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 (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2、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研 究国情,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 不倔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信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 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 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 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 力量的重要性。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 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竞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述内容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 (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2、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 1927 年和 1935 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研 究国情,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 不倔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信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 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 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 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 力量的重要性。从 1927 年到 1928 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 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述内容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 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 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①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 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 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②结果:南昌起义在南下广东的时候失败:而秋收起义在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遭到 严重挫折 ③教训:通过在城市发动暴动来夺取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 际情况。(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动派的势力都集中在城市) (提问: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必须汲取经验,把革命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 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④意义: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 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土地革命 ①内容(结合课本讲述) ②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3、根据地建设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 工农革命政权。到1928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到1930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 军,约10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 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屠杀政策,7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 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 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同年 9 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①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 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 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②结果:南昌起义在南下广东的时候失败;而秋收起义在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遭到 严重挫折。 ③教训:通过在城市发动暴动来夺取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 际情况。(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动派的势力都集中在城市) (提问: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必须汲取经验,把革命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 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④意义: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 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土地革命 ①内容 (结合课本讲述) ②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3、根据地建设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 工农革命政权。到 1928 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到 1930 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 军,约 10 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 10 多个省的 300 多个县。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 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于是国民党集中兵力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 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此时“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 的主要形式。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都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取得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 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这样,中国领土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4、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毛泽东正确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军事思想完全被临时党中央否定,博 古(秦邦宪)、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抛弃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采取积极防 御、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力量、集中红军优势兵力在运动中迅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正确作 战方针,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用阵地战代替运动战,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的必然结果。 (这对中国革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一一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贵州遵义) ①红军长征初期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 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 不满情绪达到顶点。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 了红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 (提问: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见为什么能够得到中央大多数领导的肯定?) 避免了红军覆灭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 议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 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 ②意义: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 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 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3)红军会师: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于是国民党集中兵力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 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此时“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 的主要形式。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都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取得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 年、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 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这样,中国领土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4、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毛泽东正确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军事思想完全被临时党中央否定,博 古(秦邦宪)、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抛弃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采取积极防 御、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力量、集中红军优势兵力在运动中迅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正确作 战方针,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用阵地战代替运动战,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的必然结果。 (这对中国革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2)遵义会议:(1935 年,贵州遵义) ①红军长征初期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 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 3 万多人之后, 不满情绪达到顶点。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 了红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 (提问: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见为什么能够得到中央大多数领导的肯定?) 避免了红军覆灭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 议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 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 ②意义: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 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 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3)红军会师:
①遵义会议后红军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一一安然 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 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 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東。 (讲述红军的艰苦,提问在我们学习到的课本中有那些作品是有关红军长征的:如《金 色的鱼钩》等) ②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播下革命种子 (联系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事,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三)讲课小结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 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 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对峙的开始:30年 代初,国难日益深重,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奉行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即对日军妥协退让,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 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四、教学小结 本课的内容不多,是比较充裕,在讲述起来的时候比较轻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融 ,对问题的分析也比较透彻。但在探究如何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时间的把握不太好 五、板书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一一打响第一枪:创建军队开始 (2)秋收起义一一农村包围城市 土地革命——一调动革命积极性
①遵义会议后红军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安然 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 年 10 月 19 日,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 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 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讲述红军的艰苦,提问在我们学习到的课本中有那些作品是有关红军长征的:如《金 色的鱼钩》等) ②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播下革命种子。 (联系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事,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三)讲课小结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 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 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对峙的开始;30 年 代初,国难日益深重,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奉行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即对日军妥协退让,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 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四、教学小结 本课的内容不多,是比较充裕,在讲述起来的时候比较轻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融 洽,对问题的分析也比较透彻。但在探究如何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时间的把握不太好。 五、板书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创建军队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二、土地革命——调动革命积极性
三、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2、遵义会议 ①内容 a、军事:肯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b、组织: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 a、结束左倾错误统治 b、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1936年,甘肃会宁) 4、长征意义 a、革命转危为安 b、保存革命力量: 播下革命种子
三、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四、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2、遵义会议: ①内容: a、军事:肯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b、组织: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 a、结束左倾错误统治 b、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1936 年,甘肃会宁) 4、长征意义: a、革命转危为安; b、保存革命力量; c、播下革命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