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源短缺 ·第一节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能源 第四节矿产资源 本章重点 1水资源短缺国家. 2.中国缺水现状 3.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4.中国的能源问题 5中国的矿产资源特点. 第一节水资源 ·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尚技中春程路水轻然眼冰款泰足使极食公价 土地计的径流量比贫水因高出1000倍以上。 世界上约有15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世界银行认为,占世界40%的80名个国家 在供应清洁水方面有困难。其他研究单位的报告也不能令人乐观,他们预计,在20-30内, 淡水拥有量不足的人口数将达15亿。 ·中东地区具有世界上最裕的石油矿,但淡水资源奇缺,从河流湖泊得分布看,沙特阿粒伯 也门、阿曼、 、科威特、约且、以色列等国基本上没有 大流量的江河湖 泊。不仅如此,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水源有6%来自邻国,很多回家的水资源受制于人: ·曾有专家发出预言:如果该地区国家近期不能共同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中东地区的水战终 将难免,该地区也将变成一个干早和饥饿的地区。非洲是地球上另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在世 界上缺水的26个国家中,有11个都位于非洲。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居世界第110位 ,农业缺方 水的两大主要表现。由于中国是农业大 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 大部分。目前全国有效灌涿面积约为0.481亿hm,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 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无灌涿耕地约占72%。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缺 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改普灌溉系 统的难度较大。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颜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据统计 全国600多 城市中,缺水的已达300余个。其中严重缺冰的城市有114个。还需要指出的是 人类在使用水过程中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开源节流这两种战略中,节流比开源所需的资金一般要少
第四章 资源短缺 •第一节 水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能源 第四节 矿产资源 本章重点 •1.水资源短缺国家. 2.中国缺水现状. 3.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4.中国的能源问题. 5.中国的矿产资源特点. 第一节 水资源 •一.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二. 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一.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因此径流量很小,人 均及单位面积土地的淡水占有量都极少;相反,冰岛,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等国,以每公顷 土地计的径流量比贫水国高出 1000 倍以上。 •世界上约有 1/5 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世界银行认为,占世界 40%的 80 多个国家 在供应清洁水方面有困难。其他研究单位的报告也不能令人乐观,他们预计,在 20--30a 内, 淡水拥有量不足的人口数将达 15 亿。 •中东地区具有世界上最富裕的石油矿藏,但淡水资源奇缺,从河流湖泊得分布看,沙特阿拉伯、 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约旦、以色列等国基本上没有大流量的江河湖 泊。不仅如此,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水源有 66%来自邻国,很多国家的水资源受制于人。 •曾有专家发出预言:如果该地区国家近期不能共同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中东地区的水战终 将难免,该地区也将变成一个干旱和饥饿的地区。非洲是地球上另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在世 界上缺水的 26 个国家中,有 11 个都位于非洲。 二. 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大,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居世界第 110 位。农业缺水 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 大部分。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为 0.481 亿 hm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51.2%, •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无灌溉耕地约占 72%。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缺 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改善灌溉系 统的难度较大。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据统计, 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缺水的已达 300 余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 114 个。还需要指出的是, 人类在使用水过程中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开源节流这两种战略中,节流比开源所需的资金一般要少
而且通过节流,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更可切实保护水资源,可谓一举夺得,是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的。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二。世界耕地需求的未来趋势 ·三。中国的耕地资源 一。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有两个主要属性:面积和质量。对于全世界居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颜 为巨大 1990年世界 人口约为16 平均每人占有的陆地 面积约头 1987年世 界人日 当前世界人口约为60亿,人均占有2.5hm这个数字从任 何意义上说都能算 大约占有3hm, 然而,考虑到士地的质量属性, 个大的折扣所调土地的质量 从农业 利用的角度来看,包括士 理分布、士层厚、肥力高低、水源远近、潜水埋深和地势高 低、坡度大小等 。考虑到上述因素,则陆地面子中大约有20%处于极地和高寒地区,20%属 干早区,20%为陡坡地,还有10%的土地岩石裸漏,缺少土壤和植被。以上4项,共占陆地面 积的70%,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因素,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称之为“限制性因 二。世界耕地需求的未来趋势 耕地是土地中最重要的部分之 。直至20世纪出 世界可排地面积基本保相定 但由于世 该水平线从1990年以后开始缓缓 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越来越 0世纪中非农用地的急剧增加,导致可耕地面积诚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按现有生 水平世男 耕地面积需求将不断增长, ~虽然过去二三百年来全球对耕地的需求增长速度较慢,在1950年以后世界耕地的需求量急剧 增加。上述两个相反的趋势必然是两条曲线相交,届时世界可耕地将全部开虽完毕。这个交点 将出现在2000年以前,人类面临着土地缺乏的前景。 要基世界可耕地面积维特恒定,就意味普必须开层条件较差的处女地,以抵偿可耕地被占用 作非农用地的损失, 使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这样,上升曲线与水平虚线的交点 延长至2010年前后。 ·上述分析向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清晰的信息:人类将在几 十年内面临土地匮乏的问题。尽管为 这一天到来的时间仍有争论,但如果人类社会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制止耕地损失两方面缺乏有力 的措施,则这一天的到来必定为时不远。 三,中国的讲地资源 ·中国的内陆资源土地面积为9.6百万平方千米,在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第三位。中 国的士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耕地的7%。 (一)我国耕地的特点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 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14
而且通过节流,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更可切实保护水资源,可谓一举夺得,是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的。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二. 世界耕地需求的未来趋势 • 三. 中国的耕地资源 一.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有两个主要属性:面积和质量。对于全世界居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颇 为巨大的数字。1990 年世界人口约为 16 亿,平均每人占有的陆地面积约为 10hm²,1987 年世 界人口达到 50 亿,大约占有 3hm²,当前世界人口约为 60 亿,人均占有 2.5hm²,这个数字从任 何意义上说都能算小。 •然而,考虑到土地的质量属性,则这些数字必须打一个大大的折扣。所谓土地的质量,从农业 利用的角度来看,包括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层厚薄、肥力高低、水源远近、潜水埋深和地势高 低、坡度大小等。考虑到上述因素,则陆地面子中大约有 20%处于极地和高寒地区,20%属于 干旱区,20%为陡坡地,还有 10%的土地岩石裸漏,缺少土壤和植被。以上 4 项,共占陆地面 积的 70%,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因素,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称之为“限制性因 素” 二. 世界耕地需求的未来趋势 •耕地是土地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直至 20 世纪出,世界可耕地面积基本保持恒定。但由于世 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该水平线从 1990 年以后开始缓缓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20 世纪中非农用地的急剧增加,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按现有生产水平世界 耕地面积需求将不断增长。 •虽然过去二三百年来全球对耕地的需求增长速度较慢,在 1950 年以后世界耕地的需求量急剧 增加。上述两个相反的趋势必然是两条曲线相交,届时世界可耕地将全部开垦完毕。这个交点 将出现在 2000 年以前,人类面临着土地缺乏的前景。 •要是世界可耕地面积维持恒定,就意味着必须开垦条件较差的处女地,以抵偿可耕地被占用 作非农用地的损失,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上升曲线与水平虚线的交点将 延长至 2010 年前后。 •上述分析向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清晰的信息:人类将在几十年内面临土地匮乏的问题。尽管对 这一天到来的时间仍有争论,但如果人类社会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制止耕地损失两方面缺乏有力 的措施,则这一天的到来必定为时不远。 三. 中国的耕地资源 •中国的内陆资源土地面积为 9.6 百万平方千米,在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第三位。中 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耕地的 7%。 • (一)我国耕地的特点 • 1.人均耕地面积小 •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1/4。到
·1995年,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hm的有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 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 天津、湖南、 浙江 、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 面积小于Q07hm,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 、天神 安组组织提 的人均Q05hm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 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痛、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淘区、半湿宿 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早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 中了全国耕地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 13左右,低产田也占3。并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和大面积使用农药等 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二)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 ·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 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三节能源 能源的分类 世界能源消耗 ,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四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分类 ●二次能源是指经过加工转换成另外一种形态的能源常规能源是指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一次能 源新能源是指目前尚未被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利用的一次能源:可再生的能源是 能够不断得到补充的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 ·形成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但他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海 ·煤、石油和天然气均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但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除化石燃 料外,还有很多可再生的非化石燃料能源,如核变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太 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太 阳,化石能源也是一种过去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二,世界能源消耗 ·当前世界能源消耗的特点如下: ·(一)能源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剩余可开采储量有限,石油尚可开采40年,煤炭可开采200多年, 天然气可开采40年。近年来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既由以石油为主的一次能源消 耗,转变
•1995 年,人均耕地面积大于 0.13hm²的有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 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 •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 0.07hm²,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 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组织提出的人均 0.05hm²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 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 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 中了全国耕地的 90%以上。 • 3.自然条件差 •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 •1/3 左右,低产田也占 1/3。并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使用农药等 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 (二)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 • 中国依靠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 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三节 能源 •一. 能源的分类 •二. 世界能源消耗 • 三. 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 四.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一. 能源的分类 •二次能源是指经过加工,转换成另外一种形态的能源.常规能源是指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一次能 源,新能源是指目前尚未被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利用的一次能源;可再生的能源是 能够不断得到补充的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 •形成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但他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煤、石油和天然气均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但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除化石燃 料外,还有很多可再生的非化石燃料能源,如核变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太 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太 阳,化石能源也是一种过去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二. 世界能源消耗 •当前世界能源消耗的特点如下: • (一) 能源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 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剩余可开采储量有限,石油尚可开采 40 年,煤炭可开采 200 多年, 天然气可开采 40 年。近年来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既由以石油为主的一次能源消 耗,转变
·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 ·(二)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其大 占世界14的工业化国家,消耗世界能源的3/4。其中,占世界 ·人口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5%.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占世界人口15% 的印度,却只消耗世界能源的1.5%: 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 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三)世界能耗在继续增长 。然 以来工业化 家的能耗强度(指能源消耗与国民 生产 值之比)有所下降 但是,由于 展中国家能耗的需求 能耗强度仍在维续上升。能源消耗指 数从1980到19889年增长 丁了17.8%,达103.3亿吨标准煤 三.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能源的发展 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保障了近20年来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 产量为13,6亿吨标准煤,是世界】 6年中国一次能源总 上第 可期,中国发电总 达到10 0亿k 是世 上仅次于美国的第 电力生 产大国。近年来,能源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的制约作用有了明显的缓解,(一)中国能源的发展 ·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保障了近20年来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199%年中国一次能源总产 量为1326亿吨标准煤,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同期,中国发电总量达到10800亿kW*, 已超过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力生产大国。近年来,能源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的制约作用有了明显的缓解。 ·(二)中国的能源问题 ·1.人均能源和人均消费量不足 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开采人均耗能水平很 低,1996年人均一次商品能源消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是工业发达国家的1/5左右。 ·2.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3.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4.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的比重 ·5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四.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彩响 ·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诸多的能源中以不可再生能源引 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它们在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 响。他们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大气污染 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多种芳烃化合物,已对一些国家
•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并且天然气的消耗比重明显上升。我国煤储量为世界第三,开采量 为世界第一,在能源结构中一直以煤为主。 • (二) 能源消耗水平差异甚大 • 占世界 1/4 的工业化国家,消耗世界能源的 3/4。其中,占世界 •人口 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 25%。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占世界人口 15% 的印度,却只消耗世界能源的 1.5%;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 1/3。 • (三) 世界能耗在继续增长 •虽然,自 1972 年以来工业化国家的能耗强度(指能源消耗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有所下降, 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发展中国家能耗的需求,世界平均能耗强度仍在继续上升。能源消耗指 数从 1980 到 19889 年增长了 17.8%,达 103.3 亿吨标准煤。 三. 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能源的发展 • 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保障了近 20 年来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1996 年中国一次能源总 产量为 13.26亿吨标准煤,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同期,中国发电总量达到 10800亿kW*h, 已超过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力生产大国。近年来,能源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的制约作用有了明显的缓解。(一)中国能源的发展 • 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保障了近 20 年来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1996 年中国一次能源总产 量为 13.26 亿吨标准煤,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同期,中国发电总量达到 10800 亿 kW*h, 已超过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力生产大国。近年来,能源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的制约作用有了明显的缓解。 •(二) 中国的能源问题 • 1.人均能源和人均消费量不足 • 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人均石油可开采人均耗能水平很 低,1996 年人均一次商品能源消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2,是工业发达国家的 1/5 左右。 •2.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3.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 4.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的比重 • 5.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四.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诸多的能源中以不可再生能源引 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它们在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 响。他们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城市大气污染 • 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多种芳烃化合物,已对一些国家
的城市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不仅导致对生态的破坏,而且损害人体健康 ·(二)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 由中于氧化碳的室效应,西时到下纪 极地 中期和未 期,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15 30 度可能 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20-140cm。将对全球许多国家 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酸雨 如同温童效应 一样,酸雨也是 个全球的重大区域性问题。 二氧化硫、氨氧化合物等污染 物通 气传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大面积酸雨,改变酸雨覆盖区的士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 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核废料问惠 发展核能技术,尽管在反应堆方面已有了安全保障,但在世界范围内的民用核能计划的实 施,已产生了上千吨废料。这些核废料的最终处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数百万年里仍将保 持有强的放射性。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三中国的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矿产资源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露于地表 或埋章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与其他的自然资源不同,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为: 1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 2.区域性分布不平衡 3动态性 二.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对于一些已探明资源的供应前景,美国 扩务局于 9年作过预测,即在消费量恒定的的情况 这些资源的拔明 命为20 个而在效长的条件 0 几十亿年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矿物资源在几百年人类历史中耗竭,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 三中国的矿产资源 ·中国已发现168种矿产,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3种,大致包括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可产、 稀有和稀土元素可矿产、治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及建材等。我国 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一)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二)高矿少,贫可矿多 (三)地区分布不平衡 四)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参考书 ·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美阿尔之尔善陈嘉映泽瀛临失衡的地球 生态与人类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31川美罗尔斯顿著王瑞香译环境伦理学:对自然界的义务与自然界的价值台北:国立编译馆
的城市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不仅导致对生态的破坏,而且损害人体健康。 •(二) 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 • 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预计到下世纪中期和末期,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 1.5--3°C, 极地温度可能上升 6—8°C。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 20--140cm。将对全球许多国家 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酸雨 • 如同温室效应一样,酸雨也是一个全球的重大区域性问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 物通过大气传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大面积酸雨,改变酸雨覆盖区的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 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 核废料问题 • 发展核能技术,尽管在反应堆方面已有了安全保障,但在世界范围内的民用核能计划的实 施,已产生了上千吨废料。这些核废料的最终处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数百万年里仍将保 持有强的放射性。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三.中国的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矿产资源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露于地表 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与其他的自然资源不同,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为: •1.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 •2.区域性分布不平衡 •3.动态性 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对于一些已探明资源的供应前景,美国矿务局于 1979 年作过预测,即在消费量恒定的的情况 下,这些资源的预期寿命为 20--300a 不等;而在指数增长的条件下,预期寿命只有 10--80a。 几十亿年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矿物资源在几百年人类历史中耗竭,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 剧。 三.中国的矿产资源 •中国已发现 168 种矿产,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 153 种,大致包括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 稀有和稀土元素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及建材等。我国 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一)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 (二)富矿少,贫矿多 • (三)地区分布不平衡 • (四)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参考书 •[1][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美]阿尔?戈尔著.陈嘉映译.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3][美]罗尔斯顿著.王瑞香译.环境伦理学:对自然界的义务与自然界的价值.台北:国立编译馆
1996 16余正荣生态智藏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996 •[6]佘正荣.生态智慧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