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常识填空。(3分) (1)《曹刿论战》选自_,《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_所作 (2)《黄生借书说》作者_,_(朝代)诗人。 (3)《马说》作者_ 2、原文填写:(4分) (1)《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3)策之不以其道,_,_,执策而临之。 (4)《黄生借书说》中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 1)经过殚思竭虑,我们认为幸运的是世界上某些非常诱人的东西是买不到的 殚思竭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强假:) (4)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相类:) (5)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上的熟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 ①在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_加以评说的
第一部分: 1、常识填空。(3 分) ⑴《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 所作。 ⑵《黄生借书说》作者 , (朝代)诗人。 ⑶《马说》作者 。 2、原文填写:(4 分) ⑴《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⑵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⑶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⑷《黄生借书说》中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 分) ⑴经过殚思竭虑,我们认为幸运的是世界上某些非常诱人的东西是买不到的。 殚思竭虑: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 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强假: ) ⑷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相类: ) ⑸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上的熟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2 分) ①在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 加以评说的
②中国人将办事和做戏太_,而别人却很切实。 ③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虽然比较起来还是落后的,但跟解放以前不可 ④在发展大牲畜中认真贯彻了牛、驴、马、骡_,全面发展的原则 A、一视同仁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B、混为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同日而语一视同仁 D、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视同仁 5.识图:下图《接轨》反映了怎样的不良现象?(2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六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皮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6、文段中心句是。(1分) 7、为了论证中心,文中用了三个例证,它们是:(3分) 8、"四库”指。(2分)
②中国人将办事和做戏太 ,而别人却很切实。 ③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虽然比较起来还是落后的,但跟解放以前不可 。 ④在发展大牲畜中认真贯彻了牛、驴、马、骡 ,全面发展的原则。 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D、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5.识图:下图《接轨》反映了怎样的不良现象?(2 分) 第二部分: (一)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六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6、文段中心句是 。(1 分) 7、为了论证中心,文中用了三个例证,它们是:(3 分) ⑴ ⑵ ⑶ 8、“四库”指 。(2 分)
9、解释古今异义词:(2分) (1)祖父古义:今义 (2)夫人古义:今义 10、"子不闻藏书者乎?"一句有什么作用?(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语段中今天还在广泛运用的一个成语是。(1分) 12、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是哪两个?(2分) 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1)公与之乘(乘:) (2)登轼而望之(轼:) (3)再而衰(再:) (4)望其旗靡(靡:) 14、"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2分) 15、本文紧扣”论”字,详写三次对话,所以,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2分) A、记叙生动B、议论精辟
9、解释古今异义词:(2 分) ⑴祖父 古义: 今义: ⑵夫人 古义: 今义: 10、“子不闻藏书者乎?”一句有什么作用?(2 分) (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语段中今天还在广泛运用的一个成语是 。(1 分) 12、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是哪两个?(2 分) 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 分) ⑴公与之乘(乘: ) ⑵登轼而望之(轼: ) ⑶再而衰(再: ) ⑷望其旗靡(靡: ) 14、“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2 分) 15、本文紧扣“论”字,详写三次对话,所以,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2 分) A、记叙生动 B、议论精辟
C、寓叙于论D、寓论于叙 16、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故:公问其故故逐之 B、之:公将鼓之故克之 C、望: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 D、其:下视其辙公问其故 17、对第二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段文字写鲁庄公叙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B、"对曰”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 D、第二层指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 (三)南人捕雁 雁宿于江湖之岸①,沙渚之中②,动计千百③。大者居其中,令雁奴围而警察④ 南人有采捕者,俟其天色阴暗⑤,或五月时,于瓦罐中藏烛,持棒者数人,屏气潜行⑥。将欲及之⑦,则 略举烛,便藏之。雁奴惊叫,大者亦惊,顷之复定⑧。又欲前举烛,雁奴又惊。如是数四⑨,大者怒啄雁 奴。秉烛者徐徐逼之⑩,更举烛D,则雁奴惧啄,不复动矣0D。乃高举其烛,持棒者齐入群中,乱击之 所获甚多。昔有淮南人张凝评事话3之,此人曾亲采捕 注释 ①宿:住宿,这里是栖息的意思。于:在。②渚(zhu):水中小块陆地。③动:往往。计:计算。④警察: 警戒,放哨,动词。⑤俟(si):等待。⑥屏气:抑制住呼吸。潜:偷偷地,暗中。⑦及:到达。⑧顷之 不久。之,助词,凑足音节。⑨是:此,这样。⑩秉:拿。①D更:再。Q复:再。03评事:官名
C、寓叙于论 D、寓论于叙 16、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B、之:公将鼓之 故克之 C、望: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D、其: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17、对第二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此段文字写鲁庄公叙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B、“对曰”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 C、第一层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 D、第二层指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 (三)南人捕雁 雁宿于江湖之岸①,沙渚之中②,动计千百③。大者居其中,令雁奴围而警察④。 南人有采捕者,俟其天色阴暗⑤,或五月时,于瓦罐中藏烛,持棒者数人,屏气潜行⑥。将欲及之⑦,则 略举烛,便藏之。雁奴惊叫,大者亦惊,顷之复定⑧。又欲前举烛,雁奴又惊。如是数四⑨,大者怒啄雁 奴。秉烛者徐徐逼之⑩,更举烛⑾,则雁奴惧啄,不复动矣⑿。乃高举其烛,持棒者齐入群中,乱击之, 所获甚多。昔有淮南人张凝评事话⒀之,此人曾亲采捕。 注释 ①宿:住宿,这里是栖息的意思。于:在。②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③动:往往。计:计算。④警察: 警戒,放哨,动词。⑤俟(sì):等待。⑥屏气:抑制住呼吸。潜:偷偷地,暗中。⑦及:到达。⑧顷之: 不久。之,助词,凑足音节。⑨是:此,这样。⑩秉:拿。⑾更:再。⑿复:再。⒀评事:官名
18.文章末尾用一句话交代这个故事的来历,并说”此人曾亲采捕”,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 19.对雁奴的反复报警,大者怒啄”,终致雁奴”不复动”。"大者"的做法及遭遇给你什么启示?(2分) 20.从下面语句中找出一对同义词来。(1分) 秉烛者徐徐逼之,更举烛,则雁奴惧啄,不复动矣。 21.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写成语。(2分) ①动计千百 屏气潜行 ③秉烛者徐徐逼之 ④将欲及之,则略举烛 2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A、令雁奴围而警察() B.他是一名警察() A、于瓦罐中藏烛() B.洞房花烛夜() 23.用变双音节词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3分) (四)世俗化的折旧过程 他狠了狠心,买了辆最新型的变速自行车,鲜亮、快捷、轻巧。人骑在车上流星般飞过,多么矫健多么潇 洒!这也许是他购物史上破天荒的壮举。但他旋即发现,他整个儿被不安全感包围了:因为此类车被窃者最
18.文章末尾用一句话交代这个故事的来历,并说“此人曾亲采捕”,这样写有何用意? (2 分) 19.对雁奴的反复报警,“大者怒啄”,终致雁奴“不复动”。“大者”的做法及遭遇给你什么启示? (2 分) 20.从下面语句中找出一对同义词来。(1 分) 秉烛者徐徐逼之,更举烛,则雁奴惧啄,不复动矣。 21.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写成语。(2 分) ①动计千百 ②屏气潜行 ③秉烛者徐徐逼之 ④将欲及之,则略举烛 2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 分) ①A、令雁奴围而警察( ) B.他是一名警察( ) ②A、于瓦罐中藏烛( ) B.洞房花烛夜( ) 23.用变双音节词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3 分) 略( ) 定( ) 怒( ) 亲( ) 获( ) 捕( ) (四)世俗化的折旧过程 他狠了狠心,买了辆最新型的变速自行车,鲜亮、快捷、轻巧。人骑在车上流星般飞过,多么矫健多么潇 洒!这也许是他购物史上破天荒的壮举。但他旋即发现,他整个儿被不安全感包围了:因为此类车被窃者最
多,他须得加两道锁,处处小心,步步提防:因为此类车异于普通车,他上街存车须交双倍的钱:倘与骑 旧车者发生摩擦,对方的脸色格外严厉,好像他买了高档车就损害了别人的尊严:晚上车放到楼下,不是 铃铛被卸,就是尾灯被拧……总之,为这辆车他尝够了冷眼,受够了歧视,此车遂由原先的可心之物变成了 不祥之物。他想,怎么就不能像对待平常的车一样对待它呢? 万般无奈,他只好又骑上了旧车。这一回他的感觉妙极了:车落满尘垢,无须去擦:天降豪雨,任它淋个 痛快:与人相撞,对方发现自己的车比他的还旧,便格外知趣,理亏似的乖乖离去:存车费也极合理,有 时简直可以不付:小偷也很尊敬这辆车,随便扔在哪里都不要紧,某日他把车忘到一家商店门口,过了 夜竟安然无恙……总之,这旧车使他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感、自由感。他遵从了世俗,照世俗摆正了人 和物的关系,他便得以安全。别人的新车丢了好多辆,这辆旧车依然健在,好像它的寿命可以无限延长。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硬是把新衣服弄旧了再穿出来,为什么有人遇到喜事却绷紧了嘴角,为什么 人发了大财却面露忧色,为什么有人一到关键时刻就装出老态,为什么前排明明有空位,有人坚持要在后 排落座,为什么有人明明是急性子,却要学着用拖腔说话,走路慢慢悠悠 他终于读懂了庄子,为什么他老先生要描绘一棵无用的大栎树,刻画一个叫支离疏的畸形的人一一大栎树 因其无用而免却了斧斤之苦,长得比任何树都大,支离疏因畸形而躲过了兵役,做到了保身、养亲、尽年 活得比健全人还要长,这可真是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呵,我们老祖宗的生存哲学,真是机巧 得令人咋舌。当然,剖开来看,也并非没有破绽,所谓无用,乃无用于世,所谓有用,只是有用于己罢了 他也终于想通了,尽管人人都希望有新东西出现,但乐于接受的却往往是旧东西,大凡崭新的、超群的 高贵的、纯洁的人物和事物,要被社会或市民们接纳并非不可能,只是必须要经历一番世俗化的折旧过程 个战斗英雄出世了,不久便传出这英雄索要高额出场费的消息,弄得他不得不到法庭上辩白:好像不把 严化为一笑,不还他个凡夫俗子的本相,就不承认他是英雄似的。一个天才出现了,而天才往往有怪脾 气,天才的技艺为人们欣赏,天才的个性又不为世俗所容,于是在社会与天才之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等 到对天才的世俗化折旧过程完成了,天才也就消泯了。我想,假若我们全都旧车似的活着,活得长则可能, 活得好则未必;假若我们的民族也旧车似的活着,不管怎样袭取现代化的皮毛,我们的生命依然缺少新鲜 的血 24.文章说大凡崭新的、超群的、高贵的、纯洁的人物和事物,要被社会或市民们接纳并非不可能,只 是必须要经历一番世俗化的折旧过程”,从全文来看,作者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是 )(2分)
多,他须得加两道锁,处处小心,步步提防;因为此类车异于普通车,他上街存车须交双倍的钱;倘与骑 旧车者发生摩擦,对方的脸色格外严厉,好像他买了高档车就损害了别人的尊严;晚上车放到楼下,不是 铃铛被卸,就是尾灯被拧……总之,为这辆车他尝够了冷眼,受够了歧视,此车遂由原先的可心之物变成了 不祥之物。他想,怎么就不能像对待平常的车一样对待它呢? 万般无奈,他只好又骑上了旧车。这一回他的感觉妙极了:车落满尘垢,无须去擦;天降豪雨,任它淋个 痛快;与人相撞,对方发现自己的车比他的还旧,便格外知趣,理亏似的乖乖离去;存车费也极合理,有 时简直可以不付;小偷也很尊敬这辆车,随便扔在哪里都不要紧,某日他把车忘到一家商店门口,过了一 夜竟安然无恙……总之,这旧车使他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感、自由感。他遵从了世俗,照世俗摆正了人 和物的关系,他便得以安全。别人的新车丢了好多辆,这辆旧车依然健在,好像它的寿命可以无限延长。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硬是把新衣服弄旧了再穿出来,为什么有人遇到喜事却绷紧了嘴角,为什么有 人发了大财却面露忧色,为什么有人一到关键时刻就装出老态,为什么前排明明有空位,有人坚持要在后 排落座,为什么有人明明是急性子,却要学着用拖腔说话,走路慢慢悠悠…… 他终于读懂了庄子,为什么他老先生要描绘一棵无用的大栎树,刻画一个叫支离疏的畸形的人——大栎树 因其无用而免却了斧斤之苦,长得比任何树都大,支离疏因畸形而躲过了兵役,做到了保身、养亲、尽年, 活得比健全人还要长,这可真是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呵,我们老祖宗的生存哲学,真是机巧 得令人咋舌。当然,剖开来看,也并非没有破绽,所谓无用,乃无用于世,所谓有用,只是有用于己罢了。 他也终于想通了,尽管人人都希望有新东西出现,但乐于接受的却往往是旧东西,大凡崭新的、超群的、 高贵的、纯洁的人物和事物,要被社会或市民们接纳并非不可能,只是必须要经历一番世俗化的折旧过程。 一个战斗英雄出世了,不久便传出这英雄索要高额出场费的消息,弄得他不得不到法庭上辩白;好像不把 庄严化为一笑,不还他个凡夫俗子的本相,就不承认他是英雄似的。一个天才出现了,而天才往往有怪脾 气,天才的技艺为人们欣赏,天才的个性又不为世俗所容,于是在社会与天才之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等 到对天才的世俗化折旧过程完成了,天才也就消泯了。我想,假若我们全都旧车似的活着,活得长则可能, 活得好则未必;假若我们的民族也旧车似的活着,不管怎样袭取现代化的皮毛,我们的生命依然缺少新鲜 的血。 24.文章说“大凡崭新的、超群的、高贵的、纯洁的人物和事物,要被社会或市民们接纳并非不可能,只 是必须要经历一番世俗化的折旧过程”,从全文来看,作者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是( )(2 分)
A.这是作者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B.因为社会上很多人这样做,所以只能让其存在下去 C、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应该批判 D.中国自古至今都有这种情况,因此它的出现有必然性。 25.第1自然段中说:"怎么就不能像对待平常的车一样对待它呢?”结合文章,下列做法属于”对待平常的 )(2分) A.他须得加两道锁。 B.倘与骑旧车者发生摩擦,对方的脸色格外严厉 C、车落满尘垢,无须去擦。 D.他只好又骑上旧车 26.第3自然段中多处使用了为什么”的字样,但没有使用一个问号,这是因为:。(2分) 27.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终于读懂了庄子,为什么他老先生要描绘一棵无用的大栎树..”,作者在句子 中以借代修辞手法,用庄子”代替了”《庄子》",其目的是:。(2分) 28.文章前半部分说的是买了新车,可是无奈又骑旧车的事。对写此事的主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这只是个事实论据 B.目的在以此引出论题 C、作者在记述本人的遭遇 D.这是个举例子说明 29.作者用讽刺的口气提到了我们老祖宗的生存哲学”。用文中的话说,这”生存哲学”就是:。(2分)
A.这是作者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B.因为社会上很多人这样做,所以只能让其存在下去。 C、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应该批判。 D.中国自古至今都有这种情况,因此它的出现有必然性。 25.第 1 自然段中说:“怎么就不能像对待平常的车一样对待它呢?”结合文章,下列做法属于“对待平常的 车”的是( )(2 分) A.他须得加两道锁。 B.倘与骑旧车者发生摩擦,对方的脸色格外严厉。 C、车落满尘垢,无须去擦。 D.他只好又骑上旧车。 26.第 3 自然段中多处使用了“为什么”的字样,但没有使用一个问号,这是因为: 。(2 分) 27.第 4 自然段中写到“他终于读懂了庄子,为什么他老先生要描绘一棵无用的大栎树……”,作者在句子 中以借代修辞手法,用“庄子”代替了“《庄子》”,其目的是: 。(2 分) 28.文章前半部分说的是买了新车,可是无奈又骑旧车的事。对写此事的主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2 分) A、这只是个事实论据 B.目的在以此引出论题 C、作者在记述本人的遭遇 D.这是个举例子说明 29.作者用讽刺的口气提到了“我们老祖宗的生存哲学”。用文中的话说,这“生存哲学”就是: 。(2 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下面的格言你觉得说得是否有理?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谈谈看法。 (1)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2)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身安不知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第六单元自主检测题答案 1、(1)《春秋左传注》:左丘明(2)袁枚:清代(3)韩愈2、(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3)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书非借不能读也。3、(1)用心精力,费尽心思。(2)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3)勉强借到(4)相同⑤5)有时4、C5、反映了消费水平与工资收入不相符的”黑色消费 问题。6、书非借不能读也。7、从三个方面:藏书者不读书:借书者与藏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自己 对书前后不同的态度。或(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2汗牛…有几?(3)其他.…无论焉 8、经史子集9、()祖父和父亲:父亲的父亲(2)那人:对已婚妇女的尊称10、引出下文。11、一鼓 作气12、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3、乘坐一辆战车: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第二次:倒下14、齐 人三次击鼓进军后,鲁人才第一次击鼓之时。15、D16、D17、D18、这样写是为了增强故事 的真实性。19.凡事要仔细调查研究,不能疏忽大意:连蛛丝马迹也不能放过。20、更一一复21、 ①计日而待②潜滋暗长③秉烛夜谈④略施小计22.①A警戒,放哨B、维护社会秩序的火员②A、火把 蜡烛23、略微:安定:愤怒:亲自:捕获:猎捕24、C25.C26.这些句子虽然用了”为什么", 但却不是问句,而是陈述句,故不应用问号。27.为了使后文中的他老先生”与前文语气一致。28.B 29."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第三部分:写作(40 分) 下面的格言你觉得说得是否有理?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谈谈看法。 ⑴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⑵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⑶身安不知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⑷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第六单元自主检测题答案 1、⑴《春秋左传注》;左丘明⑵袁枚;清代⑶韩愈 2、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⑵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⑶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书非借不能读也。 3、⑴用心精力,费尽心思。⑵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⑶勉强借到⑷相同⑸有时 4、C 5、反映了消费水平与工资收入不相符的“黑色消费” 问题。 6、书非借不能读也。 7、从三个方面:藏书者不读书;借书者与藏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自己 对书前后不同的态度。或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⑵汗牛……有几?⑶其他……无论焉。 8、经史子集 9、⑴祖父和父亲;父亲的父亲⑵那人;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10、引出下文。 11、一鼓 作气 12、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3、乘坐一辆战车;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第二次;倒下 14、齐 人三次击鼓进军后,鲁人才第一次击鼓之时。 15、D 16、D 17、D 18、这样写是为了增强故事 的真实性。 19.凡事要仔细调查研究,不能疏忽大意;连蛛丝马迹也不能放过。 20、更——复 21、 ①计日而待②潜滋暗长③秉烛夜谈④略施小计 22.①A 警戒,放哨 B、维护社会秩序的火员②A、火把 B、 蜡烛 23、略微;安定;愤怒;亲自;捕获;猎捕 24、C 25.C 26.这些句子虽然用了“为什么”, 但却不是问句,而是陈述句,故不应用问号。 27.为了使后文中的“他老先生”与前文语气一致。 28.B 29.“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