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福建省东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天人合 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涛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 念和重要命题。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 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 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 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 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 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 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 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 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 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 “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到了宋代,张载明 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 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 “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佛教中 “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 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 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 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 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 “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老子》 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 体作用。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 ”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 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2018 届福建省东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 涛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 念和重要命题。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 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 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 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 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 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 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 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 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 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 “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到了宋代,张载明 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 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 “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佛教中 “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 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 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 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 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 “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老子》 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 体作用。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 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 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选自 2016 年 10 月 10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 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B.“天人合一”观点的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整体。 C.“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儒、释、道三家青睐,因而屡有 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D.“天人合一”观点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阐述,尤其《周易》中的相关表 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要数《周易》,《周易》不仅被儒家和道 家奉为首位,而且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 B.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核心虽然是针对人际交往的,但也是针 对大自然的,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 C.道教也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 地、人本属同一元气,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D.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体现了一种生态世界观,它与“天 人合一”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佛三家一致认同“天人合一”这种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都致力 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B.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虽然各自有 其特点和优势,但都对“天人合一”理念很感兴趣 C.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各有其代表人物。儒家有孔子和孟子, 道家有老子和庄子,佛教则有众多高僧大德。 D.儒、道、佛三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虽有较大差异,但这三家的相互渗透 和相互借鉴,却始终是这种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草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 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 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 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 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 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 他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 嚼一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 病所。 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 里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 喊他一句,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 酒哩!来就是了。”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 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B.“天人合一”观点的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整体。 C.“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儒、释、道三家青睐,因而屡有 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D.“天人合一”观点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阐述,尤其《周易》中的相关表 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要数《周易》,《周易》不仅被儒家和道 家奉为首位,而且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 B.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核心虽然是针对人际交往的,但也是针 对大自然的,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 C.道教也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 地、人本属同一元气,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D.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体现了一种生态世界观,它与“天 人合一”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道、佛三家一致认同“天人合一”这种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都致力 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B.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虽然各自有 其特点和优势,但都对“天人合一”理念很感兴趣。 C.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各有其代表人物。儒家有孔子和孟子, 道家有老子和庄子,佛教则有众多高僧大德。 D.儒、道、佛三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虽有较大差异,但这三家的相互渗透 和相互借鉴,却始终是这种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草 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 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 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 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 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 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 他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 嚼一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 病所。 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 里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 喊他一句,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 酒哩!来就是了。”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
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 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 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 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 这是我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 某年某月某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 赤 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 草药有所耳闻。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 心。我虚心地说:“要收徒弟吗?” 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 到土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 祛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串串,把草药的习 性精准地概括描绘了出来。 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 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 说:“这药止血。”我爬上去摘下一蔸,藤身细而黑褐,叶当面有绒毛,背面呈 红斑,肉粗,一嚼,一嘴的生涩,汁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 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屙在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 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 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而中药房里的四百 味显然太少了,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 小部分。 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 价,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 是邻里之间的携扶。”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 了。”他指着土坪边培育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肿瘤,散结活瘀,清火 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 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 株牛苦胆一样苦恼。 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 悟透彻,我就不知道了。 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 五色五味的生命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就用一句话点出了草医和草药的关系,意在说明草药价钱不贵 容易寻找,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 B.文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草医在杏林中虽然地位最低,但草医 常用一味草药去气死那些所谓的良医。 C.文章用牛苦胆比喻草医对一些珍贵草药可能会随草医的消失而消失的“忐忑 和恐慌”,意在说明这些珍贵草药难于寻找
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 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 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 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 这是我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 某年某月某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 赤……” 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 草药有所耳闻。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 心。我虚心地说:“要收徒弟吗?” 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 到土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 祛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串串,把草药的习 性精准地概括描绘了出来。 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 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 说:“这药止血。”我爬上去摘下一蔸,藤身细而黑褐,叶当面有绒毛,背面呈 红斑,肉粗,一嚼,一嘴的生涩,汁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 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屙在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 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 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而中药房里的四百 味显然太少了,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一 小部分。 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 价,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 是邻里之间的携扶。”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 了。”他指着土坪边培育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肿瘤,散结活瘀,清火 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 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 株牛苦胆一样苦恼。 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 悟透彻,我就不知道了。 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 五色五味的生命。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一开头就用一句话点出了草医和草药的关系,意在说明草药价钱不贵, 容易寻找,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 B.文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草医在杏林中虽然地位最低,但草医 常用一味草药去气死那些所谓的良医。 C.文章用牛苦胆比喻草医对一些珍贵草药可能会随草医的消失而消失的“忐忑 和恐慌”,意在说明这些珍贵草药难于寻找
D.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对于天地人阴阳调和、和平相处的道理, 人们应该努力参悟,力求达到透彻。 5.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根据文本加以分析。(5分) 6.文章结尾处说“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 术自任。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 参军。禄山己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 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 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 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 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寻 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于是创立盐法, 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 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庯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 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 贵,饿嫤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 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 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 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来源:学科网] 宝应初,起为朗州剌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 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 尹。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又加京兆尹,改户部 侍郎。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 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 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 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 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 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录事参军”是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参谋,其职责是参谋 军务 B.“乾元重宝”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由官方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货币,因其兑换 率很高,故称“重宝
D.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对于天地人阴阳调和、和平相处的道理, 人们应该努力参悟,力求达到透彻。 5.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根据文本加以分析。(5 分) 6.文章结尾处说“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 术自任。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 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 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 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 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 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寻 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于是创立盐法, 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 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 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 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 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 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 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来源:学科网]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 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 尹。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又加京兆尹,改户部 侍郎。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 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 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 若 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 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 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录事参军”是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参谋,其职责是参谋 军务。 B.“乾元重宝”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由官方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货币,因其兑换 率很高,故称“重宝
C.“配流”是我国古代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的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早在 唐代时就产生了。 D.“车驾”本义为马驾的车,后又指帝王的车,因而又把它作为帝王的代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 失地,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他创立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 增加赋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 贬官除名,发配夷州 D.第五琦管理财赋的能力岀众。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 又曾被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题6分) (1)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2)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 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 苏州,不仕。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 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 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 西湖残月还冷。 D.“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写自己所见的所南翁画中的墨兰,同真实的墨 兰大有不同。 E.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 留下“许多清影”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 ”两句批评诗中那个不 忠于婚姻的男子
C.“配流”是我国古代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的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早在 唐代时就产生了。 D.“车驾”本义为马驾的车,后又指帝王的车,因而又把它作为帝王的代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 失地,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他创立 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 增加赋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 贬官除名,发配夷州。 D.第五琦管理财赋的能力出众。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 又曾被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每题 6 分) (1)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2)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清平乐 张 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 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 苏州,不仕。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 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 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 西湖残月还冷。 D.“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写自己所见的所南翁画中的墨兰,同真实的墨 兰大有不同。 E.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 留下“许多清影”。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 “ , ”两句批评诗中那个不 忠于婚姻的男子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两 句,来具体描写破屋漏雨的悲惨生活境况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 前的中国,实在是震耳欲聋 B.学习本来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要肯用心,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 出不同寻常的“北大范儿 C.在母校校史馆中陈放的老校园照片前,习近平指着照片上一处处熟悉的建筑, 追忆往事,如数家珍 D.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写出了灿若繁星的千古绝唱,而月到中秋,如水的月光更 注满中国人的情怀,历代诗人则成为不可或缺的代言人。 E.一提去故宫,就是去看《清明上河图》;一提去台北,就是去看翠玉白菜。 如此传承,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多起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正是由于学生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金 融机构和学校又缺乏科学的引导所造成的原因。 B.在全球化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能不能勇于向其他文明介绍自己文明 独特的地方,是推动相互理解和融合的重要一环 C.“诗词大会”的风行,证明了包括中华古诗词在内的经典,不仅生活在古籍 中,而且一直受到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涵养。 D.有一种迷茫,就是想要的太多,肯做的却又太少;向往远方,却又总是担心 自己的选择错误而踟蹰不前。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种柔情 被真善美所激发 有不可阻挡的力 量。难以想象,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柔弱的文人 朱自清在那小平屋中拍案而起,一口气写下那急雨战鼓式的长诗《血歌》和《给 死者》的心情, 难猜测,他在茕茕灯火下,运用理智利刃,剖 析国情时的那种焦虑。但 肯定,这时的朱自清成熟了,成 白马湖爱的救赎,成熟于小平屋情的慰护。 要则 ③/从在当 也 不难 倘若 应该 假如 不 ⑥在于于于 更 可以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专业运动员一般要接受生理节律调整的训 练。根据生理节律的适应理论,训练表现在每天最高强度训练的时间最好,也就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 ”两 句,来具体描写破屋漏雨的悲惨生活境况。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 ”两 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9 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 前的中国,实在是震耳欲聋。 B.学习本来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要肯用心,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 出不同寻常的“北大范儿”。 C.在母校校史馆中陈放的老校园照片前,习近平指着照片上一处处熟悉的建筑, 追忆往事,如数家珍。 D.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写出了灿若繁星的千古绝唱,而月到中秋,如水的月光更 注满中国人的情怀,历代诗人则成为不可或缺的代言人。 E.一提去故宫,就是去看《清明上河图》;一提去台北,就是去看翠玉白菜。 如此传承,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近年来多起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正是由于学生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金 融机构和学校又缺乏科学的引导所造成的原因。 B.在全球化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能不能勇于向其他文明介绍自己文明 独特的地方,是推动相互理解和融合的重要一环。 C.“诗词大会”的风行,证明了包括中华古诗词在内的经典,不仅生活在古籍 中,而且一直受到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涵养。 D.有一种迷茫,就是想要的太多,肯做的却又太少;向往远方,却又总是担心 自己的选择错误而踟蹰不前。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一种柔情 ① 被真善美所激发, ② 有不可阻挡的力 量。难以想象, ③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柔弱的文人 朱自清在那小平屋中拍案而起,一口气写下那急雨战鼓式的长诗《血歌》和《给 死者》的心情, ④ 难猜测,他在茕茕灯火下,运用理智利刃,剖 析国情时的那种焦虑。但 ⑤ 肯定,这时的朱自清成熟了,成 熟 ⑥ 白马湖爱的救赎,成熟于小平屋情的慰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只要 则 / 也 不难 在 B 倘若 / 从 / 应该 于 C 假如 则 在 不 / 于 D 一旦 就 当 更 可以 于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① 。专业运动员一般要接受生理节律调整的训 练。根据生理节律的适应理论,训练表现在每天最高强度训练的时间最好,也就
是早上训练的人,早上表现最好;晚上训练的 人 但一项实验表明,早上训练组的运动员, 在早上和晚上的表现都有进步 却仅在晚上的 表现有所提高。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知道什么时候比赛,那就在比赛的时 间进行训练;如果不确定比赛时间,就在早上训练,效果最好 18.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下面是会标的主图案,请写出该 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概括相应信息(8分,每题4分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 有“有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 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 话。欣赏文艺,欣赏中国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读诗家专集不如读诗歌选 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 宜的,也最需要的。有特殊选本,有一般的选本。按着特殊的作派选的是前者, 按着一般的品味选的是后者。中学生不用说该读后者。《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 的选本。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传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 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 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式 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式的一部诗歌选本。唐代是诗 的时代,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这部书选在 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 好诗。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并限定诗篇的数目,规模不免狭窄些,却因此成为 道地的一般的选本,高中学生读这部书,靠着注释的帮忙,可以吟味欣赏,收到 陶冶性情的益处。 (选自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1)“读诗家专集不如读诗歌选本”,请概括朱自清这样说的原因。(4分) (2)文中《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四.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行,意思是要经过反复思考,然后去做; 俗语又说:“当断不断,反被其乱 这两则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 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得套作。 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是早上训练的人,早上表现最好;晚上训练的 人, ② 。但一项实验表明,早上训练组的运动员, 在早上和晚上的表现都有进步; ③ ,却仅在晚上的 表现有所提高。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知道什么时候比赛,那就在比赛的时 间进行训练;如果不确定比赛时间,就在早上训练,效果最好。 18.2017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下面是会标的主图案,请写出该 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20 个字。(6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概括相应信息(8 分,每题 4 分)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 有“有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 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 话。欣赏文艺,欣赏中国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读诗家专集不如读诗歌选 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 宜的,也最需要的。有特殊选本,有一般的选本。按着特殊的作派选的是前者, 按着一般的品味选的是后者。中学生不用说该读后者。《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 的选本。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传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 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 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式。 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式的一部诗歌选本。唐代是诗 的时代,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这部书选在 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 好诗。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并限定诗篇的数目,规模不免狭窄些,却因此成为 道地的一般的选本,高中学生读这部书,靠着注释的帮忙,可以吟味欣赏,收到 陶冶性情的益处。 (选自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1)“读诗家专集不如读诗歌选本”,请概括朱自清这样说的原因。(4 分) (2)文中《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四.作文(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作文。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行,意思是要经过反复思考,然后去做; 俗语又说:“当断不断,反被其乱。” 这两则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 一篇 80 0 字以上的作文,不得套作。 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认真同原文比照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陷 阱”。C项设置的“陷阱” 是“强拉因果”。原文“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呈现出各自的 特点和优势”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2.【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各选项表述确定文本中的答题区间,然后 再将选项表述同文本进行 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识别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此项错误是无中生有。B项 的答题区间主要在文 本第三自然段,原文是“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 自然、对生态环境的 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文 中并没有“其基本的 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的说法 3.【答案】D 【解析】最后一段,颠倒主次,误解原文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答案】D(3分) 【解析】A项错误在于,小说并未表露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的意思。B项错误 在于,文章第二段“常有 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病,即使是良医也没能治好, 但有时草医却只用 味草药就治好了,并不是说草医用一味草药就把良医给气死了。C项错误在于, 文章是用“那株牛苦 胆一样苦恼”来比喻草医的“忐忑和恐慌”,而不是“用牛苦胆比喻”。 5.【答案】①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非常认真而又用心地给人治病。②行医不 计报酬,只是喜欢喝酒 心地善良,收徒标准严格。④熟悉业务。(每点1分,全对给5分。)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考査对文章形象准确把握的题目。答题时,要仔细从 文本中有关草医的叙述文 字、描写草医的动作、语言的文字中,分析其形象特点。比如,由草医“特殊的 医案”可看出草医认 真从事自己的职业;由求医者给草医送酒时,他不计好坏,还说“拿么子酒哩 来就是了”等事可看 出草医不计报酬;由在“我”问草医要不要收徒弟时,草医在经过考虑之后才答 应这件事可看出草医 收徒标准严格;由草医能精准概括的描绘各种草药的习性可看出他熟悉业务。 6.【答案】①故乡的草医就像草药一样平凡、普通,②他们在杏林中地位最低, ③可老百姓在有病需要治 疗的时候最容易请,④而且不讲究报酬。所以,文章说他们是一味平凡的草药。 (答对一点1分,答对 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答对四点6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认真同原文比照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陷 阱”。C 项设置的“陷阱” 是“强拉因果”。原文“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呈现出各自的 特点和优势”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2.【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各选项表 述确定文本中的答题区间,然后 再将选项表述同文本进行 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识别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此项错误是无中生有。B 项 的答题区间主要在文 本第三自然段,原文是“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 自然、对生态环境的 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文 中并没有“其基本的 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的说法。 3.【答案】D 【解析】最后一段,颠倒主次,误解原文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答案】D(3 分) 【解析】A 项错误在于,小说并未表露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的意思。B 项错误 在于,文章第二段“常有 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病,即使是良医也没能治好, 但有时草医却只用 一味草药就治好了,并不是说草医用一味草药就把良医给气死了。C 项错误在于, 文章是用“那株牛苦 胆一样苦恼”来比喻草医的“忐忑和恐慌”,而不是“用牛苦胆比喻”。 5.【答案】①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非常认真而又用心地给人治病。②行医不 计报酬,只是喜欢喝酒。③ 心地善良,收徒标准严格。④熟悉业务。(每点 1 分,全对给 5 分。)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考查对文章形象准确 把握的题目。答题时,要仔细从 文本中有关草医的叙述文 字、描写草医的动作、语言的文字中,分析其形象特点。比如,由草医“特殊的 医案”可看出草医认 真从事自己的职业;由求医者给草医送酒时,他不计好坏,还说“拿么子酒哩! 来就是了”等事可看 出草医不计报酬;由在“我”问草医要不要收徒弟时,草医在经过考虑之后才答 应这件事可看出草医 收徒标准严格;由草医能精准概括的描绘各种草药的习性可看出他熟悉业务。 6.【答案】①故乡的草医就像草药一样平凡、普通,②他们在杏林中地位最低, ③可老百姓在有病需要治 疗的时候最容易请,④而且不讲究报酬。所以,文章说他们是一味平凡的草药。 (答对一点 1 分,答对 两点 3 分,答对三点 4 分,答对四点 6 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平凡的草药”一语进行挖掘。根据文本內容, 在文本中筛选以下信 息:故乡的草医同草药的相似之处在于平凡和普通,那么,故乡的草医的平凡之 处表现在哪里?故乡 的草医的普通之处又在哪里?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解答文化常识题,最重要的当然是平时的理解和记忆。在平时的学习和 阅读中,要注意文 言中的相关文化常识,特别是那些课本加有注释的概念。若遇上自己实在不懂的 词语,可注意联 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揣摩和猜测。题中,C项错误在于,“配流”是一种程度较轻 的刑罚。这一点根 据文本“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的说法也可猜测到: 如果是很重的刑 罚的话,就绝不会“仍差纲领送至彼”了。 9.【答案】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最好在通读全文、弄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明白了 全文大意,就比较 容易正确地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内容加以对照,以发现异同, 确定正误。C项 错误是:根据原文,第五琦是被诬告“受人黄金二百两”,而不是“把饿死人的 责任全推给他”。 10.【答案】(1)老百姓除了租庸以外,不许征其他赋税,人民没增加赋税但 皇上用度富足了。(2) 皇帝因为他的才干,将再次重用他,召他回京城,但第二晚上他就去世了。 【参考译文】 第五琦是京兆府长安县人。小时候失去了父母,侍奉哥哥第五华,恭敬顺从超过 常人。长大后,有办 事能力,探求富国强兵的办法。当时郡太守贺兰进明很看重他,遇到安禄山反叛, 贺兰进明没立战功,唐 玄宗大怒,派宦官带刀来催促他,说:“不能收复失地,就杀贺兰进明的头。 贺兰进明惶恐,不知怎么办, 第五琦就劝他岀重金招募勇士,出奇兵死战,收复了丢失的地方。后来派第五琦 去奏报情况,到了成都, 第五琦被召见,上奏说:“当今急务在军事,军队强弱靠赋税,赋税缴纳,江淮 占多数。如果让我代行职务 接济军需,我能让犒赏给养的军费不需皇上操心。”唐玄宗很高兴,当天封他为 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 不久又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很快又加封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交办应急的事, 从无违背和漏办的。第五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平凡的草药”一语进行挖掘。根据文本内容, 在文本中筛选以下信 息:故乡的草医同草药的相似之处在于平凡和普通,那么,故乡的草医的平凡之 处表现在哪里?故乡 的草医的普通之处又在哪里?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解答文化常识题,最重要的当然是平时的理解和记忆。在平时的学习和 阅读中,要注意文 言中的相关文化常识,特别是那些课本加有注释的概念。若遇上自己实在不懂的 词语,可注意联 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揣摩和猜测。题中,C 项错误在于,“配流”是一种程度较轻 的刑罚。这一点根 据文本“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的说法也可猜测到: 如果是很重的刑 罚的话,就绝不会“仍差纲领送至彼”了。 9.【答案】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最好在通读全文、弄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明白了 全文大意,就比较 容易正确地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内容加以对照,以发现异同, 确定正误。C 项 错误是:根据原文,第五琦是被诬告“受人黄金二百两”,而不是“把饿死人的 责任全推给他”。 10.【答案】(1)老百姓除了租庸以外,不许征其他赋税,人民没增加赋税但 皇上用度富足了。(2) 皇帝因为他的才干,将再次重用他,召他回京城,但第二晚上他就去世了。 【参考译文】 第五琦是京兆府长安县人。小时候失去了父母,侍奉哥哥第五华,恭敬顺从超过 常人。长大后,有办 事能力,探求富国强兵的办法。当时郡太守贺兰进明很看重他,遇到安禄山反叛, 贺兰进明没立战功,唐 玄宗大怒,派宦官带刀来催促他,说:“不能收复失地,就杀贺兰进明的头。” 贺兰进明惶恐,不知怎么办, 第五琦就劝他出重金招募勇士,出奇兵死战,收复了丢失的地方。后来派第五琦 去奏报情况,到了成都, 第五琦被召见,上奏说:“当今急务在军事,军队强弱靠赋税,赋税缴纳,江淮 占多数。如果让我代行职务, 接济军需,我能让犒赏给养的军费不需皇上操心。”唐玄宗很高兴,当天封他为 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 不久又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很快又加封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交办应急的事, 从无违背和漏办的。第五
琦在此时创建食盐法令,官府到山里海边的盐井盐灶边收取那里的盐专卖,官府 派专门的官员出售。旧有 以制盐为业和无业游民愿干这行的,免去他们的杂役,受盐铁使管辖,偷制和偷 卖的按罪论处。老百姓除 了租庸以外,不许征其他赋税,人民没増加赋税但皇上用度富足了。当初,第五 琦因国家用度不够,币少货贱,就请求铸造乾元重宝钱,按一枚值旧钱十枚使用, 到任宰相,又请求再铸造重轮乾元钱,一枚值旧钱五十枚,和乾元重宝和开元通 宝三种钱同时流通。不久谷价飞涨,饿死的人,相叠于路,同时伪造铸钱风行, 朝廷内外都认为是第五琦改革的弊病,每天都有攻击他的奏本。乾元二年(759) 十月,第五琦被贬为官忠州长史,走在路上,有人告发第五琦接受别人黄金二百 两,朝廷派御史刘期光追来审问。第五琦回答说:“二百两黄金有十三斤重,身 为宰相,不能自己拿。如果能有交谁拿的凭证,就请按法治罪。”刘期光认为这 就是第五琦认罪了,急忙奏报,请求削去第五琦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夷州,派快 马告知驿站遣送,又派官员押送他到那里。宝应初年,起用第五琦任郎州刺史 他干出了很出色的政绩,后被调进京城升任太子宾客。碰到吐蕃攻陷京城,唐代 宗逃到陕州,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求任命他为粮料使、兼任御史大夫、关内元帅 副使。不久,改任京兆尹。皇帝回京,任专管度支,兼管各道铸钱、盐铁、转运 常平等使。又加官京兆尹,改任户部侍郎。先后管财赋十几年。鱼朝恩被杀,第 五琦因与他亲近被判罪,出京任处州刺史,后任过饶州、湖州刺史。皇帝因为他 的才干,将再次重用他,召他回京城,但过了一天他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赠 官太子少保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1.【答案】BD 【解析】一般来说,此题多重在考査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因此答题时,要在弄懂 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认真 将各选项表述文字同文本实际对比,努力发现有无差错。题中,B项错误在“表 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 的赞美之情”一句,此词是借所南翁所绘之无根墨兰表达自己的亡国破家之痛。 D项误解了词语原意, 此句中“一叶”写出了墨兰的孤独,“比”突出了墨兰的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 特点 12.【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 世同流合污。(2分)即便在 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 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 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2分) 13.【答案】(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空1分,有多字、漏字、错字的该空不得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4.【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将词语代入 句中语境进行审查。题中,A项的“震耳欲聋”意思是形容声音很大,用在指实 际发出的声音;不合这里语境,应改用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
琦在此时创建食盐法令,官府到山里海边的盐井盐灶边收取那里的盐专卖,官府 派专门的官员出售。旧有 以制盐为业和无业游民愿干这行的,免去他们的杂役,受盐铁使管辖,偷制和偷 卖的按罪论处。老百姓除 了租庸以外,不许征其他赋税,人民没增加赋税但皇上用度富足了。当初,第五 琦因国家用度不够,币少货贱,就请求铸造乾元重宝钱,按一枚值旧钱十枚使用。 到任宰相,又请求再铸造重轮乾元钱,一枚值旧钱五十枚,和乾元重宝和开元通 宝三种钱同时流通。不久谷价飞涨,饿死的人,相叠于路,同时伪造铸钱风行, 朝廷内外都认为是第五琦改革的弊病,每天都有攻击他的奏本。乾元二年(759) 十月,第五琦被贬为官忠州长史,走在路上,有人告发第五琦接受别人黄金二百 两,朝廷派御史刘期光追来审问。第五琦回答说:“二百两黄金有十三斤重,身 为宰相,不能自己拿。如果能有交谁拿的凭证,就请按法治罪。”刘期光认为这 就是第五琦认罪了,急忙奏报,请求削去第五琦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夷州,派快 马告知驿站遣送,又派官员押送他到那里。宝应初年,起用第五琦任郎州刺史, 他干出了很出色的政绩,后被调进京城升任太子宾客。碰到吐蕃攻陷京城,唐代 宗逃到陕州,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求任命他为粮料使、兼任御史大夫、关内元帅 副使。不久,改任京兆尹。皇帝回京,任专管度支,兼管各道铸钱、盐铁、转运、 常平等使。又加官京兆尹,改任户部侍郎。先后管财赋十几年。鱼朝恩被杀,第 五琦因与他亲近被判罪,出京任处州刺史,后任过饶州、湖州刺史。皇帝因为他 的才干,将再次重用他,召他回京城,但过了一天他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赠 官太子少保。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11.【答案】B D 【解析】一般来说,此题多重在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因此答题时,要在弄懂 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认真 将各选项表述文字同文本实际对比,努力发现有无差错。题中,B 项错误在“表 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 的赞美之情”一句,此词是借所南翁所绘之无根墨兰表达自己的亡国破家之痛。 D 项误解了词语原意, 此句中“一叶”写出了墨兰的孤独,“比”突出了墨兰的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 特点。 12.【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 世同流合污。(2 分)即便在 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 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 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 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2 分) 13.【答案】(1)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空 1 分,有多字、漏字、错字的该空不得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9 分) 14.【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将词语代入 句中语境进行审查。题中,A 项的“震耳欲聋”意思是形容声音很大,用在指实 际发出的声音;不合这里语境,应改用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