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自学大纲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 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货币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 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 关系。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量”的规定性 货币供求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货币量的问题,而量的规定性实际上 是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鉴于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认识 的不同,关于货币“量”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别。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就是把流通 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使用符号 代表的一种方法。1985年,中国金融学会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把货币层次 划分为:M0=现金 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金融学自学大纲 第一章 货币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 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货币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 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 关系。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量”的规定性 货币供求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货币量的问题,而量的规定性实际上 是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鉴于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认识 的不同,关于货币“量”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别。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就是把流通 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使用符号 代表的一种方法。1985 年,中国金融学会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把货币层次 划分为:M0=现金 M1= 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机关单位定期存款 M3=M2+全部银行存款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 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 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 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 货币制度 第2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利息的本质:了解信用形式及其在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了解利息率种类和西方利率理论的主要 内容: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掌握影响利息水平的决定因素;在此 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M2= M1+城乡储蓄存款+机关单位定期存款 M3= M2+全部银行存款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 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 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 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 货币制度 第 2 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利息的本质;了解信用形式及其在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了解利息率种类和西方利率理论的主要 内容;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掌握影响利息水平的决定因素;在此 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信用概述 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的产生具备两方面的条 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 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 形态: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 信用形式的基本形式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 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 (2似)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1。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 动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的产生具备两方面的条 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 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 形态: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 信用形式的基本形式: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 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⑴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 ⑵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⑶ 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1.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 (2) 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 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 动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 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 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赊销、消费贷款 5.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啡官方(如商业银行、进 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淇他经济主体 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工具 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 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2.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 3,风险性,这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 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信用工具的种类
(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 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4.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 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赊销、消费贷款 5.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 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 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 信用工具 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 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 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2. 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 3.风险性,这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 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信用工具的种类
1.信用工具的种类 (1)从发行者的地位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信用工具又有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之分。 2.传统的信用工具 (1)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 益的一种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2)支票。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 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3)银行票据。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 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4)债券和股票。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 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 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 3.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利息及其计算 1.利息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节欲论”;第二种观点为“时差利息 论”。第三种观点为“流动性偏好论”。总之,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 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马克思的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 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率及其种类
1.信用工具的种类 (1)从发行者的地位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信用工具又有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之分。 2. 传统的信用工具 (1)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 益的一种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2)支票。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 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3)银行票据。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 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4)债券和股票。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 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 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 3.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 利息及其计算 1.利息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节欲论”;第二种观点为“时差利息 论”。第三种观点为“流动性偏好论”。总之,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 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马克思的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 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率及其种类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 和8半8器am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它是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 所确定的利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它是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 划分的.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它是按利率水平是否别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的。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 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别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 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4)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它是按金融机构对同类存贷款利率制定不同的标准 来划分的。后者的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前者,后者的存款利率往往高于前者。贷款 优惠利率的授予对橡大多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存款优惠利率大多用于争取目 标资金来源。 5)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它是按借贷期限长短来划分的,通常以1年为标准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率= 100% 借贷资金额 利息额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它是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 所确定的利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它是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 划分的。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它是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的。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 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 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4)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它是按金融机构对同类存贷款利率制定不同的标准 来划分的。后者的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前者,后者的存款利率往往高于前者。贷款 优惠利率的授予对象大多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存款优惠利率大多用于争取目 标资金来源。 5)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它是按借贷期限长短来划分的,通常以 1 年为标准
凡是借贷期限满1年的利率为长期利率,不满1年的则为短期利率 3.利率理论及其利率决定 1)古典的利率理论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 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与储蓄共同决定了利率水平。当储蓄大于投 资时,利率下降;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利率上升。 2)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数量决定的。利率决定于货币 的供求关系,是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 的均衡价格。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罗伯逊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决定供给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I),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H。这里影响市场 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储蓄(S),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4 M)为 4)I5-LM模型的利率决定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 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借贷期限长短、借贷风险大小、 国际利率水平高低等 4.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
凡是借贷期限满 1 年的利率为长期利率,不满 1 年的则为短期利率。 3.利率理论及其利率决定 1)古典的利率理论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 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与储蓄共同决定了利率水平。当储蓄大于投 资时,利率下降;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利率上升。 2)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数量决定的。利率决定于货币 的供求关系,是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 的均衡价格。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罗伯逊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决定供给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 I ),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H )。这里影响市场 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储蓄( S ),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M )。 4)IS-LM 模型的利率决定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 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借贷期限长短、借贷风险大小、 国际利率水平高低等。 4.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
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利息与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 首先,通过利率杠杆可以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利用利率杠杆,可以促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平衡: 再次,通过利率杠杆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 发展。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 从微观角度考察,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 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利率杠杆的微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 率,货币当局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 币政策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 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 提高竞争力
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利息与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 首先,通过利率杠杆可以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利用利率杠杆,可以促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平衡; 再次,通过利率杠杆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 发展。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 从微观角度考察,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 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利率杠杆的微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 率,货币当局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 币政策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 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 提高竞争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由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 面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2)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3)逐步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 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4)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 构存贷款利率。 第3章金融市场 一、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要素、分类及其功能,掌 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的形成、金融市场创新等问题。在此基础 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提出自己初步的认识和见解。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由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 面: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2)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3)逐步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 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4)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 构存贷款利率。 第 3 章 金融市场 一、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要素、分类及其功能,掌 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的形成、金融市场创新等问题。在此基础 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提出自己初步的认识和见解。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概念与分类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像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1根据融资期限分类,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1.2按融资方式分类,分为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 13按交易层次分类,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4根据交易对像分类,分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贷款市场、外汇黄金市 场。 1.5根据交易交割方式分类,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2.金融市场的功能 2.1资本积累功能 2.2资源配置功能; 2.3调节经济的功能; 2.4反映经济的功能。 3.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向 3.1金融资产证券化 3.2金融市场国际化 3.3金融活动自由化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概念与分类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1 根据融资期限分类,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1.2 按融资方式分类,分为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 1.3 按交易层次分类,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4 根据交易对象分类,分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贷款市场、外汇黄金市 场。 1.5 根据交易交割方式分类,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2.金融市场的功能 2.1 资本积累功能; 2.2 资源配置功能; 2.3 调节经济的功能; 2.4 反映经济的功能。 3.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向 3.1 金融资产证券化 3.2 金融市场国际化 3.3 金融活动自由化 第二节 货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