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I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_▲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 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 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_,至今都让人▲_。 A.波澜壮阔解释拍案叫绝 B.波涛汹涌解释叹为观止 C.波澜壮阔诠释叹为观止 D.波涛汹涌诠释拍案叫绝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_▲_, ▲_,▲:▲,▲。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 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①③④②⑤⑥B.①⑤②③⑥④C.②①④⑤③⑥D.②③④①⑤⑥ 3.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汽车广告) 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 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 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 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 ▲ ,至今都让人 ▲ 。 A.波澜壮阔 解释 拍案叫绝 B.波涛汹涌 解释 叹为观止 C.波澜壮阔 诠释 叹为观止 D.波涛汹涌 诠释 拍案叫绝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 ▲ , ▲ , ▲ ; ▲ ,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 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②③⑥④ C.②①④⑤③⑥ D.②③④①⑤⑥ 3.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 ...的一项是(3 分) 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 汽车广告) 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 手机广告) 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3 分)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 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A.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 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家有庐舍田亩,荡尽,遂 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 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 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 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 “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 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 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 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 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 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忧。”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 入酒家,痛饮达旦。嗟乎!予几年前性刚命蹇,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 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 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 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 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 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A.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 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家有庐舍田亩,荡尽,遂 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 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 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 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 “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 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 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 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 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 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忧。”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 入酒家,痛饮达旦。嗟乎!予几年前性刚命蹇.,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 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 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 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 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 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聪慧,耽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规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蹇 蹇:不顺 D.以取罪戾 戾:违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 “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 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 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 的感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6 分) (2)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分) 8.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回聪慧,耽.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规.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蹇. 蹇:不顺 D.以取罪戾. 戾:违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名 “回”。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 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 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 的感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6 分) ⑵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 分) 8.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题。 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 甫 竹里行厨②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③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④何有罄交欢
【注】①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行厨:传送酒食。③征求:征召访求,严武数 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老农:杜甫自称 9.全诗围绕“枉驾”也就是“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5分) 10.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6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氓》)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大账簿 丰子恺 我幼年时,有一次坐了船到乡间去扫墓。正靠在船窗口出神,手中拿着的不倒翁一刹那 间形影俱杳。我看看自己的空手,又看看窗下的层出不穷的波浪,再向船后面的茫茫白水怅 望了一会,心中黯然地起了疑惑与悲哀。我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 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它也许随了波浪流去,搁住在岸滩上,落入于某村童的手中;也许被 鱼网打去,从此做了渔船上的不倒翁:又或永远沉沦在幽暗的河底,岁久化为泥土,世间从 此不再见这个不倒翁。我晓得这不倒翁现在一定有个下落,将来也一定有个结果,然而谁能 知道这不可知的命运呢?终于我想:将来我长大起来,总有一天能知道这究竟,能解除这疑 惑与悲哀。 后来我果然长大起来。然而疑惑与悲哀,反而随了年纪的长大而增多增深了。我赴郊外 散步,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当手杖用了一会,后来抛弃在田间的时候,总要对它回顾好几 我不知几时得再见它?它此后的结果不知究竟如何?我永远不得再见它了!它的后事永远
注 ①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行厨:传送酒食。③征求:征召访求,严武数 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老农:杜甫自称。 9.全诗围绕“枉驾”也就是“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5 分) 答: 10.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6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 ,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氓》) (4)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大账簿 丰子恺 我幼年时,有一次坐了船到乡间去扫墓。正靠在船窗口出神,手中拿着的不倒翁一刹那 间形影俱杳。我看看自己的空手,又看看窗下的层出不穷的波浪,再向船后面的茫茫白水怅 望了一会,心中黯然地起了疑惑与悲哀。我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 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它也许随了波浪流去,搁住在岸滩上,落入于某村童的手中;也许被 鱼网打去,从此做了渔船上的不倒翁;又或永远沉沦在幽暗的河底,岁久化为泥土,世间从 此不再见这个不倒翁。我晓得这不倒翁现在一定有个下落,将来也一定有个结果,然而谁能 知道这不可知的命运呢?终于我想:将来我长大起来,总有一天能知道这究竟,能解除这疑 惑与悲哀。 后来我果然长大起来。然而疑惑与悲哀,反而随了年纪的长大而增多增深了。我赴郊外 散步,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当手杖用了一会,后来抛弃在田间的时候,总要对它回顾好几次: “我不知几时得再见它?它此后的结果不知究竟如何?我永远不得再见它了!它的后事永远
不可知了!”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重新拾起,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 弃它,再向前走。明明晓得这些是惜不胜借的琐事,然而悲哀与疑惑确实地充塞在我的心头。 吃饭的时候,一颗饭粒从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顾视这颗饭粒,又惹起一大篇的疑 惑与悲哀来:不知哪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这粒 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刈、谁的磨、谁的春、谁的粜,而到了我们家,而落在我的衣 襟。这种疑问都可以有确实的答案,然而除了这颗饭粒自己,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 袋里摸出一把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它们之中,有的曾为街头的乞丐哀 愿的目的物;有的曾为劳动者血汗的代价:有的曾经参与在盗贼的赃物中:有的曾经安眠在 富翁的大腹边。这些铜板倘会说话,我一定要尊它们为上客,恭听它们历述其漫游的故事。 但它们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心中分明秘藏着是非曲直,然而不肯泄漏它们的秘密。 现在我已行年三十,那种疑惑与悲哀在我胸中,分量日渐增多,但刺激日渐淡薄了。因 为我参考大众的态度,看他们似乎全然不想起这类的事,饭吃在肚里,钱进入袋里,就天下 太平,梦也不做一个。这在生活上的确大有实益,我就拼命以大众为师,学习他们的幸福。 学到现在,只是那种疑惑与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点,然其分量仍是日渐増多。我每逢辞去 个旅馆,无论其房间何等坏,临去时总要低徊一下,想起“我有否再住这房间的一日?”又 慨叹“这是永远的诀别了!”。每逢下火车,无论这旅行何等劳苦,临走时总要发生一种特殊 的感想:“我有否再和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对他永诀了!”但这等感想的出现非常短促而 又模糊,像飞鸟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我究竟已有了学习的工夫了。然而一旦不见了老师, 而离群索居的时候,我的故态依然。现在正是:春风送进一片白桃花的瓣来,落在我的稿纸 上。这分明是从桃树上吹下来的,然而有谁知道它生在哪一枝头的哪一朵花上呢?窗前白雪 般的无数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与故萼,谁能一一调查其出处,使它们重归呢? 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账簿,簿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 在、未来。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不倒翁的下落,手杖的结果,一一都有 记录:饭粒与铜板的来历,一一都可查究:旅馆与火车对我的因缘,早已注定在项下;片片 白桃花瓣的故萼,都确凿可考。连我所屡次叹为永不可知的沙堆的沙粒的数目,也确实地记 载着,下面又注明哪几粒沙是我昨天曾经用手掬起看过的。 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 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薄,于是我的疑惑 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九二九年清明过了写于石湾
不可知了!”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重新拾起,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 弃它,再向前走。明明晓得这些是惜不胜惜的琐事,然而悲哀与疑惑确实地充塞在我的心头。 吃饭的时候,一颗饭粒从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顾视这颗饭粒,又惹起一大篇的疑 惑与悲哀来:不知哪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这粒 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刈、谁的磨、谁的舂、谁的粜,而到了我们家,而落在我的衣 襟。这种疑问都可以有确实的答案,然而除了这颗饭粒自己,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 袋里摸出一把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它们之中,有的曾为街头的乞丐哀 愿的目的物;有的曾为劳动者血汗的代价;有的曾经参与在盗贼的赃物中;有的曾经安眠在 富翁的大腹边。这些铜板倘会说话,我一定要尊它们为上客,恭听它们历述其漫游的故事。 但它们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心中分明秘藏着是非曲直,然而不肯泄漏它们的秘密。 现在我已行年三十,那种疑惑与悲哀在我胸中,分量日渐增多,但刺激日渐淡薄了。因 为我参考大众的态度,看他们似乎全然不想起这类的事,饭吃在肚里,钱进入袋里,就天下 太平,梦也不做一个。这在生活上的确大有实益,我就拼命以大众为师,学习他们的幸福。 学到现在,只是那种疑惑与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点,然其分量仍是日渐增多。我每逢辞去一 个旅馆,无论其房间何等坏,临去时总要低徊一下,想起“我有否再住这房间的一日?”又 慨叹“这是永远的诀别了!”。每逢下火车,无论这旅行何等劳苦,临走时总要发生一种特殊 的感想:“我有否再和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对他永诀了!”但这等感想的出现非常短促而 又模糊,像飞鸟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我究竟已有了学习的工夫了。然而一旦不见了老师, 而离群索居的时候,我的故态依然。现在正是:春风送进一片白桃花的瓣来,落在我的稿纸 上。这分明是从桃树上吹下来的,然而有谁知道它生在哪一枝头的哪一朵花上呢?窗前白雪 一般的无数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与故萼,谁能一一调查其出处,使它们重归呢? 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账簿,簿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 在、未来。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不倒翁的下落,手杖的结果,一一都有 记录;饭粒与铜板的来历,一一都可查究;旅馆与火车对我的因缘,早已注定在项下;片片 白桃花瓣的故萼,都确凿可考。连我所屡次叹为永不可知的沙堆的沙粒的数目,也确实地记 载着,下面又注明哪几粒沙是我昨天曾经用手掬起看过的。 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 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薄,于是我的疑惑 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一九二九年清明过了写于石湾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不倒翁落水,连用了“看看”“看看”“怅望”三个动词,突出“我”内心的 无限伤感。 B.文章写“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含蓄地表达了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的批判 C.文章中的“大众”形象与“我”形成鲜明对比,但并不是所有时刻,“我”都和他们保持 距离 文章语言隽永,熔深情、理性于一炉,既表现出“我”求索的殷切,又表现出“我”思考 的郑重。 1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艺术。(6分) 1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蕴含在“大账簿”中的生命态度。(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微时代、微文化与微批评 张文东 “微”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已成为当下仿佛无所不 能而又无所不包的功能性存在。从文化生产来看,较之一般意义的数字媒体或网络平台,以 自媒体为核心的微平台显然是更自由、自主与随意的文化大院,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简易 快捷,从微信到微博、从微电影到微视频、从微小说到微散文,“微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 活动甚至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或一种方式:再从传播方式看,从“点对点”的传输到“圈 套圈”的分享,“微传播”的规模可能越来越小,但半径却越跨越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效果更加有效迅捷,其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足的涵容与更多的可能性;而从接受 模式看,微看、微赏、微阅等“微接受”似乎愈发成为大众文化体验的主流模式,不仅使审 美行为进一步个人化、私人化和碎片化,而且使文化效能更具自娱性、利己性和即时性。同 时,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升级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快,文化产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 限趋于模糊 不过,消费和娱乐驱动下的微文化并不值得欢呼。因为其背后的潜能与动因,实际上是 种消费机制和娱乐基因。与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不同,微文化以消费心理为审美理想:以 生活碎片为基础构件,既是市场社会的消费产物,又是大众文化的娱乐行为。当曾被鲁迅先 生总结并批判的所谓“看与被看”的文化传染病重新借微文化再次流行之时,那些原本可用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写不倒翁落水,连用了“看看”“看看”“怅望”三个动词,突出“我”内心的 无限伤感。 B.文章写“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含蓄地表达了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的批判。 C.文章中的“大众”形象与“我”形成鲜明对比,但并不是所有时刻,“我”都和他们保持 距离。 D.文章语言隽永,熔深情、理性于一炉,既表现出“我”求索的殷切,又表现出“我”思考 的郑重。 1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艺术。(6 分) 1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蕴含在“大账簿”中的生命态度。(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微时代、微文化与微批评 张文东 “微”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已成为当下仿佛无所不 能而又无所不包的功能性存在。从文化生产来看,较之一般意义的数字媒体或网络平台,以 自媒体为核心的微平台显然是更自由、自主与随意的文化大院,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简易 快捷,从微信到微博、从微电影到微视频、从微小说到微散文,“微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 活动甚至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或一种方式;再从传播方式看,从“点对点”的传输到“圈 套圈”的分享,“微传播”的规模可能越来越小,但半径却越跨越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效果更加有效迅捷,其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足的涵容与更多的可能性;而从接受 模式看,微看、微赏、微阅等“微接受”似乎愈发成为大众文化体验的主流模式,不仅使审 美行为进一步个人化、私人化和碎片化,而且使文化效能更具自娱性、利己性和即时性。同 时,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升级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快,文化产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 限趋于模糊。 不过,消费和娱乐驱动下的微文化并不值得欢呼。因为其背后的潜能与动因,实际上是 一种消费机制和娱乐基因。与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不同,微文化以消费心理为审美理想;以 生活碎片为基础构件,既是市场社会的消费产物,又是大众文化的娱乐行为。当曾被鲁迅先 生总结并批判的所谓“看与被看”的文化传染病重新借微文化再次流行之时,那些原本可用
来砥砺崇高的文化品格便在这个伟大时代里黯然失色了。环顾周边:微博里除了自言自语就 是粉丝营销:微信里不是自娱自乐就是“刷存在感”:朋友圈里不是广告植入就是不假思索 的转发;公众号里不是推销自己就是推销别人:微杂志里不是心灵导师就是生活良友,微电 影、微喜剧等微视频虽然呈现了载体与途径的新意,但其内容与模式却未发生质的变革:而 在微看、微赏、微阅中体现出的种种私人化、即时性、非价值性的选择反而表现出了当前大 众文化中某种非理性建构的真实表征。于是,以视听语言为核心的各色“微制造”在生产、 传播与接受模式上趋于同质,因快捷而失之神思,因简单而失之内涵,因随意而失之深度, 因日常又失之隽永,折射出浮华背后微文化的困境。(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不属于“微文化”基本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其产品的产生、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 B.以自媒体为核心,可自由、自主和随意产生,其创作和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内容 C.从“点”的传输到“圈”的分享,传播规模趋小,半径变大,灵活多样而有效。 D.以“微接受”为主流模式,审美行为愈加个人化、碎片化,且更具自娱性效能。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散文等“微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 式 B.开放、自由的空间使“微文化”有了更多的涵容和可能性,但也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不 足 C.微文化的审美理想是消费心理,其基础构件为生活碎片,不同于传统文化,而是市场的产 物 微文化所体现的种种选择不仅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非理性表征,也折射出浮华背后的困 17.作者为什么说当前的微文化“不值得欢呼”?(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0题 材料 2004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 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 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 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CNN做过一个调查,追 踪8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
来砥砺崇高的文化品格便在这个伟大时代里黯然失色了。环顾周边:微博里除了自言自语就 是粉丝营销;微信里不是自娱自乐就是“刷存在感”;朋友圈里不是广告植入就是不假思索 的转发;公众号里不是推销自己就是推销别人;微杂志里不是心灵导师就是生活良友,微电 影、微喜剧等微视频虽然呈现了载体与途径的新意,但其内容与模式却未发生质的变革;而 在微看、微赏、微阅中体现出的种种私人化、即时性、非价值性的选择反而表现出了当前大 众文化中某种非理性建构的真实表征。于是,以视听语言为核心的各色“微制造”在生产、 传播与接受模式上趋于同质,因快捷而失之神思,因简单而失之内涵,因随意而失之深度, 因日常又失之隽永,折射出浮华背后微文化的困境。(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不属于“微文化”基本特点的一项是(3 分)( ) A.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其产品的产生、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 B.以自媒体为核心,可自由、自主和随意产生,其创作和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内容。 C.从“点”的传输到“圈”的分享,传播规模趋小,半径变大,灵活多样而有效。 D.以“微接受”为主流模式,审美行为愈加个人化、碎片化,且更具自娱性效能。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散文等“微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 式。 B.开放、自由的空间使“微文化”有了更多的涵容和可能性,但也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不 足。 C.微文化的审美理想是消费心理,其基础构件为生活碎片,不同于传统文化,而是市场的产 物。 D.微文化所体现的种种选择不仅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非理性表征,也折射出浮华背后的困 境。 17.作者为什么说当前的微文化“不值得欢呼”?(6 分) 答: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8~20 题。 材料一 2004 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 4 亿吨左右, 并以大约每年 8%的速度递增。 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 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 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 CNN 做过一个调查,追 踪 8 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
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 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 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 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9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 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 (摘编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材料二 回收利用 正确云 生物处理 (厌氧消化与好氧堆肥 能源再生 (垃圾焚烧发电与热能利用 圾管理的优先级层级一 卫生填埋 防渗、渗滤液与填埋气处理) (简易填埋与露天焚烧等) 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优先度层级。 1962年,林恩( Lynn 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 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2.3%,卫生填埋处理比 例为55.9%,焚烧处理比例为39.3%,生物处理比例为2.5% 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 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
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 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 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 2000 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 被确定为全国首批 8 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 19 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 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 (摘编自新浪微博 2019 年 8 月 21 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材料二 1962 年,林恩(Lynn 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 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 2.3%,卫生填埋处理比 例为 55.9%,焚烧处理比例为 39.3%,生物处理比例为 2.5%。 (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 年第 9 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 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
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 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 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 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 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 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 (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四 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 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其城市 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1904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80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 近5000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 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 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 两张时刻表一—《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 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 款可达1000万日元 (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年7月) 18.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 易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 B.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 烧的处理方式,已基本实现“无害化”。 C.“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后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D.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 提取、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 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 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 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 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 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 (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 年第 9 期) 材料四 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 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 65%左右。其城市 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 1904 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 800 余项、行政管理条例 近 5000 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 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 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 两张时刻表——《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 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 款可达 1000 万日元。 (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 年 7 月) 18.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 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 易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 B. 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 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 烧的处理方式,已基本实现“无害化”。 C.“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后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D. 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 提取、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 行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 所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C.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 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 D.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 会先进行列的前提 20.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 我一直是属于不安分守己的,我现在已经56岁了,还是属于激情四射的,很想做一番事 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企业家、探险运动家) 语文Ⅱ(附加题) 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 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 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 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有删改)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3.文中提到的文学盛衰牵涉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这是 (人 名)发起的 (运动名)。(3分) 24.短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A.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 行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 所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C.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 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 D. 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 会先进行列的前提。 20.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6 分)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 我一直是属于不安分守己的,我现在已经 56 岁了,还是属于激情四射的,很想做一番事 业。——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企业家、探险运动家) 语文Ⅱ(附加题) 本部分共 40 分,考试时间为 30 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10 分) 予 尝 考 前 世 文 章 政 理 之 盛 衰 而 怪 唐 太 宗 致 治 几 乎 三 王 之 盛 而 文 章 不 能 革 五 代 之 余 习 后 百 有 余 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 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 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有删改)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3 分) 23.文中提到的文学盛衰牵涉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这是 、 (人 名)发起的 (运动名)。(3 分) 24.短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