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 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 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 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 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 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 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 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 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 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 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
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 化网络空 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 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 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 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 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 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 息的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 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 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 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 透到各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紧密联系、不可分 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 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 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 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 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 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 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 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 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 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 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
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 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 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 和义务。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 网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 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 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作为 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网络 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自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 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 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是对他国网络通信自由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它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 权的存在 C.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 D.网民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 通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文章第二段阐释网络空间主权与国家主权的紧密关系,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及误区展开,使说理更具有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 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 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 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 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 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 和义务。因此,维 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 网络空间 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 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 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 中,作为 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 也承担着维护网络 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 自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 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 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 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 相容。 B. “棱镜计划”是对他国网络通信自由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它否定了国 家网络空间主 权的存在。 C.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 性和开放性等特 征。 D. 网民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 否定他们的网络 通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 文章第二段阐释网络空间主权与国家主权的紧密关系,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 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及误区展开,使说理更具有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 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C.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 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 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 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 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 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 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 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 十五岁—一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 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 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 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 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 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 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 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 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 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 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 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
B. 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C. 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D. 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 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 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 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 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 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 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 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 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 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 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 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 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 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 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 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 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 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 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 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
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 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 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 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 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 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丛 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摊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 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 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 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 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 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 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 战争的反思。 B.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 又用比喻义。 C.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 抒发强烈的情感。 D.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 引发读者思考。 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6分) 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6分)
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 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 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 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 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 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 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 1953 年就任美国第 34 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 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 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 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 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 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 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 战争的反思。 B. 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 又用比喻义。 C. 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 抒发强烈的情感。 D. 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 引发读者思考。 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6 分) 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 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 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 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 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 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 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 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 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 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 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 “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 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 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 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 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 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客观地 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 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 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 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 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 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 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 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 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 “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 80%以上,甚至有 50%以上的老人患有 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 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 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犯罪分子的人身伤害, 6.7 火灾, 13.3% 突发疾病 其他 60 20%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硏究》) 材料四 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 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 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 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 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 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 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 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 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表明,估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 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 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 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 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 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 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 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 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 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 材料一表明,估计到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 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 空巢老人问题。 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必 将获得有效解决 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 该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E.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享受到了便利的“一键呼叫 式”养老模式。 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 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荼。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籍, 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 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 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 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業制时有为和执政请恩为速凌踅 所弹文若熹基真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识灵数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 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 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 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 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 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 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 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 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 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 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 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
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 空巢老人问题。 C.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必 将获得有效解决。 D.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 该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E.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享受到了便利的“一键呼叫 式”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 ..., 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 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 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 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 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 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 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 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 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 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 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 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 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 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 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 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 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
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 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谏;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 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 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 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 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谏;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 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 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 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 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到他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而感伤 ”,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故而吟叹“ (2)当人们漫步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除了会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还会在这 ”中想起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凭借他把衣食这类东西分给别人就可以一战,曹刿却反驳鲁 庄公说“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韵、赓续至今仍富 活力的诗体形式。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 ∏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在古人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 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 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尊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可丢弃,传统文化不能忘记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 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 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到他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而感伤 “ ____________”,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故而吟叹“_____________”。 (2)当人们漫步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除了会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还会在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起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凭借他把衣食这类东西分给别人就可以一战,曹刿却反驳鲁 庄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韵、赓续至今仍富 活力的诗体形式。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 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 )。在古人 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 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 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尊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可丢弃,传统文化不能忘记
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 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 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 ,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 的身影。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 “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B.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 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C.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 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D.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 “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B.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C.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D.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光云影余音绕梁卓有成效言外之意 B.天光云影一咏三叹立竿见影字里行间 C.浮光掠影一咏三叹卓有成效字里行间 D.浮光掠影余音绕梁立竿见影言外之意 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 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 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 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 (1)改为
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 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 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 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 ,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 的身影。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我们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 “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B. 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 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C. 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 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D. 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 “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B. 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C. 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D.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天光云影 余音绕梁 卓有成效 言外之意 B. 天光云影 一咏三叹 立竿见影 字里行间 C. 浮光掠影 一咏三叹 卓有成效 字里行间 D. 浮光掠影 余音绕梁 立竿见影 言外之意 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 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5 分)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 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 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 (1)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