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现代文基础知识练习 、生字词注音。 呼韩邪()单于()姊归()浣妆()夔()滟澦堆() 凝望()古褐苍苍()斑斓()眩目 )晶莹()参差() 谛听()娴熟() 瞬息万变() 璀璨() 摇曳() 深湛()恬雅()眸子()魅力()蓼蓝()哈达() 逶迤() 安谧() 肃穆() 吐蕃()潸然( 娓娓动听()篝火()脍炙人口()缥缈()砭骨() 摩天()浸淫()镢头()烙印()喧嚣 分道扬镳 倏地()风度翩翩()噙()矜持()肆虐()籼稻() 钵()殉职()热忱()斟酌()弄巧成拙()以讹传讹() 悲天悯人()阀门()摞()训诫()裨益()小心翼翼() 角酒()这厮()将来()聒噪()盏儿()恁地() 间壁()着落()绰号()腌臢泼才() 小种经略相公() 彀()赊()揸开()掇()臊子( 膘()眼棱() 绽出()咄()磬()钹()铙()带挈 行事() 腆()啐()嗑()讳()解元()踹( 兀自() 绾()星宿 贿赂()招徕()忌讳()巾帼() 忿()噩()许诺()茅塞顿开()泰然处之() 慷慨激昂()耿耿于怀()瞥见()尴尬()鬼使神差() 诅咒()倔强()咄咄逼人()阿谀奉承()乳酪 豢养()灼伤()花萼()分泌()花蕊()温庭筠() 花卉()摄取()地壳()白垩()濒临()栖息() 灰烬()芯片() 重点解释。 浣妆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斑斓 漾动 眩目 相看两不厌 仲春 飘忽 晶莹 参差 谛听 如诉如泣 万般 娴熟 轨迹 难以捉摸 勾勒 剪影 瞬息万变 璀璨 摇曳 稍纵即逝 深湛 恬雅 眸子 魅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逶迤 安谧 肃穆 油然而生 潸然 毅然决然 沧桑 娓娓动听 世外桃源 得天独厚 篝火 脍炙人口 虚无缥缈
1 初二语文现代文基础知识练习 一、生字词注音。 呼韩邪. ( ) 单.于( ) 姊.归( ) 浣.妆( ) 夔( ) 滟滪..堆( ) 凝.望( ) 古褐.苍苍( ) 斑斓..( ) 眩.目( ) 晶莹.( ) 参差..( ) 谛.听( ) 娴.熟( ) 瞬.息万变( ) 璀璨..( ) 摇曳.( ) 深湛.( ) 恬.雅( ) 眸.子( ) 魅.力( ) 蓼.蓝( ) 哈.达( ) 逶迤..( ) 安谧.( ) 肃穆..( ) 吐蕃.( ) 潸.然( ) 娓娓..动听( ) 篝.火( ) 脍炙..人口( ) 缥缈..( ) 砭.骨( ) 摩.天( ) 浸淫.( ) 镢.头( ) 烙.印( ) 喧嚣.( ) 分道扬镳.( ) 倏.地( ) 风度翩翩..( ) 噙.( ) 矜.持( ) 肆虐..( ) 籼.稻( ) 钵.( ) 殉.职( ) 热忱.( ) 斟酌..( )弄巧成拙.( ) 以讹.传讹( ) 悲天悯.人( ) 阀.门( ) 摞( ) 训诫.( ) 裨.益( ) 小心翼翼..( ) 一角.酒( ) 这厮.( ) 将.来( ) 聒.噪( ) 盏.儿( )恁.地( ) 间.壁( ) 着.落( ) 绰.号( ) 腌臜..泼才( ) 小种.经略相公( ) 彀.( ) 赊( ) 揸.开( ) 掇( ) 臊.子( ) 膘( ) 眼棱.( ) 绽.出( ) 咄( ) 磬( ) 钹( ) 铙( ) 带挈.( ) 行.事( ) 腆( ) 啐( ) 嗑( ) 讳( ) 解.元( ) 踹( ) 兀.自( ) 绾( ) 星宿.( ) 贿赂..( ) 招徕.( ) 忌讳.( ) 巾帼.( ) 忿( ) 噩( ) 许诺.( ) 茅塞.顿开( ) 泰.然处之( ) 慷慨..激昂( ) 耿耿..于怀( ) 瞥.见( ) 尴尬..( ) 鬼使神差.( ) 诅.咒( ) 倔.强( ) 咄咄..逼人( ) 阿谀..奉承( ) 乳酪.( ) 豢.养( ) 灼.伤( ) 花萼.( ) 分泌.( ) 花蕊.( ) 温庭筠.( ) 花卉.( ) 摄.取( ) 地壳.( ) 白垩.( ) 濒.临( ) 栖.息( ) 灰烬.( ) 芯.片( ) 二、 重点解释。 浣妆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斑斓 漾动 眩目 相看两不厌 仲春 飘忽 晶莹 参差 谛听 如诉如泣 万般 娴熟 轨迹 难以捉摸 勾勒 剪影 瞬息万变 璀璨 摇曳 稍纵即逝 深湛 恬雅 眸子 魅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逶迤 安谧 肃穆 油然而生 潸然 毅然决然 沧桑 娓娓动听 世外桃源 得天独厚 篝火 脍炙人口 虚无缥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超尘脱凡 巉岩 横空出世 砭骨 容光焕发 摩天 浸淫 烙印 伟岸 喧嚣 风风火火 倏地 分道扬镳 矜持 信守 风度翩翩 噙 凝重 掩映 瞩目 子夜 易帜 肆虐 灵光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鉴于 殉职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圩堤 推敲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劳永逸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悲天悯人 摞 循规蹈矩 亲躬 捷径 但有 聒噪 入港 恁地 间壁 绰号 腌臢泼才 揸开 掇 钧旨 臊子 消遣 迸 带挈 唯唯连声 体统 行事 腆 火候 央 及劈酸权 手 拙病 变 做不 局 何消 兀自 桑梓 轩敞 招徕 富丽堂皇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应酬 惠顾 巾帼 忿忿然 噩梦 耿耿于怀 许诺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慷慨激昂 尴尬 老态龙钟 了如指掌 风范 鬼使神差 诅咒 倔强 咄咄逼人 阿谀 无动于衷 豢养 万紫千红 灼伤 分泌 蜂争粉蕊蝶分香 卉 连锁反应 摄取 危言耸听 与日俱增 按部就班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超尘脱凡 巉岩 横空出世 砭骨 容光焕发 摩天 浸淫 烙印 伟岸 喧嚣 风风火火 倏地 分道扬镳 矜持 信守 风度翩翩 噙 凝重 掩映 瞩目 子夜 易帜 肆虐 灵光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鉴于 殉职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圩堤 推敲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悲天悯人 摞 循规蹈矩 亲躬 捷径 但有 聒噪 入港 恁地 间壁 绰号 腌臜泼才 赊 揸开 掇 钧旨 臊子 消遣 迸 绽 咄 带挈 唯唯连声 体统 行事 腆 啐 火候 央 及 劈手 踹 拙病 尖 酸 权变 局不过 何消 兀自 绾 桑梓 轩敞 招徕 富丽堂皇 贿赂 忌讳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应酬 惠顾 巾帼 忿忿然 噩梦 耿耿于怀 许诺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慷慨激昂 瞥 尴尬 老态龙钟 了如指掌 风范 鬼使神差 诅咒 倔强 咄咄逼人 阿谀 无动于衷 豢养 万紫千红 灼伤 分泌 蜂争粉蕊蝶分香 卉 连锁反应 摄取 危言耸听 与日俱增 按部就班
文学常识 1、《巴东三峡》的作者是 (1904——1977),他是现代 湖南岳阳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2、《周庄水韵》的作者是 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是_,是_ 作家,天津人。本文选自《中国 风景散文三百篇》。 4、《走进纽约》的作者是 当代作家,陕西延安人。本文选自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 是 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本文选自2001 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6、《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 作者 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 讯名作100篇1949-1999》。 7、《生命之舟》是一篇 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8 年第九届)》 8、《杂交水稻之父一一袁隆平》是一篇_ ,作者 ,著名记者。本文选自 《晚报文萃》1990年第5期。 9、《鲁提辖拳打郑关西》的作者是 是 (朝代)的小说家。 10、《范进中举》的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11、《选举风波》的作者是 代小说家。 12、《山米与白鹤》的作者是 国人。 13、《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 ,选自 14、《谈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家 15、《最苦与最乐》的作者」 代的学者。 16、《懒惰的智慧》的作者 国人。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是 ,是我国著名的 家 18、《雨林的毁灭一世界性灾难》的作者是 国人。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作者是 国人。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的作者是 ,是籍华人,获年的诺贝尔学奖。 补充文体知识: 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 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 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 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髙、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 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 体载。(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而言) 小说的三要素 A、人物形象:1、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描写类: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3 三、文学常识 1、《巴东三峡》的作者是 (1904——1977),他是现代 , , 。, 湖南岳阳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2、 《周庄水韵》的作者是 ,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是 ,是 作家,天津人。本文选自《中国 风景散文三百篇》。 4、《走进纽约》的作者是 ,当代作家,陕西延安人。本文选自 。 5 、《 北 京 喜 获 2008 年 奥 运 会 主 办 权 》 的 体 裁 是 消 息 , 作 者 是 , , ,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本文选自 2001 年 7 月 14 日《人民日报》。 6、《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 ,作者 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 讯名作 100 篇 1949——1999》。 7、《生命之舟》是一篇 ,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8 年第九届)》。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 ,作者 ,著名记者。本文 选自 《晚报文萃》1990 年第 5 期。 9、《 鲁提辖拳打郑关西》的作者是 ,是 (朝代)的小说家。 10、《范进中举》的作者是 ,是 (朝代)的小说家。 11、《选举风波》的作者是 。 代小说家。 12、《山米与白鹤》 的作者是 , 国人。 13、《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 ,选自 。 14、《谈语言》的作者是 ,我国著名的 家, 家。 15、《最苦与最乐》的作者 。 代的学者。 16、《懒惰的智慧》的作者 ,是 国人。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是 ,是我国著名的 家。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的作者是 , 国人。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作者是 , 国人。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的作者是 ,是 籍华人,获 年的诺贝尔 学奖。 补充文体知识: 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 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 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 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 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 体载。(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而言) 小说的三要素: A、人物形象:1、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描写类: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动
作描写 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通过人物描写来把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3、景物烘托:烘托心情或处境或命运,渲染气 氛,交待环境,推动情节发展。 B、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展现人物思想的载体:开端、 结局。一般文章划分层次按此 C、环境描写:人物生存的时空:自然环境:自然的时空景致;社会环境:人物生存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观念,法律,道德伦理等。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 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 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 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 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 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 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 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一一分析问题(本论)一一解决问题(结论)。分析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 “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 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 笑话等。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 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 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 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4 作描写、 、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通过人物描写来把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3、景物烘托:烘托心情或处境或命运,渲染气 氛,交待环境,推动情节发展。 B、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展现人物思想的载体:开端、 、 、 结局。一般文章划分层次按此。 C、环境描写:人物生存的时空:自然环境:自然的时空景致;社会环境:人物生存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观念,法律,道德伦理等。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 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 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 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 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 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 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 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 “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 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 笑话等。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 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 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 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 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 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a、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b 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 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 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 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 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一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一般 个别、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 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 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墓状貌、作诠释、打 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特征 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髙,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 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 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 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5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 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 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a、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b、 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 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 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 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 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 4:“结尾的内容”回答。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 —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 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 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 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___特征 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 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 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 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 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 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Ⅰ、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 (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 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 (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 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 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 清晰。 5.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 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 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 分析。 7.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 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 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
6 A 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 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 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 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 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 (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 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 (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 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 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 清晰。 5.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 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 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 分析。 7.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 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 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
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 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十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十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十对象十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 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 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0.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1.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 的感染力。 13.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 心理描写(⑧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 衬托人物心情 1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 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 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病句修改八项注意 辨析语病,是各地中考常见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教学用书有介绍,不少教师也总 结了不少方法,如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 较麻烦,而且有一定难度。笔者纵观历年有关修改病句的试题,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 仔细研究后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特征,现归结为八项注意,在这里结合例子向大家介绍,如果我 们掌握了其中规律,就能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句子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 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 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 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 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7 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 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 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 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0.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1.记叙文中议论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记叙文中抒情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 的感染力。 13.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 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 衬托人物心情 1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 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 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病 句 修改 八 项 注 意 辨析语病,是各地中考常见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教学用书有介绍,不少教师也总 结了不少方法,如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 较麻烦,而且有一定难度。笔者纵观历年有关修改病句的试题,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 仔细研究后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特征,现归结为八项注意,在这里结合例子向大家介绍,如果我 们掌握了其中规律,就能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句子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 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 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 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 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 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 1 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 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 中“和”应为“还是”。 能力提升: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 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 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2006年广东湛江) 分析:例句中“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 能力提升: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4.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 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 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在出 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 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 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3.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4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5.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6.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逃不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 四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 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 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 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2006年安徽省芜湖市) 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 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类似的 病句有很多如:通过这次才艺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2006年扬州市)经过
8 例 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 中“和”应为“还是”。 能力提升: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 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 “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 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 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2006 年 广东湛江) 分析:例句中 “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 能力提升: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4.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 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 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在出 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 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 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3.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4.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5.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6.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逃不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 四.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 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 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 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2006 年安徽省芜湖市) 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 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类似的 病句有很多如:通过这次才艺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2006 年扬州市)经过
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6年宁波市) 能力提升 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通过七八个孩子共同努力,终于把学校电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2006年广州市) 3.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4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髙。 5.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6.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五.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 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 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例1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2006年山西省) 例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分析:例1句中先“讨论”再“听取”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听取并讨论”。 例2“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 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删去“注视和”。 能力提升: 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老知青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和状态。 4.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5.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6.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2006年辽宁省) 六.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 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 产生矛盾。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 嗦的语病。 例1: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 倍多。 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分析:例1使用“减少”“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 表示。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能力提升 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3.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4.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 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6.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 到60人,正好减少一倍。 七.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 配不当的毛病。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相应得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
9 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6 年宁波市) 能力提升: 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 通过七八个孩子共同努力,终于把学校电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2006 年广州市) 3.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4.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5.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6.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五.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 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 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例 1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2006 年山西省) 例 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分析:例 1 句中先“讨论”再“听取”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听取并讨论”。 例 2 “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 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删去“注视和”。 能力提升: 1. 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 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 老知青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和状态。 4. 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5. 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6.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2006 年辽宁省) 六.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 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 产生矛盾。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 嗦的语病。 例 1:10 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 一倍多。 例 2:近 200 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分析:例 1 使用 “减少” “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 表示。例 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能力提升: 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 10%。 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3.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4. 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 24 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 30%,降价金额约 35 亿元左右。 6.经调查,某社区 18 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 120 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 到 60 人,正好减少一倍。 七.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 配不当的毛病。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相应得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
接,这样才能搭配。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双提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 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1: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2006年湖北省荆门市) 例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2006年北京市) 分析:例1“学习能否进步”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 可以在“善于”后面加上“是否”。例2“采取有效措施”是单提的,“能否顺利开展”是双提 的,前后不一致。应该在“采取”前面加上“能否”。 能力提升: 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2006濉溪县)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06年 湖南省长沙市) 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5.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6.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7.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是否能够相互搀扶。(2006年陕西省)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看也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 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能力提升 1.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2.这次演讲比赛暴露出了很多才思敏捷的学生。 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髙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5.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
10 接,这样才能搭配。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双提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 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 1: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2006 年湖北省荆门市) 例 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2006 年北京市) 分析:例 1 “学习能否进步”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 可以在“善于”后面加上“是否”。例 2 “采取有效措施”是单提的,“能否顺利开展”是双提 的,前后不一致。应该在“采取”前面加上“能否”。 能力提升: 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2006 濉溪县)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06 年 湖南省长沙市) 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5.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6.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7.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是否能够相互搀扶。(2006 年陕 西 省 )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看也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 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能力提升: 1.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2.这次演讲比赛暴露出了很多才思敏捷的学生。 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 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5.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