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统一练习(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卷答在机读卡上,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满涂黑,黑度以 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卷上答题无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症结/症状即使/一触即发媲美/刚愎自用 B.剽窃/缥纱肼胝/民脂民膏驾驭/鹬蚌相争 C.评判/频率着陆/卓有成效哄抬/一哄而散 D.旗帜/炽热谄媚/陷害忠良契约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坐落廖若晨星仗义执言天翻地复 B.针砭腼腆不敷出平心而论家徒四壁 C.震憾楔子高潮迭起出奇制胜流光异彩 D.眩晕通谍声名雀起嘎然而止掉以轻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想方设法要出去 B.刘丽是个不善管家的人,从不从长计议,总是把下一顿的提前消耗掉,弄得全家 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C.李师傅以前干钳工,前不久单位为了更好地整合人才资源,将他调到了焊工生产 车间,真可谓换汤不换药。 D.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 交相辉映,体现了融合多元文化的办会理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智力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学习。 B.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 批专业技术人员 C.NEC通信市场总监对记者说:“借助春晚平台,不但NEC通讯可以向所有的中国 人带去新年的祝福,反之也可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D.北京奧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
北京市崇文区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统一练习(一)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卷答在机读卡上,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 2B 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满涂黑,黑度以 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卷上答题无 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 A.症.结/症.状 即.使/一触即.发 媲.美/刚愎.自用 B.剽.窃/缥.纱 胼胝./民脂.民膏 驾驭./ 鹬.蚌相争 C.评.判/频.率 着.陆/卓.有成效 哄.抬/一哄.而散 D.旗帜./炽.热 谄.媚/陷.害忠良 契.约/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沉湎 坐落 廖若晨星 仗义执言 天翻地复 B.针砭 腼腆 人不敷出 平心而论 家徒四壁 C.震憾 楔子 高潮迭起 出奇制胜 流光异彩 D.眩晕 通谍 声名雀起 嘎然而止 掉以轻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 ......的亲戚,想方设法要出去。 B. 刘丽是个不善管家的人,从不从长计议 ....,总是把下一顿的提前消耗掉,弄得全家 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C. 李师傅以前干钳工,前不久单位为了更好地整合人才资源,将他调到了焊工生产 车间,真可谓换汤不换药 .....。 D.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 交相辉映 ....,体现了融合多元文化的办会理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智力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学习。 B. 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 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C. NEC 通信市场总监对记者说:“借助春晚平台,不但 NEC 通讯可以向所有的中国 人带去新年的祝福,反之也可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D.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
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中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分别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创始人 和其思想的代表者。 B.“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我们学过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孔雀东南飞》都属于古体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骆驼祥子》、《阿Q正传》、《致橡树》、《雷雨》的 作者分别是老舍、鲁迅、艾青、曹禺。 D.东方文学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代表作用《红楼梦》(中国)、 《飞鸟集》(印度)、《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等。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土弟,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 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 可潍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 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 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 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 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 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日:“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 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汘,目之日“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 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 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 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日:“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人 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列传》) 【注】元祐:宋哲宗年号
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先秦诸子中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分别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创始人 和其思想的代表者。 B.“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我们学过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孔雀东南飞》都属于古体诗。 C.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骆驼祥子》、《阿 Q 正传》、《致橡树》、《雷雨》的 作者分别是老舍、鲁迅、艾青、曹禺。 D.东方文学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代表作用《红楼梦》(中国)、 《飞鸟集》(印度)、《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等。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弟,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 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 可潍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 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 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 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 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 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 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 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 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 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人, 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列传》) 【注】元祐:宋哲宗年号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少:稍微 B.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脱:轻慢 C.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 诤:直言规劝 D.啖以即大用 啖:利诱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执政颇与亲戚官 B.初除谏官,未拜命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D.当捐身以报国恩 险以远,则至者少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刘安世为人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②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③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④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多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要说明刘安世深受其影响,不忘先生教诲,是一个 忠君报国的谏臣 B.刘安世做右正言时,朝廷权贵任人唯亲,刘安世刚正直言,予头直指王安石,并 对当朝重臣授予亲戚官职的现象予以揭露。 C.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损身以报 朝廷大恩。刘安世听从母亲劝告,打消顾虑,接受了任命。 D.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 赫。梁师成掌权之后,他保持晚节,坚决不与其合作。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少:稍微 B.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脱:轻慢 C.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 诤:直言规劝 D.啖.以即大用 啖:利诱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执政..颇与亲戚官 B.初除.谏官,未拜命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 D.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刘安世为人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 ①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②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③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④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本文多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要说明刘安世深受其影响,不忘先生教诲,是一个 忠君报国的谏臣。 B. 刘安世做右正言时,朝廷权贵任人唯亲,刘安世刚正直言,予头直指王安石,并 对当朝重臣授予亲戚官职的现象予以揭露。 C. 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损身以报 朝廷大恩。刘安世听从母亲劝告,打消顾虑,接受了任命。 D. 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 赫。梁师成掌权之后,他保持晚节,坚决不与其合作。 第Ⅱ卷(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 B. D. C.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当捐身以.报国恩 险以.远,则至者少 1 , 3 , 5
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卷答在答题卡上。 2.必须用连云港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在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 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 (材料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①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3分)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 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 权 ②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浣溪沙”(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φ溮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θ,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 雪沫乳花,煎荼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沬细腻为上乘。④蓼茸: 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 亲友,称春盘。 ①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 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作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 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淸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 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 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 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 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 度
1.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卷答在答题卡上。 2. 必须用连云港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在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 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 (材料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①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3 分) 有 国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 前 有 谗 而 弗 见 后 有 贼 而 不 知 为 人 臣 者 不 可 以 不 知《春秋》守 经 事 而 不 知 其 宜 遭 变 事 而 不 知 其 权 ②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 分)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 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 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 亲友,称春盘。 ①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 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 词作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 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 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 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 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 为隐逸者形象。 D. 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 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 度
②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3分) ③就全词来看,结尾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清欢”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③陆游《书愤》的尾联“ 既用典明志,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又暗含不能实现志向的愤懑之情 ④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淮左名都呈现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无限繁华,到了宋人姜 夔的《扬州慢》中却是“ 片 “废池乔木”,满耳“清角吹寒”。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中国绳索的源、承、祈》(佚名),完成14-16 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里人们表达祝福的方式也更现代了打个电话发个E-MAIL、 礼品电报、礼品鲜花等等,让追求简洁明快作风、讲究效率的现代人似乎忘记了某些传统的 东西。于是,当年底的商场里挂满中国结艺时,人们不禁发现,这蕴涵悠悠古韵的手工编织 艺术,正是“另类”的祝福,可以为现代人的“咖啡生活”添加一点茶的芳香。 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所以,不用考证,追溯中国结艺的渊源也一定是从远 古年代的结绳纪事开始 据说中国结又叫盘长结,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 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表示着方胜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 意;双鱼结是吉庆有余的缩写等等,结艺在那时达到鼎盛。“交丝结龙凤,镂彩织云霞, 寸同心缕,干年长命花”。在古代诗人的词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其
②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3 分) ③就全词来看,结尾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清欢”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 分) ①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 (贾谊《过秦论》) ③陆游《书愤》的尾联“ , ”, 既用典明志,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又暗含不能实现志向的愤懑之情。 ④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淮左名都呈现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无限繁华,到了宋人姜 夔的《扬州慢》中却是“ , ,”一片 “废池乔木”,满耳“清角吹寒”。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阅读《中国绳索的源、承、祈》(佚名),完成 14—16 题。 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里,人们表达祝福的方式也更现代了:打个电话,发个 E-MAIL、 礼品电报、礼品鲜花等等,让追求简洁明快作风、讲究效率的现代人似乎忘记了某些传统的 东西。于是,当年底的商场里挂满中国结艺时,人们不禁发现,这蕴涵悠悠古韵的手工编织 艺术,正是“另类..”的祝福 ...,可以为现代人的“咖啡生活”添加一点茶的芳香。 源 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所以,不用考证,追溯中国结艺的渊源也一定是从远 古年代的结绳纪事开始。 据说中国结又叫盘长结,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 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表示着方胜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 意;双鱼结是吉庆有余的缩写等等,结艺在那时达到鼎盛。“交丝结龙凤,镂彩织云霞,一 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古代诗人的词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其
时的盛况 也许咖啡喝多了就觉得平淡,也许忙碌久了就希望有沉淀和积累。大约在9年代初 现代人被—种怀旧思绪牵引着,开始对传统的搜寻,结艺自然被发掘岀来 不过,现代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溶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加进了现 代人的巧思。人们更注重了结艺体现的现代装饰意味,将木艺、年画等多种技巧与结艺结合, 使今天的人们更乐于接受 中国结艺分大型挂件、小型挂件,因其涵义不同,所挂位置也不同。以前人们多挂于家 中墙壁或门上,现在有车的人多了,结艺于是也成了一种车饰。、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结艺的传统就有多长 所以,干万别小看这么一根丝绳,它的变化多着呢! 结艺是用绾、结、穿、绕、缠、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变化出来的,它最大 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完成的,而且成品的造型是上下左右对称的。 在结艺的两大类 吉祥结和服饰结中,吉祥结古时候常用在庙宇的帐幔和僧人的 袈裟上,因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消灾、逢凶化吉而命名;服饰结多用于人们的穿着上,如手链、 腰带等。人们根据基本结的形、意命名,并用其他表示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来编织各 种各样的结艺饰品。一般地说,用来结艺的丝绳有100厘米长、4-6毫米粗。 祈 悄悄地,中国风刮了起来。 于是,街头巷尾,我们常常会看见时髦的女孩子身着传统的中式衣服:精致的盘扣、织 锦的质地,让人一望之下,隐约品到了远古的神秘与东方的灵秀,遐想一番
时的盛况。 承 也许咖啡喝多了就觉得平淡,也许忙碌久了就希望有沉淀和积累。大约在 90 年代初, 现代人被一种怀旧思绪牵引着,开始对传统的搜寻,结艺自然被发掘出来。 不过,现代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溶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加进了现 代人的巧思。人们更注重了结艺体现的现代装饰意味,将木艺、年画等多种技巧与结艺结合, 使今天的人们更乐于接受。 中国结艺分大型挂件、小型挂件,因其涵义不同,所挂位置也不同。以前人们多挂于家 中墙壁或门上,现在有车的人多了,结艺于是也成了一种车饰。、 艺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结艺的传统就有多长。 所以,千万别小看这么一根丝绳,它的变化多着呢! 结艺是用绾、结、穿、绕、缠、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变化出来的,它最大 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完成的,而且成品的造型是上下左右对称的。 在结艺的两大类———吉祥结和服饰结中,吉祥结古时候常用在庙宇的帐幔和僧人的 袈裟上,因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消灾、逢凶化吉而命名;服饰结多用于人们的穿着上,如手链、 腰带等。人们根据基本结的形、意命名,并用其他表示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来编织各 种各样的结艺饰品。一般地说,用来结艺的丝绳有 100 厘米长、4—6 毫米粗。 祈 悄悄地,中国风刮了起来。 于是,街头巷尾,我们常常会看见时髦的女孩子身着传统的中式衣服:精致的盘扣、织 锦的质地,让人一望之下,隐约品到了远古的神秘与东方的灵秀,遐想一番
于是,挟着中国风,我们看见了那散发着传统芳香的中国结艺也许是沉淀得太久,她的 古色古香,让人不禁神往。 4.下列对“‘另类’的祝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另类”的祝福强调这种祝福方式的古老,就像中国茶一样,源远流长 B.表达了笔者对这种祝福方式的不屑,因为它不符合同代人的生活作风和生活节奏。 C.文章旨在说明和现代时尚的祝福方式相比,这种古老的方式显得有韵味,很特别。 D.“另类”的祝福暗含着笔者对现代人忘记优秀传统、一味追求西方生活的方式的批 评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结艺既可以作为一种祝福的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装饰。 B.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所以“盘长结”的说法应该起源于明清。 C.现代结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融汇中国多种传统艺术的技巧,备受人们青睐 D.结艺的工艺技法,虽然多变但循环有序,造型讲求对称美。 16.笔者认为,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从全文看,笔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古滕》(王剑冰),完成17-20题。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再,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 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 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 稀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4)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 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 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 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 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
于是,挟着中国风,我们看见了那散发着传统芳香的中国结艺也许是沉淀得太久,她的 古色古香,让人不禁神往。 14.下列对“‘另类’的祝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 A.“另类”的祝福强调这种祝福方式的古老,就像中国茶一样,源远流长。 B.表达了笔者对这种祝福方式的不屑,因为它不符合同代人的生活作风和生活节奏。 C.文章旨在说明和现代时尚的祝福方式相比,这种古老的方式显得有韵味,很特别。 D.“另类”的祝福暗含着笔者对现代人忘记优秀传统、一味追求西方生活的方式的批 评。 15.下列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 A.结艺既可以作为一种祝福的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装饰。 B.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所以“盘长结”的说法应该起源于明清。 C.现代结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融汇中国多种传统艺术的技巧,备受人们青睐。 D.结艺的工艺技法,虽然多变但循环有序,造型讲求对称美。 16.笔者认为,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从全文看,笔者为什么这么说?(4 分)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古滕》(王剑冰),完成 17—20 题。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再,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 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 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 稀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4)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 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 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 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 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
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 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 长长的六条头发。 (5)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干的古藤。 (6)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 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 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7)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8)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9)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 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 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10)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 淋漓的汁点。 (11)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 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 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12)人其实同藤一样, (13)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 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个老态女子,弯了 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 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
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 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 长长的六条头发。 (5)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6)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 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 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7)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8)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9)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 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 年风霜雨雪,把它 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10)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 淋漓的汁点。 (11)因也就想到,一位 90 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 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 6 月开花如瑞雪, 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12)人其实同藤一样, (13)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 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 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 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
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 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岀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 了一个生命 (14)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 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 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15)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 束花。有的干脆坐在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跟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 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16)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 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4)段作者用美好的传说讲述古藤的由来,赋予古藤神秘色彩,增强了可读性 同时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运变故。 B.面对古藤,作者经历了一个由赞叹到吃惊,进而敬慕,直到景仰的情感变化过程 C.文中三处提到了老人,第一处是为了引出古藤的真气色,第二、三处拿人和藤进 行类比,集中说明选择活着是非常重要的。 D.第(14)段“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一句:间接地 表达了作者因为找不到答案的遗憾之情。 E.如果朗读第(2)段,其中的两个“多少”、前两个“一棵”、“确实”、“独立” 需要重读。 18.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而看这藤,乃真气色”中“气色”一词的理解。(2 分) ②画线句子“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有什么含义?(4分) 19.在第(12)段横线处补写一段文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不少于30字)(40分)
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 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 了一个生命。 (14)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 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 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15)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 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 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16)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 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 第(4)段作者用美好的传说讲述古藤的由来,赋予古藤神秘色彩,增强了可读性, 同时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运变故。 B. 面对古藤,作者经历了一个由赞叹到吃惊,进而敬慕,直到景仰的情感变化过程。 C. 文中三处提到了老人,第一处是为了引出古藤的真气色,第二、三处拿人和藤进 行类比,集中说明选择活着是非常重要的。 D. 第(14)段“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一句;间接地 表达了作者因为找不到答案的遗憾之情。 E. 如果朗读第(2)段,其中的两个“多少”、前两个“一棵”、“确实”、“独立” 需要重读。 18.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 分) 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而看这藤,乃真气色”中“气色”一词的理解。(2 分) ②画线句子“1300 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有什么含义?(4 分) 19.在第(12)段横线处补写一段文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不少于 30 字)(40 分)
20.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的好处。(共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下面是上学期期末A、B、C、D四所学校高三语文考试四道大题的得分情况。阅读后,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学校|总分(共120语文基础(共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表达交流(共 (共15分)(共30分) 84.70 11.63 1102 17.86 44.19 81.36 1190 11.63 10.71 1.49 41.04 75.97 13.03 12.38 35.84 ①请参照其它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A校实际,对A校学生提出后一阶段复习建议。 你的建议 ②请参照其它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D校实际,对D校老师提出后一阶段复习指导建 议。 你的建议 22.2007、2008年之交的寒冬,一场五十年不遇的暴雪和冰冻灾害席卷了中国南方。全国 上下紧急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雪灾,可歌可泣… 请根据这一背景,写一首小诗,表达对全民齐心抗击雪灾的赞颂之情 要求:①诗体可为绝句或自由诗。 ②至少四句 ③不得照抄示例中的原句。 ④不用模仿示例中的句式。(6分) 示例 昨夜冰雪昨夜风, 江南江北路难通 政府军民齐协力, 抢险救灾筑长城。 示例二 雪,围困 冰,拦截
20.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的好处。(共 4 分) 六、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 21.下面是上学期期末 A、B、C、D 四所学校高三语文考试四道大题的得分情况。阅读后,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学校 总分(共 120 分) 语文基础(共 15 分) 文言文阅读 (共 15 分) 现代文阅读 (共 30 分) 表达交流(共 60 分) A 84.70 11.63 11.02 17.86 44.19 B 81.36 11.90 11.63 16.86 40.97 C 80.62 10.71 11.49 17.38 41.04 D 75.97 13.03 12.38 14.72 35.84 ①请参照其它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 A 校实际,对 A 校学生提出后一阶段复习建议。 你的建议: ②请参照其它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 D 校实际,对 D 校老师提出后一阶段复习指导建 议。 你的建议: 22.2007、2008 年之交的寒冬,一场五十年不遇的暴雪和冰冻灾害席卷了中国南方。全国 上下紧急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雪灾,可歌可泣…… 请根据这一背景,写一首小诗,表达对全民齐心抗击雪灾的赞颂之情。 要求:①诗体可为绝句或自由诗。 ②至少四句。 ③不得照抄示例中的原句。 ④不用模仿示例中的句式。(6 分) 示例一 昨夜冰雪昨夜风, 江南江北路难通。 政府军民齐协力, 抢险救灾筑长城。 示例二 雪,围困 冰,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