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曲江①对雨②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 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 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 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岀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 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 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 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 “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 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 心
2018 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曲江①对雨②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 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 年)暮春。杜甫 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 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 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 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 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 “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 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 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 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 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 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 间。②其那:怎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 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 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 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 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 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 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2018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一) (一)、《曲江①对雨②》【答案】 14.AE 15.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物表达出 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 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 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 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 【解析】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 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 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 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 间。②其那:怎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 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 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 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 “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 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曹操《观沧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 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18 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一) (一)、《曲江①对雨②》【答案】 14.AE 15.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物表达出 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 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 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 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 【解析】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雨”是全诗的诗 眼,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雨”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 景生情:E项,“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理解错误,尾联写出了作者 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令人伤感 15.本题考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三联写景, 作者借景抒情,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景物的特点,颈联是追忆与现实的对比,昔盛 今衰的现实令人叹息,从而表现出一个爱国诗人对国家、君王的忧念之情:尾联 用“何时”表达期盼,期盼的是皇上下诏赐宴,群臣聚会,歌舞升平。由此,作 者的情感不言自明。 (二)、《行舟忆永和兄弟》【答案】 14.B2分,E3分【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 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 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 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 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 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 分。意同即可。 (三)《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答案】 14.BD(解析:B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 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不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 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选B给2分, 选D给3分) 15.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 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 “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 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 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 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 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 凉.(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四、【答案】 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解析】 16.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笔画要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 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1)句的“澹”“竦”不能 写错;第(2)句的“复”共9画,不能多写一横。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 避免笔误 2018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雨”是全诗的诗 眼,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雨”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 景生情;E 项,“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理解错误,尾联写出了作者 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令人伤感。 15.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三联写景, 作者借景抒情,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景物的特点,颈联是追忆与现实的对比,昔盛 今衰的现实令人叹息,从而表现出一个爱国诗人对国家、君王的忧念之情;尾联 用“何时”表达期盼,期盼的是皇上下诏赐宴,群臣聚会,歌舞升平。由此,作 者的情感不言自明。 (二)、《行舟忆永和兄弟》【答案】 14.B2 分,E3 分【B 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 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 项,错 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 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 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事情 1 分,对“南来”的分析 2 分。意同即可。)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 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典故 1 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 2 分。意同即可。) (三)《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答案】 14.BD(解析:B 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 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不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 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D 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选 B 给 2 分, 选 D 给 3 分) 15.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 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 “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 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 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 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 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 凉.(每点 2 分,情感 1 分,分析 1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四、【答案】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解析】 16.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笔画要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 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1)句的“澹”“竦”不能 写错;第(2)句的“复”共 9 画,不能多写一横。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 避免笔误。 2018 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 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 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 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 他们好 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 有“时 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15.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鹃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 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 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 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呜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 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额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 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 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 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 议论也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 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 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 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 他们好 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 有“时 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15.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鹃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 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 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 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呜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 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额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 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 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 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 议论也
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到愤慨,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 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熱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藝(ruo):焚烧。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 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 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 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 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 诗一贯的风格。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 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 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018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二)答案 (一)、《雁门胡人歌》【答案】 14.C、E答C给3分,答E给2分 【解析】C选项中”雨里”一作”雾里“,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 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 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 互相烘托,趣在其中。故“雾”和“雨”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 E选项中“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并非想象之境,而是真是的写照,尾联描写胡 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所以,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
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到愤慨,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 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ruò):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 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 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 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 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 诗一贯的风格。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 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 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018 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二)答案 (一)、《雁门胡人歌 》【答案】 14. C、E 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 【解析】C 选项中”雨里”一作”雾里“,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 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 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 互相烘托,趣在其中。故“雾”和“雨”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 E 选项中“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并非想象之境,而是真是的写照,尾联描写胡 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所以,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
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 往。 15.第一问(2分):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 美。第二问(4分):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 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 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唐崇徽公主手痕①》【答案】 14.A,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 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晚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 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 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E项,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 惜、愤慨直至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时间上,则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 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倩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 中。情感脉络不准确。)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 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扦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 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 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倩,颇有韵致。(手法答对 两种即可得4分) (三)、《岁暮》【答案】 14.B.C(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错C“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 汰”) 15.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 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③命运无常的愁苦. 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答案】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 注意“匹”“庐”的写法 2018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三)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蠢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 往。 15. 第一问(2 分):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 美。第二问(4 分):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 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 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唐崇徽公主手痕①》【答案】 14 .A, E(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 5 分)(A 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 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晚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 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 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E 项,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 惜、愤慨直至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时间上,则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 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倩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 中。情感脉络不准确。) 15 .(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 忍辱求和的不满。(2 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扦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 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 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倩,颇有韵致。(手法答对 两种即可得 4 分) (三)、《岁暮 》【答案】 14. B.C(答对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错 C “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 ”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 汰”) 15. 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 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③命运无常的愁苦. 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答案】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 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 注意“匹”“庐”的写法。 2018 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三)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蠢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翎(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 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 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 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额联“名归范鑫五湖上”指的是范暴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 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 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 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领颈两联对仗 工整,韵律和谐。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 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翎(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登 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 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 分)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 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额联“名归范鑫五湖上”指的是范暴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 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 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 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领颈两联对仗 工整,韵律和谐。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 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 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 的境况。 2018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三)答案 (一)、《吴中书事》【答案】 14.CD(选对1项2分,选对2项5分。多选,不给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中“想象” 错,许久无人路过的香幽小径,落叶层层,新叶尚小,破败的长廊只有空空的回 声和清冷的明月;D项中“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错,在政事上不 得志,也有对朝廷政治统治不思进取的不满,寻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15.(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 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 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 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 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6分)“愁"2分,表现手法每点2分,答出其中 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答案】 14.BE:B项说法错误。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防止因声音而发 生泄密事件,所以在这里是指环境的庄严肃静。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 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作者在自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 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 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 的境况。 2018 届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三)答案 (一)、《吴中书事》【答案】 14.C D(选对 1 项 2 分,选对 2 项 5 分。多选,不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 项中“想象” 错,许久无人路过的香幽小径,落叶层层,新叶尚小,破败的长廊只有空空的回 声和清冷的明月;D 项中“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错,在政事上不 得志,也有对朝廷政治统治不思进取的不满,寻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15.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 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 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 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 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6 分) “愁"2 分,表现手法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答案】 14.BE:B 项说法错误。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防止因声音而发 生泄密事件,所以在这里是指环境的庄严肃静。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 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作者在自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 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送子由使契丹》【答案】 14.B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 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 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 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 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 故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 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 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 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四、【答案】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三)、《送子由使契丹》【答案】 14.B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 分析。B 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 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 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 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 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 故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 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 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 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四、【答案】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