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综合度高且 渗透率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 一,是建设健康中国和保障民生福社的重要支撑。为落实加快建 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世界级生 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使命,促进“十四五”时期本市生物医药 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上海是参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与创新合作的重要城市, “十三五”期间,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不断 优化,龙头和骨干企业成长壮大,逐步形成了创新要素富集、国 际化程度高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稳健发展。2020年,全 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从 2016年的958.6亿元增至2020年的1416.6亿元,平均增速10.3%. 生物医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6年的284家增至2020年的409 家,其中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从2016年的16家增加到29家
1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综合度高且 渗透率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 一,是建设健康中国和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为落实加快建 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世界级生 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使命,促进“十四五”时期本市生物医药 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上海是参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与创新合作的重要城市, “十三五”期间,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不断 优化,龙头和骨干企业成长壮大,逐步形成了创新要素富集、国 际化程度高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稳健发展。2020年,全 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从 2016年的958.6亿元增至2020年的1416.6亿元,平均增速10.3%。 生物医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6年的284家增至2020年的409 家,其中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从2016年的16家增加到29家
2家医药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十强”。 表1 “十三五”时期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938.8 1067,3 11766 1319,9 1416,6 营业收入(亿元) 999.8 1093.3 1198.3 1377.0 1448.8 利润总额(亿元) 152.7 157,2 157.4 2085 220.5 出口交货值(亿元) 105.0 113.2 137.7 134.7 151.7 备注:本表数据家源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女发展量告和国家统计局数据 2、高端产品实现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由传统医药工业“单项较强”向 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生物制品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多项创新发展转 型升级。其中,缓控释制剂、脂质体制剂等新型制剂和抗肿瘤药 物、抗艾滋病药物已成为上海化学制药领城的重磅产品;生物制 品领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实现产业化,细胞免疫治疗创 新发展;高端医疗影像、植(介)入器械和诊断设备等多方面取 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问,全市规模以上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业、生物制品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分别为 12.6%、10.3%和17.3%:2020年产值分别为538.6亿元、164.0亿 元和288.9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比重分别为38.0%、11.6%
2 2家医药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十强”。 表1 “十三五”时期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958.6 1067.3 1176.6 1319.9 1416.6 营业收入(亿元) 999.8 1093.3 1198.3 1377.0 1448.8 利润总额(亿元) 152.7 157.2 157.4 208.5 220.5 出口交货值(亿元) 105.0 113.2 137.7 134.7 151.7 备注:本表数据来源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和国家统计局数据 2、高端产品实现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由传统医药工业“单项较强”向 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生物制品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多项创新发展转 型升级。其中,缓控释制剂、脂质体制剂等新型制剂和抗肿瘤药 物、抗艾滋病药物已成为上海化学制药领域的重磅产品;生物制 品领域,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实现产业化,细胞免疫治疗创 新发展;高端医疗影像、植(介)入器械和诊断设备等多方面取 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业、生物制品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分别为 12.6%、10.3%和17.3%;2020年产值分别为538.6亿元、164.0亿 元和288.9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比重分别为38.0%、11.6%
和20.4%。 3、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前沿创新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创新产 品相继上市应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九期 一)、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胶囊(爱优特)等8个1类创新药批 准上市;首台国产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 机体层成像仪)、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等19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获批上市:新冠检测试剂盒、智能医疗影像产品等为保障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 业化”“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猴)” 等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和入选“中国十大科技 进展”:知识产权授权交易达到新高度,SARS-CoV-2中和抗体等 交易达到20余宗。 4、产业集聚态势明显,特色园区有机联动 “十三五”期间,上海着力推动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 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特色产业因区建设,产业空间承载能力 加速提升,逐步形成有机联动、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 “1+5+X”重点产业园区聚集了本市80%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 业,贡献了超过80%制造业产值:批准上市创新药均来自生物医 药产业园区;集聚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转化医学国家重大
3 和20.4%。 3、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前沿创新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创新产 品相继上市应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九期 一)、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胶囊(爱优特)等8个1类创新药批 准上市;首台国产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 机体层成像仪)、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等19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获批上市;新冠检测试剂盒、智能医疗影像产品等为保障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 业化”“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猴)” 等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和入选“中国十大科技 进展”;知识产权授权交易达到新高度,SARS-CoV-2中和抗体等 交易达到20余宗。 4、产业集聚态势明显,特色园区有机联动 “十三五”期间,上海着力推动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 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空间承载能力 加速提升,逐步形成有机联动、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 “1+5+X”重点产业园区聚集了本市80%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 业,贡献了超过80%制造业产值;批准上市创新药均来自生物医 药产业园区;集聚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转化医学国家重大
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等落地运行:张江 示范区形成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等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融结合更加紧密 “十三五”期间,上海积极推进落实生物医药发展规划与产 业政策,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环境,陆续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生物 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 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内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优化行 业准入,落实税费政策,增加土地用房供给等。加快生物医药产 融结合,启动运作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累计上市生 物医药企业38家,其中市值超千亿元2家。2020年,本市生物 医药领域累计完成融资198起,其中1P0融资13起。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 期,面临着内外部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国际技术贸易合作更 具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催化国际产业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引发逆 全球化趋势,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创新链、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 和完整等挑战。二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推动医工交叉价值变化、产业组织和运
4 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等落地运行;张江 示范区形成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等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融结合更加紧密 “十三五”期间,上海积极推进落实生物医药发展规划与产 业政策,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环境,陆续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生物 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 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内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优化行 业准入,落实税费政策,增加土地用房供给等。加快生物医药产 融结合,启动运作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累计上市生 物医药企业 38 家,其中市值超千亿元 2 家。2020 年,本市生物 医药领域累计完成融资 198 起,其中 IPO 融资 13 起。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 期,面临着内外部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国际技术贸易合作更 具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催化国际产业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引发逆 全球化趋势,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创新链、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 和完整等挑战。二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推动医工交叉价值变化、产业组织和运
营管理变革,为研发生产与个性化、精准化临床应用深度融合创 造条件。三是创新突破开辟产业新赛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下一代基因测序等生物医药技术的创新突破,对细分领域发展带 来了快速扩张机会,脑科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等 前沿领域孕育着颠覆性创新价值。四是需求侧改革促进供给侧变 革。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带量采购、医改等,引发新 一轮产业整合与市场集中,行业的供应链合作与供给保障孕育着 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 方向、大趋势,抓住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 循环战略链接的重大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瞄准生物医药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聚焦“企业、平台、临 床、基地、基金、生态”六大支撑,坚持“产业、空间、创新、 服务、人才、政策”六链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研 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链整体布局,深入实施“张江研发
5 营管理变革,为研发生产与个性化、精准化临床应用深度融合创 造条件。三是创新突破开辟产业新赛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下一代基因测序等生物医药技术的创新突破,对细分领域发展带 来了快速扩张机会,脑科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等 前沿领域孕育着颠覆性创新价值。四是需求侧改革促进供给侧变 革。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带量采购、医改等,引发新 一轮产业整合与市场集中,行业的供应链合作与供给保障孕育着 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 方向、大趋势,抓住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 循环战略链接的重大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瞄准生物医药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聚焦“企业、平台、临 床、基地、基金、生态”六大支撑,坚持“产业、空间、创新、 服务、人才、政策”六链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研 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链整体布局,深入实施“张江研发
+上海制造”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 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二)发展原则 一一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 把创新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充分发挥企业技 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 大科学设施等创新策源功能,主动与国际接轨,强化细胞与基因 药物、高端医学影像、类脑科学和精准快速检验等技术创新成果 产业化。 一一坚持聚焦高端、全链发展 紧抓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前沿发展和专业分工,推进本市产业 链上下游的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向产业链的 高端延伸,增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营造产业发展绿色生态 圈,形成产业雁阵之势,支撑倍增发展。 一一坚持数字赋能、全面转型 推进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 生物医药研发、转化、生产、流通、服务等整个链条的全面数字 化转型,建设生物医药智慧工厂,提升医药流通智能化水平
6 +上海制造”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 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 把创新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充分发挥企业技 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 大科学设施等创新策源功能,主动与国际接轨,强化细胞与基因 药物、高端医学影像、类脑科学和精准快速检验等技术创新成果 产业化。 ——坚持聚焦高端、全链发展 紧抓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前沿发展和专业分工,推进本市产业 链上下游的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向产业链的 高端延伸,增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营造产业发展绿色生态 圈,形成产业雁阵之势,支撑倍增发展。 ——坚持数字赋能、全面转型 推进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 生物医药研发、转化、生产、流通、服务等整个链条的全面数字 化转型,建设生物医药智慧工厂,提升医药流通智能化水平
一一坚持区域联动、错位发展 围绕“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积极推动区区产业合作,把 各特色产业园区作为重要承载平台,打造全市产业一体化的协同 发展:协同推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共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在长三 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产业技术创新 策源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 群核心承载地。 一一产业增长提速 “十四五”期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速快于“十三五” 时期,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10000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 2400亿元:打造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品种25个。 一产业空间扩大 “十四五”期间,推出可用空问累计26000亩,持续提升 “1+5+X”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成效,成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 主承载区,建成6个营业收入百亿级产业园区
7 ——坚持区域联动、错位发展 围绕“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积极推动区区产业合作,把 各特色产业园区作为重要承载平台,打造全市产业一体化的协同 发展;协同推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共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在长三 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产业技术创新 策源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 群核心承载地。 ——产业增长提速 “十四五”期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速快于“十三五” 时期,到 2025 年产业规模超 10000 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 2400 亿元;打造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品种 25 个。 ——产业空间扩大 “十四五”期间,推出可用空间累计 26000 亩,持续提升 “1+5+X”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成效,成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 主承载区,建成 6 个营业收入百亿级产业园区
——创新能级提升 “十四五”期间,国产1类创新药品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 市累计分别达到15个和35个。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 收入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0个以上。 一一卓越企业集聚 到2025年,拥有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医药制造业企业4 家左右,培育全球制药50强、医疗器械50强企业3家。“十四 五”期间新增上市企业25家。 三、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以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攻关、创新产品突破和产业 化为主线,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设施和转化平台,优化全市生物医 药产业公共要素配置。实现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 品制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创新成采产业化,基本建 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1、高端生物制品引领突破发展 保持并发挥本市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 领先优势,大力发展下一代双多抗、ADC抗体偶联药物、蛋白降
8 ——创新能级提升 “十四五”期间,国产 1 类创新药品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 市累计分别达到 15 个和 35 个。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 8%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 收入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 10 个以上。 ——卓越企业集聚 到 2025 年,拥有年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医药制造业企业 4 家左右,培育全球制药 50 强、医疗器械 50 强企业 3 家。“十四 五”期间新增上市企业 25 家。 三、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以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攻关、创新产品突破和产业 化为主线,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设施和转化平台,优化全市生物医 药产业公共要素配置。实现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 品制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基本建 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1、高端生物制品引领突破发展 保持并发挥本市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 领先优势,大力发展下一代双多抗、ADC 抗体偶联药物、蛋白降
解靶向嵌合体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制品、溶瘤病毒制品、核酸 疫苗与药物等生物制品,加快免狡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溶瘤病 毒、微生物药物等相关技术产品的研究和转化,在临床级病毒载 体、高表达细胞株、大规模细胞培养工艺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实现 突破,力争成为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核心地。 2、创新化学药及制剂高端绿色发展 保持并发挥本市化学药科研基础扎实和工业体系健全的优 势,加快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首仿药的研 发与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基于新机制、新靶点、新生物标志物和 新分子结构的创新药物研制,强化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缓控 释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吸入给药系统、儿童等特殊人群通 用剂型等高端制剂的研发转化,鼓励采用酶化学、不对称催化、 新型结晶和3D打印、智能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连续 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和规模化制造水平, 力争成为阿尔兹海默症、糟尿病等代谢障碍症全球创新药物主要 发源地。 3、现代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保持并发挥海派中医药传统老字号品牌特色优势,加强中医 典籍研究利用,大力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 分中药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
9 解靶向嵌合体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制品、溶瘤病毒制品、核酸 疫苗与药物等生物制品,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溶瘤病 毒、微生物药物等相关技术产品的研究和转化,在临床级病毒载 体、高表达细胞株、大规模细胞培养工艺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实现 突破,力争成为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核心地。 2、创新化学药及制剂高端绿色发展 保持并发挥本市化学药科研基础扎实和工业体系健全的优 势,加快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首仿药的研 发与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基于新机制、新靶点、新生物标志物和 新分子结构的创新药物研制,强化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缓控 释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吸入给药系统、儿童等特殊人群适 用剂型等高端制剂的研发转化,鼓励采用酶化学、不对称催化、 新型结晶和 3D 打印、智能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连续 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和规模化制造水平, 力争成为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等代谢障碍症全球创新药物主要 发源地。 3、现代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保持并发挥海派中医药传统老字号品牌特色优势,加强中医 典籍研究利用,大力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 分中药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
次开发、名贵中药材人工替代和中药量效关系等的研究。加大中 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产业转化的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现 代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中药材和中 药饮片经营者、医疗机构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 立完善信息化追溯、监控系统,提升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配方颗粒等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化中药龙头企业 和创新型企业,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并建设中医药产业相 关国际标准,解化一批走向世界的优质产品。力争成为应用现代 科学方法的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创新产品主要研发地。 4、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一体发展 保持并发挥本市在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植(介)入器械、体 外诊断试剂等领城的领先优势,聚焦高端影像诊断装备、高性能 体外诊断、医用机器人、先进治疗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围绕多 模态融合影像诊断设备、新型植入器械、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 地检验、医用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放射治疗、生命支持(体外 膜肺氧合机、人工器官等)、高端外科(微创、整形、能量等) 器械、移动医疗设备、生物医药高端仪器及生产装备等技术和产 品,加快医疗器械高端化、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精准化、 诊疗一体化发展,力争成为下一代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产品首发 地。 10
10 次开发、名贵中药材人工替代和中药量效关系等的研究。加大中 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产业转化的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现 代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中药材和中 药饮片经营者、医疗机构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 立完善信息化追溯、监控系统,提升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配方颗粒等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化中药龙头企业 和创新型企业,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并建设中医药产业相 关国际标准,孵化一批走向世界的优质产品。力争成为应用现代 科学方法的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创新产品主要研发地。 4、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一体发展 保持并发挥本市在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植(介)入器械、体 外诊断试剂等领域的领先优势,聚焦高端影像诊断装备、高性能 体外诊断、医用机器人、先进治疗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围绕多 模态融合影像诊断设备、新型植入器械、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 地检验、医用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放射治疗、生命支持(体外 膜肺氧合机、人工器官等)、高端外科(微创、整形、能量等) 器械、移动医疗设备、生物医药高端仪器及生产装备等技术和产 品,加快医疗器械高端化、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精准化、 诊疗一体化发展,力争成为下一代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产品首发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