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地理周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 的普查数据表。读表完成1~3题 省(直辖市)第五次人口昔查数占全国「第六次人口昔查数占全 人囗数的比重(9%)国总人囗数的比重(%) 甲省 乙省 7.31 丙省 6.83 1.72 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D.是人口大省 2.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大 3.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A.甲省B.乙省0.丙省D.丁市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 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2050年预测败据 (%)=20-100102030405080( 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4.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5.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②农村③发达省份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图,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 口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0000 迁出人数(人) 20000 迁入人数(人 10000 ≥6045-59254415240-14(岁
1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三地理周测试题 2 一、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 的普查数据表。读表完成 1~3 题 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 D.是人口大省 2.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大 3.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 10 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市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 1990 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 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 2050 年这四个省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4.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5.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图,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 口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有关人口迁移对该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扩大了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B.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C.促进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加快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 7.该城市郊区目前急需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不包括() A.治安管理B.医疗、文化教育服务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环境保护 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 Y么 8.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 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9.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10.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人口变动情况图,其中③代表总人口 ① 30人3 19531964198219902000(年) 11.图中反映该区域家庭规模变化的是 A.④曲线B.③曲线C.②曲线D.①曲线 12.1990年以后,图中④曲线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乡镇企业快速发展B.婚育观念转变 C.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下图为某城市社区2011年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图(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年龄(岁) 25-44 15-24 0100200300400500(人
2 6.有关人口迁移对该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大了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B. 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C. 促进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 加快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 7.该城市郊区目前急需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不包括( ) A. 治安管理 B. 医疗、文化教育服务 C.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环境保护 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 8. 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 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9. 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收入差距 B. 家庭婚姻 C. 工程建设 D. 文化教育 10. 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人口变动情况图,其中③代表总人口。 11. 图中反映该区域家庭规模变化的是 A. ④曲线 B. ③曲线 C. ②曲线 D. ①曲线 12. 1990 年以后,图中④曲线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B.婚育观念转变 C.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下图为某城市社区 2011 年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图(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13.从社区人口迁移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 A.郊区B.文化区C.行政区D.中心商务区 14.据图判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医院看护工B.高科技人才C.建筑工人D.幼儿园教师 15.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社区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读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迁入↑人口迁移率% 人口自然 增长率 16.如果图中a~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有可能的是 A.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 C.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 17.如果图中各点表示人口变化,符合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规律的是 A.a中国的上海B.b美国的华盛顿C.d埃及的开罗D.e法国的巴黎 截至2017年底,我国实际人口总数为13.9亿。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 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9.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20.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 DDDCD BCCAB CAADC ADACB
3 13. 从社区人口迁移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 ) A.郊区 B.文化区 C.行政区 D.中心商务区 14. 据图判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医院看护工 B.高科技人才 C.建筑工人 D.幼儿园教师 15.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社区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读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如果图中 a~d 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有可能的是 A.沙特阿拉伯 加拿大 德国 埃塞俄比亚 B. 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 C. 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 D. 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 17. 如果图中各点表示人口变化,符合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规律的是 A.a 中国的上海 B.b 美国的华盛顿 C.d 埃及的开罗 D.e 法国的巴黎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实际人口总数为 13.9 亿。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数据显示, 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39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11700 万人;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9.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20.该现象会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 DDDCD BCCAB CAADC AD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