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试验与失败 共和革命的历史逻辑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试验与失败 • ——共和革命的历史逻辑
()问题的提出 (二)1905年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从武昌起义看共和革命的必然性 (四)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1905年以后的政治形势 • (三)从武昌起义看共和革命的必然性 • (四)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一)问题的提出 李泽厚:“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 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这就是说, 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样我就否定 了孙中山最重要的革命业绩。”(李泽厚 刘再复:《告别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 • 李泽厚:“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 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这就是说, 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样我就否定 了孙中山最重要的革命业绩。” (李泽厚、 刘再复:《告别革命》)
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乂》: ·“革命’可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九 年辛亥革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一九四 九年革命、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不过其荧 荧大者.其中,一九四九年革命所造成的影响 最为巨大。”“革命是否必要或必然?“假如’ 史学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它展示的是历史并非宿 命,是人在主动创造历史,人有选择的可能。政 治领导人于此负有重大责任。从辛亥到‘文革 都没有革命‘一定要发生’的逻辑
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 • “‘革命’可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九一 一年辛亥革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一九四 九年革命、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不过其荧 荧大者……其中,一九四九年革命所造成的影响 最为巨大。”“革命是否必要或必然?‘假如’ 史学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它展示的是历史并非宿 命,是人在主动创造历史,人有选择的可能。政 治领导人于此负有重大责任。从辛亥到‘文革’ 都没有革命‘一定要发生’的逻辑
王也扬《客观历史的可能性 与研究者》: 总而言之,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革命都是属于非常 态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累积激化、政治危机处理不 当、政治妥协终未达成、历史当事人的一方被 “逼上梁山”之举。我们考察各国史均可看到在 革命危机生成的过程中,“假如”历史当事人中的 主导一方能够在为时未晚的阶段或关节上,采取正 确的举措,来调和矛盾、化解危机、达成妥协,那么 革命这种非常态性事件是有可能避免的。而为了 证明一种政治理念的正确硬把历史的非常态性事 件说成是历史的常态和唯一的选择,政治家这么做 情有可原,史学家也这么做则有违职业的要求
王也扬《客观历史的可能性 与研究者》: • 总而言之,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革命都是属于非常 态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累积激化、政治危机处理不 当、政治妥协终未达成、历史当事人的一方被 “逼上梁山”之举。我们考察各国史,均可看到,在 革命危机生成的过程中, “假如”历史当事人中的 主导一方能够在为时未晚的阶段或关节上,采取正 确的举措,来调和矛盾、化解危机、达成妥协,那么 革命这种非常态性事件是有可能避免的。而为了 证明一种政治理念的正确,硬把历史的非常态性事 件说成是历史的常态和唯一的选择,政治家这么做 情有可原,史学家也这么做则有违职业的要求
朱宗震《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 间》 从世界范围说,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 选项,社会为革命的成功也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我们固然不应该把革命说成历史运 动的“唯一的选择”,也不应该把革命看 成完美无缺而又神圣的,但我们实在无法 证明,近代中国不通过革命的道路,也能 解决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历史就是 这样走过来的,其他证明都是徒劳的
朱宗震《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 间》 • 从世界范围说,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 选项,社会为革命的成功也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我们固然不应该把革命说成历史运 动的“唯一的选择”,也不应该把革命看 成完美无缺而又神圣的,但我们实在无法 证明,近代中国不通过革命的道路,也能 解决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历史就是 这样走过来的,其他证明都是徒劳的
(二)1905年以后的政治形势 1同盟的成立及其活动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 通过纲领“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一民族、 民权、民生 同盟会成立后进行思想宣传和武装起义。 规模最大的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 义
(二)1905年以后的政治形势 1.同盟的成立及其活动 •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 通过纲领“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 同盟会成立后进行思想宣传和武装起义。 规模最大的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 义
林觉民致妻子陈意映: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 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 够?…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 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 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 死不顾汝也。……嗟夫,巾短情长,所未 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林觉民致妻子陈意映: •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 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 够?……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 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 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 死不顾汝也。……嗟夫,巾短情长,所未 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方声洞致父亲的绝笔书 ·“此为儿最后绝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 人世久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 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对于家庭,本有 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 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 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 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 于地下矣
方声洞致父亲的绝笔书: • “此为儿最后绝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 人世久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 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对于家庭,本有 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 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 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 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 于地下矣
2预备立宪 1905年7月16日,清廷命镇国公载泽等分赴 东西洋考察各国政治。12月2日出发。 五大臣分两路,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前 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戴鸿 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俄国、意大利 奥地利等国
2.预备立宪 • 1905年7月16日,清廷命镇国公载泽等分赴 东西洋考察各国政治。12月2日出发。 五大臣分两路,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前 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戴鸿 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俄国、意大利、 奥地利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