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Ⅰ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解析: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无事生非,没有原因 地制造麻烦。爆发与暴发只有一个相近的解释即突然发作或突然发生,在作这种解释时 爆发常指情绪、力量、事变,暴发主要指山洪。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贬义,暗中 串通、勾结。) 2.B(是初春之景) 3.C(“阑珊”:将尽、衰落之意。“灯火阑珊”意为灯火稀疏,亦指人烟稀少、冷清之地」 与店家经营之意相悖。) 4.A(从逻辑关系看,④后应为①,③应在开头,因为“寻常所认出的”与前文“很容 易认出”是对应的逻辑关系) 5.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仍然是“弱肉强食”论。 二、文言文阅读(19) 6.C,权:暂代官职,执掌。 7.C,“颉颃”非轻慢,是抗衡的意思,可依据上下文推断出 8.(1)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高才, 1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工,1分:“弗之善”,1分) (2)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 住。(兵燹,1分;亲故,1分:僦,1分:句式“僦屋城隅”1分。) 9.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 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脩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 替代);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前后各2分) 参考译文 孙君小传 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 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孙君年少的时候聪慧 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后诗的源流无不探讨有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迁居到无 锡,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 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的朋友。一生凭着诗歌辞赋获得声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 于写应制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 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并不迫切。最初,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 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慨然外岀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孙文靖爱惜他 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很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 乐,最终回到故里。后来游历汴、燕等地(河南河北地区),凭着秘书的身份做地方大员 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 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不久他就告别离开,我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 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 破坏,房屋没了,亲戚眀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同治五年春,我暂时代 理浙江盐运使之职,乘机让孙君到杭州来。见他形体容貌枯槁黄瘦,气概衰减,志向丧失, 高三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
高三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2015~2016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Ⅰ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D(解析: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无事生非,没有原因 地制造麻烦。爆发与暴发只有一个相近的解释即突然发作或突然发生,在作这种解释时, 爆发常指情绪、力量、事变,暴发主要指山洪。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贬义,暗中 串通、勾结。) 2.B(是初春之景) 3.C(“阑珊”:将尽、衰落之意。“灯火阑珊”意为灯火稀疏,亦指人烟稀少、冷清之地, 与店家经营之意相悖。) 4.A(从逻辑关系看,④后应为①,③应在开头,因为“寻常所认出的”与前文“很容 易认出”是对应的逻辑关系) 5.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仍然是“弱肉强食”论。 二、文言文阅读(19) 6.C,权:暂代官职,执掌。 7.C,“颉颃”非轻慢,是抗衡的意思,可依据上下文推断出。 8. ⑴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高才, 1 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 分;类,1 分;工,1 分;“弗之善”,1 分) ⑵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 住。(兵燹,1 分;亲故,1 分;僦,1 分;句式“僦屋城隅”1 分。) 9.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 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脩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 替代);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前后各 2 分) 参考译文: 孙君小传 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 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孙君年少的时候聪慧 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后诗的源流无不探讨有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迁居到无 锡,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 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的朋友。一生凭着诗歌辞赋获得声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 于写应制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 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并不迫切。最初,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 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慨然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孙文靖爱惜他 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很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 乐,最终回到故里。后来游历汴、燕等地(河南河北地区),凭着秘书的身份做地方大员 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 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不久他就告别离开,我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 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 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 破坏,房屋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同治五年春,我暂时代 理浙江盐运使之职,乘机让孙君到杭州来。见他形体容貌枯槁黄瘦,气概衰减,志向丧失
诗歌之气也渐渐萎靡不振,不再有旧时的精到之功。这年秋天,我为死去的母亲守丧,辞 掉了官职。孙君不想投靠其他人,也返回了无锡。从此不再出来做事,更加处境艰难,无 所依赖。过了五年,孙君亡故,年纪六十八岁。娶妻(妻室有)王氏、李氏,儿子有两个。 我的年龄比孙君年轻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用空白的册页向他求诗 孙君为我抄写了几十首《闽游草》。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 上下,行楷也有苏体之法。我把它藏在竹箱里几十年,在(太平)天国作乱期间丢失了。 等到孙君去世后寻求他遗稿,无法再找到。我的朋友华翼纶是孙君的外甥,他近来才寻找 到孙君的两首诗,一首叫作《余生草》,一首晚年的作品叫作《簏中草》。孙君早年的诗作 都不如中年之作精致,可惜(中年诗作)全被焚为灰烬,就像遭受重大大迫害的人一样。 然而自古以来诗人被埋没无闻有什么边界呢?孙君有外甥搜集、选取诗歌,将要交付刊印, 使它们永久流传,难道不是大幸(了)吗? 10.(1)羁旅漂泊思乡之苦;时光流逝功名无成之痛;客居他乡伊人远去之伤。(一点2 分,共6分) (2)运用拟人手法(1分),借埋怨垂柳不留伊人却留住“我”的行舟(2分),委婉 地表达了不能与伊人同归的怅惆与对伊人远去的不舍和思念。(1分 11.(1)辩乎荣辱之境(2)每至晴初霜旦(3)术业有专攻(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塞上燕脂凝夜紫(6)只是当时已惘然(7)既往不咎(8)流水不腐 (共8分。每句1分。) 12.二战后期的法国某地,盟军与德军对峙。(一点2分,共4分) 13.城市成为废墟:人们无家可归:食品匮乏;老人儿童处于饥饿中:战争仍在持续:人 们处于危险中却对死亡威胁无动于衷已经麻木;战争让儿童缺少管束与教育。(一点1分 答对六点满分) 14.善良,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思想,反思战争的罪恶。(一点2分,共4分) 15.①迈克尔目睹了废墟上捡拾自己财产的法国人,观察了教堂里老人生存的现状,忽然 对生命持有了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不会被狙击手射杀 ②对战争给普通人的伤害,迈克尔突然有了自己的反思,认为战争只在指挥官那儿有意义, 普通战士间没有仇恨,狙击手不会射杀普通的自己 ③从兄妹俩也可以从德国军人手中讨到沙丁鱼罐头的事实,迈克尔觉得普通的德国军人同 自己一样也是人,也会认真对待生命,他们不会轻易射杀自己。(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6 分,其他合理的结论也要酌情给分。) 16.引出文章话题,(2分)用枯叶蝶的生存(2分)形象说明下文要论述的生物范式(2分)。 17.首先提出将机械范式转化为生物范式的全新见解,(2分)接着具体阐述这种范式转换 的内涵,(2分)最后举例说明这种见解已得到广泛关注与接受(2分) 18.机械范式:人类建立一种世界秩序(1分),以精致完美的机械(机电)替代人的智能 (2分)。 生物范式:人要开发自身潜能(1分),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外部环境)( 分),保存并完善自己(1分)。 19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3页
高三语文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 诗歌之气也渐渐萎靡不振,不再有旧时的精到之功。这年秋天,我为死去的母亲守丧,辞 掉了官职。孙君不想投靠其他人,也返回了无锡。从此不再出来做事,更加处境艰难,无 所依赖。过了五年,孙君亡故,年纪六十八岁。娶妻(妻室有)王氏、李氏,儿子有两个。 我的年龄比孙君年轻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用空白的册页向他求诗, 孙君为我抄写了几十首《闽游草》。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 上下,行楷也有苏体之法。我把它藏在竹箱里几十年,在(太平)天国作乱期间丢失了。 等到孙君去世后寻求他遗稿,无法再找到。我的朋友华翼纶是孙君的外甥,他近来才寻找 到孙君的两首诗,一首叫作《余生草》,一首晚年的作品叫作《簏中草》。孙君早年的诗作 都不如中年之作精致,可惜(中年诗作)全被焚为灰烬,就像遭受重大大迫害的人一样。 然而自古以来诗人被埋没无闻有什么边界呢?孙君有外甥搜集、选取诗歌,将要交付刊印, 使它们永久流传,难道不是大幸(了)吗? 10.(1)羁旅漂泊思乡之苦;时光流逝功名无成之痛;客居他乡伊人远去之伤。(一点 2 分,共 6 分) (2)运用拟人手法(1 分),借埋怨垂柳不留伊人却留住“我”的行舟(2 分),委婉 地表达了不能与伊人同归的怅惆与对伊人远去的不舍和思念。(1 分) 11.(1)辩乎荣辱之境 (2)每至晴初霜旦 (3)术业有专攻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塞上燕脂凝夜紫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既往不咎 (8)流水不腐 (共 8 分。每句 1 分。) 12.二战后期的法国某地,盟军与德军对峙。(一点 2 分,共 4 分) 13.城市成为废墟;人们无家可归;食品匮乏;老人儿童处于饥饿中;战争仍在持续;人 们处于危险中却对死亡威胁无动于衷已经麻木;战争让儿童缺少管束与教育。(一点 1 分, 答对六点满分) 14.善良,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思想,反思战争的罪恶。(一点 2 分,共 4 分) 15.①迈克尔目睹了废墟上捡拾自己财产的法国人,观察了教堂里老人生存的现状,忽然 对生命持有了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不会被狙击手射杀。 ②对战争给普通人的伤害,迈克尔突然有了自己的反思,认为战争只在指挥官那儿有意义, 普通战士间没有仇恨,狙击手不会射杀普通的自己。 ③从兄妹俩也可以从德国军人手中讨到沙丁鱼罐头的事实,迈克尔觉得普通的德国军人同 自己一样也是人,也会认真对待生命,他们不会轻易射杀自己。(每点 3 分,答对两点得 6 分,其他合理的结论也要酌情给分。) 16.引出文章话题,(2 分)用枯叶蝶的生存(2 分)形象说明下文要论述的生物范式(2分)。 17.首先提出将机械范式转化为生物范式的全新见解,(2 分)接着具体阐述这种范式转换 的内涵,(2 分)最后举例说明这种见解已得到广泛关注与接受(2 分)。 18.机械范式:人类建立一种世界秩序(1 分),以精致完美的机械(机电)替代人的智能 (2 分)。 生物范式:人要开发自身潜能(1 分),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外部环境)(1 分),保存并完善自己(1 分)。 19.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2015~2016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20.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 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 者(每断1分,当断而不断、不当断而断的,每出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6分) 21.熟读唐诗三百首(1分) 22.《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每空1分,无书名号不给分)。(3分) 23.BC(B.第三次原文“两年日子过去了”,这是小说中的第三次端午节,而不是结束之 后。C.出自《女神》第二辑《匪徒颂》。)(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 24.(1)林黛玉(2分)。诗才表现:元妃省亲,黛玉替宝玉做诗《杏帘在望》,李纨住处 因此得名“稻香村”:芒种饯花,黛玉独自葬花哭作《葬花吟》,听得宝玉痴迷;海棠结社, 众姊妹题咏菊花,黛玉夺魁:黛玉感慨史书中有才色的五位美女,做成《五美吟》,见解 独特,咏史悲己:诗社中断一年,初春时节黛玉题诗《桃花行》,引起众人诗兴,重建诗 社,易名桃花社:香菱进园子里居住不久,便找到黛玉,求黛玉教诗,黛玉于诗有自负, 爽快答应。(答出一处给2分,两处给4分。如果有其他合理情节亦可。) (2)①《药》中的夏瑜。因为其行为不被理解而被人称为“疯了”,这表现了底层百姓的 麻木不觉醒,以及革命者奋斗而不能被理解的苦闷。②《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在科举制 度下人格扭曲、精神畸变最后走向毁灭的的底层读书人形象。其发疯,揭示了旧式科举制 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巨大摧残。(每点2分) 25.①都经历了大迁徙的民族苦难(1分):②都通过自己的信仰中介物产生了大影响(2 分);③都曾经是弱小民族,但是都建立了自己灿烂的文明(2分)。(5分) 26.①外在造型上体现了希腊艺术风格(2分):②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中国式思想与印度精 神的融合(2分)。 27.①地理机遇:鲜卑族从内蒙古草原的东北迁移到阴山草原南部(1分),这个地方处在 古丝绸之路上(2分);②历史机遇:鲜卑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刚好处在古希腊文明、印 度文明、中国文明(1分)的高度融合期(2分) 高三语文答案第3页共3页
高三语文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 2015~2016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20.但 其 诗 随 手 掇 拾/工 拙 莫 辨/且 止 五 七 律 绝 二 体/ 而 唐 宋 人 又 杂 出 其 间/ 殊 乖 体 制/因 专 就 唐 诗 中 脍 炙 人 口 之 作/ 择 其 尤 要 者(每断1分,当断而不断、不当断而断的,每出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6分) 21.熟读唐诗三百首(1分) 22.《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每空1分,无书名号不给分)。(3分) 23. BC(B.第三次原文“两年日子过去了”,这是小说中的第三次端午节,而不是结束之 后。C.出自《女神》第二辑《匪徒颂》。)(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 24.(1)林黛玉(2 分)。 诗才表现:元妃省亲,黛玉替宝玉做诗《杏帘在望》,李纨住处 因此得名“稻香村”;芒种饯花,黛玉独自葬花哭作《葬花吟》,听得宝玉痴迷;海棠结社, 众姊妹题咏菊花,黛玉夺魁;黛玉感慨史书中有才色的五位美女,做成《五美吟》,见解 独特,咏史悲己;诗社中断一年,初春时节黛玉题诗《桃花行》,引起众人诗兴,重建诗 社,易名桃花社;香菱进园子里居住不久,便找到黛玉,求黛玉教诗,黛玉于诗有自负, 爽快答应。(答出一处给 2 分,两处给 4 分。如果有其他合理情节亦可。) (2)①《药》中的夏瑜。因为其行为不被理解而被人称为“疯了”,这表现了底层百姓的 麻木不觉醒,以及革命者奋斗而不能被理解的苦闷。②《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在科举制 度下人格扭曲、精神畸变最后走向毁灭的的底层读书人形象。其发疯,揭示了旧式科举制 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巨大摧残。(每点2分) 25. ①都经历了大迁徙的民族苦难(1分);②都通过自己的信仰中介物产生了大影响(2 分);③都曾经是弱小民族,但是都建立了自己灿烂的文明(2分)。(5分) 26. ①外在造型上体现了希腊艺术风格(2分);②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中国式思想与印度精 神的融合(2分)。 27. ①地理机遇:鲜卑族从内蒙古草原的东北迁移到阴山草原南部(1分),这个地方处在 古丝绸之路上(2分);②历史机遇:鲜卑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刚好处在古希腊文明、印 度文明、中国文明(1分)的高度融合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