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一中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出题人:粟永华 审题人:杨国凡、兰哲成 请同学注意: 试题有第Ⅰ卷、第Ⅱ卷,总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6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一)、基础题: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吮吸(shun)涎皮(ydn)朱拓(tuo) 百无聊赖(lai) B.讪讪(shan)埋怨man 俨然(yan)少不更事(jng) C.间或(jian)碾坊(nian)谬种(mi)沸反盈天(fei) D.正月( zheng)驯熟(xun) 炮烙(pdo)刀俎z0 2.下列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尊贤重士秋毫无犯良将劲弩 深谋远虑 B.揭杆为旗趣舍万殊情随事迁 亡矢遗镞 C.放浪形骸瓮牖绳枢赢粮景从 度长絜大 D.清流激湍崇山峻岭约从离衡 游目骋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 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②没有人敢呵斥我, 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 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 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也无一不是奴才 ④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资 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A、以至 指责 大彻大悟收集 致指摘恍然大悟搜集 C、以至 指摘 恍然大悟收集 D、以致 指责 大彻大悟 搜集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这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
1 凯里一中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出题人:粟永华 审题人:杨国凡、兰哲成 请同学注意: 1、 试题有第Ⅰ卷、第Ⅱ卷,总分为 150 分 2、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3、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6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一)、基础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吮.吸(shǔn) 涎.皮(yán)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 埋怨 mán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 碾.坊(niǎn)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正.月(zhēng) 驯.熟(xùn) 炮.烙(pào) 刀俎 zǔ 2.下列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尊贤重士 秋毫无犯 良将劲弩 深谋远虑 B.揭杆为旗 趣舍万殊 情随事迁 亡矢遗镞 C.放浪形骸 瓮牖绳枢 赢粮景从 度长絜大 D.清流激湍 崇山峻岭 约从离衡 游目骋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 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②没有人敢呵斥我, 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 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 ,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 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也无一不是奴才…… ④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 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资 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A、以至 指责 大彻大悟 收集 B、以致 指摘 恍然大悟 搜集 C、以至 指摘 恍然大悟 收集 D、以致 指责 大彻大悟 搜集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这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惟妙惟肖 ....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 B.她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 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C.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D.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 望吗? B、调查显示,我国有近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 的传统美德。 C、电脑工业能不能迅速发展,能不能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关键在于能否加 速培养技术人才 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的青藏髙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B、贾谊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他写《过秦论》的目的是希望汉帝从秦亡的历史 中吸取教训,施行仁政。 C、《祝福》借祥林嫂这一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形象,再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现实, 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D、《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潜,东晋大诗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 米折腰”说的就是他 (二)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完成7—-9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 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岀黄光的菜油灲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 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 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千干净净了。魂灵 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 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
2 在读者面前。 B. 她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 隔靴搔痒 ....点到为止就行了。 C. 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 D. 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 ...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澳门漂离祖国 400 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 望吗? B、调查显示,我国有近 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 的传统美德。 C、电脑工业能不能迅速发展,能不能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关键在于能否加 速培养技术人才。 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的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B、贾谊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他写《过秦论》的目的是希望汉帝从秦亡的历史 中吸取教训,施行仁政。 C、《祝福》借祥林嫂这一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形象,再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现实, 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D、《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潜,东晋大诗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 米折腰”说的就是他。 (二)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完成 7――9 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 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 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 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 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 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
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 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 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 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 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8、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9、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 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 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
3 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 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 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 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 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8、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9、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 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 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
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张良日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 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 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 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 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 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4 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 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 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 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 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 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 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我们 11、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外连衡而斗诸侯 B.范增数目项王 或棹孤舟 C.素善留侯张良 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驰之沛公军 曾不知老之将至 B.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乐琴书以消忧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第Ⅱ卷(114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分)(贾谊《过秦论》) 译文 1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15、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4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6-17题(8分)
5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 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 :犒劳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我们 11、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外连衡而斗.诸侯 B.范增数目.项王 或棹.孤舟 C.素善.留侯张良 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夜驰之.沛公军 曾不知老之.将至 B.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乐琴书以.消忧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第Ⅱ卷(114 分)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 分) (贾谊《过秦论》) 译文: 1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 分) 译文: 15、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4 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16-17 题(8 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从 全诗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7、《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 为什么?(4分) 答 四、默写(10分,每句1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是日也,天朗气清, (3)、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威振四海。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7) 鸟倦飞而知还。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 我为鱼肉,何辞为? (9)木欣欣以向荣, (10)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8分) 垂钓(余秋雨) 4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 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 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 色的迷蒙中透露岀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 自然瘰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 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 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2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
6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从 全诗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 分) 答: 17、《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 为什么?(4 分) 答: 四、默写(10 分,每句 1 分)。 18、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2)、是日也,天朗气清, 。 (3)、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5)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 威振四海。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7) ,鸟倦飞而知还。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 ,我为鱼肉,何辞为? (9)木欣欣以向荣, (10)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18 分) 垂钓(余秋雨) ○1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 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 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 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 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 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 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2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
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 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看,水 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3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 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 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 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 等)6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5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6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 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 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 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 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了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 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8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 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9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 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 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 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10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 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 皇形象”分别指什么?(4分) 答 20、①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6分) 答 ②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 么?(4分) 答
7 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 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 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3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 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 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 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 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4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5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6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 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 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 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 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7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 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8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 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9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 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 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 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10○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 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19、“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 皇形象”分别指什么?(4 分) 答: 20、①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6 分) 答: ②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 么?(4 分) 答:
21、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 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六、语言言运用 22、调整①-④句的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 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是 的时候,人 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 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顺序是 22、答 23、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5分)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 的一棵小草一一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要求:(1)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 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答: 七 24、作文(60分) 墙,随处可见,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为了种种目的,我们可随 时建筑它,又可随时拆毁它。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建筑在人们的心 里,它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和纷争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②可编写故事,可叙事写人,可抒情议论,文体不限
8 21、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 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4 分) 答: 六、语言言运用 22、调整①-④句的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 分)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 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是 、 、 、 的时候,人 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 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 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顺序是: 22、答: 23、 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5 分)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 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要求:(1)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 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 答: 七、 24、作文(60 分) 墙,随处可见,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为了种种目的,我们可随 时建筑它,又可随时拆毁它。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建筑在人们的心 里,它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和纷争……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 800 字,题目自拟。 ②可编写故事,可叙事写人,可抒情议论,文体不限
9
9
凯里一中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高一语文 234567819101112 选择题:(1-12选择题36分,每题3分) 二、翻译:(10分) (3分)译文 14、(3分)译文 15、(4分)译文: 三、(8分)。 16、(4分) 17、(4分) 四、默写(10分,每句1分)。 (3)、 (4) (5) (6) (7) (8)
10 凯里一中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高一语文 一、 选择题:(1---12 选择题 36 分,每题 3 分) 二、翻译:(10 分) 13、(3 分)译文: 14、(3 分)译文: 15、(4 分)译文: 三、(8 分)。 16、(4 分) 17、(4 分) 四、默写(10 分,每句 1 分)。 18、(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班级 姓名 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