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 钱钟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文章结构 2.标注分析文中句子,领会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的构思技巧,学习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 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 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 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要看日岀日落 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一—《围城》 投影钱钟书著作《围城》中的精彩片段,请同学代表朗读,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学习。 《围城》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浅的人读来有趣、深的人读来有味。作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化大师的另一个作品——《谈中国诗》,领略其中的高深理论,解 开中国诗美丽的面纱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文章结构。 2.标注分析文中句子,领会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的构思技巧,学习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 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 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 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要看日出日落 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围城》 投影钱钟书著作《围城》中的精彩片段,请同学代表朗读,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学习。 《围城》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浅的人读来有趣、深的人读来有味。作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化大师的另一个作品——《谈中国诗》,领略其中的高深理论,解 开中国诗美丽的面纱
作者介绍 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心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男神 学习经历:清华大学外文系牛津大学获B.Lit.(0xon)学位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文学成就: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成就: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宋诗选注》等 突出能力:超强的记忆力、多国外语能力,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 幸福生活: 、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段义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 这部分又分三层:(重点解读) 第一层(第3段),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 律的要求 第二层(4~5段),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⑥67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车 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8段),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 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请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分组讨论,这个部分有几层含义,划分层次,并用恰 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3.(论证方法)按文体分,本文是一篇什么类的文章?说明文。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 严谨的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出相关的例子并解析。 明确:(1)对比论证 第一段:项目 中国诗 外国诗 第二段:发展特点 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诗是早熟的。 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第六段: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像良心的声音 又静又细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雄厚,沉重
二、作者介绍 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心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男神 啊。 学习经历:清华大学外文系 牛津大学获 B.Litt.(Oxon)学位 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文学成就: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成就: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宋诗选注》等 突出能力:超强的记忆力、多国外语能力,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 幸福生活: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段义。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l 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 2 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7 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重点解读) 第一层(第 3 段),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 律的要求。 第二层(4~5 段),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6~7 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 8 段),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 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请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分组讨论,这个部分有几层含义,划分层次,并用恰 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3.(论证方法)按文体分,本文是一篇什么类的文章?说明文。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 严谨的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出相关的例子并解析。 明确:(1)对比论证: 第一段:项 目 中 国 诗 外 国 诗 第二段: 发展特点 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诗是早熟的。 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第六段: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像良心的声音 又静又细。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雄厚,沉重
(二)例证。(征古今引中外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对于中西方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 恐怕原因即在于此。从此文中,我们也可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 自由地驾驭着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资料,例举了大量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中国 有外国的,有远古的,有近现代的。知识储备量可见一斑啊。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探寻语言的魅力 请同学用几分钟时间,找出文中觉得写得最好、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 由发言,教师点播、总结,举例。(老师也有自已心仪的句子,现在也跟大家分享二下)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 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 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 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 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 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 产生的负面影响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 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 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带着鲁迅先生的感觉、犀利地说明问题,我也 觉得中国人其中是很聪明的,只不过带了近现代,我们大多数国人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 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 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 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 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 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 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 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 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 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 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 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这源 于钱先生丰富的知识、踏实的积累和内心对文化、学术的热爱,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
(二)例证。(征古今引中外)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对于中西方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 恐怕原因即在于此。从此文中,我们也可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 自由地驾驭着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资料,例举了大量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中国的, 有外国的,有远古的,有近现代的。知识储备量可见一斑啊。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探寻语言的魅力 请同学用几分钟时间,找出文中觉得写得最好、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自 由发言,教师点播、总结,举例。(老师也有自己心仪的句子,现在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 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 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 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 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 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 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 产生的负面影响。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 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 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带着鲁迅先生的感觉、犀利地说明问题,我也 觉得中国人其中是很聪明的,只不过带了近现代,我们大多数国人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 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 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 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 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 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 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 词是反语,是没有掌 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 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 不 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 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 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 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 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这源 于钱先生丰富的知识、踏实的积累和内心对文化、学术的热爱,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