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41.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三章人口与资源(重点章节) 本章重点 ▲1.自然增长泰=出生率-死亡(Td=0.7h) ▲2世界人口发展史 ▲3.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4.自然资源的分类 ▲5.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6.人口容量中国人口容量 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一.人口与人口过程 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 (二)增长特点 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状况 .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六)人口分布不均 二.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第三节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 上壤、水、森林、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自然资源按其生产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 ·1.非耗竭性资源 ·2.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关系等地理特 性,常把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入水利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 物圈)、气候资源(大气圈)入、海洋资源六大类。 2.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 着球形成及存在,又宽得续智态气、风降水、气等、这类资 非耗竭性资源 ,又称无限资源 生的。 ·(2)耗竭性资源:又称有限资源。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 质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耗竭性资源又可分为: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重点章节) 本章重点 ▲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Td=0.7/r) ▲ 2.世界人口发展史. ▲ 3.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 4.自然资源的分类. ▲ 5.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 6.人口容量.中国人口容量. 第一节 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一. 人口与人口过程 二. 世界人口发展状况 (二)增长特点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发展状况 一.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六) 人口分布不均 二.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第三节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一. 自然资源 •(一) 自然资源的定义 • 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其 通常所指的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等。 •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自然资源按其生产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 • 1.非耗竭性资源 • 2.耗竭性资源 (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 •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关系等地理特 性,常把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利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 物圈)、气候资源(大气圈)、海洋资源六大类。 2.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 •(1) 非耗竭性资源:又称无限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这类资源随 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2) 耗竭性资源:又称有限资源。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 质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耗竭性资源又可分为:

·①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 系统白身的坛行力量很到恢复或再生的洛源,如动物瓷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 水资源等。只要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这些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②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致枯 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这些矿物都是由古 代生物或非生物经过温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因而它的储量是固定的,在开发利用中,只能不 断地减少,无法持续利用。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中国自然资源有如下特点: 1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4.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1. 资源总量多 人均占有少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主要资源地人均占有量普遍偏少。如我国1988年人均耕地只有0.88m2 世界平 367hm2的水平,据第 全国森林普查资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 98% 不 界平均水 31.2%的 居世界的第120位:人均林地面积位0.11hm2,人均林木 量位9.6m3, 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8左石。我因人均早地面积0.367h2.为世界 均值的1/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700m3,不及世界平均值的1/4。 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我国疆域辽阔,就全国而 东农西牧,南水(田)北早(地) .地平农林石补 ,江湖海 总体上是现 农为主,农林牧 各 并举的格局 在工业资源方面 。险了 、拿天色西都是资源组合状最好的相家 材都有广泛的资源基础。世界上中国和前 ·但是,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整个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也将面临日益缺 乏的局面: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别化肥(钾)资源的保证程度很低等。 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不论地面资源还是地下资源都存在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由于气候、地貌、地质等自然 条件的内部养别,资源分布不平衡 一个客观规律。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方面有利 进行集中重点开发,建设强大的生产基地:但另一方面也造成煤炭、石油、 矿产、木材等资源 的开发利用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给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这种现象在耕地、天然草地和一部分矿产尤为突出。例如,在全部耕地中,单位面积产量可以 相差几倍到几十倍,复种指数的差距可以达到3倍以上。 二.人口对自然资原的压力 ·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 ·(1)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日趋减少。(2)为保证粮食供应,加剧开发土地,导致土质恶化日

• ①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 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水资源等。只要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这些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②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致枯 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这些矿物都是由古 代生物或非生物经过温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因而它的储量是固定的,在开发利用中,只能不 断地减少,无法持续利用。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 •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中国自然资源有如下特点: • 1.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 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 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 4.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1. 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少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主要资源地人均占有量普遍偏少。如我国 1988 年人均耕地只有 0。88hm2, 远低于世界平均 0。367hm2 的水平;据第三次全国森林普查资料,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12。98%,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 31。2%的一半,居世界的第 120 位;人均林地面积位 0。11hm2,人均林木蓄 积量位 9。6m3,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6∽1/8 左右。我国人均草地面积 0。367hm2,为世界平 均值的 1/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 2700m3,不及世界平均值的 1/4。 2. 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我国疆域辽阔,就全国而言,东农西牧,南水(田)北旱(地),地平川农林互补,江湖海洋 散布环集,在总体上呈现以农为主,农林牧渔各业并举的格局。在工业资源方面,除了农业为 轻纺工业提供各种原料以外,能源、冶金、化工、建材都有广泛的资源基础。世界上中国和前 苏联、美国、加拿大、巴西都是资源组合状况最好的国家。 •但是,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整个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也将面临日益缺 乏的局面;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别化肥(钾)资源的保证程度很低等 。 3. 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不论地面资源还是地下资源都存在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由于气候、地貌、地质等自然 条件的内部差别,资源分布不平衡是一个客观规律。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有利于 进行集中重点开发,建设强大的生产基地;但另一方面也造成煤炭、石油、矿产、木材等资源 的开发利用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给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4. 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这种现象在耕地、天然草地和一部分矿产尤为突出。例如,在全部耕地中,单位面积产量可以 相差几倍到几十倍,复种指数的差距可以达到 3 倍以上。 二. 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 •(1).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日趋减少。(2).为保证粮食供应,加剧开发土地,导致土质恶化日

趋严重。 ·(3)建筑及工业占用土地使耕地不断减少 ·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但由于人口增长较快,而人均粮食量的增长却较慢,这种状 况不能不 按照 全部人口以及支持经济和工 目前的 要人 限度地 四五适 度发展 我 才能最还 地面 和面积任 所以人口 对土地压力地 须采取强有力地措施,力争把人口与士地资源的矛,从恶性循环状态向良性循环状态转变。 ·(二)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增长使森林资原的供需矛盾尖锐化。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为0.11m2,只及世界人均 水平的16。在世界160个国家中,我国近名列第120位。由于我国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很低, 森林资源已经承受着过重的压力。加上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诱发了过量开采:农村人 口增长和能源缺乏,导致乱砍滥伐:这些都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三)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按年降雨量计,全国年降水量 0m3,相当 于全球降水量的 -0 0 世界第 我国多年平 源 为8288m3。 水资源总量为 然灯4流量居世年第大位,汉次子巴西、假国全大国、度泥西亚 2722 08m 平地下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按人口和耕地平均计算的年径流量都不高。我国人均水资 源量为每人每年2580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单位耕地 面积占有水资源量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远低于印度尼西亚、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国。因 此,应该说,我国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耗水量也随之别增,水资近 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192年开始的黄河断流现象就是水资源日渐枯竭 的一个集中表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越来越严重,断流天数逐年增加,1992 年为70天,1995年为122天,1996年增加至133天,1997年竟达226天,黄河下游几近干洞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此外,人类 造成的水污染以及人类在用水过程中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四)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必然会对我国能源供给长期短缺的情况日趋严重。己探明,我国煤炭储量1x1012t 陆上石油储量(300∽1000)x108t,海洋石油储量53X108t:1994年原煤产量12X108t,占世 界第一,石油产量1.46X108t,占世界第五位,可以称得上是能源大国。但能源的人均占有量 很少,特别是同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因经济发展 的因素。 加上原有12亿人 的驼花2000而要(19,3 ∽20.8)X108标准煤。这种逐年增长的能源消耗,加上中国以煤为主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对环境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五)人口增长对物种资源的压力

趋严重。 •(3).建筑及工业占用土地使耕地不断减少。 •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但由于人口增长较快,而人均粮食量的增长却较慢,这种状 况不能不引起重视。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力,需要人均 0。2hm2 的土地,才能最低限度地养活 全部人口以及支持经济和工业四五适度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地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上述面积地 一半,加之土地质量和面积在不断减少,所以人口对土地压力地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国必 须采取强有力地措施,力争把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从恶性循环状态向良性循环状态转变。 •(二) 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 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为 0.11hm²,只及世界人均 水平的 1/6。在世界 160 个国家中,我国近名列第 120 位。由于我国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很低, 森林资源已经承受着过重的压力。加上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诱发了过量开采;农村人 口增长和能源缺乏,导致乱砍滥伐;这些都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三)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按年降雨量计,全国年降水量 约为 60000m3,相当于全球降水量的 5%,居世界第三位;按地表径流量计,我国多年平均河 川径流量为 27225х108m3,多年地下水资源量为 8288m3。以上各项合计,全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24х108m3,居世军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国、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按人口和耕地平均计算的年径流量都不高。我国人均水资 源量为每人每年 2580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居世界第 110 位;单位耕地 面积占有水资源量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80%远低于印度尼西亚、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国。因 此,应该说,我国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耗水量也随之剧增,水资源 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 1972 年开始的黄河断流现象就是水资源日渐枯竭 的一个集中表现。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黄河断流越来越严重,断流天数逐年增加,1992 年为 70 天,1995 年为 122 天,1996 年增加至 133 天,1997 年竟达 226 天,黄河下游几近干涸,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此外,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以及人类在用水过程中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四) 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必然会对我国能源供给长期短缺的情况日趋严重。已探明,我国煤炭储量 1х1012t, 陆上石油储量(300∽1000)x108t,海洋石油储量 53Χ108t;1994 年原煤产量 12Χ108t,占世 界第一,石油产量 1。46Χ108t,占世界第五位,可以称得上是能源大国。但能源的人均占有量 很少,特别是同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的因素。 • 21 世纪初,我国总人口将达到 13 亿,比现在增加 2 亿人。如按小康水平的人均能耗 1.5∽1.6 标准煤计算,每年要增加(3∽3.2)Χ108t 标准煤。加上原有 12 亿人口的能耗,2000 年需要(19.5 ∽20.8)Χ108t 标准煤。这种逐年增长的能源消耗,加上中国以煤为主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对环境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 (五)人口增长对物种资源的压力

·我国是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额国家。据计算,中国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在1000亿美元以 上。但在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为解决吃饭问题和发展经济,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 田、滥伐森林,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设施和开发区兴建等等,破坏了生物 栖息地,许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 ·例如,白鳍豚、熊猫等珍贵物种分布区面积和群数量都显著减小。其中,属于中国特有的珍贵 野生动物频危物种有312种,频危珍稀植物有354多种。生物资源的减少将损害中国的生态潜 力,特别是对农业的打击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三,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一)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 地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地球上究竞能容纳多少人口,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 问题。众所周知,地球上的陆地是有限的,因此,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 •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或称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 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国际人口生态学界将世界人口容量定义为: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 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大小。 这个定义强调了人口数量是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并保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 提。 ·(二)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 ·对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问题,许多学者做过研究。马寅初先生早在1957年就提出中国最适 宜的人口数量为7-8亿:同年孙本文教授也从中国当时粮食生产水平和劳动就业角度,提出了 相同的看法。 ·田雪原、陈玉光(1980年)从就业角度研究了中国适宜人口数量,认为100年后中国经济适 宜度人口应在65-7.0亿之间。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我国的人口环境容量应在 6.5-8.0亿之间。 参考书 [1]甘师俊等.可持续发展一跨世纪的抉择.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 [2]编写组.中国白皮书一一关于中国政治经济与发展趋势的报告.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 [3]中国环境报社迈向二十一世纪一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1992 [4]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郑易生等深度忧患一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6]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7陈耀邦等.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8]王军.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9]王慧炯等.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我国是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额国家。据计算,中国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在 1000 亿美元以 上。但在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为解决吃饭问题和发展经济,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 田、滥伐森林,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设施和开发区兴建等等,破坏了生物 栖息地,许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 •例如,白鳍豚、熊猫等珍贵物种分布区面积和群数量都显著减小。其中,属于中国特有的珍贵 野生动物频危物种有 312 种,频危珍稀植物有 354 多种。生物资源的减少将损害中国的生态潜 力,特别是对农业的打击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三. 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一)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 • 地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地球上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 问题。众所周知,地球上的陆地是有限的,因此,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 •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或称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 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国际人口生态学界将世界人口容量定义为: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 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大小。 这个定义强调了人口数量是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并保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 提。 •(二)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 • • 对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问题,许多学者做过研究。马寅初先生早在 1957 年就提出中国最适 宜的人口数量为 7--8 亿;同年孙本文教授也从中国当时粮食生产水平和劳动就业角度,提出了 相同的看法。 •田雪原、陈玉光(1980 年)从就业角度研究了中国适宜人口数量,认为 100 年后中国经济适 宜度人口应在 6.5--7.0 亿之间。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我国的人口环境容量应在 6.5--8.0 亿之间。 参考书 •[1]甘师俊等.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 •[2]编写组.中国白皮书―—关于中国政治经济与发展趋势的报告.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 •[3]中国环境报社.迈向二十一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1992 •[4]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郑易生等.深度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6]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7]陈耀邦等.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8]王军.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9]王慧炯等.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