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新人教版 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 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 此决议案的通过(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答案C 解析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应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以图发展 而决议案却提出“不断革命”“反对退却”“继续进攻”等思想,这是八七会议后“左”倾 错误不断滋长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 2.[2016·福建高三质检]下图所示的剧目题材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与该时期历史 特点对应的标语是() 剧目单 《收谷》 《打土豪》 《工农团结》 《毛委员的空山计》 《北上抗日》 A.“打倒列强除军阀” “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C.“坚决拥护共产党八路军”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B 解析依据该剧目单,推断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共工农武装割据。A项是国民革命 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B项反映出南方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
1 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14 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 新人教版 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固基题组] 1.[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27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 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 此决议案的通过( )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答案 C 解析 1927 年下半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应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以图发展, 而决议案却提出“不断革命”“反对退却”“继续进攻”等思想,这是八七会议后“左”倾 错误不断滋长的表现,故 C 项符合题意。 2.[2016·福建高三质检]下图所示的剧目题材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与该时期历史 特点对应的标语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C.“坚决拥护共产党八路军”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 B 解析 依据该剧目单,推断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共工农武装割据。A 项是国民革命 运动时期,故 A 项错误;B 项反映出南方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
期,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 项错误。 3.[2016·湖北联考]《工农兵三字经》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 入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判断此“三字经” 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 C.江浙地区D.东北地区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工农兵”“阶级敌”等信息可知是20世纪三十年代国共十年对峙期 间在华中地区(以江西地区为主)的流行语,故选A项 4.[2015·南通调研]“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 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 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 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 答案D 解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故A项错误:“我们现 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说明红军已经在长征的途中 故B项错误;第五次“围剿”是在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 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故D项正确 [提能题组 5.[2016·广西钦州月考]1927年12月发表的《武装暴动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中 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 突,而没有组织成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 发展形势。所以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 呼应的暴动。”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共坚持走城市工人暴动的革命道路 B.这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 C.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共党内的共识 D.中共己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由“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 呼应的暴动”可见此文已经认识到农村的农民暴动是中国客观形式造成的必然结果。所以这 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故B项为正确答案。 6.[2016·福建闽清高三模拟]“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 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 2
2 期,故 B 项正确;C 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 C 项错误;D 项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故 D 项错误。 3.[2016·湖北联考]《工农兵三字经》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 入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判断此“三字经” 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浙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工农兵”“阶级敌”等信息可知是 20 世纪三十年代国共十年对峙期 间在华中地区(以江西地区为主)的流行语,故选 A 项。 4.[2015·南通调研]“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 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 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 出( )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 答案 D 解析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故 A 项错误;“我们现 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说明红军已经在长征的途中, 故 B 项错误;第五次“围剿”是在长征之前,故 C 项错误;“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 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故 D 项正确。 [提能题组] 5.[2016·广西钦州月考]1927 年 12 月发表的《武装暴动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中 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 突,而没有组织成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 发展形势。所以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 呼应的暴动。”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共坚持走城市工人暴动的革命道路 B.这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 C.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共党内的共识 D.中共已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由“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 呼应的暴动”可见此文已经认识到农村的农民暴动是中国客观形式造成的必然结果。所以这 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故 B 项为正确答案。 6.[2016·福建闽清高三模拟]“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 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
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 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及所学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7.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中国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 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 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 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答案C 解析注意题中时间是1935年,国民党这一时期并未放弃剿共方针,故A表述错误 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是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呼吁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出中国 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故D项错误,排除后选C项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 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井冈山时期指192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到1934 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长征时期是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 师;长征结束后,红军到达了陕北地区,出现了延安精神。故答案为C项。 、非选择题(2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 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 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 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 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六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
3 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根据“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 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及所学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7.1935 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中国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 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 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 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中时间是 1935 年,国民党这一时期并未放弃剿共方针,故 A 表述错误; 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是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呼吁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出中国 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故 D 项错误,排除后选 C 项。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 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 C 解析 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井冈山时期指 1927 年 10 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到 1934 年 10 月红军开始长征;长征时期是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 师;长征结束后,红军到达了陕北地区,出现了延安精神。故答案为 C 项。 二、非选择题(20 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 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1930 年 4 月 2 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 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 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 ‘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六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
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价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 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 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10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10 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 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 党中央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 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政策被放弃 ②)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 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 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 量,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推动和 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折。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概括、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 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
4 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 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 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10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10 分) 答案 (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 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 党中央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 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政策被放弃。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 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 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 量,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推动和 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概括、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 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