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 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 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 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 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 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 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 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 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 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 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 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 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 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 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 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
安顺市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 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 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 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 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 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 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 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 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 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 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 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 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 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 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 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
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问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 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 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 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 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 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 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 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 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 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艺术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 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 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 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 样存在着 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 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 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一脱俗。 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 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 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问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 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 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 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 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 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 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 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 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 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书法艺术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 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 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 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 一样存在着。 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 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 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 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 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 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 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 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 “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 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 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 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 宗置酒,赐姓名日李绍真。明年,徒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 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 “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 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 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 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 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日:“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 彥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眀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 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 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 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刽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髙其义所历方镔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 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B.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 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 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 “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 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 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 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 宗置酒,赐姓名日李绍真。明年,徒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 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 “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 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 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 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 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日:“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 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 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 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 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刽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镔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 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B.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C.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D.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夷狄,占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 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 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C.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 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 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 (2)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 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败柳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C.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D.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 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夷狄,占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 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 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C.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 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 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 (2)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①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 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②傅黄:涂染上 黄颜色。 8、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4分) 答 9、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2)李白的《蜀道难》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美)凯瑟琳·福伯斯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 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②傅黄:涂染上 黄颜色。 8、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4 分) 答 : 9、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4 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2)李白的《蜀道难》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美)凯瑟琳·福伯斯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 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 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 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 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 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 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 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 在妈妈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 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一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 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 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 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 5 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 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 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 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 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 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 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 在妈妈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 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 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 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 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
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 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 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 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 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 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妈妈的银行存款”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讲述了一个“善意的欺骗”的故事,“我”家 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小说中的妈妈在生活上的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莱尔斯中学毕 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我和其他姐妹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C.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布局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 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D.“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辛劳一生,改 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E.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一人物形 象,彰显了“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 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 3 夸脱(1 夸脱等于 1.14 公升)鲜牛 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 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 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 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⑴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妈妈的银行存款”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讲述了一个“善意的欺骗”的故事,“我”家 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小说中的妈妈在生活上的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莱尔斯中学毕 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我和其他姐妹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C.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布局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 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D.“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辛劳一生,改 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E. 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一人物形 象,彰显了“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妈妈”的人物形象。(6分) (3)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设置这一情节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试 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用“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騙”着全家,有人认为文中的“妈妈”对孩子 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全文,联 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 罗先哲 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 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硏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 的艺术殿堂。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 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 从不外借。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他首先做了自我介 绍,又当场作画。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 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王烈 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 屋里。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 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竞然临摹了那么 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 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20世 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 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风雨雾露、 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每次从江南返回
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妈妈”的人物形象。(6 分) ⑶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设置这一情节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试 作简要分析。(6 分) ⑷小说中用“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有人认为文中的“妈妈”对孩子 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全文,联 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 罗先哲 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 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 的艺术殿堂。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 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 从不外借。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他首先做了自我介 绍,又当场作画。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 章: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王烈 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 屋里。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 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 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 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 精。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20 世 纪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 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风雨雾露、 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每次从江南返回
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一时 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 无穷。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 实践着。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 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 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20世纪80年 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一一那原是 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他在这里 住就是三年。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 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1993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干干净净的 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 草,满院滴翠。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 副对联,上联是: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篱院长守身更舒。横批:老屋隐士。 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 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 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 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 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就这样,一而再,再 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画,愈画愈难。”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 时常对人们说:“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 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 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 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传记开头详细记述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
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一时 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 无穷。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 实践着。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 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 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 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他在这里 一住就是三年。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 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1993 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干干净净的 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 草,满院滴翠。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 一副对联,上联是: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篱院长守身更舒。横批:老屋隐士。 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 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 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 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 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就这样,一而再,再 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画,愈画愈难。”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 时常对人们说:“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 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 始终以一种平和的 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 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传记开头详细记述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
爱和执着追求。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 借鉴今人 C.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 激情和灵感。 D.“画,愈画愈难”在文中的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 的 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 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2)王烈“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6分) (3)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王烈的大师风范?结合文本任选两种简要赏析。(6分) (4)王烈“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的文化品格,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也“影响了作品的传 播”,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他一直对自己在那段荒唐岁月里的行为,然而在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 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结。 ②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四处寻访证人,试图以此打开缺口,但是不少受访人 不肯配合,只是调查工作陷入困境 ③直到媒体报道,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 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 A.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守口如瓶 B.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C.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D.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 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爱和执着追求。 B.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 借鉴今人。 C.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 激情和灵感。 D.“画,愈画愈难”在文中的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 的。 E.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 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2)王烈“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 (6 分) 答: (3)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王烈的大师风范?结合文本任选两种简要赏析。(6 分) 答: (4)王烈“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的文化品格,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也“影响了作品的传 播”,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①他一直对自己在那段荒唐岁月里的行为,然而在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 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结。 ②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四处寻访证人,试图以此打开缺口,但是不少受访人 , 不肯配合,只是调查工作陷入困境。 ③直到媒体报道,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 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 A.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B.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C.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D.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 分(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 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