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态破坏 Chapter 6 Ecology Damage ★第一节植被破场 Vegetation Damage ★第二节水土流失 Soil and Water Loss ★弟二市 澳化 Desertification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沙漠化的概念、成因、现状以及其 造成的危害,了解世界各国牧场退化的现状,明白生态破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 后果。会分析植被破环、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本章重点 1.植被破坏一水土流失一沙漠化 2.牧场退化. 3.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4.我国沙漠化现状」 ·本章难占 荒漠化的成因 ·植被破坏是生态破坏的最典型特征之一。植被的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而 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 自然灾害加剧,进而可能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土壤的荒漠化又加剧了水土流失,以至行成生态 环境的恶性循环。 ·由出可见,抽被破坏是导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境荒草化的重两根源。目前,全球大面积的 ,本章将简要介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现状, 第一节植被破坏Vegetation Damage ★一、森林破坏Forest Devastation ★二,、牧场退化Pasture Deterioration\Grassland Degeneration 过渡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往往引起牧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 右用 质材 机和有机置要的环 气和水 争化者。植被在人类环境中起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 它脚 要素, 又是重要的 森林破坏Forest Devastation ·森林曾经覆盖世界陆地面积的45%,总面积为60*10h·有人认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中 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繁衍物种、动物栖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 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木资源,支持着以林产品为基础的庞大的工业部门。若非森林的荫蔽, 人类的远祖不知何以栖身。 ·虽然历史上地球的森林广阔,但到19世纪初全球森林面积已减少到55*10hm2,到1985年 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为41.47*10h。全球每年平均损失森林面积达(1800-2000)*10hm
第六章 生态破坏 Chapter 6 Ecology Damage ★ 第一节 植被破坏 Vegetation Damage ★ 第二节 水土流失 Soil and Water Loss ★ 第三节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沙漠化的概念、成因、现状以及其 造成的危害,了解世界各国牧场退化的现状,明白生态破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 后果。会分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本章重点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 2.牧场退化. 3.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4.我国沙漠化现状. •本章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 •植被破坏是生态破坏的最典型特征之一。植被的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而 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 自然灾害加剧,进而可能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土壤的荒漠化又加剧了水土流失,以至行成生态 环境的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目前,全球大面积的 荒漠化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本章将简要介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现状,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 第一节 植被破坏 Vegetation Damage ★一、森林破坏 Forest Devastation ★二、牧场退化 Pasture Deterioration\Grassland Degeneration 过渡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往往引起牧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 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称。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物或微生物提 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多种有用物质材料。植被还是气候和无机环境条件的 调节者,无机和有机营养的调节和储存者,空气和水源的净化者。植被在人类环境中起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一、 森林破坏 Forest Devastation •森林曾经覆盖世界陆地面积的 45%,总面积为 60*108 hm2 . 有人认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中 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繁衍物种、动物栖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 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木资源,支持着以林产品为基础的庞大的工业部门。若非森林的荫蔽, 人类的远祖不知何以栖身。 •虽然历史上地球的森林广阔,但到 19 世纪初全球森林面积已减少到 55*108 hm2 ,到 1985 年, 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为 41.47*108 hm2。全球每年平均损失森林面积达(1800-2000)*10 4 hm2
·目前,森林面积己经缩小了1/3,世界林地约占陆地面积的1/3,共40*10hm。其中2/3为密 林 1/3为由阔叶树与草地组成的疏林。热带森林是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总面积为 30*10°。到2000年,全球至少损失22*10信的热带森林 ·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只把森林看作是生产木材和薪柴的场所,对森林在生态 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长期过量的采伐,使消耗量大于生长量。 ·其次是现代农业的有计划垦殖使部分森林永久性地变成农田和牧场。 ·由于森林的砍伐速度大大超过其生长速度,世界上几个古代文明的摇篮大都已变为林木稀少之 地, 至沦为半荒漠和荒澳 到部分 州北 洲西北部和美 东部等地区 天然材 ,现有森林多属树种单 生林或人工林 只有俄罗斯得天独厚,其远东地区 由于地广人稀和难以通行,保存了世界针叶林的一半,其中2/3为原始林 热带森林原本由于难以通行而免遭砍伐,保存较好。但近几年来在人口压力和经济刺激下 带森林的砍伐速度大大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委员会联合研究,19811985年热 带森林的砍伐速度为1130×10hm/a,合热带森林总面积的0.6%。 我国森林破坏现象也较亚重。据林业部门统计,建国初期我国林地曾达1.5X10hm,森林彩 盖率为13%,目前估计覆盖率只有11.5%,不及世界平均覆盖率的一半。全国许多重要林区,由 于长期重采轻造,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例如,长白 林区1949年森林覆盖率为82.5%,现在减少到14.2%:西双版纳地区,1949年 天然森林覆盖率达60%,目前己降至30%以下:四川省194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在20%左右,川 西地区达40%以 ,但到70年代末,川西地区覆盖率减到14.1%,全省减到12.5%,川中丘陵 地带森林覆盖率只有3%。 ·由于森林的破坏,导致了某些地区气候变化、降雨量成少以及自然灾害(如早灾、鼠虫害等】 日益加剧。据调查,我国四川省己有46个县年降雨量减少了15%20%,不仅使江河水量减少, 而且旱灾加重。在四川盆地,20世纪50年代伏旱一般三年一遇,现在变为三年两遇,甚至连 连年出现,而且早期成倍延长。 ·春早也在加剧,由50年代的三年 遇变为十春八早,自古雨量充沛的 “天府之国 ,现在却 出现了缺雨少水的现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南部森林被砍伐破坏后,年降雨量由过去的600mm 减少到380m,过去罕见的春早、伏早,近年来常有发生。 ·另据云南、贵州的统计,因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旱灾频率成倍增加。“天无三日晴”的贵州 在“二花省质且” 此外,森林的破坏,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 给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 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我国政府和人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1991年全国森林面 森林覆盖率为13.4%(《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
•目前,森林面积已经缩小了 1/3,世界林地约占陆地面积的 1/3,共 40*108 hm2。其中 2/3 为密 林,1/3 为由阔叶树与草地组成的疏林。热带森林是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总面积为 30*108 hm2 。到 2000 年,全球至少损失 2.2*108 hm2 的热带森林。 •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只把森林看作是生产木材和薪柴的场所,对森林在生态 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长期过量的采伐,使消耗量大于生长量。 •其次是现代农业的有计划垦殖使部分森林永久性地变成农田和牧场。 •由于森林的砍伐速度大大超过其生长速度,世界上几个古代文明的摇篮大都已变为林木稀少之 地,甚至沦为半荒漠和荒漠。欧洲大部分、亚洲北部、美洲西北部和美国东部等地区的天然林 均已基本消失,现有森林多属树种单纯的次生林或人工林。只有俄罗斯得天独厚,其远东地区 由于地广人稀和难以通行,保存了世界针叶林的一半,其中 2/3 为原始林。 热带森林原本由于难以通行而免遭砍伐,保存较好。但近几年来在人口压力和经济刺激下,热 带森林的砍伐速度大大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委员会联合研究,1981~1985 年热 带森林的砍伐速度为 1 130×104 hm2 /a,合热带森林总面积的 0.6%。 •我国森林破坏现象也较严重。据林业部门统计,建国初期我国林地曾达 1.25×108 hm2,森林覆 盖率为 13%,目前估计覆盖率只有 11.5%,不及世界平均覆盖率的一半。全国许多重要林区,由 于长期重采轻造,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例如,长白山林区 1949 年森林覆盖率为 82.5%,现在减少到 14.2%;西双版纳地区,1949 年 天然森林覆盖率达 60%,目前已降至 30%以下;四川省 1949 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在 20%左右,川 西地区达 40%以上,但到 70 年代末,川西地区覆盖率减到 14.1%,全省减到 12.5%,川中丘陵 地带森林覆盖率只有 3%。 •由于森林的破坏,导致了某些地区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以及自然灾害(如旱灾、鼠虫害等) 日益加剧。据调查,我国四川省已有 46 个县年降雨量减少了 15%~20%,不仅使江河水量减少, 而且旱灾加重。在四川盆地,20 世纪 50 年代伏旱一般三年一遇,现在变为三年两遇,甚至连 连年出现,而且旱期成倍延长。 •春旱也在加剧,由 50 年代的三年一遇变为十春八旱,自古雨量充沛的“天府之国”,现在却 出现了缺雨少水的现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南部森林被砍伐破坏后,年降雨量由过去的 600mm 减少到 380mm,过去罕见的春旱、伏旱,近年来常有发生。 •另据云南、贵州的统计,因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旱灾频率成倍增加。“天无三日晴”的贵州, 现在是“三年有两旱”。此外,森林的破坏,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 给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我国政府和人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1991 年全国森林面 积为 12 863×104 hm2,森林覆盖率为 13.4%(《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 林木的生长量首次超过采伐量,林业生产开始走出低谷
·如能保持这个势头,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到2000年全国森林总面积有可能达到16400 ×10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7%,接近《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所规定的18%的目标。但是应该指 出,我国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很多水源林仍 然遭到滥伐,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又一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二、牧场退化Pasture Deterioration\Grassland Degeneration ·牧场包括草原、林中空地、林缘草地、疏林、灌木丛以及荒漠、半荒漠地区植被稀疏的地段。 牧场的面积和分布难以统计。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统计 :①泳久性草场 总面积为31.6×10hm,占陆地面积的24%:②疏林总面积为13.7× ·③共他土地,包括灌木林、冻土地区和荒漠地区可进行季节性放牧或在多雨年用于放牧的士地, 总面积为43.8×10hm2,其中一半可作牧场,合21.9×10hm,占陆地面积16.6%。这三类牧场 合计总面积67×10hm,占陆地面积的51%。 自然条 尤其是草原 类的农牧生活。 ·牧场是放牧家畜和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但是,过度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往往引起牧场 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草量 沙化和 地区动植物资源遭到 ·目前,世界各地的牧场都有不程度的退化,惟有欧洲情况较好。欧洲雨水丰沛,草种我经改良 草场管理有序,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欧洲许多国家的肉奶制品不仅可以自给,而且有多 余部分可供出口。北美诸国牧场经历过开发、滥用至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现已逐渐好转。发展 中国家的牧场大多仍处于退化阶段。 1,非洲许多国家的牧扬严重荒漠化 其原因不仅是由于过度放牧 ,还由于当地居民的过度 也存在过度放牧和通化的情况,其是在根运拉果整和色的 比地 成为当地燃 坏。南美的牧场 ·我国草原总面积约3.53×10hm,可利用的约3.1×10h,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居世界第 四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采取自然粗放式经营,我国牧场退化情况很严重。过牧超 载、重用轻养,乱开滥垦,使草原破坏严重,以致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 力不断下降。 妇我国草地化积点可利草地面 1/3,并有继续扩展之势 是草场退 原因内聚古地区的鼠害使 量变力 和鼠 ·森林面积锐诚和草场退化都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前者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 珍稀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地流失,河道淤塞,早涝
•如能保持这个势头,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到 2000 年全国森林总面积有可能达到 16 400 ×104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 17%,接近《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所规定的 18%的目标。但是应该指 出,我国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很多水源林仍 然遭到滥伐,1998 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又一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二、牧场退化 Pasture Deterioration\Grassland Degeneration •牧场包括草原、林中空地、林缘草地、疏林、灌木丛以及荒漠、半荒漠地区植被稀疏的地段。 因此,世界牧场的面积和分布难以统计。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统计:①永久性草场(相当 于生态学上草原的概念)总面积为 31.6×108 hm2,占陆地面积的 24%;②疏林总面积为 13.7× 108 hm2 占陆地面积的 10.4%; •③共他土地,包括灌木林、冻土地区和荒漠地区可进行季节性放牧或在多雨年用于放牧的土地, 总面积为 43.8×108 hm2,其中一半可作牧场,合 21.9×108 hm2,占陆地面积 16.6%。这三类牧场 合计总面积 67×108 hm2,占陆地面积的 51%。 •这三类地区中,第一、二类自然条件较好,尤其是草原,土地平坦,气候干爽,土壤肥沃,牧 草鲜美,最宜放牧,亦可农耕。人类远祖离开森林以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草原,从这里开始了人 类的农牧生活。 •牧场是放牧家畜和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但是,过度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往往引起牧场 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牧场退化表现为草群疏低矮,产草量降低,草质变劣(优良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退化 严重地地方整个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导致该地区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许 多物种濒临灭绝。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荒漠化。 •目前,世界各地的牧场都有不程度的退化,惟有欧洲情况较好。欧洲雨水丰沛,草种我经改良, 草场管理有序,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欧洲许多国家的肉奶制品不仅可以自给,而且有多 余部分可供出口。北美诸国牧场经历过开发、滥用至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现已逐渐好转。发展 中国家的牧场大多仍处于退化阶段。 •例如,非洲许多国家的牧扬严重荒漠化,其原因不仅是由于过度放牧,还由于当地居民的过度 樵采。在一些地区,牧场成为当地燃料的以惟一来源,结果导致牧场的彻底破坏。南美的牧场 也存在过度放牧和退化的情况,尤其是在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等国。 •我国草原总面积约 3.53×108 hm2,可利用的约 3.1×108 hm2,占国土面积的 40%以上,居世界第 四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采取自然粗放式经营,我国牧场退化情况很严重。过牧超 载、重用轻养,乱开滥垦,使草原破坏严重,以致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 力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1/3,并有继续扩展之势。内蒙古和青海许多牧 场的产草量比 20 世纪 50 年代下降了 1/3 至 1/2,而且质量变劣。虫害(主要是蝗虫)和鼠害 是草场退化的另一原因,内蒙古地区的鼠害使牧草每年减产(30~50)×108 kg。 •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场退化都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前者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 珍稀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地流失,河道淤塞,旱涝
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后者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 资源 ·牧场退化是世界干早区、半干早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从本质上说,这主要是一个社会经济问 必须大于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第二节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 ·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将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 全世界30%80%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受到盐碱化和水涝灾害的危害,由于侵蚀而流失的土菜 每年高达240×10t。有学者认为,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cm厚的土壤需要100^400a的时间, 因而土壤侵蚀是一场无声无息的生态灾难。 ·我国是世界上水十流失最亚重的国家之一。日前全国水十洁失面积179×10k,每年十 水土流失点上 有增无,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该区总面积约54×10k,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5×10km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28×10km,,每年通过黄河三门峡向下游输送的泥沙量达16×10't。其次 是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此外,华北、东北等地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例如,京、 津、冀、鲁、豫五省市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50%。 ·抽被破坏亚重和水土流失加测,也是导政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1957年长江 流域森林覆盖率 占流域总面积的20.2%。1986年森林 覆盖率仅 10%, 水士流失面积猛增 73.94×10'km2 占流域面积的41%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流域的各种水库年淤积损失库容12×10'm。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 积,造成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汛期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数十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和 围湖造田30年间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45.5%,蓄水能力大为减弱。 ·水土流失还造成不少地区土地亚重退化,如全国每年表土流失量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剥去1C 的肥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X10t化肥。同时,在水地流失地区,地面被 切制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一些南方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丧失殆尽,基岩裸露,形成石质 荒漠化土地 •流失士壤还造成水库、湖泊和河道淤积,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达10©m。水地流失给土 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的概念Col ★二 荒漠化的现状PT Si ★三
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后者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 资源。 •牧场退化是世界干旱区、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从本质上说,这主要是一个社会经济问 题,必须大于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第二节 水土流失 Soil and Water Loss •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将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 全世界 30%~80%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受到盐碱化和水涝灾害的危害,由于侵蚀而流失的土壤 每年高达 240×108 t。有学者认为,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 1cm 厚的土壤需要 100~400a 的时间, 因而土壤侵蚀是一场无声无息的生态灾难。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179×104 km2,每年土壤 流失总量达 50×108 t。近 30 年来,虽开展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但总体来看,水土流失点上 有治理,面上在扩大,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全国总耕地有 1/3 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该区总面积约 54×104 km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45×104 km2,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 28×104 km2,每年通过黄河三门峡向下游输送的泥沙量达 16×108 t。其次 是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此外,华北、东北等地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例如,京、 津、冀、鲁、豫五省市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 50%。 •植被破坏严重和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导致 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1957 年长江 流域森林覆盖率为 22%,水土流失面积为 36.38×10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 20.2%。1986 年森林 覆盖率仅剩 10%,水土流失面积猛增到 73.94×104 km2,占流域面积的 41%。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流域的各种水库年淤积损失库容 12×108 m 3。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 积,造成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汛期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数十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和 围湖造田 30 年间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 45.5%,蓄水能力大为减弱。 •水土流失还造成不少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如全国每年表土流失量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剥去 1 cm 的肥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 4 000×104 t 化肥。同时,在水地流失地区,地面被 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一些南方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丧失殆尽,基岩裸露,形成石质 荒漠化土地。 •流失土壤还造成水库、湖泊和河道淤积,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达 10 cm。水地流失给土 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 第三节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一. 荒漠化的概念 Conception of Desertification ★二. 荒漠化的现状 Present Situation Desertification ★三. 荒漠化的成因 Origin of Desertification
★四 荒漠化的危害Hazards From Desertification 一、荒识化的慨念Conception of 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是法国植物和生态学家A.奥布雷维莱(A.Aubreville)针对非洲热带草原退化为 类似荒漠的环境变化现象,于1949年首次提出的。但荒漠化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引起重 视,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带的连续干早和随之而来的饥荒。随者 人类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刷,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从19 从1992年 约热内 会议,到190年内罗举行的荒化估的特问会议 94 12个国家在法 漠化公约》, 子对荒溴 荒漠化及其过程进 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早日 这表明世界 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明确指出:“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 成的干早、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早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造成荒漠化的原 因,包含“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二是荒漠化范围,是在“干早、半干早和 亚湿润干早地区”,即指在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 和副极区 ,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号 和亚湿 再干 地区雨地 、牧场、森林和林地的 生物或经 和 杂性下降或丧失 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 性退化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综上所述,所谓荒漠化既包括非沙漠环境向沙漠环境或类似沙漠环境的转移,也包括沙质环境 的进一步恶化。 二、荒谟化的现状Present Situation Desertification ·据联合国环 1992的 受到荒漠化的危 全球23的国 和地区 世界陆地面积的 害,约1/5的世界人口受到直接影响,每年约有 5000 7000) 被沙化· 210010 经济损失高达423亿美元。荒漠化受害面涉 及到世界各大陆,最为严重的是非洲大陆,其次是亚洲。 ·由于荒漠化的影响,全球每年大约丧失(4.55.8)×10k的放牧地、(3.54.0)×10'km的 雨养农地以及(1.01.3)×10km的灌溉土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耕地面积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按国际荒漠化公约中的规定计算,我国潜在荒漠化发生地区涉及内蒙古、辽宁、吉林、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以及山东、河南、四川、云南和 海南共18个省、直辖市,东起黄淮平原风沙化土地和辽河流域沙地,西至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遍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宁夏河东、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准葛尔盆地和 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域。 区域总面积达357.05×10km,占全国总面积的37.2%,其中干早地区面积为142.67×10'k
★四. 荒漠化的危害 Hazards From Desertification 一、荒漠化的概念 Conception of 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是法国植物和生态学家 A. 奥布雷维莱(A.Aubreville)针对非洲热带草原退化为 类似荒漠的环境变化现象,于 1949 年首次提出的。但荒漠化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引起重 视,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带的连续干旱和随之而来的饥荒。随着 人类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从 1977 年世界荒漠化会议,到 1990 年内罗毕举行的荒漠化评估的特别顾问会议,从 1992 年 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到 1994 年全球 112 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 漠化公约》,世界各国对荒漠、荒漠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总结了荒漠化的现状和发展趋 向,并把每年的 6 月 17 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表明世界各国对防治荒漠化已 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明确指出:“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 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造成荒漠化的原 因,包含“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二是荒漠化范围,是在“干旱、半干旱和 亚湿润干旱地区”,即指在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在 0.05~0.65 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 和副极区; •三是表现形式为“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 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 性退化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综上所述,所谓荒漠化既包括非沙漠环境向沙漠环境或类似沙漠环境的转移,也包括沙质环境 的进一步恶化。 二、荒漠化的现状 Present Situation Desertification •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1992 的现状调查推断,全球 2/3 的国家和地区、世界陆地面积的 1/3 受到荒漠化的危害,约 1/5 的世界人口受到直接影响,每年约有(5000~7000)×104 km2 的耕地 被沙化,其中有 2100×104 km2 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经济损失高达 423 亿美元。荒漠化受害面涉 及到世界各大陆,最为严重的是非洲大陆,其次是亚洲。 •由于荒漠化的影响,全球每年大约丧失(4.5~5.8)×104 km2 的放牧地、(3.5~4.0)×104 km2 的 雨养农地以及(1.0~1.3)×104 km2 的灌溉土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耕地面积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 •按国际荒漠化公约中的规定计算,我国潜在荒漠化发生地区涉及内蒙古、辽宁、吉林、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以及山东、河南、四川、云南和 海南共 18 个省、直辖市,东起黄淮平原风沙化土地和辽河流域沙地,西至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遍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宁夏河东、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准葛尔盆地和 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域。 区域总面积达 357.05×104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 37.2%,其中干旱地区面积为 142.67×104 km2
半干早地区为113.92×10'km,亚湿润干早地区为75.12×10km,极干早区为25.34×10k 除去极干早区域(湿润指数小于0.05)外,中国荒漠化易发生区域总面积为331.71×10km, 占国土面积的34.56%。 我国干早区草地总面积为1.86×10km2,其中1.05×10km发生退化,占56.5%:干早区总耕地 面积1712.6×10'km其中772.6×10hm己经退化,占40.1%。 因此,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333×10km,占国土面积的1/3,且仍以每年2300km 的速度在推进,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的威胁,其中有100多个贫困县集中在荒漠化地区,直接 损失达2030万美元在荒漠化中,沙质荒漠化、土壤盐减化、水土流失等都十分亚重,极大地 制约了荒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荒漠化的成因Origin of Desertification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 荒漠化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白然因素 ·(一)人为因 (一)自然因素 ·异常气候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首先,干早多风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致命 的打击 “它导致作物欠收,引起机荒:导致草地放牧能力下,引起家畜死亡:贫瘠的士地 着干早进一步恶化。发生风蚀:农田因蒸发加快而加速了盐类的落积。 ·其次,暴雨也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之一。在植被贫乏和土壤脆弱的干旱地区,由于对降雨的抵 。正是诸如以上的各类气候的异常,破坏了脆弱的自然环境的生 态平衡,为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做了准备。 (二)人为因素 ·联合国曾对荒漠化地区45个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变化(如气候变干)引起的 荒漠化占13%, 其余87%均为人为因素所致。中国科学院对现代沙漠化过程的成因类型做过详细 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 ·94.%为人为因素所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而带来的过 度放牧、滥垦乱樵、不合理的耕作及粗放管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这些人为活动破坏了 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了土地荒漠化。。 ·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土地作为人类生息的场所,形成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性和性质,同时也只有根据 自然条件和土地本身的特性,采取一定的利用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取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 ·过去,由于我国在政策上的失误 不顾当地的自然条件 片面地调 “以粮为纲”,加之其 他种种原因,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直接导致和强化了土地荒漠化的过程 ·2.植被资源不合理利用 ·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作用,由于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我国森林面积锐减,使复 导致生态环境进 耕火种现象十分 洪水等自然灾害,并促进
半干旱地区为 113.92×104 km2,亚湿润干旱地区为 75.12×104 km2,极干旱区为 25.34×104 km2。 除去极干旱区域(湿润指数小于 0.05)外,中国荒漠化易发生区域总面积为 331.71×104 km2, 占国土面积的 34.56%。 我国干旱区草地总面积为 1.86×104 km2,其中 1.05×104 km2 发生退化,占 56.5%;干旱区总耕地 面积 1712.6×104 km2 其中 772.6×104 hm 已经退化,占 40.1%。 因此,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 333×104 km2,占国土面积的 1/3,且仍以每年 2300km2 的速度在推进,近 4 亿人口受到荒漠的威胁,其中有 100 多个贫困县集中在荒漠化地区,直接 损失达 20~30 万美元在荒漠化中,沙质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都十分严重,极大地 制约了荒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荒漠化的成因 Origin of Desertification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异常气候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首先,干旱多风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致命 的打击。它导致作物欠收,引起饥荒;导致草地放牧能力下降,引起家畜死亡;贫瘠的土地随 着干旱进一步恶化。发生风蚀;农田因蒸发加快而加速了盐类的蓄积。 •其次,暴雨也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之一。在植被贫乏和土壤脆弱的干旱地区,由于对降雨的抵 抗力弱,容易发生土壤的侵蚀。正是诸如以上的各类气候的异常,破坏了脆弱的自然环境的生 态平衡,为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做了准备。 (二)人为因素 •联合国曾对荒漠化地区 45 个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变化(如气候变干)引起的 荒漠化占 13%,其余 87%均为人为因素所致。中国科学院对现代沙漠化过程的成因类型做过详细 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 •94.5%为人为因素所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而带来的过 度放牧、滥垦乱樵、不合理的耕作及粗放管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这些人为活动破坏了 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了土地荒漠化.。 •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土地作为人类生息的场所,形成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性和性质,同时也只有根据 自然条件和土地本身的特性,采取一定的利用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取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 •过去,由于我国在政策上的失误,不顾当地的自然条件,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加之其 他种种原因,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直接导致和强化了土地荒漠化的过程。 •2.植被资源不合理利用 •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作用,由于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我国森林面积锐减,使复 杂的生态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如我国云南毁林开山、刀耕火种现象十分 严重。由于大片林地被砍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加剧了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并促进
了局部土壤的沙漠化过程。 3.干早、半干早地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在干早、半干早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当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严重缺水而出现临界状态时,同 时也会导致生态 ,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绝大河流为内陆河 ,故在月 水不 的情况下, 气域环境条件的恶化 ·例如,上游地区由于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下游则由于上游过量提水造成河流流 量减少甚至断流,致使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进而风沙风蚀沙化。 ·4.不合理耕作及粗放管理 ·在干早、半干早沙质士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 的威胁,无论是早作农业还是灌溉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情况下,沙质土壤极易造受风蚀, 大量的有机质及细粒土在粗放管理情况下随风流失,士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年降低 终因经济效益极差甚至不合算而弃耕,弃耕地因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进而变成流沙地。 ·5.其他人类活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其他人类活动(如矿产资源的开发、石油勘探、 道路修筑 新建 修筑军事设施 城市建设、旅游等) 如不顾其周围自然条件,不采取相应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也会在局部地区造成土壤沙漠化,反过来影响当地生产和生态环境。 ·人类的活动,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直接导致和强化了土壤荒漠化的过程。其中:过度的成 牧占其面积的34.5%,乱砍滥伐森林占土地退化的29.5%,不当的农业利用占28.1%,其他(如 工矿开发等)占7.9%。另外,还有急剧的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率,都增加了对现有生产性土地 的压力,其结果也是导致土地向荒漠化发生、发展。 半干早及亚湿润干早地区的平衡 解是是化过。但或发生发展也有特定的自然基础,丙者客不河 要是由于人为过渡经济活动,破坏干写 ·总之,沙漠化的成因包括: ·(一)白因 (二)人为因 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植被资源不合理 利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不合理耕作 及粗放管 其他 四、荒漠化的危害Hazards From Desertification 。(一)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 ·荒漠化使土地的生物生产潜力逐渐衰减消失。美国大平原、哥伦比亚河流域、太平洋西南部分 科罗拉多》 有4×10'k土地 期受到风蚀灾害是 响,其中4×10k士地的肥力损失,每年士壤中的氨、磷、钾损失43010 ·而我国仅以荒漠化正在发展的内蒙古东部、中部草原早农地为例,由荒漠化所造成土地生产量
了局部土壤的沙漠化过程。 •3.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当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严重缺水而出现临界状态时,同 时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绝大河流为内陆河流,故在用水不当 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整个流域环境条件的恶化。 •例如,上游地区由于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下游则由于上游过量提水造成河流流 量减少甚至断流,致使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进而风沙风蚀沙化。 •4.不合理耕作及粗放管理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 的威胁,无论是旱作农业还是灌溉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情况下,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大量的有机质及细粒土在粗放管理情况下随风流失,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年降低, 终因经济效益极差甚至不合算而弃耕,弃耕地因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进而变成流沙地。 •5.其他人类活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其他人类活动(如矿产资源的开发、石油勘探、道路修筑、新建工厂、 修筑军事设施、城市建设、旅游等),如不顾其周围自然条件,不采取相应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也会在局部地区造成土壤沙漠化,反过来影响当地生产和生态环境。 •人类的活动,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直接导致和强化了土壤荒漠化的过程。其中:过度的放 牧占其面积的 34.5%,乱砍滥伐森林占土地退化的 29.5%,不当的农业利用占 28.1%,其他(如 工矿开发等)占 7.9%。另外,还有急剧的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率,都增加了对现有生产性土地 的压力,其结果也是导致土地向荒漠化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为过渡经济活动,破坏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平衡 所引起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但就其发生发展也有特定的自然基础,两者密不可分。 •总之,沙漠化的成因包括: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2 植被资源不合理利用 3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 不合理耕作及粗放管理 5 其他人类活动 四、荒漠化的危害 Hazards From Desertification •(一)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 •荒漠化使土地的生物生产潜力逐渐衰减消失。美国大平原、哥伦比亚河流域、太平洋西南部分 地区、科罗拉多流域、诸大潮沿岸腐殖土和沙土地区,就有 4×104 km2 土地长期受到风蚀灾害影 响,其中 4×104 km2 土地的肥力损失,每年土壤中的氮、磷、钾损失 4300×104 t。 •而我国仅以荒漠化正在发展的内蒙古东部、中部草原旱农地为例,由荒漠化所造成土地生产量
及肥力的损失,每年约为4.4564.558亿元。估计全国的各类荒漠化土地,年损失营养成分就 达13.39×10t,相当各种肥料共46.7×10°t ·(二)土地生产力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农田产量普遍下降 70%80%。 全世界每年这方面的 损失就高达260亿美元。在美国有90%的土壤风蚀发生在农业耕作土壤上,仅1934年的一次“黑 风暴”灾害,使该区冬小麦减产51×10kg,迫使16万农民离开风蚀灾害区。 ·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场特大强沙尘暴席卷的4省区18个地市72个县(市)方圆110 ×10km的土地,300多人伤亡,37×10hm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 (二)草场质量下降 牧业布 采的损失 在世界大多数草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干早 草原地区非常严重 荒漠化影响的牧业 及利亚1200X1 的干草原上, 10 比年 受皓与 畜群死亡 1/3以上。目前,世界 ·我国北方牧区2.24×10hm2可利用的草原中,己明显退化的面积有(0.4670.667)×10hm, 其中有0.1333×10hm退化为沙漠,并以每年(133.33200)×10hm的速度在不断扩大。草地 生产力较之50年代普遍下降了30%50%,鼠害、虫害严重,毒草、不可食牧草比例增大。由于 荒漠化的危害,牧业发展长期受阻,不少地区已出现下降趋势。 (四)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每年冬春两季从沙区吹来的风沙尘暴,不仅使当地二三米内视线不清,而且还飘逸千里之外, 造成大范围内空气污浊,妨碍人类生产活动:而且这些由石英、微量元素、盐分等组成的沙尘 物质海严重污染空气、饮水、食物,对人畜健康与机器、仪表产生直接损害。 ·风沙危害不仅破坏了人类龄以生存的生态环墙,而日有接影向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开发建设 我国沙区目前有80Okm之多的铁路和数千公里的公路,经常因风沙侵袭和压埋而影响交通:有 店知大批速退遭受沙浸 又每年 进入黄河的流沙可占全国流沙量的1/10以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 风沙危害的直接 经济损失高达45亿 ·土地沙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贫困化,我国绝大部分贫困县都集中在风沙地区,有些荒漠化严重 的地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风沙危害已亚重制约了我国围民经济的发展。 荒化都不亚于地、洪水,泥流 由上可知,荒漠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出现的频度还是广度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书 ·[1]丹尼尔·贝尔.彭强编译.后工业社会(简明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2]让·雅克·塞尔旺-施菜贝尔.朱邦造等译.世界面临挑战.北京:三联书店,1984 ·[3]约瀚·奈斯比特·梅艳译.大趋势一一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4 [4们欧阳志远.生态化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和方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1甲夫金、华德吕明、袁舟译搞, 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Graekel K E,Allenny B R.Industrial Ecololgy.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5
及肥力的损失,每年约为 4.456~4.558 亿元。估计全国的各类荒漠化土地,年损失营养成分就 达 13.39×108 t,相当各种肥料共 46.7×108 t。 •(二)土地生产力下降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农田产量普遍下降 70%~80%。全世界每年这方面的 损失就高达 260 亿美元。在美国有 90%的土壤风蚀发生在农业耕作土壤上,仅 1934 年的一次“黑 风暴”灾害,使该区冬小麦减产 51×108 kg,迫使 16 万农民离开风蚀灾害区。 •1993 年,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场特大强沙尘暴席卷的 4 省区 18 个地市 72 个县(市)方圆 110 ×104 km2 的土地,300 多人伤亡,37×104 hm2 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 5.4 亿元。 (三)草场质量下降 •荒漠化给牧业带来的损失,在世界大多数草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干旱草原地区非常严重。 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牧业用地达 30×108 hm2 之多,阿尔及利亚 1200×104 hm2 的干草原上,大 约已有 200×104 hm2 被毁坏;毛里塔尼亚近此年来受酷旱影响,畜群死亡 1/3 以上。目前,世界 上每年有数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沦为沙漠土地,其中草原沙漠化达 3.2×104 km2。 •我国北方牧区 2.24×108 hm2 可利用的草原中,已明显退化的面积有(0.467~0.667)×108 hm2, 其中有 0.1333×108 hm2 退化为沙漠,并以每年(133.33~200)×104 hm2 的速度在不断扩大。草地 生产力较之 50 年代普遍下降了 30%~50%,鼠害、虫害严重,毒草、不可食牧草比例增大。由于 荒漠化的危害,牧业发展长期受阻,不少地区已出现下降趋势。 (四)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每年冬春两季从沙区吹来的风沙尘暴,不仅使当地二三米内视线不清,而且还飘逸千里之外, 造成大范围内空气污浊,妨碍人类生产活动;而且这些由石英、微量元素、盐分等组成的沙尘 物质海严重污染空气、饮水、食物,对人畜健康与机器、仪表产生直接损害。 • 风沙危害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开发建设。 我国沙区目前有 800km 之多的铁路和数千公里的公路,经常因风沙侵袭和压埋而影响交通;有 数以千计的水库和大批灌渠遭受风沙侵袭,仅每年进入黄河的流沙可占全国流沙量的 1/10 以 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45 亿元。 •土地沙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贫困化,我国绝大部分贫困县都集中在风沙地区,有些荒漠化严重 的地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风沙危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 由上可知,荒漠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出现的频度还是广度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荒漠化都不亚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 参考书 •[1]丹尼尔·贝尔.彭强编译.后工业社会(简明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2]让·雅克·塞尔旺-施莱贝尔.朱邦造等译.世界面临挑战.北京:三联书店,1984 •[3]约翰·奈斯比特·梅艳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4 •[4]欧阳志远.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和方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里夫金、霍华德.吕明、袁舟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Graekel K E,Allenny B R.Industrial Ecololgy.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5 作业: 童年生态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