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练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坻 )屿()堪()佁然( 俶尔()翕忽()差互()幽邃()荇()挂胃() 塘坳()丧乱()黍()豚()蕲水()再少( 、文学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代文学家,人称 《小石潭 记》是 的第四篇。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字,号 3、《答谢中书书》作者 时教 家 家。 4、《满井游记》选自 作者 代文学家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 作者 代诗人,字,自号 6、《过故人庄》选自 ,作者孟浩然,代诗人 7、《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陆游,(朝代)著名爱国诗人,字,号 8、《渔家傲》选自 作者 (朝代)著名 家 字 。渔家傲, 名 9、《浣溪沙》选自 ,浣溪沙 名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1、如鸣佩环 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 4、卷石底以出 5、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犬牙差互 12、四面竹树环合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15、念无与为乐者 16、相与步于中庭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五色交辉 四时 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20、冻风时作 膏 若脱笼之鹄 明
1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坻.( ) 屿.( ) 堪.(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幽邃.( )荇.( )挂罥.( ) 塘坳.( ) 丧.乱( ) 黍.( ) 豚.( ) 蕲.水( ) 再少.(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文学家,人称________,《小石潭 记》是________的第四篇。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字____,号 ____。 3、《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_____时___教________家、________家。 4、《满井游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文学家。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_代诗人,字___,自号______。 6、《过故人庄》选自________,作者孟浩然,____代诗人。 7、《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陆游,____(朝代)著名爱国诗人,字____,号____。 8、《渔家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家、______家。 字______。渔家傲,______名。 9、《浣溪沙》选自_________,浣溪沙,_______名。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1、如鸣佩环 2、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 4、卷石底以出 5、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犬牙..差互 12、四面竹树环合..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15、念.无与为乐者 16、相与..步于中庭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五色交辉.. 四时 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与 20、冻风时作. 膏 若脱笼之鹄 乍.明
晴雪 如倩女之馩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麦田浅鬣寸许 泉而茗者,壘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未始 堕事 潇然 恶能无纪 四、背诵默写 1、青树翠蔓, ,影布石上 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 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 盖竹柏影也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 ,风雨不动安如山!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9、绿树村边合 10 把酒话桑麻。 11、山重水复疑无路, 12 ,衣冠简朴古风存。 13、塞下秋来风景异, 14、浊酒一杯家万里, 15、人不寐, 16 松间沙路净无泥 ?门前流水尚能西。 ,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夕日欲颓 五、课文理解: (一)《小石潭记》 、课文理解填空: 第一段写,写。第一句以 缓缓带入正文。先闻水声 是写较远处看潭;“ 句写出了小潭的最为独特之处 写了石的变化,突出了山水之 ”写潭四周的树木,有有 结合 第二段写 写。此段实写虚写。写同时是写。从“皆若空游无所 依”中领悟到水的 特点。最后一长句,写鱼在水中嬉戏 ,活泼可爱 鱼在水中的一举一动,种种变化,都能看见,也是在写水的特点。 第三段写,写。运用了修辞手法 第四段写 写 ”写感受。这既是对 的感受,也是 的流露。“ 可以理解为作者抒愤懑。 第五段缀述了同游者,属的 般格式。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2
2 晴雪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麦田浅鬣.寸许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未始 堕事 潇然 恶.能无纪 四、背诵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4、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 9、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1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1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1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五色交辉。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 五、课文理解: (一)《小石潭记》 1、课文理解填空: 第一段写___,写___。第一句以______缓缓带入正文。先闻水声,“______,______, ______ ” 是 写 较 远 处 看 潭;“ __________ ” 一 句 写出 了 小 潭 的 最 为独 特 之 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石的变化,突出了山水之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潭四周的树木,有__有__,____结合。 第二段写____,写____。此段实写___虚写___。写___同时是写___。从“皆若空游无所 依”中领悟到水的______特点。最后一长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___一___,活泼可爱。 鱼在水中的一举一动,种种变化,都能看见,也是在写水___的特点。 第三段写____,写____。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 第四段写____,写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写感 受。这 既是对 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流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可以理解为作者抒愤懑。 第五段缀述了同游者,属的______一般格式。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3、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 特点的 (二)《记承天寺夜游》 1、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 的情景。全文仅80余 字。描绘了 同时抒发了 文章风格 而又不乏。 2、第一段,首句点明夜游的与,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 句写出不甘一人独游的心情,又点出同游的和游的第三句写 第二段,运用的 方法描绘 。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 张怀民的 第三段,两个 句令人深思。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此中有 ,也有 ,多种 情感融于其中。也点明了文章 (三)《诗词五首》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期)之后,杜甫颠沛游离到了成都,这是他居住在成都时 期的作品。 (2)第一段写 系列的动词突出了风大、害大,也隐隐地让我们看到了诗人 的神情。 第二段写 第三段写 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 的氛围。“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 也是因为 第四段写 三句表达了这种胸怀和理想。 ”两句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 想,并非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 2、《过故人庄》 (1)这首诗叙述了 的经过。描绘了 风光,表达了 ,也流露了 (2)首联写 颔联写 。景中充溢诗人 之情 颈联写 此两联对仗工整,融为一景,勾画了一幅 的田园生活。 尾联写 3、《游山西村》 (1)全诗表现了 的特点,表达了 (2)首联写 颔联写 也表现了诗人的 心情。此句被后世称为佳句 往往比喻
3 3、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 特点的。 (二)《记承天寺夜游》 1、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__________的情景。全文仅 80 余 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风格 ____、____,而又不乏____。 2、第一段,首句点明夜游的____与____,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 句写出不甘一人独游的心 情 , 又 点 出 同 游 的 ____ 和 游 的 ____ 。第三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运用的________方法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 张怀民的_________________。 第 三 段 , 两 个 ________ 句 令 人 深 思 。 两 人 的 经 历 有 相 似 之 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中有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多种 情感融于其中。也点明了文章______。 (三)《诗词五首》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__________(时期)之后,杜甫颠沛游离到了成都,这是他居住在成都______时 期的作品。 (2)第一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系列的动词突出了风大、害大,也隐隐地让我们看到了诗人______、______的神情。 第二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_________的氛围。“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三 句 表 达 了 这 种 胸 怀 和 理 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 想,并非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 2、《过故人庄》 (1)这首诗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写_________________。 颔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中充溢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颈联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 两 联 对 仗 工 整 , 融 为 一 景 , 勾 画 了 一 幅 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生活。 尾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 ( 1 ) 全 诗 表 现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特 点 , 表 达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颔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了诗人的_______心情。此句被后世称为佳句, 往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写出了 尾联写作者的感慨,表现了深厚的 4、《渔家傲》 (1)这首词表现出了守边将士的 和 也反映了 全词 而又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氛围 (2)上阕写 点了边塞的秋天, ”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 ”三句再具体写“”,这是多么的氛围,也渲染 了守边将士的 下阕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 志和思乡之情。 三句进一步渲染,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 的史实 5、《浣溪沙》 (1)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小序表明此是一首 之作 (2)上阕写 此 句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萧萧暮雨子规啼”句,既照应了前面对 的描写,又烘托出了一种的环境。 下阕抒发 的思想感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反问句强调了诗人 的精神状态。“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 的《醉歌》,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6、《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作者以起笔 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流露出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先视“高峰入云”,写山之高,再 视“清流见底”,写水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四周写 景,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树木竹林尽入眼底,从两方面呈现出大然的绚烂与 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ˆ由_景转入对、景的描写。 最后,作者又以感慨 赞叹 将 流露于笔端 课文以为主,最后两句 和 很自然地流露自 的心境。 及计2了天风的第3句列了作着句一一处 第2段写 本段的两个比喻句,一写 相 连,春色美不胜收。接下来写游人的活动,作者用了一个句,写出了游人的几种情 态 第3段是,表述的 原因。 本文虽然写的是北方京郊的景色,却也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文字 描 写,尤其是独特的,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4 颈联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写作者的感慨,表现了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家傲》 (1)这首词表现出了守边将士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反映了______________。 全词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氛围。 (2)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了边塞的秋天, “_____”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再具体写“____”,这是多么的____氛围,也渲染 了守边将士的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 志和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进一步渲染,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史实。 5、《浣溪沙》 (1)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小序表明此是一首_______之作。 (2)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 二句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萧萧暮雨子规啼”句,既照应了前面对____、 ______的描写,又烘托出了一种_____的环境。 下阕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反问句强调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精神状态。“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 ____________的《醉歌》,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6、《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_____。作者以_____起笔,“_____, _____”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流露出__ ___。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先___视“高峰入云”,写山之高,再___ 视“清流见底”,写水之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___四周写 ___景,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树木竹林尽入眼底,从___ 两方面呈现出大然的绚烂与 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___景转入对___景的描写。 最后,作者又以感慨_ __,赞叹 , 将 流露于笔端。 课文以为主,最后两句“ ”和“ ”,很自然地流露自 己 、 的心境。 7、《满井游记》第 1 段写 。第 1 句点出 、 以 及 。第 2 句写出了北京春天风沙的 。第 3 句写出了作者 处 境。 第 2 段写 。本段的两个比喻句,一写 ,一写 , 相 连,春色美不胜收。接下来写游人的活动,作者用了一个 句,写出了游人的几种情 态。 第 3 段是 ,表述的 原因。 本文虽然写的是北方京郊的 景色,却也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文字 ,描 写 ,尤其是独特的 ,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