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 ◆ 了解沿岸、浅海区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 掌握潮间带沙滩、岩岸、河口、盐沼、红树林、 大型海藻场、珊瑚礁、沿岸上升流区以及大洋区 生态系统的环境、生物群落和能流、物流基本特 征; ◆ 了解热液口这类特殊生物群落的特点及其与海洋 其他生物群落在有机物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区别。 第十章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学习目的: ◆ 了解沿岸、浅海区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 掌握潮间带沙滩、岩岸、河口、盐沼、红树林、 大型海藻场、珊瑚礁、沿岸上升流区以及大洋区 生态系统的环境、生物群落和能流、物流基本特 征; ◆ 了解热液口这类特殊生物群落的特点及其与海洋 其他生物群落在有机物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区别。 第十章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一、环境特征 (一)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高低潮线之间的海域,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受潮汐的强 烈影响,环境梯度明显,环境类型多样。 1、退潮后暴露于空气,干旱及影响摄食; 2、温度变化剧烈,可能超过耐受上限或使其体质变弱,易受其他 因子的二次伤害; 3、盐度变化剧烈,尤其是潮池地带(低潮时大雨或剧烈蒸发); 4、波浪:冲刷作用可剥离或冲走一些生物、改变生物的分布、增 加溶解氧、减少光照; 5、底质很复杂,不同类型的底质栖息着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6、由于潮间带濒临大陆,污染物质也容易在这里积累。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一、环境特征 (一)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高低潮线之间的海域,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受潮汐的强 烈影响,环境梯度明显,环境类型多样。 1、退潮后暴露于空气,干旱及影响摄食; 2、温度变化剧烈,可能超过耐受上限或使其体质变弱,易受其他 因子的二次伤害; 3、盐度变化剧烈,尤其是潮池地带(低潮时大雨或剧烈蒸发); 4、波浪:冲刷作用可剥离或冲走一些生物、改变生物的分布、增 加溶解氧、减少光照; 5、底质很复杂,不同类型的底质栖息着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6、由于潮间带濒临大陆,污染物质也容易在这里积累。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由于交替淹没和暴露于空气,环境条件恶劣,要求生物不仅对温 度、盐度的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而且对干燥有很大的耐受力。 ⑴ 抗旱 ⑵ 抵抗高、低温 ⑶ 抵抗机械性冲击 ⑷ 呼吸 ⑸ 盐度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藤壶 弹涂鱼 海藻 图10-1
由于交替淹没和暴露于空气,环境条件恶劣,要求生物不仅对温 度、盐度的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而且对干燥有很大的耐受力。 ⑴ 抗旱 ⑵ 抵抗高、低温 ⑶ 抵抗机械性冲击 ⑷ 呼吸 ⑸ 盐度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藤壶 弹涂鱼 海藻 图10-1
(二)浅海 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也比外海的大,这些变化的 程度从近岸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弱。 沿岸、浅海区的海流通常包括沿岸流和受大洋流系侧 支的影响。 浅海区由于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常形成重要的渔场。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图10-2 浅海鱼群
(二)浅海 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也比外海的大,这些变化的 程度从近岸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弱。 沿岸、浅海区的海流通常包括沿岸流和受大洋流系侧 支的影响。 浅海区由于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常形成重要的渔场。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图10-2 浅海鱼群
二、生物群落的特点 1.浮游生物: (1)浮游植物: 硅藻和甲藻是主要类别。 超微型的自养生物也是 很重要的类群。 (2)浮游动物:种类繁多 ① 季节性浮游动物:底栖 生物和很多游泳生物的幼体。 ② 终生浮游动物:主要是桡足类、磷虾类等甲壳动物, 此外有孔虫、放射虫、纤毛虫及水母类也常见。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Salpa fusiformis 图10-3 硅藻
二、生物群落的特点 1.浮游生物: (1)浮游植物: 硅藻和甲藻是主要类别。 超微型的自养生物也是 很重要的类群。 (2)浮游动物:种类繁多 ① 季节性浮游动物:底栖 生物和很多游泳生物的幼体。 ② 终生浮游动物:主要是桡足类、磷虾类等甲壳动物, 此外有孔虫、放射虫、纤毛虫及水母类也常见。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Salpa fusiformis 图10-3 硅藻
2.底栖生物:潮间带尤为重要 ① 植物:底栖硅藻&大型海藻 ② 底栖动物:几乎包括各个门 类的代表,种类组成与底质 类型有密切关系。 3.游泳生物: 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是各 种鱼类,世界主要渔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近。 按FAO于1967年统计,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一半的6 种鱼依次是:鳀鱼、大西洋鲱、大西洋普鳕、鲭鱼、阿拉斯 加狭鳕和南非沙丁鱼。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图10-4 海藻场
2.底栖生物:潮间带尤为重要 ① 植物:底栖硅藻&大型海藻 ② 底栖动物:几乎包括各个门 类的代表,种类组成与底质 类型有密切关系。 3.游泳生物: 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是各 种鱼类,世界主要渔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近。 按FAO于1967年统计,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一半的6 种鱼依次是:鳀鱼、大西洋鲱、大西洋普鳕、鲭鱼、阿拉斯 加狭鳕和南非沙丁鱼。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 图10-4 海藻场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一、岩岸潮间带 (一)垂直分布是其最大的特色 岩岸潮上带主要有滨螺,潮间带较上部生活的代表种类是 藤壶,藤壶带下方常是牡蛎 ,再下方以贻贝数量较多。 (二)决定分带的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生物因素:捕食作用和空间竞争 常常是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一、岩岸潮间带 (一)垂直分布是其最大的特色 岩岸潮上带主要有滨螺,潮间带较上部生活的代表种类是 藤壶,藤壶带下方常是牡蛎 ,再下方以贻贝数量较多。 (二)决定分带的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生物因素:捕食作用和空间竞争 常常是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成体 星地藤壶 Chthamalus 栎藤壶 Balanus 幼体 分布 栎藤壶 星地藤壶 物理的限制 (干旱) 生物的限制 (竞争、捕 食) 平均大潮上限 平均小潮上限 平均海平面 平均小潮下限 平均大潮下限 潮汐海面高度 图 10-5 苏格兰海滨两种藤壶的垂直分布(竞争排斥的结果)(引自 Connell 1961)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成体 星地藤壶 Chthamalus 栎藤壶 Balanus 幼体 分布 栎藤壶 星地藤壶 物理的限制 (干旱) 生物的限制 (竞争、捕 食) 平均大潮上限 平均小潮上限 平均海平面 平均小潮下限 平均大潮下限 潮汐海面高度 图 10-5 苏格兰海滨两种藤壶的垂直分布(竞争排斥的结果)(引自 Connell 1961)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图10-6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图10-6
二、大型海藻场 (一)海藻场的生境特征和分布 冷温带的潮下带硬质底上生长着大型褐藻类植物。 1.底质 硬质底部 2.光线 清澈海区,藻场可延伸至20~30 m深处。 3.温度 仅分布在冷水区,暖温带和热带海区则不出现 大型藻场。 (二)大型海藻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二、大型海藻场 (一)海藻场的生境特征和分布 冷温带的潮下带硬质底上生长着大型褐藻类植物。 1.底质 硬质底部 2.光线 清澈海区,藻场可延伸至20~30 m深处。 3.温度 仅分布在冷水区,暖温带和热带海区则不出现 大型藻场。 (二)大型海藻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