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校对:赵仲春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蔓延/顺蔓摸瓜 屏障/屏气凝神 菲薄/日薄西山 B.脉搏/脉脉含情 角色/角逐中原 吭声/引吭高歌 C.承载/载歌载舞 慰藉/杯盘狼藉拓本/开拓进取 D.估量/量体裁衣 矿藏/无尽宝藏 暴露/一暴十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有近15%的人口体重 超标,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 B.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从“超级女声”到“百家讲坛”,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 C.对于成都、杭州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做法,在经济面临下行风 险的特殊时刻,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D.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 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煤的间接液化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6 个字)(3分)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 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将 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这 里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 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 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1) (2) (3)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 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 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
赣榆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校对:赵仲春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蔓.延/顺蔓.摸瓜 屏.障/屏.气凝神 菲薄./日薄.西山 B.脉.搏/脉.脉含情 角.色/角.逐中原 吭.声/引吭.高歌 C.承载./载.歌载舞 慰藉./杯盘狼藉. 拓.本/开拓.进取 D.估量./量.体裁衣 矿藏./无尽宝藏. 暴.露/一暴.十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有近 15%的人口体重 超标,儿童肥胖在 15 年里增加了 28 倍。 B.21 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从“超级女声”到“百家讲坛”,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 C.对于成都、杭州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做法,在经济面临下行风 险的特殊时刻,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D.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 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煤的间接液化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 6 个字)(3 分)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 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将 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这 里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 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 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答:(1) (2) (3)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 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 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 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
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2分) ()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 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 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 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 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 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千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 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 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缳絰挽者数百人 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 除:授予官职 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2 分) (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 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 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 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 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 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 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 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 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 除:授予官职 6.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3 分)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 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 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 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 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8.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4分) 译文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3分) 译文: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漬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 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 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 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 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 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8.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4 分) 译文: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3 分) 译文: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3 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 分) (2)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 分) (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 简要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师者 。(韩愈《师说》)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 壁赋》) 。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趟过小河是故乡 宋长征 (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 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 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 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温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 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 流淌。 (3)-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 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 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 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窝。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 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 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 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 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 ——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⑦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 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 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
⑴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⑵师者, 。(韩愈《师说》) 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⑷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⑸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 壁赋》) ⑹ , 。知者动,仁者静。(《论语· 雍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趟过小河是故乡 宋长征 (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 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 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 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温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 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 流淌。 (3)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一 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 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 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 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 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 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 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 ——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7)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 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 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
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 彼岸徘徊 (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 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毎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 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 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 从此岸到彼岸。 (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 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 不如那条小河,轻轻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 望有一艘能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侯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 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 开始跳跃了吗?—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 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λ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岀 生的幸福 (14)从此岸到彼岸,毎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 趟过小河是故乡. 11.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5分) 答 12.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3.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主要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1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小河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探究文章的深刻思想。(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散论“悲愤出诗人 ①古人说:“悲愤出诗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点破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 某种关系。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都几乎“不约而同”地有一段不幸甚至悲惨的 遭遇,正是在这种遭遇之后,才奋发图文,产生了伟大不朽的作品
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 彼岸徘徊。 (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 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 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 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 (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 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 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 望有一艘能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侯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 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 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 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 生的幸福。 (14)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 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 趟过小河是故乡…… 11.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5 分) 答: 12.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13.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主要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 分) 答: 1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小河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探究文章的深刻思想。(6 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散论“悲愤出诗人” ①古人说:“悲愤出诗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点破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 某种关系。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都几乎“不约而同”地有一段不幸甚至悲惨的 遭遇,正是在这种遭遇之后,才奋发图文,产生了伟大不朽的作品
②司马迁曾深为感慨地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 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确,像伟大诗人屈原,如果他一直称心如意地做着官儿,恐怕是 很难写出《离骚》这样动人的作品的。至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作家,像普希金、高尔基等, 他们也大都是受损害受侮辱的人。 ③为什么悲伤的遭遇能促使这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呢 ④正如古人所说:“伤心人别有怀抱”,“贫贱足以立志而睿慧”(郑板桥)。周文王、 孔丘、韩非、司马迁等人就是在他们遭遇不幸之后,产生了钢铁般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 的坚强决心和惊人毅力的。他们都把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 ⑤不幸的遭遇往往可以使作家接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甚至与人民同甘苦共呼 吸,增强对压迫者的仇恨,产生热爱人民的热情。不把这种热情抒发岀来,便食不知味,夜 不入寝,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所以,他深知人民的痛苦,能够吟咏岀人民的心声,留下 了“干古绝唱 ⑥个人身居高位,荣显福贵,门庭若市,在学问上下功夫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哪里有 功夫看那“道理之书”,作那“尘俗之文”呢!而在被社会遗弃,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情 况下,倒能摆脱“花花世界”的种种干扰,有充分的时间,坐下来安静地学习,冷静地思考, 一心图文,用心血浇灌文苑的花朵。正像曹雪芹谈到《红楼梦》所说的:“字字看来都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不幸的遭遇往往成为许多作家取得成就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⑦当然,“悲愤出诗人″这句话,只反映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并非绝对真理。不能 绝对地说没有悲惨的遭遇就一定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来。也不能认为作家悲惨到根本没有创作 条件时,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同时也不能把个人的私愤当作创作的唯一动力。有些伟大的 作家恰恰伟大在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他们个人没有遭到什么 不幸,却仍然能够“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因而为人民产生伟大的悲 愤之情,这种崇高的悲愤之情,不更可以出伟大的诗人吗?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悲愤出诗人”的论题,说 理有思辨色彩 B.文中的“悲愤”,有因个人的不幸而产生的“悲愤”,也有“以天下为己任”、为民 众而产生的悲愤。 C.作者认为,“悲愤出诗人”这句话很有道理的,它揭示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必 然关系。 D.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意在说明悲伤的遭遇往往能促使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 的成就
②司马迁曾深为感慨地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 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确,像伟大诗人屈原,如果他一直称心如意地做着官儿,恐怕是 很难写出《离骚》这样动人的作品的。至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作家,像普希金、高尔基等, 他们也大都是受损害受侮辱的人。 ③为什么悲伤的遭遇能促使这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呢? ④正如古人所说:“伤心人别有怀抱”,“贫贱足以立志而睿慧”(郑板桥)。周文王、 孔丘、韩非、司马迁等人就是在他们遭遇不幸之后,产生了钢铁般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 的坚强决心和惊人毅力的。他们都把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 ⑤不幸的遭遇往往可以使作家接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甚至与人民同甘苦共呼 吸,增强对压迫者的仇恨,产生热爱人民的热情。不把这种热情抒发出来,便食不知味,夜 不入寝,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所以,他深知人民的痛苦,能够吟咏出人民的心声,留下 了“千古绝唱”。 ⑥一个人身居高位,荣显福贵,门庭若市,在学问上下功夫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哪里有 功夫看那“道理之书”,作那“尘俗之文”呢!而在被社会遗弃,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情 况下,倒能摆脱“花花世界”的种种干扰,有充分的时间,坐下来安静地学习,冷静地思考, 一心图文,用心血浇灌文苑的花朵。正像曹雪芹谈到《红楼梦》所说的:“字字看来都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不幸的遭遇往往成为许多作家取得成就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⑦当然,“悲愤出诗人”这句话,只反映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并非绝对真理。不能 绝对地说没有悲惨的遭遇就一定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来。也不能认为作家悲惨到根本没有创作 条件时,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同时也不能把个人的私愤当作创作的唯一动力。有些伟大的 作家恰恰伟大在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他们个人没有遭到什么 不幸,却仍然能够“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因而为人民产生伟大的悲 愤之情,这种崇高的悲愤之情,不更可以出伟大的诗人吗?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运用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悲愤出诗人”的论题,说 理有思辨色彩。 B.文中的“悲愤”,有因个人的不幸而产生的“悲愤”,也有“以天下为己任”、为民 众而产生的悲愤。 C.作者认为,“悲愤出诗人”这句话很有道理的,它揭示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必 然关系。 D.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意在说明悲伤的遭遇往往能促使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 的成就
16.请根据文章的论述,概括“悲愤出诗人”的主要原因。(6分) 17.请简要分析作者对“悲愤出诗人”所持的态度。(6分) 七、作文(70分) 18.以“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高三语文学情检测答题卷 题号 5-8 10 11-1415-17作文 总分 得分 语言基础和运用(15分) 1.()2.()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5.()6.()7.() 三.9.鉴赏(10分)
16.请根据文章的论述,概括“悲愤出诗人”的主要原因。(6 分) 17.请简要分析作者对“悲愤出诗人”所持的态度。(6 分) 七、作文(70 分) 18.以“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高三语文学情检测答题卷 题号 1—4 5—8 9 10 11—14 15—17 作文 总分 得分 一.语言基础和运用(15 分) 1.( ) 2.( ) 3. 、 、 4.⑴ ⑵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5.( ) 6.( ) 7.( ) 8. ① ② ③ 三.9.鉴赏(10 分) ①
四.10.默写(8分) 五.文学类阅读:(23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② ③ 四.10.默写(8 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五.文学类阅读:(23 分) 11. 12. 13. 14.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 分) 15.( ) 16. 17.
七.作文(70分)
七.作文 (70 分)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