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二次学情调研试卷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_。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 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_,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 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 ,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 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A.体悟流淌振聋发聩 B.领悟展现振聋发聩 C.体悟展现醍醐灌顶 领悟流淌醍醐灌顶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 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 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 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 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①处,体悟: 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此处是强调《谈美》中朱光潜先生 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感受和感悟,选用词语“体悟”:②处,流淌:液体流动。展现:明显 地表现出。此处是说思想在文字中像液体一样流动,应选“流淌”:③处,振聋发聩:用来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 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此处是说朱光潜在书中最后用“慢慢走,欣赏啊!”唤醒糊 涂麻木的人要慢慢走欣赏美,应选“振聋发聩”。故选A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词语(包括)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词语(包括)的区别 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词语(包括)和它吻合,本题注意体悟: 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的区别 2.下列诗句与“雪满山中高士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月临秋水雁空惊 B.江弄琼花散绿纹
高二年级第二次学情调研试卷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 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 ,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 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 ,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 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A. 体悟 流淌 振聋发聩 B. 领悟 展现 振聋发聩 C. 体悟 展现 醍醐灌顶 D. 领悟 流淌 醍醐灌顶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 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 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 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 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①处,体悟: 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此处是强调《谈美》中朱光潜先生 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感受和感悟,选用词语“体悟”;②处,流淌:液体流动。展现:明显 地表现出。此处是说思想在文字中像液体一样流动,应选“流淌”;③处,振聋发聩:用来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 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此处是说朱光潜在书中最后用“慢慢走,欣赏啊!” 唤醒糊 涂麻木的人要慢慢走欣赏美,应选“振聋发聩”。故选 A。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词语(包括)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词语(包括)的区别, 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词语(包括)和它吻合,本题注意体悟: 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的区别。 2.下列诗句与“雪满山中高士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 月临秋水雁空惊 B. 江弄琼花散绿纹
月明林下美人来 D.汶水云开孤帆远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要求:“对仗工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上 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二是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 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 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 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四是节奏相应。就是 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五是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 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 至不能算作对联。五是平仄要求。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也就是上一联的结尾的字为仄声, 下联结尾的字为平声。AB两项的最后一个词“雁空惊”“散绿纹”和“高士卧”结构不相称。 D项和例句的平仄不相称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 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完善跨越提升做出总体部署。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 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C.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 并且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D.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 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其发展大势不可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 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搭配不当,把“完善”改为“实现”;B项,主客 颠倒,应是“这两句诗”是“苏东坡……没能归隐山林”的“写照”:D项,句式杂糅,“互
C. 月明林下美人来 D. 汶水云开孤帆远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要求:“对仗工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上 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二是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 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 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 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四是节奏相应。就是 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五是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 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 至不能算作对联。五是平仄要求。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也就是上一联的结尾的字为仄声, 下联结尾的字为平声。AB 两项的最后一个词“雁空惊”“散绿纹”和“高士卧”结构不相称。 D 项和例句的平仄不相称。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对“十 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完善跨越提升做出总体部署。 B.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 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C. 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有所放缓, 并且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D.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 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其发展大势不可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 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 项,搭配不当,把“完善”改为“实现”;B 项,主客 颠倒,应是“这两句诗”是“苏东坡……没能归隐山林”的“写照”;D 项,句式杂糅,“互
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 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 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和“互联网金融兴起,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 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故选C 4.下列对于文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里中的“趋庭”指来到父亲的面前,接受父亲的训导,后因以“趋 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B.“时维九月,叙述三秋”里的“三秋”,古人将秋天分为仲秋、孟秋、季秋,分别指的是 七、八、九三个月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里的“乌鸟私情”是说乌鸦衰老时幼鸦会捕食喂它,后来用“乌 鸟私情”比喻对长辈的孝养之情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里的“流觞曲水”指古人的饮酒的游戏,“觞”指的是酒 杯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 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正确的应该是“孟秋,仲秋,季秋”。江南农民 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长年累月出门在外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对 他们的思念和牵挂呢?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春节又将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洒扫迎新,期 待来年的好运。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无法改变。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山塘街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 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 【答案】
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 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 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和“互联网金融兴起,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 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故选 C。 4.下列对于文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里中的“趋庭”指来到父亲的面前,接受父亲的训导,后因以“趋 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B. “时维九月,叙述三秋”里的“三秋”,古人将秋天分为仲秋、孟秋、季秋,分别指的是 七、八、九三个月。 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里的“乌鸟私情”是说乌鸦衰老时幼鸦会捕食喂它,后来用“乌 鸟私情”比喻对长辈的孝养之情。 D.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里的“流觞曲水”指古人的饮酒的游戏,“觞”指的是酒 杯。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 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正确的应该是“孟秋,仲秋,季秋”。江南农民 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 分)( ) A.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长年累月出门在外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对 他们的思念和牵挂呢? B.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春节又将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洒扫迎新,期 待来年的好运。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无法改变。 D.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山塘街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 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B.“花径不 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批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此处写洒扫迎新,不合语境。 C.“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表达的是惜春、伤春之感,而非“中秋佳节”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二日,风雪严寒,从数骑 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 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旦 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饞,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 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 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岀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 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 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 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 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 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B.“花径不 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批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此处写洒扫迎新,不合语境。 C.“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表达的是惜春、伤春之感,而非“中秋佳节”。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 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 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 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 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 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 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 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 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 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②史可法(1601 年~1645 年),明 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 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6.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徼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 B.及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 7.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乃奋臂以指拨毗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8.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9.本文围绕左光斗和史可法写了几件“逸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 【答案】6.D7.B 8.(1)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2)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 9.第一问:①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②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第二问:左光斗形象: 识才爱才,爱国,忠心耿耿,深明大义,视死如归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 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D项,“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意思是“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 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所以“造”的意思是“前往:到”。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 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 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 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
6.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 B. 及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 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 D.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 7.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 ①乃奋臂以指拨眦 ②皆以美于徐公 D. ①皆铁石所铸造也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8. 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9. 本文围绕左光斗和史可法写了几件“逸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 【答案】6. D 7. B 8. (1)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2)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 9. 第一问:①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②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第二问:左光斗形象: 识才爱才,爱国,忠心耿耿,深明大义,视死如归。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 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D 项,“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意思是“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 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所以“造”的意思是“前往;到”。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 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 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 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
“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①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无实义。②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①而:连词,表修饰。②而:连词,表修饰。C项, ①以:用。②以:认为。D项,①所:所字结构,与后面动词“铸造”组成名词性结构,铸造 的。②所:处所,地方。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的“诸儿”,指几个儿子;“碌碌”,平庸,没有特殊能力:“他日”,将来,以 后:“志事”,志向和事业:“惟”,只有;“此生”,这个书生。(2)中的“风雪严寒”, 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从”,使……跟从,带领:“微行”,指便服私访:“入”,进入 【9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人物形象能力。本题题目是“本文围绕左光斗和史可 法写了几件‘逸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本文 围绕左光斗和史可法写了几件“逸事”,是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时先通读 文章,在文章圈画出写左光斗和史可法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概括其内容。本文写左光斗 和史可法的内容只要在文章的一二两段,仔细阅读这两段,第一段写左光斗在在京城担任主 考官,有一次带骑兵微服私访,风雪严寒中来到一座古寺,看到一书生趴在案上睡着了,庞 彪有他刚写好的文章,左光斗看了之后,“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向僧人打听,得知书圣 是史可法。后来史可法参加考试,是左光斗主考,史可法考了第一。左光斗带史可法是见左 夫人,还说以后只有史可法可以继承自己的志向和事业。这是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 第二段写左光斗被关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想尽办法才见到左光斗,左光斗以国家大义怒逐史 可法。这写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第二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这是考 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文中对人物的叙述描写文字,特别是人物 言行,及文章或者文章借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本题概括左光斗的人物形象,抓住左光斗 的言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不如文章第一段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表现左光斗爱惜人 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第二段中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 唯念国家,为国爱惜人才的高风亮节的精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项,①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无实义。②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①而:连词,表修饰。②而:连词,表修饰。C 项, ①以:用。②以:认为。D 项,①所:所字结构,与后面动词“铸造”组成名词性结构,铸造 的。②所:处所,地方。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的“诸儿”,指几个儿子;“碌碌”,平庸,没有特殊能力;“他日”,将来,以 后;“志事”,志向和事业;“惟”,只有;“此生”,这个书生。(2)中的“风雪严寒”, 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从”,使……跟从,带领;“微行”,指便服私访;“入”,进入。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人物形象能力。本题题目是“本文围绕左光斗和史可 法写了几件‘逸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本文 围绕左光斗和史可法写了几件“逸事”,是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时先通读 文章,在文章圈画出写左光斗和史可法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概括其内容。本文写左光斗 和史可法的内容只要在文章的一二两段,仔细阅读这两段,第一段写左光斗在在京城担任主 考官,有一次带骑兵微服私访,风雪严寒中来到一座古寺,看到一书生趴在案上睡着了,庞 彪有他刚写好的文章,左光斗看了之后,“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向僧人打听,得知书圣 是史可法。后来史可法参加考试,是左光斗主考,史可法考了第一。左光斗带史可法是见左 夫人,还说以后只有史可法可以继承自己的志向和事业。这是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 第二段写左光斗被关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想尽办法才见到左光斗,左光斗以国家大义怒逐史 可法。这写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第二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这是考 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文中对人物的叙述描写文字,特别是人物 言行,及文章或者文章借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本题概括左光斗的人物形象,抓住左光斗 的言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不如文章第一段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表现左光斗爱惜人 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第二段中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 唯念国家,为国爱惜人才的高风亮节的精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査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担任主考官时,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 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见廊下的小屋中,有个书生伏在书桌 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 为他关上了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小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左公 用惊喜的目光注视着他。等考卷交上来,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又把他召入家中拜见左夫人, 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等到左公关进了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候在监狱门外.篡权祸国的魏忠贤防守非常严密 就是左家仆人也不得接近。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惨遭炮烙酷刑,快要死了。史拿着五十 两银子,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狱卒被感动了。一天,叫史换上破衣,穿上草鞋 背着篓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领他进了监狱,轻声地指点一下左公的位置。 史见有个人着地靠墙而坐,脸额焦黑腐烂,无法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史向 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听到声音知道了是谁,而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 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火一般,怒不可遏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 你却前来!国家大事已腐败到如此地步,我是完了,你再不顾生命危险来到狱中而不明救国 的责任更重,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还不快走,那就不必等奸人来陷害,我今天就打死你! 随即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掷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赶快跑了出去。后来常常流着 泪对人讲起这件事,说:“我的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所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寇张献忠率兵出没于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史公以凤阳、庐州二 府道员身份奉命去防守。每次得到警报,经常几个月不睡觉,夜里让士兵轮流休息,而自己 坐在帐篷外面。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让两人蹲着,自己靠在他们背上,过了一更,就 替换两人。在寒冷的深夜每次站起来,抖动衣裳,战袍铁片上的冰霜掉下来,声音淸脆响亮 有人劝他稍作休息,史公说:“我唯恐对上有负朝廷,对下有愧于老师。” 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在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的同族前辈方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友好,所说的狱中的话,是他亲自听史公说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担任主考官时,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 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见廊下的小屋中,有个书生伏在书桌 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 为他关上了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小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左公 用惊喜的目光注视着他。等考卷交上来,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又把他召入家中拜见左夫人, 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等到左公关进了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候在监狱门外.篡权祸国的魏忠贤防守非常严密, 就是左家仆人也不得接近。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惨遭炮烙酷刑,快要死了。史拿着五十 两银子,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狱卒被感动了。一天,叫史换上破衣,穿上草鞋, 背着篓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领他进了监狱,轻声地指点一下左公的位置。 史见有个人着地靠墙而坐,脸额焦黑腐烂,无法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史向 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听到声音知道了是谁,而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 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火一般,怒不可遏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 你却前来!国家大事已腐败到如此地步,我是完了,你再不顾生命危险来到狱中而不明救国 的责任更重,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还不快走,那就不必等奸人来陷害,我今天就打死你!” 随即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掷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赶快跑了出去。后来常常流着 泪对人讲起这件事,说:“我的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所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寇张献忠率兵出没于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史公以凤阳、庐州二 府道员身份奉命去防守。每次得到警报,经常几个月不睡觉,夜里让士兵轮流休息,而自己 坐在帐篷外面。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让两人蹲着,自己靠在他们背上,过了一更,就 替换两人。在寒冷的深夜每次站起来,抖动衣裳,战袍铁片上的冰霜掉下来,声音清脆响亮。 有人劝他稍作休息,史公说:“我唯恐对上有负朝廷,对下有愧于老师。” 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在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的同族前辈方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友好,所说的狱中的话,是他亲自听史公说
的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10.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 11.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1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10. 11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写景角度。常见的写景角度有正面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音颜色等,点面结合, 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天青风卷 幔,草碧水通池”,一俯一仰;“语”“花开”“青天”“碧草”等,动静结合。 点睛: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 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 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 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 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鉴赏诗词内容。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 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人垂泪的原因,结合注释内容“巴阆僻远”及“北望转逶迤” 分析可知,淹留巴蜀:由“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分析可知,国事艰危:由“鬓毛元自 白”分析可知,年华老去:由“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分析可知,兄弟离散 【12题详解】
的。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10. 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 11. 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12. 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10. 11. 12.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写景角度。常见的写景角度有正面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音颜色等,点面结合, 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天青风卷 幔,草碧水通池”,一俯一仰;“语”“花开”“青天”“碧草”等,动静结合。 点睛: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 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 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 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 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内容。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 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人垂泪的原因,结合注释内容“巴阆僻远”及“北望转逶迤” 分析可知,淹留巴蜀;由“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分析可知,国事艰危;由“鬓毛元自 白”分析可知,年华老去;由“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分析可知,兄弟离散。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诗句的关键词 ,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巴山春色静”,照应开篇景色描写,结合“静”分析,反衬诗人内 心的不安宁;“北望转逶迤”,刻画了诗人翘首北望的形象。结合杜甫的创作特点等内容分 析,暗示诗人心系朝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项脊轩志》 (3)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 (4)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5)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6)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7)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8)朝菌不知晦朔, 。(《逍遥游》) 【答案】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珊珊可爱(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晓来谁染霜林醉(5).落霞与孤鹜齐飞(6).众人皆醉我独醒(7).敢于直 面惨淡的人生(⑧).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査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僮、珊、抟、晓、鹜、惨淡、蟪蛄 【点睛】此题考査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诗句的关键词 语,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巴山春色静”,照应开篇景色描写,结合“静”分析,反衬诗人内 心的不安宁;“北望转逶迤”,刻画了诗人翘首北望的形象。结合杜甫的创作特点等内容分 析,暗示诗人心系朝廷。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项脊轩志》)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6)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7)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8)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答案】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 珊珊可爱 (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晓来谁染霜林醉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众人皆醉我独醒 (7). 敢于直 面惨淡的人生 (8).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僮、珊、抟、晓、鹜、惨淡、蟪蛄。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哦,老木风箱 马宝平 ①木风箱,不过是丑笨的木箱子。然而,在过去,它可是普通农家必不可少的灶具,它 那膛子里装满了奥秘和学问 ②它的外壳是用半寸厚的木板做成,密封严实。前后两面的侧板上,各留有二寸见方的 个“吸气口”。“吸气口”内壁悬吊着活动的小木板,叫“舌头”。风箱中间竖置一活动 木板,周围密密地缚扎着一圈鸡毛,叫“毛头”。毛头像活塞一样和风箱内壁保持密封,它 的面板上竖开两个直径约一寸的小圆孔,用来固定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小圆孔伸出 风箱外,头部竖直安装一圆木柄,即拉风箱的把柄。拉风箱时,手握把柄,一推一拉,“舌 头”也跟着有规律地一张一翕——“舌头”一张,外面的空气被抽进木箱里:“舌头”一翕, 把吸气口挡严,木箱里的风就通过出风口呼呼地吹入了灶膛。 ③冬天,尤其是数九隆冬时节,风箱就成了一家温暖的心脏。我们兄弟姊妹围坐在炕头 上,父亲把柴火抱回屋子,不时地往灶膛里添柴,母亲不紧不慢地拉风箱,“呱嗒—一呱嗒 给寒冷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暖意,给寡淡的日子增添了特别的情韵 ④临近年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储备各种吃食,蒸花馍,炸麻花,做年糕、漏粉条等。 逢这种情形,婶子大娘们都来帮忙,拉风箱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营生. ⑤蒸馍馍拉风箱可是有许多讲究的。这时候,婶子就耐心地指导我们:“拉风箱要长拉 慢推,吃匀力,均匀有度。拉得太慢,吸不进风,风力小,不起火:拉得太快,风虽有力, 但吹风时间短,火力也顶不起来:;用力太猛,还会别住推拉杆‘憋住气’。还有,用力方向 要吃准;偏上偏下,忽左忽右,推拉杆就会罢住。”随着婶子的一推一拉,风箱吹出了匀称 适度的呼呼风声,炭块叶着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开了,满厔子热气腾腾,笼罩礻 暖烘烘乐融融的氛围 ⑥不多时,馍馍的香味就在屋子里弥散开来。母亲一揭蒸笼,我们来不及等到冷却,捡 个轻轻一咬,齿颊生香,余味绕舌 ⑦这种农家乐,在谁家帮忙,谁家就是年。母亲用准备好的肉、土菜做一顿丰盛的大餐, 硬把亲邻留下。母亲忙着炒菜炖肉,我们帮着取碗递盘。炒菜最关键的是火候,我们小孩子 把握不好。这时候,轮到父亲拉风箱了。那风箱也似乎更加热心,炭火轻吻锅底,屋子里香 飘四溢。炖肉和各种土菜一样样地端上来……人们边吃边夸母亲的厨艺,母亲招呼这个应答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哦,老木风箱 马宝平 ①木风箱,不过是丑笨的木箱子。然而,在过去,它可是普通农家必不可少的灶具,它 那膛子里装满了奥秘和学问。 ②它的外壳是用半寸厚的木板做成,密封严实。前后两面的侧板上,各留有二寸见方的 一个“吸气口”。“吸气口”内壁悬吊着活动的小木板,叫“舌头”。风箱中间竖置一活动 木板,周围密密地缚扎着一圈鸡毛,叫“毛头”。毛头像活塞一样和风箱内壁保持密封,它 的面板上竖开两个直径约一寸的小圆孔,用来固定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小圆孔伸出 风箱外,头部竖直安装一圆木柄,即拉风箱的把柄。拉风箱时,手握把柄,一推一拉,“舌 头”也跟着有规律地一张一翕——“舌头”一张,外面的空气被抽进木箱里;“舌头”一翕, 把吸气口挡严,木箱里的风就通过出风口呼呼地吹入了灶膛。 ③冬天,尤其是数九隆冬时节,风箱就成了一家温暖的心脏。我们兄弟姊妹围坐在炕头 上,父亲把柴火抱回屋子,不时地往灶膛里添柴,母亲不紧不慢地拉风箱,“呱嗒——呱嗒 ——”,给寒冷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暖意,给寡淡的日子增添了特别的情韵。 ④临近年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储备各种吃食,蒸花馍,炸麻花,做年糕、漏粉条等。每 逢这种情形,婶子大娘们都来帮忙,拉风箱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营生。 ⑤蒸馍馍拉风箱可是有许多讲究的。这时候,婶子就耐心地指导我们:“拉风箱要长拉 慢推,吃匀力,均匀有度。拉得太慢,吸不进风,风力小,不起火;拉得太快,风虽有力, 但吹风时间短,火力也顶不起来;用力太猛,还会别住推拉杆‘憋住气’。还有,用力方向 要吃准;偏上偏下,忽左忽右,推拉杆就会罢住。”随着婶子的一推一拉,风箱吹出了匀称 适度的呼呼风声,炭块吐着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开了,满屋子热气腾腾,笼罩着 暖烘烘乐融融的氛围。 ⑥不多时,馍馍的香味就在屋子里弥散开来。母亲一揭蒸笼,我们来不及等到冷却,捡 一个轻轻一咬,齿颊生香,余味绕舌。 ⑦这种农家乐,在谁家帮忙,谁家就是年。母亲用准备好的肉、土菜做一顿丰盛的大餐, 硬把亲邻留下。母亲忙着炒菜炖肉,我们帮着取碗递盘。炒菜最关键的是火候,我们小孩子 把握不好。这时候,轮到父亲拉风箱了。那风箱也似乎更加热心,炭火轻吻锅底,屋子里香 飘四溢。炖肉和各种土菜一样样地端上来……人们边吃边夸母亲的厨艺,母亲招呼这个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