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练习 译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一.《陈涉世家》 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愿 儿发调左成渔阳 )B为天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偶然性(即直接原因、导火索)是什么?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即 根本原因)是什么? 2.解事加点词的意恳 )B.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剂中 答:策略 准备 E比至陈 )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 (3)“燕雀、“鸿鳞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 A天下匿秦久奥 B卒中往往语,皆陈胜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反抗精神、最具鼓舞性的一句话是哪句? D.陈胜 (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E量人所□鱼腹中 (6)陈胜、晃广k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 B与皆来公计事 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男的 )B上使外圈兵 3)囡A皆欧当行 (T)、《陈沙世》节逸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日算一部 A陈胜、晃四谋日()B.当之者公子获苏( )体通史《 》,全书共130篇。鲁迅誉为 A曾次当行,因电长〔)B圆 B扶苏以数谏_( 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B.二世杀之 c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 A乃符高人高将兵()B 营不在 7下面对逸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锦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池负的人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于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烈暴统治,处处积富着反抗的力量 (1)陈沙太息日:“嘘乎1燕置安知鸿筒之志I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 志普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书鱼腹”和“火狐鸣”是为起义做离论准备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桃花派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 ①渔人甚异之()(②欲穷其林( (3仿佛若有光 (才通人()⑤5俨然()(6桑竹之属〔)悉如外人 (4)广故数言欲亡,债毒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便要还家()(来问讯〔)Q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曾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中人语云 5)等死,死国可乎? 00请太守〔 Q导向所志 06欣然规往 0导病终 0后地无问满者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国十六七 2解释下列调的古义 )绝境 无论〔 7)王将相宁有种乎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4译下面的句子
1 2013 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练习 一.《陈涉世家》 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 ( )B.为天下唱 ( ) C.固以怪之矣( ) D.被坚执锐 (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今亡.亦死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卒中往.往.语。 ( )D.等.死,死国可乎 ( ) E.比.至陈 ( ) 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 3.词类活用 A.天下苦.秦久矣( )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 C.忿.恚.尉 ( ) D.陈胜王( ) E.置人所罾鱼腹中( ) F.夜篝火( ) 4.一词多义: (1)会 A.会天大雨( ) B.与皆来会计事( ) (2)将 A.项燕为楚将( )B 上使外将兵( ) (3)次 A.皆次当行( )B.之次所旁丛词中( ) (4)书 A.乃丹书帛( ) B.得鱼腹中书( ) (5)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 )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 ) (6)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 ) B.为天下唱( ) (7)故 A.广故数言欲亡( ) B.扶苏以数谏故( ) (8)道 A.道不通( ) B.伐无道( ) (9)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 B.陈守令皆不在( ) (10 数 A.以数谏放( ) B.卒数万人( )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4)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5)等死,死国可乎? 译: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偶然性(即直接原因、导火索)是什么?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即 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偶然性: 必然性 答:策略: 。准备: ,作用是 : 步骤: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 呢? 答;燕雀: 。鸿鹄: 。 。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反抗精神、最具鼓舞性的一句话是哪句? 答: (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① ; ② 。 (6)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 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答: (7)、《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 ),字( )( ) 朝( )家(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 了我国第一部 ( )体通史《 》 ,全书共 130 篇。鲁迅 誉为 (“ ” )。 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二.《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⑴渔人甚异之 ( ) ⑵欲穷其林 ( ) ⑶仿佛若有光 ( ) ⑷才通人( ) ⑸俨然( ) ⑹桑竹之属( )⑺悉如外人( ) ⑻便要还家( ) ⑼咸来问讯( ) 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⑾皆叹惋( ) 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⒀此中人语云( ) ⒁诣太守( ) ⒂寻向所志( ) ⒃欣然规往( ) ⒄寻病终( ) ⒅后遂无问津者 ( ) 2.解释下列词的古义 交通( ) 妻子( )绝境( ) 无论( )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芽苹蝉美,英缤纷。 (3)皆生!树( (4)◆高宣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愉误的一项是: (2)土地平旷,屋合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泉谷忘反(通“返”)B.在昼北昏〔夜晚)C.负势党上(向上)D从流飘(随着 4.作者用“青山异水,天下独鲍”新拒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3)阡陌交還,犬相闯 水“异”在哪里? (4黄发番增,并怡然自乐。 5.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此人一一为具盲所闻。 6.看到富春江的青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毒慨?你怒么墓解他发出的这些毒慨?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输蛇者说】 5,本文的载索是什么?国能这一线拿,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解释加点部分字调 看戚者( 之乎〔) 安敢毒啷 款知贰做之圈 6.文中哪些话表明派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弧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 )而生图( 西 属高开 则吧后矣() 可以回大风〔 而转徒〔 7.陶消明虚构世外源有什么用意? 而甘团共土之有 君将哀而生之乎()乡邻之生日是 2.撒出加点词用法 8.迫人偶通源,“处处态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恳毒? ①裹而生乎() 弹其地之出( 圈得而黯之以为饵 9“发垂”分则指代什么人?“货发垂着,并怡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理是 @圖之以为饵 3.写出下列“商”字用法 10陶消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浓着的“天上的衡市”也只是神人心中的“桃 ①黑质面白章( ②然得面之以为饵 派”古今文人插写这些像中的世界有什么同的用意? 君将友面生之乎( ①吾恂恻而起 吾蛇尚()@画晋以输蛇独存 4写出下列“子”字的意恳 11、本文选自《》a作者(),又名(),字(),世称〔 生。()(朝代)着名田国人。不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他传世名篇 将告于事着〔 ②积日今六十岁爽 )@晋祖死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5.写出“以”字的意恳 与朱元恳卡 1.指出下列冬组中的加点词的用法。 捕蛇独存( ④四喳人无御之者 ①蝉则千赖不窗。 ⑤太圆以王命聚之 四尽吾啬 ②撤则百叫无圓〔)⑧露飞天者,蜇峰息心。( 6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2解事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恳 1)天下做绝() (2)浪若() Q()。黑
2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答; 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 愿离开? 答: 7.陶渊明虚构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答: 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11、本文选自《 》。作者 ( ),又名( ),字( ),世称( ) 先 生。( )(朝代)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他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 》。 三.《与朱元思书》 1.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 欲穷其林。( ) ②猿则百叫无绝(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天下独绝 ( ) (2)猛浪若奔 ( ) (3)皆生寒树 ( ) (4)争高直指 ( )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 答: 5.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 四.《捕蛇者说》 1.解释加点部分字词。 ①貌若甚戚者( ) 若毒之乎( ) ②安敢毒耶( ) 孰知赋敛之毒( ) ③哀而生之乎( ) 叫嚣乎东西( ) ④则已后矣( ) 可以已大风( ) ⑤呼嘘毒疠( ) 号呼而转徙( ) ⑥触草木,尽死( ) 以尽吾齿( ) ⑦谨食之(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⑧君将哀而生之乎( ) 乡邻之生日蹙( ) 2.指出加点词用法。 ①哀而生之乎( ) 殚其地之出( ) ②向吾不为斯役( ) ③汪然出涕曰(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④吾父死于是( ) ⑤岁赋其二( ) ⑥腊之以为饵( ) 3.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 )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吾恂恂而起( ) ⑤而吾蛇尚存( ) ⑥而吾以捕蛇独存( ) 4.写出下列“于”字的意思。 ①苛政猛于虎( )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 ) ④吾祖死于是( ) 5.写出“以”字的意思。 ①可以已大风( ) ②今以蒋氏观之( ) ③以捕蛇独存( ) ④以啮人无御之者( ) ⑤太医以王命聚之( ) ⑥以尽吾齿( ) 6.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①当其租入( ) ②视其缶( )③今其室( ) ⑤专其利( ) ⑥竭其庐之入( )
7译句。 (4空 -:日万顷 长,空() ①君格哀而生之乎? )此乐圜() 不以已戀() ②中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为()(开:漉月不团() 2通银字:0)百崴人兴() 记之( ⑨岂着吾乡邻 0)i历四年春,聯子京请回巴驶那 ⑨孰知欺做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天下之忧雨忧,厦天下之乐面乐。〔 解释古义:()气万千古义:(2量斯人古义 ⑥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5流恃至今的成语 6解释:增其旧凹 横无际国( 8解课文内 此则香阳横之大见也〔)首人之逃奥 1)本文中心句是 )作着对农民既同情又无能为力 事冥冥( 春和国明 的句子是 予人之心()()图 (2),用筒明的语官说说暮氏“汪然出游”的原因 8.重点语句看译 (1)明年,遁人和,百废具兴 (3),将氏的两次“成”,各为了什么面“咸”?作者的两次“悲”,又是为了什么?用 自己的话加以筒回答 (2)览物之情,得无异子? (4.选文从〔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种征 (3)考夫霜军军,连月不开 5).逸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造文算一裊,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4至着春和景明,波潮不你。 B.“安敢毒耶”回应首文,说明基个大段叔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国答 C将氏自的话,要衰达的被心露恳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臭 (5)去国怀乡,忧诊畏讥。 说”这种文体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甸就体现了这个 (6),暮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写幕氏戀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被心的一句话是: ()予尝京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氏把自己取乡邻的遑通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国答对比的地果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共君 (9).将氏辅蛇九死一生,却不以输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本原 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篷(不解过10字)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朝的着名文学家 他的字是 他的作 (11)成长烟一空,月千里 品收集在《_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蛇者说》的意恳是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五.《岳阳楼记》 9惠解性康写 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至若春和景明 Q2遁:政人和() 北峡()(③)观:予失巴驶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圆也 出薏潮老太为款的子头对,你烟到范仲类(阳记中
3 7.译句。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译: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 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 8.理解课文内容 (1)本文中心句是( ),作者对农民既同情又无能为力 的句子是( ) (2).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 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 (4). 选文从(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5).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说”这种文体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6).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 (7)写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 )。 (8)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回答对比的结果。 答: (9).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 10 字)。 答: (10)《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他的字是__ ___,他的作 品收集在《__________ __》。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捕蛇者说》的意思是 ( )。 五.《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⑴和: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⑵通: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⑷空: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⑸一: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⑹极: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⑻或: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⑼开:连月不开( ) 2.通假字:⑴百废具.兴( )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解释古义:⑴ 气.象.万千 古义: ⑵ 微.斯人 古义: 5.流传至今的成语: 。 6.解释:增其旧制. ( ) 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 ) 山岳潜.形( ) 薄.暮冥冥( ) 春和景.明(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把.酒临风( ) 8.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9.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 )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 (3)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 (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的两句话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夹败的痛苦,我们应拥 1.有事然临于泉上者,畔翕亭也 )的心 5)范仲淹是( )(朝代) )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调是 2畔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0课文绾二段地是说“……迁客骚人,乡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阔述的 4若夫日出面林拿开,云归而岩穴嚷,略明变化者,山同之朝幕也。 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5苍白发,東然乎其间者,太守辟也 1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量 A、逸文第①段中“朝嗶夕阴 B、选文算段中的“览物之情 c、选文算②、段除写景之外 D、选文写“晴景”用语雄潭浓郁 址产 千变万化的特点。 6.人知从大守游蔺乐,而不知大守之乐其乐也 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三)文中乳在还在用的成语:( 12,课文第国段是进亦忧,遇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四)、文拿的中心訇是 )“古仁人“能够傲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 【五)写山同朝幕之景的句子是: 写四之景旬子 1、很国对种不周要色产生了要和高的情,作誊这一内的目的是什么2是(),食之不在现在常用来示什么? 七)“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害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 ).本文通过写山水之乐、宴之乐、乐人之乐,折发丁作者( (九)第①段描写山阿不同时间的录色,表现作者〔 )的心情 15.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十).选文算一段描述丁四个场景,分别是( )其中中心画面是 性的文字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是及与民同乐的情 16,文中“古仁人之心嘴指(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啊与( B.选文算二段使用了树托手法:以“侖鳥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树 形成了对比 游人之乐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餞,前后呼应,结构严道 D.“傲中有基、惜幕有敦、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点 六.《翕亭记》 十二).“人知从大守游面乐,而不知大守之乐共乐也。”体现了大守的什么恳想? 一)、根据注新,词语解释 L民滁皆山也()2望之縊而派秀者 着谁 6.辟霜 在酒 7得之心雨面之酒也() 十三).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面着穴()9大守世面宾寥因地() 12之乐 13野发而幽香:位木团而繁朗〔) 14.毒堡竹() 弈者胜 十四)《畔翕亭记》作者 ),是( )朝 17【然平共者( )家、()寒。他自号(),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18.林阴量() 二)句子翻译
4 的两句话: ( )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 有( )的心态。 (5)范仲淹是( )(朝代)( )家、( )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 。 10、课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 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 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12.课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 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 因( )。 1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回答。.‘ 答:. 14.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 15.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的文字。 答 16.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_ 形成了对比。 1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六.《醉翁亭记》 (一)、根据注释,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 3.翼.然.临于泉上者( )( ) 4.名.之者谁( ) 5.饮少辄.醉( )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8.云归.而岩穴暝( )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10.吾谁与归.( )11.休于.树( )12.宴酣.之乐( )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 14.非丝.非竹.( )( ) 15.弈.者胜( ) 16.觥.筹.交错( )( ) 17.颓.然.乎.其间者( )( ) 18.树林阴翳.( ) 19.太守谓.谁( ) (二)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三)文中现在还在用的成语:( ) (四)、文章的中心句是: (五)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写四时之景句子 是: 。 (六)“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七)“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答 (八).本文通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抒发了作者( ) 思想情感。 (九)第①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 )的心情。 (十).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其中中心画面是 (_ ) (十一).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 “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十二).“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答: (十三).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十四)《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2013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答案 簦: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比喻有坛大抱负的人。荀富贵,无相忘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反抗着神、最具敢舞性的一句话是哪句? 陈涉世家》 谷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桑大子扶苏,引翅人 A发间左国戊渔阳“這”通“谪”,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调 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莞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B为天下雷“唱”通“倡”,倡导。C固怪之矣“以”遁“已”,已 (6)陈胜 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提了民心 D國坚执恍“被”通“披”,穿 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救果是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變政权;各郡县鈴鈴举事响应陈涉 选亡)B又 所旁丛祠中(暗地) 面甸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 E巴至陈(等到)F.号令 事(集会商量) 3词类活用 8.下面对逸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下秦久矣(意动用法是“以……为苦”的意思。)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鸽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CD 往语,曾指目陈胜(名词作动词,用眼晴注视。)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着反抗的力 (使动用法,是 恼怒”的意思。) C陈胜打出扶苏、项薇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誉二人报仇 置人所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名调作动词,“用笼罩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 (1)图A天大雨 B与皆来计事(聚集 韵之‘高骚》),该书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京、(文学) (2) A项燕为楚 、将领)B上使外图兵(动词:率领 家和(恳想)京 (3) B.之区所旁丛词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0、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4) A乃丹帛 B得鱼腹中围(字条 答:他是一个志向远大、足智多谋、善于斗争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 之者公子扶苏〔是 做、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圈A揉数 B扶苏以数谏囡(名调,绿故 ()通人甚团之:对……到诧异②欲其林:尽③仿若有光:隗隐 B.伐无(这里 会所认为好的约 攻治 整齐的样于(6桑竹之 .改盈汝款要增兵().是孕腰没 不在(官名,县令) 数词.几) 海又、惋情余人各复圈至其寡:邀请⑨此中 人云:告诉 大守:拜见0导向所越标记Q欣然圆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趣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极本原因是什么? Q后遂无问图者渡口 簦:直接原因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新 2.解释下列调的古义 原因:天下苦久矣 交遁(交错相通) 妻子和儿女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臭论准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其已经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必说,夏不必说) 过有哪些步康? 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 岄、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 答: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准备;置书鱼腹、火狐鸣,萍) 作用是:威众,步黑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各比 ?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 (1)芳草蝉美 已地位的愿望? 译:花草地 丽,暮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2013 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答案 一.《陈涉世家》 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调。 B.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C.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 经。 D.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今亡.亦死 (逃亡)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地) C.卒中往.往.语。 (到处)D.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E.比.至陈 (等到)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商量) 3.词类活用 A.天下苦.秦久矣(意动用法,是“以……为苦”的意思。)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注视。) C.忿.恚.尉。 (使动用法,是“使……恼怒”的意思。) D.陈胜王(“王”, 名词作动词,“为王”) 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F.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4.一词多义: (1)会 A.会天大雨(恰逢) B.与皆来会计事(聚集) (2)将 A.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B 上使外将兵(动词:率领) (3)次 A.皆次当行(编次)B.之次所旁丛词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4)书 A.乃丹书帛(写) B.得鱼腹中书(字条) (5)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是) (6)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做、当) B.为天下唱(介词:给、替) (7)故 A.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B.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 (8)道 A.道不通(道路) B.伐无道(这里指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 政治) (9)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派) B.陈守令皆不在(官名,县令) (10 数 A.以数谏放(多次) B.卒数万人(数词.几) 5、略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舆论准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其已经 过有哪些步骤? 答: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作用是:威众。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 己地位的愿望呢? 答;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反抗精神、最具鼓舞性的一句话是哪句? 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 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6)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 动 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 矣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 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武帝)长达 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该书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 家和(思想)家。 10、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他是一个志向远大、足智多谋、善于斗争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 二.《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⑴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⑵欲穷其林:尽 ⑶仿佛若有光:隐隐 约约 ⑷才通人:仅 ⑸俨然:整齐的样子 ⑹桑竹之属:类 ⑺悉如外人:都 ⑻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⑼咸来问讯:都 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详细 ⑾皆叹惋:感叹、惋惜 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⒀此中 人语云:告诉 ⒁诣太守:拜见 ⒂寻向所志:标记 ⒃欣然规往: 计划,打算 ⒄寻病终:不久 ⒅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2.解释下列词的古义 交通(交错相通 ) 妻子(妻子和儿女 )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 津)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基齐的房合,还有肥 (1)天下 (2)猛浪考奔跑的马 沃的田地、美爾的池沼、桑 林之类 (3)皆生 人看了娼到有寒冷之意的树(4)争高 3)阡陌交還,鸡犬相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译:田间小路 四遁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A.窥谷忘反(遁“返門)B.在昼犹昏(夜唬)C.负勢竞上(向上)D.从流 (4黄发垂增,并怡然自乐 飘荡(随着) 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快乐。 4.作者用“青山异 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青”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在哪里?水“异”在娜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山,曾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水激石,泠泠作喇;好鸟相鸣,要要成韵。蝉则千转不劳,猿则百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叫无绝。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写水的“异水曾磨,千丈见。游鱼细石,直視无碍。急淌甚箭 译:(临别时)村里人幅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猛浪若奔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国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事几件事? 5.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宗。写了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共三件事 答:加深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 6.看到富春江的青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嘉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 们为什么不属高开? 这些路慨? 答:“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人想在源中生活。因为(1)源中生活安答:作者发出了“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谷忘反的慨。 宁,(2)能安居乐业,(3)和啦相处所以不愿意高开。 这是中心句,表现了作者酃弃名利的恳爆 7.陶渊明虚构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四.《捕蛇者说》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進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迪,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 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D能匿甚戚者(好像) E毒之乎 8.渔人偶遢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 国厦生之回吧(语词喝)圈(毒 答: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遑求,以及在当时杜会条件下塞想无法 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 ⑨叫回后矣了已经) 可大凤意 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潭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齿(过 “黄发垂增”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 饲”,喂养) 逼而 土之有〔吃) 的生活图景? 君将袁面生之乎(使……活下去)乡邻之性日曼("生活) “发垂着”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发垂着,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 2.指出加点词用法 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哀面生区乎(代词,指我)殚其地区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 10陶渊男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着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性) 人心中的“桃花派”,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②向不斯役(做,干,动词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剩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 的样子,词尾)图得而庸之以为饵〔然而 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 在这件事) 社会的速求。郭沐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 悉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①黑质面白章(表并列关系)②然 1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杰 6福面量之以为饵(表顺承关系 出的文学家。他曾留下“(不为五斗米折展)”的典故 ③君将哀面生之乎(表递进)④吾 ⑤面吾蛇尚存(表转折 ⑥面吾以蛇独存(然面,表转折 与朱元思书》 写出下列“于”字的意思 1.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用法 ①苛攻囝虎〔比) 积囝今六十岁奥(到) ③余将告莅事者(向) 3)猿则百叫 停止)(4) 着,望峰息心。(至) 5.写出“以”字的意恳 2解释下列调语在句中的意恩 ①可四巳大风(用) ②今四暮氏观之(凭)
6 译:(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 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答;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共三件事。 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 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答:“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人想在源中生活。因为(1)源中生活安 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所以不愿意离开。 7.陶渊明虚构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答: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 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 答: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 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 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 的生活图景? 答:“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 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 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 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 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 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1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杰 出的文学家。 他曾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三.《与朱元思书》 1.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 (2) 欲穷其林。( 走完 ) (3)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2)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3)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4)争高直指 笔直地向上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 飘荡(随着) 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 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答: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5.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 这些感慨? 答: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这是中心句,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四.《捕蛇者说》 1.解释加点部分字词。 ①貌若甚戚者( 好像 ) 若毒之乎( 你 ) ②安敢毒耶( 怨恨 ) 孰知赋敛之毒( 毒害 ) ③哀而生之乎( 语助词,吗 ) 叫嚣乎东西(在 ) ④则已后矣( 已经 ) 可以已大风(治愈 ) ⑤呼嘘毒疠( 呼吸 ) 号呼而转徙( 呼叫 ) ⑥触草木,尽死( 全部 ) 以尽吾齿( 过完 ) ⑦谨食之( 通“饲”, 喂养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 ⑧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下去 ) 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 2.指出加点词用法。 ①哀而生之乎(代词,指我) 殚其地之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②向吾不为斯役(做,干,动词) ③汪然出涕曰(……的样子,词尾)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而 ) ④吾父死于是( 在这件事 ) 3.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关系)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顺承关系)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表递进) ④吾恂恂而起(表修饰) ⑤而吾蛇尚存(表转折) ⑥而吾以捕蛇独存(然而,表转折) 4.写出下列“于”字的意思。 ①苛政猛于虎(比,)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向) ④吾祖死于是(在) 5.写出“以”字的意思。 ①可以已大风( 用 ) ②今以蒋氏观之( 凭 )
以捕蛇独存(因 四嗜人无御之者(如果) 乡邻“旦旦有是”与幕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作用:突出衬托了“” 大医以王命豪之 尽吾齿(来,用来 的不幸甚于“役”戚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字意义和用法 7)写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吾斯役之不幸,来 〔代词,那) 若复吾不幸之甚也) 代词,那 ⑤专医和(代调,这种) (8)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遑逼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 之入(代词,他们 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7.译句 答:(算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宣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算二次:乡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邻们鸡犬不宁 则“驰然而 廳廉面乐 我活下去吗? 9).蒋氏擂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面自得共乐。造成这种反常心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解过10字)。:幫敛之毒有甚于蛇 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忧〔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者平 不得安宁啊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寒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译:哪里像我的乡邻天天有这样冒着死亡威胁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岳阳楼记》 ④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出下列多义词在各訇中的意义 孰知做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客比这毒蛇更厉 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困景明(和煦)(2)遁:政圃人和 (通向)(3)观:予团夫巴驶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圆 侠夫观人风者得焉。译:用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考察民情的人得到象) (空:浊浪排图〔天空)长烟一图(消散)(-:□癟万顷(-) 8理解课文内容 长烟空(全)():南潇湘 为(1)本文中心句是(款知赋傲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作者对农民既同情又无 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2).用筒明的语言说说幕氏“汪然出弹”的原因 (8)或:而区长烟一空(有时候) 二着之为(或许,也许) 答: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史难。 (9开:连月不团(放 (3).将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 2.通假字: 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筒要回答 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着氏的算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裘险而忧伤;第二次“戚 3.调类活用 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和恢复纳税面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将氏一家的 ()庆历四年春,子京询囝巴驶郡(名词作动词,“做……大守”。) 幸遑遢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做之毒面伤悲(为 (2天下之忧而忧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在 选文从(外形、毒性、蓟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 4流传至今的成语:政通人和、浩浩汤、一碧万顷、心旷神怕 自己的话概括) (5).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5解释:增荚旧(规糗〕横无际(边)朝夕阴(日光 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基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 此则岳阳楼之大园也 C氏自述的话,夏表达的核心意恩是“今虽死乎此,比晋乡邻之死则已后 日光) D.“说”这种文体注重文果,如选段大量健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 (1)鸬明年,政還人和,百康具兴 6)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果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 译:到了第二年,政 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 说明其作用 起来了 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 比;②悍史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暮氏“驰然而卧”、“愿廳面乐”形成对比;③ 现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7 ③以捕蛇独存( 因 ) ④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 ) ⑤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 ) ⑥以尽吾齿( 来,用来 ) 6.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①当其租入( 他,指捕蛇者 ) ②视其缶(代词,那 ) ③今其室( 代词,那 ) ⑤专其利(代词,这种 ) ⑥竭其庐之入( 代词,他们 ) 7.译句。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忧(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 不得安宁啊。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译:哪里像我的乡邻天天有这样冒着死亡威胁 的事! ④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 害的呢? 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用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考察民情的人得到 它。 8.理解课文内容 (1)本文中心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作者对农民既同情又无 能为力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 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 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 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 社会)。 (4). 选文从(外形 、 毒性 、 药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 自己的话概括) (5).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 矣”。 D.“说”这种文体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 特点。 (6).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 说明其作用。 答: 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 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 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作用:突出衬托了“赋” 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7)写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吾斯役之不幸,未 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8)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 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答:(第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 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9).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 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 10 字)。 答: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者乎 9、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 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五.《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 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⑼开:连月不开(放晴) 2.通假字: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在…… 之后”。) 4.流传至今的成语: 政通人和 、 浩浩汤汤 、 一碧万顷 、 心旷神怡 、 气象万千 、 百废具兴 。 5.解释:增其旧制.( 规模 ) 横无际涯.( 边 ) 朝晖.夕阴( 日光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 山岳潜.形( 隐没 ) 薄.暮冥冥( 迫近 ) 春和景.明( 日光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 思想品德 ) 把.酒临风( 持、执 ) 6.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 起来了。(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雨掌霏,连月不开。 的情感 译:在那丽连绵不断,月不晴的时候。(点词:开,放 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回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 待到賽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不以 “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 「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的是什 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己悲”的思 也裘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之度外。(点词:宠,荣耀1乐而乐” 12,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服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恋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的备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推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13,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纂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喜或悲。(点词;以,因 黄洞庭湖的壮美录象,历代文人量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文中“古仁人之心”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 下之忧而忧 仁人”与(迁客 成了对 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5.“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 译1如果大片烟罢完全消傲了,餃渣的月光一泻千里, 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白 (12)刻唐贤今人诗咸与其上 16、《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 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刻在上面, 政治家 )家 六.《醉翁亭记》 (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或表现进亦忧,亦忧的句子)是:居庙 根据注,词语解释 之高则忧其民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环滁皆山也(环绕,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秀丽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脚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 3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4名之者谁(给 模的两无方水奖还分式霸繁而后天下之乐死 5饮少辄醉(就)6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8云归而岩穴嘆(聚集)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 面对人生中成功 10吾谁与归(归依)1休于树(在)12宴瞰之乐(尽兴的喝酒 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 的心态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香花)(开)(黛荣激长 物之情,得无异乎? 14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15弃者胜(下棋 16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17颗然乎其间者(醉■的样子)(于 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8树林阴屠(遮益) 19太守谓谁(是) 答: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 悲凉以己悲。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座亭子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是醉翁亭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 2醉翁之意不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c、选文第②、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恋”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 “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重点词: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点词:宠,荣耀; 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 种表现不同。(重点词: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重点词:以, 因 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7.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 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 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心态。 8、课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 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 悲凉以己悲。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 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 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10.课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 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11.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 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答:.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12.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3.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 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答: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 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 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14.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 仁人”与(_迁客骚人)_形成了对比。 15.“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 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16、《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 六.《醉翁亭记》 (一)、根据注释,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 (环绕,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秀丽) 3.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4.名之者谁(给……命名) 5.饮少辄醉(就) 6.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8.云归而岩穴暝(聚集)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跟从) 10.吾谁与归(归依)11.休于树(在)12.宴酣之乐(尽兴的喝酒)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香花)(开)(繁荣滋长) 14.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15.弈者胜(下棋) 16.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17.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于) 18.树林阴翳(遮盖) 19.太守谓谁(是) (二)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有一座亭子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 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嚼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渐消尽,蕃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 起来国。这 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译:一个面容苍老、清头白发的人,香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 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恒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三)文中现在还在用的成语 前呼后应 觥筹交错 (四)文章的中心句是:醉能同其乐。本文衰面上写(醉),实质上写(乐) 五)写山间朝事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幂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四 时之景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六)“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 别的方面 (七)“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 与民同乐之 八,本文作者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人名)本文通过写山水 抒发了作者(上 什十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源人游 乐亦无穷)的心情 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其中中心面是(太守)中错误的二项。(B) 本文衰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逸文算二段使用了补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补“游人之乐”,又以“太 守之乐”村“游人之乐 全文在写 “乐”为主线 后呼应,结构严道 前后 “傲中有基、错落有歌、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十二).“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大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 恳想? 答:与民同乐 十三).你认为文中大守的生 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数未太守单集活卖走表断周简作者在际吏的我您下司到有真图 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樟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着神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十四)本文作者是(歇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翕),晚年又号(六 )厝士,(宋)朝的文学家
9 译: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 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 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三)文中现在还在用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水落石出 、 前呼后应 、 觥筹交错 (四)、文章的中心句是: 醉能同其乐。 本文表面上写(醉),实质上写(乐)。 (五)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写四 时之景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者 。 (六)“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 别的方面。 (七)“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 与民同乐之乐。” (八).本文作者是(北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人名)。本文通过写山水 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 思想情感。 (九)第①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乐亦无穷)的心情。 (十).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_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_)其中中心画面是(_太守宴) (十一).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B )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 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十二).“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 思想? 答:与民同乐 (十三).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 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 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十四)本文作者是(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 一)居士,(宋)朝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