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图表中的数据,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比图表中的数据,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成分占乡村人占有土地 口比例比例 地主 富农不足10%70-80% 贫农 雇农90%以上20-30% 中农
成分 占乡村人 口比例 占有土地 比例 地主 富农 不足10% 70-80% 贫农 雇农 中农 90%以上 20-30%
结论: 1农民缺少或无土地,深受地 主的剥削和压迫,矛盾冲突大, 不利于社会稳定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 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1、农民缺少或无土地,深受地 主的剥削和压迫,矛盾冲突大, 不利于社会稳定。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 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结论:
第3课 土地改革
年国史上三次地政 第一次: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 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 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 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 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 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 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政 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 第一次: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 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 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 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 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 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 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政 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学习目标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的公布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的公布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 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 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3、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 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3、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 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 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 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讲一讲 土地改革具体措施有哪些? 完成情况怎样?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土地改革具体措施有哪些? 完成情况怎样? 讲一讲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颁布法令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颁布法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