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 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 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月19 日生。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 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 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 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 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 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 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 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
1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 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 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 年 9 月 19 日生。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 年毕业后,在上 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 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 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 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 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 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 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 1933 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 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 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
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 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 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 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 《谈修养》《克罗齐晢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 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学习过程】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讲究“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 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 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 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展示时分两组:前三后二对开)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 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2 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 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 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 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 《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 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学习过程】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讲究“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 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 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 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 一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展示时分两组:前三后二对开)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 无论阅读或写 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 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 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 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 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二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的写作 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答: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文字就会含糊。只有思想透 彻、感情凝练,文字才会明确。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 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三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 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
3 3.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 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 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 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 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二 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的写作 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答: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文字就会含糊。只有思想透 彻、感情凝练,文字才会明确。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 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三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 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
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 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 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 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 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 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 很到位。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 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 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 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四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 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 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 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 材料基础上 五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 由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
4 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 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 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 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 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 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 很到位。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 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 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 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四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 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 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 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 材料基础上。 五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 由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
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 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答: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 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 境界。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 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 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六背诵如下语段,仔细揣摩并将之运用到以后的阅读鉴赏和文学创作中去。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 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 此
5 “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 大。 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答: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 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 境界。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 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 一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六 背诵如下语段,仔细揣摩并将之运用到以后的阅读鉴赏和文学创作中去。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 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 此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 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 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 艺术的完美 【归纳小结】 《咬文嚼字》一文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 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 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当堂检测】 清代人禇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晩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妺妹苏小 妺亦在。于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 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佳。”小 妺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妺,看小妹……小妺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 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神妙处何在? 答: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个美女, 依扶细柳,婀娜多姿;梅花朵朵,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迷人。这“扶”、“失” 二字,完全与诗的意境相融合,创造一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6
6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 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 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 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 艺术的完美。 【归纳小结】 《咬文嚼字》一文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 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 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当堂检测】 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妹妹苏小 妹亦在。于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 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佳。”小 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 …小妹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 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神妙处何在? 答: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个美女, 依扶细柳,婀娜多姿;梅花朵朵,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迷人。这“扶”、“失” 二字,完全与诗的意境相融合,创造一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