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论) 阳明病
阳明病 1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 概 论 )
成因 传经: 太(少)阳病误治,伤津化燥成实 三阴病阳复太过,或寒湿久郁化热 直犯: 阳明病 胃阳素盛 外邪直接侵犯阳明 内有蕴热 阳明病
阳明病 2 一、成因: 传经: 太(少)阳病误治,伤津化燥成实 三阴病阳复太过,或寒湿久郁化热 直犯 : 胃阳素盛 外邪直接侵犯阳明 内有蕴热 阳明病
二、 病理 胃热炽盛,伤津化燥(“胃家实”) 病位:胃、大肠 性质:里实热证 阳明病3
阳明病 3 二、病理: 胃热炽盛,伤津化燥(“胃家实”) 病位:胃、大肠 性质:里实热证
、主要证型: 热证(经证):无形邪热弥漫于经燥屎未成 主证: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 实证(腑证):有形实邪结聚胃肠燥屎已成 主证:腹胀满、便秘、潮热、烦躁、脉沉有力 发黄证(阳黄):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主证:身热、无汗、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阳明病4
阳明病 4 三、主要证型: 热证(经证):无形邪热弥漫于经——燥屎未成 主证: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 实证(腑证):有形实邪结聚胃肠——燥屎已成 主证:腹胀满、便秘、潮热、烦躁、脉沉有力 发黄证(阳黄):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主证:身热、无汗、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四、治疗 治则:清下里热,保护津液 阳明热证清热白虎汤 阳明实证攻下承气汤 治禁:汗法、利小便法 阳明病5
阳明病 5 四、治疗: 治则:清下里热,保护津液 阳明热证——清热——白虎汤 阳明实证——攻下——承气汤 治禁:汗法、利小便法
第一节阳明病辨证提纲 阳明病提纲(180) 阳明病病因病机(179、181、185) 阳明病脉证(182、183、184、186 阳明病6
阳明病 6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提纲 阳明病提纲(180) 阳明病病因病机(179、181、185) 阳明病脉证(182、183、184、186 )
(180)阳明病的辨证提纲 “胃家实” 邪入阳明,津伤燥化,胃肠燥热亢盛 胃家”—统指胃肠 ·《灵枢》:“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实 邪气实 ·《素问》:“邪气盛则实 热证阳明燥热未与肠中积滞相结,而弥漫全身 实证阳明爆热与肠中糟粕相结,燥屎阻于肠道家 阳明病7
阳明病 7 (180)阳明病的辨证提纲 “胃家实” —— 邪入阳明,津伤燥化,胃肠燥热亢盛 “胃家”—— 统指胃肠 • 《灵枢》:“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实”—— 邪气实 • 《素问》:“邪气盛则实” 热证——阳明燥热未与肠中积滞相结,而弥漫全身 实证——阳明燥热与肠中糟粕相结,燥屎阻于肠道 胃 家 实
(179)阳明病的成因 太阳阳明”—太阳转属阳明 太阳病 发汗太过 误吐下利津伤胃肠干燥大便硬 伤津化燥脾 胃热肠燥纣 津液旁渗膀胱小便数 阳明病8
阳明病 8 (179)阳明病的成因 “太阳阳明”——太阳转属阳明 太阳病 发汗太过 误吐下利 津伤胃肠干燥——大便硬 伤津化燥 脾 胃热肠燥 约 津液旁渗膀胱——小便数
(179)阳明病的成因 正阳阳明”—外邪直犯阳明 胃阳素盛、宿食积滞 燥实内结,腑气不通胃家实 阳明病9
阳明病 9 (179)阳明病的成因 “正阳阳明”—— 外邪直犯阳明 胃阳素盛、宿食积滞 燥实内结,腑气不通 胃家实
(179)阳明病的成因 少阳阳明”—少阳转变而来 少阳病 汗、下、利小便 伤津耗液,化燥成实-大便难 阳明病10
阳明病 10 (179)阳明病的成因 “少阳阳明”—— 少阳转变而来 少阳病 误汗、下、利小便 伤津耗液,化燥成实 大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