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 及其生态作用 学习目的 掌握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 般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了解海洋环境中光、温度、盐度、海流等主要生态因子 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作用。 了解溶解气体主要组分的来源与消耗途径及其与生物代 谢活动的关系
第三章 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 及其生态作用 学习目的 掌握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 般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了解海洋环境中光、温度、盐度、海流等主要生态因子 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作用。 了解溶解气体主要组分的来源与消耗途径及其与生物代 谢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一、环境(environment)与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一)环境 泛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生物 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 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 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一、环境(environment)与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一)环境 泛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生物 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 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 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1、生态因子分类 ①传统分类:非生物因子或称理化因子、生物因子 ②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 子、人为因子 ③按稳定程度分:稳定因子、变动因子 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①综合性 ②非等价性③阶段性 ④不可替代性和可 补偿性 ⑤直接性和间接性
1、生态因子分类 ①传统分类:非生物因子或称理化因子、生物因子 ②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 子、人为因子 ③按稳定程度分:稳定因子、变动因子 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①综合性 ②非等价性③阶段性 ④不可替代性和可 补偿性 ⑤直接性和间接性
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 、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就叫做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 。 两个辅助原理: (1)利比希定律只在严格的稳定条件下,即能量和物质的 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 (2)应用利比希定律时还应注意到因子的互相影响问题。 二、限制因子的原理
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 、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就叫做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 。 两个辅助原理: (1)利比希定律只在严格的稳定条件下,即能量和物质的 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 (2)应用利比希定律时还应注意到因子的互相影响问题。 二、限制因子的原理
耐受限度 (limits of tolerance)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 广适性生物(eurytropic organism) 狭适性生物(stenotropic organism) 一般说来,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 点的适应能力也就越低。与此相反的是,属于狭生态 幅的生物,通常对范围狭窄的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 应能力,但却丧失了在其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耐受限度 (limits of tolerance)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 广适性生物(eurytropic organism) 狭适性生物(stenotropic organism) 一般说来,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 点的适应能力也就越低。与此相反的是,属于狭生态 幅的生物,通常对范围狭窄的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 应能力,但却丧失了在其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耐受下限 耐受上限 不能生理 生理不能 耐受带↓紧张带 最适范围 紧张带耐受带 种 没有生物 生物不多 生物不多 没有生物 群 低← 梯 度 高 图3.1耐受性定律与生物分布和种群水平的关系
狭温喜冷性 广温性 狭温喜热性 最适度 最适度 最适度 最低度 最高度 最低度 最高度 图3.2广温性和狭温性生物的生态幅比较
对耐受性定律的一些补充原理可概括如下: (1)生物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 个因子又很窄。 (2)当某种生物对某一特定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最适度状态 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可能随之下降。图示 (3)在自然界中常可看到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 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 (4)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在其生活史中往往不是恒 定的,而是随年龄(或发育阶段)以及其他条件而改变
对耐受性定律的一些补充原理可概括如下: (1)生物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 个因子又很窄。 (2)当某种生物对某一特定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最适度状态 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可能随之下降。图示 (3)在自然界中常可看到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 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 (4)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在其生活史中往往不是恒 定的,而是随年龄(或发育阶段)以及其他条件而改变
图3-3
图3-3
驯化(acclimation):长期生活于生存范围的一 侧,其生态 幅就可能偏移。 休眠(dormancy): 生物体在不良环境下的不 活动状态,对不利环境的强制适应。休眠期耐 受范围变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消耗,昆虫 滞育(diapause) 、冬眠、夏眠。 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驯化(acclimation):长期生活于生存范围的一 侧,其生态 幅就可能偏移。 休眠(dormancy): 生物体在不良环境下的不 活动状态,对不利环境的强制适应。休眠期耐 受范围变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消耗,昆虫 滞育(diapause) 、冬眠、夏眠。 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