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由第Ⅰ卷客观题、第Ⅱ卷阅读表达题两部分组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客观选择题1-13题的答案分别一一对应涂写到客观卷小卡上。客观卡上的“考籍号” 项填写“班级”,形式为“1.** 3.请将主观试题答案誊写到主观卷答题卡上,并在答题范围内作答,超出答题范围不予批改 4.答题结束后,请将客观卷答题卡、主观卷答题卡、作文卷分开上交,以便装订。 第Ⅰ卷(客观题,26分) 、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 B.臣请完璧归赵完:完整的。 C.置币遗单于 货币。D.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从车上下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B.且庸人尚羞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却匈奴七百余里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 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 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 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 咄逼人和专横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09-2010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由第Ⅰ卷客观题、第Ⅱ卷阅读表达题两部分组成,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请将客观选择题 1-13 题的答案分别一一对应涂写到客观卷小卡上。客观卡上的“考籍号” 一项填写“班级”,形式为“1.**”。 3.请将主观试题答案誊写到主观卷答题卡上,并在答题范围内作答,超出答题范围不予批改。 4.答题结束后,请将客观卷答题卡、主观卷答题卡、作文卷分开上交,以便装订。 第Ⅰ卷(客观题,26 分) 一、基础知识。(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B.臣请完.璧归赵 完:完整的。 C.置币.遗单于 币:货币。 D.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从车上下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B.且庸人尚羞.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却.匈奴七百余里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 ....,左翼队伍 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 ....的“不肖”“无能”的 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 形象清新、脍炙人口 ....的名篇。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 咄逼人 ...和专横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 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 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 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 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 外,还可以 。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 下子变得 清晰明媚起来, 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④③ 7.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橫线处的两句正确的一项是(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绞绡暗中寄与,待 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B.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 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 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 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 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 “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 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 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 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 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 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一下子变得 清晰明媚起来,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②④③⑥⑤ D. ②①④③ ⑤⑥ 7.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横线处的两句正确的一项是( )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 。绞绡暗中寄与,待 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 B.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0 题。(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 20 世纪而进入 21 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 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 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 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 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 20 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 “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 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
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 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 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 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 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 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 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 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己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 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 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 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 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 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 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 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 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 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 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 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8.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9.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 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 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 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
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 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 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 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 20 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 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 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 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 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 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 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 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 是不可靠的。在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 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 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 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 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 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 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 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8.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9.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 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 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 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
但关于知识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 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ˉ,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 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 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 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 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 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噗°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 (1ie)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a):敲打,击。⑤噗(xun):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全首领以没 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但关于知识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 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三、古诗文阅读。(2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4 分)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 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 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 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 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 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 (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以前的事情。 B. 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C.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 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全首领以.没 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 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 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 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 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第Ⅱ卷(主观题,94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春日(其一)秦观[注] 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 15.请分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效果。(5分) 16.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默写文句。(6分,每小空1分) 17.(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柳永《望海潮》)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选 择 武献卫 海啸来得亳无征兆 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 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葬身海底。海尔默用颤抖的 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 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 得不做出选择!”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 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海尔默话音刚落,狱
A. 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 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 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 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 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 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第Ⅱ卷(主观题,94 分)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9 分) 春日(其一)秦观[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 15.请分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效果。(5 分) 16.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4 分) (三)默写文句。(6 分,每小空 1 分) 17.(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贾谊《过秦论》)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柳永《望海潮》)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选 择 武献卫 海啸来得毫无征兆。 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 410 名囚犯,其中还有 85 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葬身海底。海尔默用颤抖的 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 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 得不做出选择!”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 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海尔默话音刚落,狱
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 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 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 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 他们来说死是早晩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 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 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 己的办公室:“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 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 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 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 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 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默“哐当”一声锁 上了囚室的大门。鲁米斯私自放走85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 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 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 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 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 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如果85 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 “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 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就在人群躁动不安, 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 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 雷鸣般的掌声。83名死囚在牢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 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去监狱85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犯,用生 命作赌注的冒险行为 B.小说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C.行刑前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主人公临死前的紧张和绝望心理。 D.小说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善 良和信任是相互的”的信念的真理性 19.“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鲁米斯差 点被绞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什么意思?(4分) 20.小说以“选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1.小说描写了鲁米斯和监狱长的“固执”,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的性格得到了 充分地凸显。有人说鲁米斯放死刑犯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不值得;有人说鲁米斯的做法是
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 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 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 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 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 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 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 己的办公室:“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 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 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 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 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 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默“哐当”一声锁 上了囚室的大门。鲁米斯私自放走 85 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 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 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 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 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 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如果 85 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 “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 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就在人群躁动不安, 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 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 雷鸣般的掌声。83 名死囚在牢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 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小说写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去监狱 85 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犯,用生 命作赌注的冒险行为。 B.小说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C.行刑前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主人公临死前的紧张和绝望心理。 D.小说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善 良和信任是相互的”的信念的真理性。 19.“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鲁米斯差 点被绞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 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什么意思?(4 分) 20.小说以“选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21.小说描写了鲁米斯和监狱长的“固执”,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的性格得到了 充分地凸显。有人说鲁米斯放死刑犯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不值得;有人说鲁米斯的做法是
对的,值得赞扬;有人说监狱长冷酷无情,没有人性;有人说他依法办事,忠于职守。你的 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五、语言运用。(3分)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3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触听不懂自己孩子常用的词语,交谈时如同听外星人讲话:越 来越多的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无法和他们勾通。当大家都在抱怨对方的时候,英国 13岁少女露西出版了一部包括了300多个新词、怪词的新新人类专用词典,使家长破译青 少年“语言密码”提供了便利。这种创意和实际行动实在叹为观止 六、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 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 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 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 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B完:使……’好无缺;C币:财物;D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2.B 3.A 4B(身无长物:指贫穷) 5A(B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由于”或“使"”;C不合逻辑,同时使用“避免′ 和“不”使语意与本意相反;D搭配不当,“反而”与“因为”,不搭配,可改为“咽因而”) 6C(陈述对象“桃花”要一气贯通) 8A(从“因为”一词可知,“补课”是由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没有实现,要实现人的真
对的,值得赞扬;有人说监狱长冷酷无情,没有人性;有人说他依法办事,忠于职守。你的 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 分) 五、语言运用。(3 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 3 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触听不懂自己孩子常用的词语,交谈时如同听外星人讲话;越 来越多的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无法和他们勾通。当大家都在抱怨对方的时候,英国 13 岁少女露西出版了一部包括了 300 多个新词、怪词的新新人类专用词典,使家长破译青 少年“语言密码”提供了便利。这种创意和实际行动实在叹为观止。 六、作文。(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 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 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 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 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09-2010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A(B 完:使……完好无缺;C 币:财物;D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2.B 3.A 4.B(身无长物:指贫穷) 5.A (B 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由于”或“使”; C 不合逻辑,同时使用“避免” 和“不”使语意与本意相反;D 搭配不当,“反而”与“因为”,不搭配,可改为“因而”) 6.C(陈述对象“桃花”要一气贯通) 7.D 8.A(从“因为”一词可知,“补课”是由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没有实现,要实现人的真
正解放,就必须进行启蒙) 9B(A“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在文中指的是“向自然演进″;C很难打破“中 国社会几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在文中指“五四”启蒙力 量的弱小;D“不可能完成”这一判断在文中无中生有。) 10C(“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很必要的”的结论从文中推断不出,属无中生有) A.(故事:先例,成法) 13A 14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亲”“遽”“徐”各1分,大意1分)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 (“职”“累”“奈…何”各1分,大意1分) 15.“芍药含舂泪”“蔷薇卧晓枝”,这是采用拟人(1分)的修辞手法来刻画芍药、蔷薇 雨后的娇弱悲愁之态(2分),写得形象鲜明,细腻生动,耐人寻味(2分 16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结,不便直言,只 好移情于物,借眼前这“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 情怀(2分 17、(1)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2)一蓑烟雨任平生(3)嬉嬉钓叟莲娃(4)吾所以为 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8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和C不给分。一对一错给对项的分。 (给分理由:D分析正确,细节较多,难度较高;B分析正确,难度不高;E原文为“他坚 信信任是相互的”,答案为“证明了主人公‘善良和信任是相互的′的信念的真理性”,“善 良”属推断成分。)
正解放,就必须进行启蒙) 9.B(A“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在文中指的是“向自然演进”;C 很难打破“中 国社会几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在文中指“五四”启蒙力 量的弱小;D“不可能完成”这一判断在文中无中生有。) 10.C(“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很必要的”的结论从文中推断不出,属无中生有) A. (故事:先例,成法) 12.D 13.A 14.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亲”“遽”“徐”各 1 分,大意 1 分)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 (“职”“累”“奈……何”各 1 分,大意 1 分) 15.“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这是采用拟人(1 分)的修辞手法来刻画芍药、蔷薇 雨后的娇弱悲愁之态(2 分),写得形象鲜明,细腻生动,耐人寻味(2 分)。 16.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 分)。诗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结,不便直言,只 好移情于物,借眼前这“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 情怀(2 分)。 17.(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 一蓑烟雨任平生(3)嬉嬉钓叟莲娃(4)吾所以为 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8 答 D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A 和 C 不给分。一对一错给对项的分。 (给分理由:D 分析正确,细节较多,难度较高;B 分析正确,难度不高;E 原文为“他坚 信信任是相互的”,答案为“证明了主人公‘善良和信任是相互的’的信念的真理性”,“善 良”属推断成分。)
19第一问:①他坚信在海啸危及生命的关键时刻放走死刑犯的做法是正确的,即使死也 不后悔;②他坚信“信任是互相的”,不论什么人,当你把真正的信任给了他,他也会用同 样的方式回报你。(2分,答对任1点给2分) 第二问:①为一个善良而高尚的人终于被救而高兴;②为主人公人性的义举和不悔的表现 而喝彩;③为“85″个死囚回报“信任”的“义举”而感动。(2分,答对任一点2分) 20①贯穿小说的线索②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③突出主要情节,揭示小说主题(3 分,每点给1分) 21参考答案 例如:鲁米斯的做法值得赞扬(2分) 1、给死囚生的选择机会。2、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3、死囚最终的归回。其实爱能唤醒 爱,信任能唤回信任、良知、责任。社会中不可能没有犯错的人,也不可能把犯错的人赶尽 杀绝,“戴罪立功、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用爱心去浇注,在这 种大爱中,必然能感动世人、促进社会整体的反思、进步、和谐和发展。所以鲁米斯赢得了 人们的赞扬,也换回了死囚们的感恩回归。(若能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对社会现实深入展开自 己的看法更好。(4分) 22.(1)“感触”改为“感叹”"(2)“勾通”改为“沟通”(3)“使”改为“为”(4)“叹 为观止”改为“令人赞叹”(令人钦佩)(任意3处均可) 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土。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 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 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 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想
19.第一问:①他坚信在海啸危及生命的关键时刻放走死刑犯的做法是正确的,即使死也 不后悔;②他坚信“信任是互相的”,不论什么人,当你把真正的信任给了他,他也会用同 样的方式回报你。(2 分,答对任 1 点给 2 分) 第二问:①为一个善良而高尚的人终于被救而高兴;②为主人公人性的义举和不悔的表现 而喝彩;③为“85”个死囚回报“信任”的“义举”而感动。(2 分,答对任一点 2 分) 20.①贯穿小说的线索②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③突出主要情节,揭示小说主题(3 分,每点给 1 分) 21.参考答案: 例如:鲁米斯的做法值得赞扬(2 分) 1、给死囚生的选择机会。2、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3、死囚最终的归回。其实爱能唤醒 爱,信任能唤回信任、良知、责任。社会中不可能没有犯错的人,也不可能把犯错的人赶尽 杀绝,“戴罪立功、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用爱心去浇注,在这 种大爱中,必然能感动世人、促进社会整体的反思、进步、和谐和发展。所以鲁米斯赢得了 人们的赞扬,也换回了死囚们的感恩回归。(若能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对社会现实深入展开自 己的看法更好。(4 分) 22.(1)“感触”改为“感叹”(2)“勾通”改为“沟通”(3)“使”改为“为”(4)“叹 为观止”改为“令人赞叹”(令人钦佩)。(任意 3 处均可) 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 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 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 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想
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 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 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 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 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 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 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 你稍微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 死时毫不犹豫。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 们。”…….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 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 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 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 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 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 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 “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 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 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 你稍微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 死时毫不犹豫。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 们。”……粘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 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 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 死时年仅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