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北国的舂天姗姗来迟,当江南遍地桃李笑舂风的时候,塞北依然是“绿柳才黄半未匀” 2012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D.包头是一个倚山濒水的城市,向北是峰峦鱗次栉比的阴山,向南是波涛汹涌、曲折回环 的黄河 语文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对学生的表扬,既要适当,又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辞往往会使学生飘飘然迷失自 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 注意事项 B.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 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1本试卷1~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C.通过两次文明城市的评选,使包头市广大市民争做文明市民、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得 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弘扬。 2考生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D.观察自然,常常能感悟出一些平凡而伟大的真理:人生如庄稼,只有春天辛勤耕 才能在秋天赢得碩果累累的收获 3答卷前务必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湖心亭看雪》一一散文一张岱一一明末清初人 B.《夜》——诗歌一—叶赛宁一—前苏联诗人 一)(二)(三)《四 C.《社戏》——小说—一鲁迅一—现代作家 D.《变脸》—戏剧—魏明伦一一当代作家 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得分评卷人 、积累与运用(23分) (1)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畏缠不前() 戛然而止() (2)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 线 2.请选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綵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杜丹,不觉随口吟出一 获益非浅销蚀 错别字 迫不及待决别 月臘钞宦,瑞飞舞,映出美社丹 再劫难逃葱茏 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 A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每节课都能让不苟言笑的学生忍像不禁地笑出声米,因此他的课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B.赵女土在几家大医院都没有治愈的感冒,被这个小诊所的大夫治好了,这真可妙手回6默写,6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12 页) 绝密★启用前 2012 年 包 头 市 高 中 招 生 考 试 试 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1~10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 l50 分钟。 2.考生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务必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畏缩不前( ) 遒劲( ) 戛然而止( ) 2. 请选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 分) 获益非浅 销蚀 迫不及待 决别 再劫难逃 葱茏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 分) ( ) A.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每节课都能让不苟言笑的学生忍俊不禁 ....地笑出声来,因此他的课 特别受欢迎。 B.赵女士在几家大医院都没有治愈的感冒,被这个小诊所的大夫治好了,这真可谓妙手回 ... 春.啊! C.北国的春天姗姗来迟 ....,当江南遍地桃李笑春风的时候,塞北依然是“绿柳才黄半未匀” 的景色。 D. 包头是一个倚山濒水的城市,向北是峰峦鳞次栉比 ....的阴山,向南是波涛汹涌、曲折回环 的黄河。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 A.对学生的表扬,既要适当,又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辞往往会使学生飘飘然迷失自 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B.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 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C.通过两次文明城市的评选,使包头市广大市民争做文明市民、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得 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弘扬。 D.观察自然,常常能感悟出一些平凡而伟大的真理:人生如庄稼,只有春天辛勤耕耘, 才能在秋天赢得硕果累累的收获。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湖心亭看雪》——散文——张岱——明末清初人 B.《夜》——诗歌——叶赛宁——前苏联诗人 C.《社戏》——小说——鲁迅——现代作家 D.《变脸》——戏剧——魏明伦——当代作家 5.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3 分) (1) 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 (2) 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 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 上联: 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 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 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6.默写。(8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错别字 改正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装 订 线 座位号: 姓名: 考点: 考场:
1)五花连钱旋作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逾月,而国莫之服。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译文: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江山代有才人出 (趣翼》)/10.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2分) 井信修睦。 (《礼记大道之行也》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你从这剿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颈《爱莲说》) (8)陛下亦宜自谋 (诸葛亮《出师表》) 阅(47分 得分评卷人 分评卷人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6题。(14分) 炳奶与父亲 (一)阅读下而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日:“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孑饰,裂断其表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日:“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 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逾月,而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 国莫之服 选自《吕民春秋》)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见,疯了似的跳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 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敦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 (2)公使吏禁之 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 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析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 他站在桥上,把扇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2 页) (1)五花连钱旋作冰,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5) ,讲信修睦。 (《礼记·大道之行也》)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8)陛下亦宜自谋, 。 (诸葛亮《出师表》) 二、阅 读(47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0 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 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 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 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逾月,而 国莫之服。 (选自《吕氏春秋》)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好: (2)公使吏禁之. 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译文: (2)逾月,而国莫之服。 译文: 10.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2 分) 11.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 分) (二) 阅读下面记叙文, 完成 12 -16 题。(14 分)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 17 岁。 奶奶走时,我 18 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 30 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 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 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 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 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 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 已经 60 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 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 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装 订 线
水冲走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 扁担长啊。 15.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意,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3分)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 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16.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所知道的赞美母爱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 的诗词谚语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分) 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 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 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 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得分评卷人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 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21题。(11分)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 几岁。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垃圾围困,1/4的堿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 一个月后的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究 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 干了 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 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 选自2012.10《读者》作者尹定瀚) 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12.读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对病危父亲那种平静的态度的?(3分)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 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哏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λ垃圾焚烧 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冈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诉 13.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3分) 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墳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 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品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 14.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分) 諸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12 页) 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 只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 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 3 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 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 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 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 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 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 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 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究, 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 干了。” 8 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 过来。 (选自 2012. 10《读者》作者尹定瀚) 12.读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对病危父亲那种平静的态度的?(3 分) 13.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3 分) 14.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 分) 15.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 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3 分) 16.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所知道的赞美母爱 的诗词谚语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 分) (三)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 17—21 题。(11 分) 垃圾变水泥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 60 亿吨,占用耕地 5 亿平方米。全国 2/3 的城市 被垃圾围困,1/4 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 以平均每年 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 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 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 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 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 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 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 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 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 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 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 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 得分 评卷人
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看黄忠六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余太君百岁挂帅这些天地间 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爆48的菱,确实是到了套垂老矣的阶段,才展现出“老的风范 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 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不过,若所有人都信“姜是老的辣,,那世上就不会有豪气干云的少年英雄,也不会有明 (选自2012年5月7日《科技日报》作者杨朝晖有删改) 17.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3分) 达睿智的少年神童。反正总要熬到“林芳谢了春红”的老菱年岁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小姜时节 言妄动,岂不是自毁前程? 18.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坦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2分) 但历史的新芽超过旧枝,无非都是因为那几个字:我一不—桕一信 生成灰渣 19.“垃煖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木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 我不相信,老姜就一定辣过小姜—布衣童子甘罗十二拜相,凭三寸之舌纵横列国;失怙 字)(2分) 之君康熙十四岁铲除老姜鳌拜,尽显少年英雄本色;而那二十二岁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将一句 20.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念诵成干古的悠悠回肠。 2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我不相信,此时不辣,将来定有属于我辣的时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題,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 气成二次污染 前车之鉴仍然游荡在历史的回声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又将壮志难酬的悲悯付与了白头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 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规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 我不相信,年岁到了就一定能变成辣菱—你看那人群中,暮气沉沉亳无建树的人,哪个 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500吨水泥的生产钱就基本上可以把像洛阳这样的城|时代不是大多数? 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得分评卷人 萎是小的辣,我们不必将一句俗语注解成人生懒惰的借口,等到一往无前的锐气消失殆尽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22-26题(12分) 县是小的“辣” 样,留给我们的只能是力不从心的叹息,一事无成的懊悔,“红日初升,其道大 观历史,明人世,鉴古知今,从来是天地万物都可以拿来感悟人生的。比如老姜辣还是小 选自2011.10《作文素材快线》作者罗生)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2分) 人中的“老姜”,是历练过后,世事洞若观火,以气定神闲的内外修炼而去改变乾坤。 语文试卷第7页(共12页) 你 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12 页) 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 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 500 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 48 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 65 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 5000 吨水泥的生 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选自 2012 年 5 月 7 日《科技日报》作者杨朝晖有删改) 17.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3 分) 18.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2 分) 破碎垃圾→ →生成灰渣 →水泥成分 19.“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不超过 10 个 字)(2 分) 20.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说明。(2 分) 2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 气造成二次污染。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 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圾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 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 5000 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像洛阳这样的城 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 22-26 题(12 分) 姜是小的“辣” 观历史,明人世,鉴古知今,从来是天地万物都可以拿来感悟人生的。比如老姜辣还是小 姜辣,又焉不是说人生道理? 人中的“老姜”,是历练过后,世事洞若观火,以气定神闲的内外修炼而去改变乾坤。你 看黄忠六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余太君百岁挂帅。这些天地间 的姜,确实是到了套垂老矣的阶段,才展现出“老姜”的风范。 不过,若所有人都信“姜是老的辣,,,那世上就不会有豪气干云的少年英雄,也不会有明 达睿智的少年神童。反正总要熬到“林芳谢了春红”的老姜年岁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小姜时节 就轾言妄动,岂不是自毁前程? 但历史的新芽超过旧枝,无非都是因为那几个字: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老姜就一定辣过小姜——布衣童子甘罗十二拜相,凭三寸之舌纵横列国;失怙 之君康熙十四岁铲除老姜鳌拜,尽显少年英雄本色;而那二十二岁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将一句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念诵成千古的悠悠回肠。 我不相信,此时不辣,将来定有属于我辣的时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 前车之鉴仍然游荡在历史的回声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又将壮志难酬的悲悯付与了白头 翁。 我不相信,年岁到了就一定能变成辣姜——你看那人群中,暮气沉沉毫无建树的人,哪个 时代不是大多数? 姜是小的辣。我们不必将一句俗语注解成人生懒惰的借口,等到一往无前的锐气消失殆尽 才去做事。那样,留给我们的只能是力不从心的叹息,一事无成的懊悔。“红日初升,其道大 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你若是那冲劲儿未被生活磨去、心气未被俗尘遮埋的小姜,当辣 则辣,何待他时! (选自 2011.10《作文素材快线》作者 罗生)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2 分) 得分 评卷人
23.文章论述“姜是小的“辣”,第二段为何要从“老姜”谈起?(2分) 24.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三段有何作用?试加以分析。(2分) 2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观点的?(3分) 你出尺 证是止不住。这是为什么呢是 作矿用人服饰,却在官 26.两条谚语中的“辣”指的是应对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请分析“老姜”的辣和“ 姜”的辣各由何而产生,并说明你更赞同哪种说法?(3分) 变销、间,句都是中的 究出现代文离动,考音金 三、写作(50分) 评卷人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责任,就是一个人必须去做你不一定愿意去做的事情。每一个来到世间的人,必须正 视属于自己的责任,没有责任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 孝是对父母的责任,忠是对国家的责任,苦学知识是对青春的责任,恪尽职守是对工 作的责任,不虚度年华是对人生的责任。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无不雄辩地证明了:正是 要求:(一)任选下面一个半命题题目,补全后作文。 (1)责任 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三)文中不要出现学校名称和真实姓名 2012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试卷第9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 9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第 10 页(共 12 页) 23.文章论述“姜是小的‘辣’”,第二段为何要从“老姜”谈起?(2 分) 24.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三段有何作用?试加以分析。(2 分) 2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观点的?(3 分) 26.两条谚语中的“辣”指的是应对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请分析“老姜”的辣和“小 姜”的辣各由何而产生,并说明你更赞同哪种说法?(3 分) 三、写作(50 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责任,就是一个人必须去做你不一定愿意去做的事情。每一个来到世间的人,必须正 视属于自己的责任,没有责任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 孝是对父母的责任,忠是对国家的责任,苦学知识是对青春的责任,恪尽职守是对工 作的责任,不虚度年华是对人生的责任。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无不雄辩地证明了:正是 责任,使生命变得充实,人生变得辉煌。 要求:(一)任选下面一个半命题题目,补全后作文。 (1)责任 (2) 责任 (3) 责任 (二)文体不限,字数在 600 字以上。 (三)文中不要出现学校名称和真实姓名。 2012 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得分 评卷人
目头市2012年高中 大,然后再 中现表述的异同 文论让“要是小 草立论不偏 最小 ,大 语文试卷第1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1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 11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