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口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 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 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 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 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 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阻 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 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 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 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 所 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 芰。”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 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 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 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忺 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 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 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 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 将其杀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复因间进说曰间:暗中 B.布惠泽布:陈述 C.每所止舍舍:宿营 D.悉畔隗嚣降畔:通“叛 背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易为充饱何以汝为见 B.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以孝 悌之义 C.虏兵盛而新乘胜倚歌而和之 D.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8 东城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 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 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 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 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 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 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 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 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 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 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 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 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 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 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 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 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 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 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 将其杀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异复因间进说曰间:暗中 B.布惠泽布:陈述 C.每所止舍舍:宿营 D.悉畔隗嚣降畔:通“叛”, 背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易为充饱何以汝为见 B.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以孝 悌之义 C.虏兵盛而新乘胜倚歌而和之 D.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枸邑 D.虏兵临境,忸忱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 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 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 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 攻下栒邑。 14.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 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B10.D11.D 12.(6分) 参考答案 ①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 14.(5分) 要点一:冯异有远见,表现忠诚。 要点二:冯异为人谦逊,礼让其他将军,从不自我夸耀 要点三:冯异在广大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 要点四:冯异作战勇敢,常为先驱。 要点五:冯异善用谋略,有主见。 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自从光武兄伯升被杀害之后,光武不敢在表面上 显露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每次自己独处的时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 哭泣的痕迹。冯异单独来叩头宽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说:“你不要瞎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 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 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 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 攻下栒邑。 14.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 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9.B 10.D 11.D 12.(6 分) 参考答案: ①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 13.D 14.(5 分) 要点一:冯异有远见,表现忠诚。 要点二:冯异为人谦逊,礼让其他将军,从不自我夸耀。 要点三:冯异在广大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 要点四:冯异作战勇敢,常为先驱。 要点五:冯异善用谋略,有主见。 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自从光武兄伯升被杀害之后,光武不敢在表面上 显露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每次自己独处的时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 哭泣的痕迹。冯异单独来叩头宽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说:“你不要瞎
说!”冯异又趁机私下向光武进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 间已经很长了。而现在刘玄的将领们恣肆横行,暴虐无道,到处掳掠,百姓失望, 无所依从和拥戴。现在您专任一方的军事政务,该广施恩德。正因为有夏桀、商 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 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 惠。”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到达邯郸,派遣冯异乘坐驿车巡行抚慰所属各县, 审查囚犯罪状,问候鳏寡,逃亡的人来自首的免罪,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 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的车让路。无论是行是止都立 有标志,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 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 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 这时,赤眉、延岑扰乱三辅,郡县豪门大姓各自拥有自家的军队,大司徒邓禹不 能平定,于是派遣冯异替换邓禹讨伐他们。光武送他到河南,赐给他马车和宝玉 装饰的七尺剑。告诉冯异说:“三辅地区饱受王莽、更始政权的折磨,继而又遭 受赤眉、延岑军马的暴虐,黎民百姓饱受摧残,没有可以依靠与倾诉的对象。这 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各位将领不是不善战, 但喜抢掠百姓财物。你本来就善于统御士兵,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 带来痛苦。”冯异叩头受命,领兵西进,所到各处建立威信。冯异和赤眉相遇于 华阴,相持六十多天,交战几十次,使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 夏天,光武派遣众将前往陇地,被隗嚣打败,光武于是下诏让冯异到栒邑驻扎。 冯异还没来得及到达,隗嚣乘胜派他的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地,乘 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冯异立即急行军,想抢先占据栒邑。将领们都说:“敌兵 士气旺盛并且是乘胜而来,不能和他们争锋。应当屯兵于有利地形,慢慢想计 策。”冯异说:“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就想乘势深入。如果他们夺得了 栒邑,就会使三辅动摇,这是我担心的。兵法说‘进攻不足,固守有余’。现在 先占据城邑,以逸待劳,不是和他争锋。”于是率兵悄悄进城关闭城门,偃旗息 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冯异乘他不备,突然敲着鼓打出旗出战。行巡部队 惊乱奔逃,冯异追击几十里,打败行巡。这时北地豪强头领,都背叛隗嚣来投降。 冯异上书汇报情况,不敢自夸。 2018西城期末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 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土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 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 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 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 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 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
说!”冯异又趁机私下向光武进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 间已经很长了。而现在刘玄的将领们恣肆横行,暴虐无道,到处掳掠,百姓失望, 无所依从和拥戴。现在您专任一方的军事政务,该广施恩德。正因为有夏桀、商 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 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 惠。”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到达邯郸,派遣冯异乘坐驿车巡行抚慰所属各县, 审查囚犯罪状,问候鳏寡,逃亡的人来自首的免罪,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 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的车让路。无论是行是止都立 有标志,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 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 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 这时,赤眉、延岑扰乱三辅,郡县豪门大姓各自拥有自家的军队,大司徒邓禹不 能平定,于是派遣冯异替换邓禹讨伐他们。光武送他到河南,赐给他马车和宝玉 装饰的七尺剑。告诉冯异说:“三辅地区饱受王莽、更始政权的折磨,继而又遭 受赤眉、延岑军马的暴虐,黎民百姓饱受摧残,没有可以依靠与倾诉的对象。这 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杀人,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各位将领不是不善战, 但喜抢掠百姓财物。你本来就善于统御士兵,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 带来痛苦。”冯异叩头受命,领兵西进,所到各处建立威信。冯异和赤眉相遇于 华阴,相持六十多天,交战几十次,使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 夏天,光武派遣众将前往陇地,被隗嚣打败,光武于是下诏让冯异到栒邑驻扎。 冯异还没来得及到达,隗嚣乘胜派他的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地,乘 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冯异立即急行军,想抢先占据栒邑。将领们都说:“敌兵 士气旺盛并且是乘胜而来,不能和他们争锋。应当屯兵于有利地形,慢慢想计 策。”冯异说:“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就想乘势深入。如果他们夺得了 栒邑,就会使三辅动摇,这是我担心的。兵法说‘进攻不足,固守有余’。现在 先占据城邑,以逸待劳,不是和他争锋。”于是率兵悄悄进城关闭城门,偃旗息 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冯异乘他不备,突然敲着鼓打出旗出战。行巡部队 惊乱奔逃,冯异追击几十里,打败行巡。这时北地豪强头领,都背叛隗嚣来投降。 冯异上书汇报情况,不敢自夸。 2018 西城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 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 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 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 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 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 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
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 餐,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 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摔其胸,劈之,抉其心出 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 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 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 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 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 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 多矣,若能一一摔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 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 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en,热病,亦泛指病。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文名,翁厚币延致延:邀请 B.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就:马上 C.自是敏颖大著 著:显著 D.愿更从师卒业 卒:完成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翁真乞矣 试之良然,乃大喜 B.意且扑杀之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之 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 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 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 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 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 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 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 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 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 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 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 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 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负文名,翁厚币延致 延:邀请 B. 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就:马上 C. 自是敏颖大著 著:显著 D. 愿更从师卒业 卒:完成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乃翁真乞矣 试之良然,乃大喜 B. 意且扑杀之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 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之 D. 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 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14.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 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5分 二、(23分) 9.(3分)B 10.(3分)D11.(3分)C 12.(6分) 【答案示例】 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 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 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评分标准】 ①3分。“矍然”“安得”“达”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②3分。 叩”“辄”“亟 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 13.(3分)A 14.(5分) 【答案示例】 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 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髙,“好心源”短缺。张潮则乐观地认为可行。因为心 可以分为有形之心与无形之心,如果人们有自我提升的意愿(即想换“无形之 心”),那么就可能有机会取得进步(即能换“有形之心”) 【评分标准】 愚山子的观点1分,理由2分。张潮的观点1分,理由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万历年间,徽州进士某某的父亲,性子急躁,家中本来财货富足,但与族人不和 他的两个腿肚瘦削无肉,有人嘲笑他说:“这种相貌日后肯定当乞丐。”太翁心 中恨他。生了个儿子,就是进士公,教他读书,读了十几年,平常的书卷,都不 会分辨句读(断句)。有人更加嘲笑他说:“这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太 翁听到更加生气 有个本族远房侄子某某,享有文名,太翁用厚礼请来,让他教导儿子。说:“这 孩子能教就教,实在不能教,应当如实告诉我,不要为他久留。”侄子领命,千 方百计训示诱导,但孩子懵懂一如从前。岁末告辞离去,说:“我的力量用尽了。 况且叔叔家产本来丰厚,因而弟弟即使愚鲁,仍不失做一个(富有的)庄稼汉, 为什么拿读书来勉强他?”太翁说道:“是这样!”太翁回到内室生气地告诉夫 人说:“(你)生了个不肖的儿子!你老公真的要当乞丐了。”(太翁)催促备 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靠在墙角,像有所等待。大概太翁恨进士 公使自己蒙羞,打算将要打死他,然后将家产施舍寺庙,作为终老的打算。夫人 知道太翁正在生气,无法劝他回头。喊进士公进来偷偷告诉他,让他躲避到别处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14.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 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5 分) 二、(23 分) 9.(3 分)B 10.(3 分)D 11.(3 分)C 12.(6 分) 【答案示例】 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 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 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评分标准】 ①3 分。“矍然”“安得”“达”各 1 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②3 分。 “叩”“辄”“亟” 各 1 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 13.(3 分)A 14.(5 分) 【答案示例】 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 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高,“好心源”短缺。张潮则乐观地认为可行。因为心 可以分为有形之心与无形之心,如果人们有自我提升的意愿(即想换“无形之 心”),那么就可能有机会取得进步(即能换“有形之心”)。 【评分标准】 愚山子的观点 1 分,理由 2 分。张潮的观点 1 分,理由 1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万历年间,徽州进士某某的父亲,性子急躁,家中本来财货富足,但与族人不和。 他的两个腿肚瘦削无肉,有人嘲笑他说:“这种相貌日后肯定当乞丐。”太翁心 中恨他。生了个儿子,就是进士公,教他读书,读了十几年,平常的书卷,都不 会分辨句读(断句)。有人更加嘲笑他说:“这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太 翁听到更加生气。 有个本族远房侄子某某,享有文名,太翁用厚礼请来,让他教导儿子。说:“这 孩子能教就教,实在不能教,应当如实告诉我,不要为他久留。”侄子领命,千 方百计训示诱导,但孩子懵懂一如从前。岁末告辞离去,说:“我的力量用尽了。 况且叔叔家产本来丰厚,因而弟弟即使愚鲁,仍不失做一个(富有的)庄稼汉, 为什么拿读书来勉强他?”太翁说道:“是这样!”太翁回到内室生气地告诉夫 人说:“(你)生了个不肖的儿子!你老公真的要当乞丐了。”(太翁)催促备 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靠在墙角,像有所等待。大概太翁恨进士 公使自己蒙羞,打算将要打死他,然后将家产施舍寺庙,作为终老的打算。夫人 知道太翁正在生气,无法劝他回头。喊进士公进来偷偷告诉他,让他躲避到别处
进士公才新婚娶妻,当夜关上房门(与妻子)筹划商议:想要留下,恐怕遭遇不 测;想要离去,无处可去。于是夫妇二人相拥大哭,不觉到了半夜。困倦至极而 打瞌睡,看见穿金甲的神仙握着大斧,推门而入,揪住进士公胸脯,劈开它,挖 出他的心,又另取一心放入胸膛,(进士公)大惊而醒 第二天,太翁延请侄儿饮酒饯别。太翁先返回,进士往前送行一直送到数里之外 最后牵着老师的衣襟流泪说:“同情之心,人人都有。老师怎么忍心我回去受 死?”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进 说:“这话出自我的本意。而且我此时,特别觉得胸中开朗(神智清醒),希望 重新跟随老师完成学业。”于是讲了夜来的梦境。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 (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太翁听到敲门的声音,拽过大棒在门后等待。后来听到老师返回,就(开门)请 进。老师将途中所听到的全都告诉太翁。太翁认为荒唐,一试进土果然这样,于 是非常高兴。从此,(进士)机敏聪颖非常显著,不几年,就中了秀才。又过了 几年,接连考中成了进士。喜报到来之日,太翁坐在折叠椅上,大笑说:“你爹 从此免于当乞丐了!”于是张嘴大笑而死。 从古到今还未听说有换心的事,有的话,从此人开始。真心诚意所激发的力量(可 以感动天地),人在困境就会有神灵回应他。进士出奇的聪颖,是进士出奇的愚 钝逼出来的。所谓的道德智慧,倚存于忧患之中。有人说:“现在天下的心,可 换的多了,如果能一一揪他们的胸膛剖开它,换掉他们残忍的心而使他们仁恕 换掉他们污浊的心而使他们清廉,换掉他们奸恶邪僻的心而使他们忠厚正直,那 么天下可以轻而易举治理好了。”愚山子说:“像这样,神仙的斧头每天就没有 空闲了!况且现在天下人的心都是这样,又哪里能够得到仁恕的、清廉的、忠诚 的、正直的心放进胸膛,从而更换它呢?” 张山来说:有形的心不能换,无形的心未必不能换。人们果真肯换自己无形的心, 怎么知道不会又有神仙一并将他有形的心换掉呢?那么说是进士公自己换掉自 己的心也是可以的。 2018海淀期末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 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 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 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 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 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 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 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 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 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 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 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
进士公才新婚娶妻,当夜关上房门(与妻子)筹划商议:想要留下,恐怕遭遇不 测;想要离去,无处可去。于是夫妇二人相拥大哭,不觉到了半夜。困倦至极而 打瞌睡,看见穿金甲的神仙握着大斧,推门而入,揪住进士公胸脯,劈开它,挖 出他的心,又另取一心放入胸膛,(进士公)大惊而醒。 第二天,太翁延请侄儿饮酒饯别。太翁先返回,进士往前送行一直送到数里之外, 最后牵着老师的衣襟流泪说:“同情之心,人人都有。老师怎么忍心我回去受 死?”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进士 说:“这话出自我的本意。而且我此时,特别觉得胸中开朗(神智清醒),希望 重新跟随老师完成学业。”于是讲了夜来的梦境。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 (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太翁听到敲门的声音,拽过大棒在门后等待。后来听到老师返回,就(开门)请 进。老师将途中所听到的全都告诉太翁。太翁认为荒唐,一试进士果然这样,于 是非常高兴。从此,(进士)机敏聪颖非常显著,不几年,就中了秀才。又过了 几年,接连考中成了进士。喜报到来之日,太翁坐在折叠椅上,大笑说:“你爹 从此免于当乞丐了!”于是张嘴大笑而死。 从古到今还未听说有换心的事,有的话,从此人开始。真心诚意所激发的力量(可 以感动天地),人在困境就会有神灵回应他。进士出奇的聪颖,是进士出奇的愚 钝逼出来的。所谓的道德智慧,倚存于忧患之中。有人说:“现在天下的心,可 换的多了,如果能一一揪他们的胸膛剖开它,换掉他们残忍的心而使他们仁恕, 换掉他们污浊的心而使他们清廉,换掉他们奸恶邪僻的心而使他们忠厚正直,那 么天下可以轻而易举治理好了。”愚山子说:“像这样,神仙的斧头每天就没有 空闲了!况且现在天下人的心都是这样,又哪里能够得到仁恕的、清廉的、忠诚 的、正直的心放进胸膛,从而更换它呢?” 张山来说:有形的心不能换,无形的心未必不能换。人们果真肯换自己无形的心, 怎么知道不会又有神仙一并将他有形的心换掉呢?那么说是进士公自己换掉自 己的心也是可以的。 2018 海淀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②之意,扁 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 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 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③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 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 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 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 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 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 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 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 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
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什而不物,以其性刚耳 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 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 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 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 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 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 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 高亢刚直。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 B.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 C.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 D.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 B.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 C.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 D.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 雨 B.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 C.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 不受外物牵绊 D.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 折断啊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13.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 的内容。(4分)
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 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 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 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 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 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 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 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 高亢刚直。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 B.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 C.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 D.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 B.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 C.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 D.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 雨” B.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 C.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 不受外物牵绊 D.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 折断啊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13.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 的内容。(4 分)
14.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 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A 10.(3分)B 11.(3分)D 12.(6分)参考译文: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 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 译正确,各1分。 13.(4分)参考答案: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1分) 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1分)的闲居之乐(1分); 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1分)。 14.(5分)参考答案: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 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 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 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 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 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 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 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 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 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 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 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 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 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 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 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 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 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 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 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 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 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 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 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
14.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 者这样说的理由。(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9. (3 分) A 10.(3 分)B 11.(3 分) D 12.(6 分)参考译文: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 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 译正确,各 1 分。 13. (4 分)参考答案: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1 分); 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1 分)的闲居之乐(1 分); 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1 分)。 14.(5 分)参考答案: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 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 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评分标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 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 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 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 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 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 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 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 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 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 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 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 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 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 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 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 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 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 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 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 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 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
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 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 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 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2018丰台期末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公默先生传 宋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 其徒从者百人。居三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 弟子从先牛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 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先王,究穷《六经》。 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 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 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 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 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牛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 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 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 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 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 饰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 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 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 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 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 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 “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 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 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附 B.先生幸听 意 幸:幸而 C.良以口祸也良:的确 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 也 宜:因此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 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 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 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2018 丰台期末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6 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5 题 公默先生传 宋 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 其徒从者百人。居三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 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 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 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 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 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 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 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 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 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 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 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 饰 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 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 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 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 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 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 “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 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 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 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附 B.先生幸听 意 幸:幸而 C.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 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 也 宜:因此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其徒从者百人卒取其下者矣 B.来,吾语 尔 尔试言其次者 C.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 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又以 公议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舍颖为居庐 先生在颖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 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 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②智者利身,远害全德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贵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 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面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 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 的认识 1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5分) 15.《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友”的言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孔子的标准,你认为任意是公议 先生的益友还是损友?为什么?(5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A.其徒从者百人 卒取其下者矣 B.来,吾语 尔 尔试言其次者 C.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 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又以 公议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生舍颖为居庐 先生在颖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 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 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①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②智者利身,远害全德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 意。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贵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 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面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 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 的认识 1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5 分) 15.《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友”的言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孔子的标准,你认为任意是公议 先生的益友还是损友?为什么?(5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