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面对原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用“冰和炭、玉和泥”比喻“书生”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苟且、互不相容的。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 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 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 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1、读完全文,请根据文意补充下面这副描述司马迁的对联。(2 分) ,留 得 正 气 凌 霄 汉(提示,请根据文段概括出司马迁的品质) 幽思发愤 ,著成 照尘寰(提示,请根据文段概括出司马迁的成就) 42、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3 分)
43、阅读下面相关材料,请你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4分) 材料:“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页) 我的理解: 第三部分写作与交流(1小题,60分)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44、亲爱的同学,你的书架上或同学的课桌里可能有这些书籍: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白岩松的 《痛并快乐着》、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书籍,有的也许曾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有的 也许我们没有读过,但它别具一格的书名一定能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意。 今天,让我们借用以上三个书名中的一个作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5、请以下面的语句为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只不过我们过往匆匆,而忽视了这种景象罢了… 提示和要求:①请将第(1)题的作文的请任选一个题目,然后写作。②选写第(2)题作文的, 请自定题目。③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43、阅读下面相关材料,请你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4 分) 材料:“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页) 我的理解: 第三部分 写作与交流(1 小题,60 分)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44、亲爱的同学,你的书架上或同学的课桌里可能有这些书籍: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白岩松的 《痛并快乐着》、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书籍,有的也许曾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有的 也许我们没有读过,但它别具一格的书名一定能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意。 今天,让我们借用以上三个书名中的一个作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5、请以下面的语句为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只不过我们过往匆匆,而忽视了这种景象罢了…… 提示和要求:①请将第(1)题的作文的请任选一个题目,然后写作。②选写第(2)题作文的, 请自定题目。③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600 1000 车辆厂中学九年级毕业班第三次语文月考测试答题页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大题26个小题,计32分)姓名: 学号: 、语言积累与运用(1-8题每小题2分) 题数12345678全卷总得分 答案 9:(3分 10:(3分)
600 1000 车辆厂中学九年级毕业班第三次语文月考测试答题页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2 大题 26 个小题,计 32 分) 姓名: 学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 题每小题 2 分) 题数 1 2 3 4 5 6 7 8 全卷总得分 答案 9:(3 分) 10:(3 分)
、古诗词积累与运用。(任选十句作答,多选按照前十个给分,其余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l1、 13、 (第七页) 19 21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17题,共58分)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27、(3分) 28、(4分) (二)、29、(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每小题1分) ①辟 ②或 ③居 (2)选出例句加点词与成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句2分) (1)、 31、(4分) (三)、32、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句2分) 33、(2分) 34、(2分)
一、古诗词积累与运用。(任选十句作答,多选按照前十个给分,其余不给分。)(每题 1 分共 10 分) 11、 , 。12、 , 13、 , 。 (第七页) 14、 , , , 。 15、 , 。 16、 , 。 17、 , , 。 18、 , 。 19、 , 20 、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26、 , 。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17 题,共 58 分)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27、(3 分) ; 28、(4 分) (二)、29、(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 分,每小题 1 分) ①辟.: ②或. ③居. ④心. (2)选出例句加点词与成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 分)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每句 2 分) (1)、 (2)、 31、(4 分) (三)、32、翻译下列句子:(4 分,每句 2 分) (1)、 (2)、 33、(2 分) 34、(2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35-38题。(10分) )(2分) 36:( )(2分) 37:论据: (1分) 论点 (3分) (2分)(第八页) 参考答案 语言积累与运用 1-8: AdBCACDB 9:十四家网站提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倡导健康上网。(意思相似即可) 10:标准:修辞1分,问候语1分,备考情况1分,语言表达1分。 例如:六月骄阳似火,爱父之情似骄阳。亲爱的爸爸,我正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一定给您一个快乐的六月。 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三、阅读与鉴赏。 )、27、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28、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2分)运用典故,使表 达委婉含蓄(1分)(共3分) (二)、 (1)①躲避:②或许:③处在;④这样:(2)D(D(1)各点1分 296失去:A①因为,②用:B①憎恶,②罪恶:C①(2)2分 担忧,②灾难) (1)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牺牲各点2分 诗/30 生命而选取大义了。(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虑 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天下人忧虑在前, 比天下人享乐在后) 文阅读与鉴赏 (1)贤者的“心”指人的天良本性;古仁人的心”(1)2分:(2) 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不因为外界环3分 315境的好坏,自己心情的好坏而或喜或悲的情操)。 (2)看法:略。 (三)32翻译句子 ①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并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男子汉的发怒啊。 ②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33、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34、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挺剑而起 (四)、35、C36、A37、论据:①自夸“地大物博”;②希望“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3分)38、 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2分) (五)、39、(1)(3分)比喻不屈 (2)(2分)成语一:铮铮硬骨 成语二:奴颜媚骨 (3)(4分)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司马迁人格魅力的礼赞 (3分)C 41、(4分)上联:刚直不阿,下联:信史 42、(4分)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 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突出三点: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 道话;骨气、血性、良心;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43、(6分)答题要点: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2
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 35-38 题。(10 分) 35:( )(2 分) 36:( )(2 分) 37:论据: (1 分) 论点: (3 分) 38: (2 分) (第八页)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8:A D B C A C D B 9: 十四家网站提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倡导健康上网。(意思相似即可) 10:标准:修辞 1 分,问候语 1 分,备考情况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例如:六月骄阳似火,爱父之情似骄阳。亲爱的爸爸,我正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一定给您一个快乐的六月。 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三、阅读与鉴赏。 (一)、27、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1 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 分) (共 2 分) 28、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2 分) 运用典故,使表 达委婉含蓄(1 分) (共 3 分) (二)、 三、 古 诗 文 阅 读 与 鉴 赏 29 6 (1) ①躲避;②或许;③处在;④这样;(2) D(D 失去;A ①因为,②用;B ①憎恶,②罪恶;C ① 担忧,②灾难) (1)各点 1 分; (2)2 分。 30 4 (1)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牺牲 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虑 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天下人忧虑在前, 比天下人享乐在后)。 各点 2 分。 31 5 (1)贤者的“心”指人的天良本性;古仁人的“心” 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不因为外界环 境的好坏,自己心情的好坏而或喜或悲的情操)。 (2)看法:略。 (1)占2分;(2) 3 分。 (三) 32 翻译句子 ①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并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男子汉的发怒啊。 ②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33、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34、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 挺剑而起。 (四)、35、C 36、 A 37、论据:①自夸“地大物博”;②希望“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3 分)38、 “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2 分) (五)、39、(1)(3 分)比喻 不屈 (2)(2 分)成语一:铮铮硬骨 成语二:奴颜媚骨 (3)(4 分) 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司马迁人格魅力的礼赞。 40.(3 分)C 41、(4 分)上联:刚直不阿,下联:信史 42、(4 分)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 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突出三点: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 道话;骨气、血性、良心;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43、(6 分)答题要点: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2
分)②应举出恰当例子。(2分)②适当的分析(2分) 第九页
分)②应举出恰当例子。(2 分)②适当的分析(2 分) 第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