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辨厥阴病脉证并 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概说 厥阴生理 令厥阴概念: s从经而 指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但从 《伤寒论》厥阴病篇主要讨论肝的功能,故称肝 为厥阴之脏,此外还涉及胃、肾的功能,心包经 的功能根本没有讨论。 厥阴之气: s肝与相火功能综合体现,以及胃肾及其相应经脉 配合下,保持肝之疏泄、藏血,胃脾升降,血脉 通畅
概说 一、厥阴生理 ❖ 厥阴概念: 从经而言,指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但从 《伤寒论》厥阴病篇主要讨论肝的功能,故称肝 为厥阴之脏,此外还涉及胃、肾的功能,心包经 的功能根本没有讨论。 ❖ 厥阴之气: 肝与相火功能综合体现,以及胃肾及其相应经脉 配合下,保持肝之疏泄、藏血,胃脾升降,血脉 通畅
指情志:气血和平,心情舒畅 肝主疏泄指消化:疏通胃肠,脾胃气机升降 指通利三焦:疏通水道,极少提及 指促进血液运行不致瘀滞; 主藏血指肝血不足 肝气横逆致吐血,血逆妄行极少提及 相火、三焦、脾阳一样,其气机来源于 内寄相火{肾中的元阳(命门 相火有敷布阳气,化除阴寒以保持内脏 温养,并助肝之疏泄、藏血
肝主疏泄 指情志:气血和平,心情舒畅 指消化:疏通胃肠,脾胃气机升降 指通利三焦:疏通水道,极少提及。 主藏血 指促进血液运行不致瘀滞; 指肝血不足 肝气横逆致吐血,血逆妄行极少提及。 内寄相火 相火、三焦、脾阳一样,其气机来源于 肾中的元阳(命门) 相火有敷布阳气,化除阴寒以保持内脏 温养,并助肝之疏泄、藏血
、病因病机 少阴病误治转入厥阴 太阴病 三阳病 }误治 传经而来 为上 风寒直中厥阴一本经自感(直中) 厥热 阴中 肝郁化火,风火相煽 上热病虚 病 肝失滋养肝失疏泄胃虚失降—一中虚机寒 精亏,阳损及阴一肾阴不足 寒热错杂 少阴阳虚阴盛 下寒
二、病因病机 少阴病误治转入厥阴 太阴病 三阳病 误治 传经而来 风寒直中厥阴—本经自感(直中) 肝郁化火,风火相煽 ——上热 肝失滋养 肝失疏泄 胃虚失降——中虚 精亏,阳损及阴-肾阴不足 少阴阳虚阴盛 ——下寒 上 热 中 虚 下 寒 , 寒 热 错 杂 为 厥 阴 病 病 机
、厥阴病的特点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者何也?歧伯曰: 两阴交尽也”;从阴阳五行学说而言,物极 必反,物穷则变,此即经曰:“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故称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令厥阴具有阳气来复机转。厥阴与少阳互为表 里,孕育少阳的生发阳气的一面为其一;从 厥阴肝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当厥阴阴寒极 盛而转衰,相火由伤而转复则阳复,故厥阴 病在病变中有阴阳胜复,厥热往来的机转及 厥证特别多二大特点
三、厥阴病的特点 ❖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者何也?歧伯曰: 两阴交尽也”;从阴阳五行学说而言,物极 必反,物穷则变,此即经曰:“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故称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 厥阴具有阳气来复机转。厥阴与少阳互为表 里,孕育少阳的生发阳气的一面为其一;从 厥阴肝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当厥阴阴寒极 盛而转衰,相火由伤而转复则阳复,故厥阴 病在病变中有阴阳胜复,厥热往来的机转及 厥证特别多二大特点
、临床表现 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证见消渴气上冲 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乌梅丸 为代表方 冷此外还有: 寒厥证—当归四逆汤 s热厥证—四逆散 胃肠病变——白头翁汤
四、临床表现 ❖ 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证见消渴气上冲 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乌梅丸 为代表方。 ❖ 此外还有: 寒厥证——当归四逆汤 热厥证——四逆散 胃肠病变——白头翁汤
五、治则 令寒热错杂——鸟梅丸 寒者温之—当归四逆汤 热者寒之——四逆散 六、预后 令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原文332、333可据)
五、治则 ❖ 寒热错杂——乌梅丸 ❖ 寒者温之——当归四逆汤 ❖ 热者寒之——四逆散 六、预后 ❖ 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原文332、333可据)
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 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 ☆提要:述厥阴病提纲证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 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 止。 ❖ 提要:述厥阴病提纲证
今分析: 含义:渴而欲饮 消渴 上 机理:肝火上炎,消灼津液 热 之气上撞心 含义:热气向心胸冲 征心中疼热 胃脘灼热痛 机理:肝气横逆 肾阴不足,肝失疏泄,肝火上炎,与阳明胃 热不同。 饥而不欲食——肝火犯胃,胃热脾虚 食则吐蛔——脾虚肠寒,蛔随吐而出, 若误下,胃气更虚,下利亦甚
❖ 分析: 消渴 肾阴不足,肝失疏泄,肝火上炎,与阳明胃 热不同。 含义: 机理: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含义: 机理: 上 热 之 征 热气向心胸冲逆, 胃脘灼热痛 肝气横逆 渴而欲饮 肝火上炎,消灼津液 饥而不欲食——肝火犯胃,胃热脾虚 食则吐蛔——脾虚肠寒,蛔随吐而出, 若误下,胃气更虚,下利亦甚
讨论 如何理解厥阴病的病机,即为什么上述诸证能反 映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 ■从肝为厥阴之脏,又是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 疏泄,在病理状态下,风火相煽,风火消灼津液 及肝气横逆则见上热证 ■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在病理下,阴阳不相协 调而各趋其极,故有“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 下则下寒”,何故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也,厥者 极也;从阴阳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 此即径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 热,热极生寒
❖ 讨论: 如何理解厥阴病的病机,即为什么上述诸证能反 映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 ◼从肝为厥阴之脏,又是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 疏泄,在病理状态下,风火相煽,风火消灼津液 及肝气横逆则见上热证。 ◼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在病理下,阴阳不相协 调而各趋其极,故有“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 下则下寒”,何故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也,厥者 极也;从阴阳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 此即径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 热,热极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