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原则编号:【H】GCL1-2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OO五年三月
指导原则编号: 【 H】G C L 1 - 2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2 (一)常用分析方法 2 (二)方法学确证… …2 1、特异性 3 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3 3、定量下限 4、精密度与准确度… …4 5、样品稳定性 5 6、提取回收率 5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析 5 8、方法学质控… …6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6 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 .7 2、样品分析的数据… 7 3、其他相关信息… 7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7 (一)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8 1、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8 2、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3、进食对口服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3 4、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4 5、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14 (二)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目 录 一、概述····················································································································································1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2 (一)常用分析方法·················································································································2 (二)方法学确证······················································································································2 1、特异性······································································································································3 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3 3、定量下限·································································································································4 4、精密度与准确度·················································································································4 5、样品稳定性···························································································································5 6、提取回收率··························································································································5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析·······························································································5 8、方法学质控··························································································································6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6 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7 2、样品分析的数据···············································································································7 3、其他相关信息·····················································································································7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7 (一)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8 1、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8 2、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11 3、进食对口服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13 4、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4 5、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14 (二)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5
(三)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1、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2、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6 3、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4、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四、结语 18 五、参考文献 .19 六、著者… 20
(三)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15 1、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5 2、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6 3、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研究······························································································17 4、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17 四、结语·················································································································································18 五、参考文献······································································································································19 六、著者·················································································································································20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药物上述处置过程的研究,是全面认识人体 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的依据。 在药物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食 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 药物一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 学研究、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上述研究内容反映了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新药研 发实践中,可结合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以期阐明临床实践 所关注的该药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鉴于不同类型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各不相同,故应根据所研究 品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阶段所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合理 设计试验方案,采用科学可行的试验技术,实施相关研究,并作出综合性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药物上述处置过程的研究,是全面认识人体 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的依据。 在药物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食 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 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 学研究、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上述研究内容反映了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新药研 发实践中,可结合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以期阐明临床实践 所关注的该药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鉴于不同类型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各不相同,故应根据所研究 品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阶段所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合理 设计试验方案,采用科学可行的试验技术,实施相关研究,并作出综合性 1
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由于生物样品一般来自全血、血清、血浆、尿液或其他临床生物样品, 具有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如激素、维生素、胆汁以及可 能同服的其他药物)以及个体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 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灵敏、专一、精确、可靠的生物样品定 量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确证。 (一)常用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一质谱 联用法(LC一MS、LC-MS-MS,GC-MS,GC-MS-MS)等,可用于大多数药 物的检测;(2)免疫学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 分析法等,多用于蛋白质多肽类物质检测;(3)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抗 生素药物的测定。 从目前发展看,生物样品的分析一般首选色谱法,如HPLC、GC法或 LC一MS、GC一MS法,这类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一般都能适应临 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多数实验室也具备条件,因此应用最广,大约 90%的药物浓度测定可以用色谱法来完成。具体选用何种分析方法应根据药 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仪器条件以及借鉴文献方法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确定。 (二)方法学确证 建立可靠的和可重复的定量分析方法是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
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由于生物样品一般来自全血、血清、血浆、尿液或其他临床生物样品, 具有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如激素、维生素、胆汁以及可 能同服的其他药物)以及个体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 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灵敏、专一、精确、可靠的生物样品定 量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确证。 (一)常用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质谱 联用法(LC-MS、LC-MS-MS,GC-MS,GC-MS-MS)等,可用于大多数药 物的检测;(2)免疫学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 分析法等,多用于蛋白质多肽类物质检测;(3)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抗 生素药物的测定。 从目前发展看,生物样品的分析一般首选色谱法,如HPLC、GC法或 LC-MS、GC-MS法,这类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一般都能适应临 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多数实验室也具备条件,因此应用最广,大约 90%的药物浓度测定可以用色谱法来完成。具体选用何种分析方法应根据药 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仪器条件以及借鉴文献方法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确定。 (二)方法学确证 建立可靠的和可重复的定量分析方法是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 2
键之一。为了保证分析方法可靠,必须对方法进行充分确证,一般应进行 以下几方面的考察: 1、特异性(Specificity) 特异性是指在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够准确、专 一地测定分析物的能力。必须证明所测定物质是受试药品的原形药物或特 定活性代谢物,生物样品所含内源性物质和相应代谢物、降解产物不得干 扰对样品的测定,如果有几个分析物,应保证每一个分析物都不被干扰。 应确定保证分析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对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6个不同个体 的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 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以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对于以软电离质 谱为基础的检测法(LC-MS、LC-MS-MS)应注意考察分析过程中的介质效 应,如离子抑制等。 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Calibration Curve) 标准曲线反映了所测定物质浓度与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一般用回 归分析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所得的回归方程来评价。应提供标准 曲线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说明其线性相关程度。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 围为定量范围,在定量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 确度。 配制标准样品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生物介质,测定不同生物样品应 建立各自的标准曲线,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浓度个数取决于分析物可 能的浓度范围和分析物/响应值关系的性质。必须至少用6个浓度建立标准 曲线,对于非线性相关可能需要更多浓度点。定量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
键之一。为了保证分析方法可靠,必须对方法进行充分确证,一般应进行 以下几方面的考察: 1、特异性(Specificity) 特异性是指在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够准确、专 一地测定分析物的能力。必须证明所测定物质是受试药品的原形药物或特 定活性代谢物,生物样品所含内源性物质和相应代谢物、降解产物不得干 扰对样品的测定,如果有几个分析物,应保证每一个分析物都不被干扰。 应确定保证分析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对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6个不同个体 的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 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以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对于以软电离质 谱为基础的检测法(LC-MS、LC-MS-MS)应注意考察分析过程中的介质效 应,如离子抑制等。 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Calibration Curve) 标准曲线反映了所测定物质浓度与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一般用回 归分析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所得的回归方程来评价。应提供标准 曲线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说明其线性相关程度。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 围为定量范围,在定量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 确度。 配制标准样品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生物介质,测定不同生物样品应 建立各自的标准曲线,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浓度个数取决于分析物可 能的浓度范围和分析物/响应值关系的性质。必须至少用6个浓度建立标准 曲线,对于非线性相关可能需要更多浓度点。定量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 3
的生物样品浓度范围,不得用定量范围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计算时不包括该点,仅用于评价 干扰。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 内时,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 ±20%以内,其余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对 临床待测样品进行定量计算。当线性范围较宽的时候,推荐采用加权的方 法对标准曲线进行计算,以使低浓度点计算得比较准确。 3、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表示测定样品中符合准确度和 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LLOQ应能满足测定3~5个消除半衰期时样品 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1/20的药物浓度。其准确度应在真 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相对标准差RSD)应小于20%。至少应由5个标 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4、精密度与准确度(Precision and Accuracy).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 测量值的分散程度。通常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来考 察方法的精密度。一般RSD应小于15%,在LLOQ附近RSD应小于20%。 准确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 接近程度(即质控样品的实测浓度与真实浓度的偏差),重复测定已知浓度分 析物样品可获得准确度。一般应在85%~115%范围内(一般偏差应少于15 6),在LLOQ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偏差=【(实测值-标示值)标示值】X100%
的生物样品浓度范围,不得用定量范围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计算时不包括该点,仅用于评价 干扰。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 在可接受的范围之 内时,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 ±20%以内,其余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对 临床待测样品进行定量计算。当线性范围较宽的时候,推荐采用加权的方 法对标准曲线进行计算,以使低浓度点计算得比较准确。 3、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表示测定样品中符合准确度和 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LLOQ应能满足测定3~5个消除半衰期时样品 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1/20的药物浓度。其准确度应在真 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相对标准差(RSD)应小于20%。至少应由5个标 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4、精密度与准确度(Precision and Accuracy)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 测量值的分散程度。通常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来考 察方法的精密度。一般RSD应小于15%,在LLOQ附近RSD应小于20%。 准确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 接近程度(即质控样品的实测浓度与真实浓度的偏差),重复测定已知浓度分 析物样品可获得准确度。一般应在85%~115%范围内(一般偏差应少于15 %),在LLOQ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 :偏差=【(实测值-标示值)/标示值】X100% 4
一般要求选择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 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通常选择在LLOQ的3倍以内;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 的上限;中间选一个浓度。在测定批内精密度时,每一浓度至少制备并测 定5个样品。为获得批间精密度,应在不同天连续制备并测定,至少有连续 3个分析批(不少于45个样品)的结果合格。 5、样品稳定性(Stability) 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 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稳定的存放条件和时间,应在 确保样品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还应注意考察储备液的稳定性以及样品 处理后的溶液中分析物的稳定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6、提取回收率 从生物样本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应值除以标准品产生的响应 值即为分析物的提取回收率。也可以说是将供试生物样品中分析物提取出 来供分析的比例。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精密并 具有可重现性。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确证 上述分析方法确证主要针对色谱法,很多参数和原则也适用于微生物 学或免疫学分析,但在方法确证中应考虑到它们的一些特殊之处。微生物 学或免疫学分析的标准曲线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所以,应尽可能采用比化 学分析更多的浓度点来建立标准曲线。结果的准确度是关键因素,如果重 复测定能够改善准确度,则应在方法确证和未知样品测定中采用同样的步 骤
一般要求选择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 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通常选择在LLOQ的3倍以内;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 的上限;中间选一个浓度。在测定批内精密度时,每一浓度至少制备并测 定5个样品。为获得批间精密度,应在不同天连续制备并测定,至少有连续 3个分析批(不少于45个样品)的结果合格。 5、样品稳定性(Stability) 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 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稳定的存放条件和时间,应在 确保样品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还应注意考察储备液的稳定性以及样品 处理后的溶液中分析物的稳定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6、提取回收率 从生物样本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应值除以标准品产生的响应 值即为分析物的提取回收率。也可以说是将供试生物样品中分析物提取出 来供分析的比例。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精密并 具有可重现性。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确证 上述分析方法确证主要针对色谱法,很多参数和原则也适用于微生物 学或免疫学分析,但在方法确证中应考虑到它们的一些特殊之处。微生物 学或免疫学分析的标准曲线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所以,应尽可能采用比化 学分析更多的浓度点来建立标准曲线。结果的准确度是关键因素,如果重 复测定能够改善准确度,则应在方法确证和未知样品测定中采用同样的步 骤。 5
8、方法学质控 应在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确证完成以后开始测定未知样品。在测定生物 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时应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 的可靠性。推荐由独立的人员配制不同浓度的质控样品对分析方法进行考 核。 每个未知样品一般测定一次,必要时可进行复测。来自同一个体的生 物样品最好在同一批中测定。每个分析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 曲线,并随行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每个浓度至少双样本, 并应均匀分布在未知样品测试顺序中。当一个分析批中未知样品数目较多 时,应增加各浓度质控样品数,使质控样品数大于未知样品总数的5%。质 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小于15%,低浓度点偏差一般应小于20%。 最多允许1/3的质控样品结果超限,但不能出现在同一浓度质控样品中。 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则该分析批样品测试结果作废。 标准曲线的范围不能外延,任何浓度高于定量上限的样品,应采用相 应的空白介质稀释后重新测定。对于浓度低于定量下限的样品,在进行药 代动力学分析时,在达到Cmx以前取样的样品应以零值计算,在达到Cmax以 后取样的样品应以无法定量(Not detectable.,ND)计算,以减小零值对AUC 计算的影响。 整个分析过程应当遵从预先制订的实验室SOP以及GLP原则。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应通过实验证明。在临床报告中,应提供完成这些 实验工作的相关详细资料。建立一般性和特殊性标准操作规程、保存完整 6
8、方法学质控 应在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确证完成以后开始测定未知样品。在测定生物 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时应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 的可靠性。推荐由独立的人员配制不同浓度的质控样品对分析方法进行考 核。 每个未知样品一般测定一次,必要时可进行复测。来自同一个体的生 物样品最好在同一批中测定。每个分析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 曲线,并随行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每个浓度至少双样本, 并应均匀分布在未知样品测试顺序中。当一个分析批中未知样品数目较多 时,应增加各浓度质控样品数,使质控样品数大于未知样品总数的 5%。质 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小于 15%,低浓度点偏差一般应小于 20%。 最多允许 1/3 的质控样品结果超限,但不能出现在同一浓度质控样品中。 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则该分析批样品测试结果作废。 标准曲线的范围不能外延,任何浓度高于定量上限的样品,应采用相 应的空白介质稀释后重新测定。对于浓度低于定量下限的样品,在进行药 代动力学分析时,在达到Cmax以前取样的样品应以零值计算,在达到Cmax以 后取样的样品应以无法定量(Not detectable, ND)计算,以减小零值对AUC 计算的影响。 整个分析过程应当遵从预先制订的实验室SOP以及GLP原则。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应通过实验证明。在临床报告中,应提供完成这些 实验工作的相关详细资料。建立一般性和特殊性标准操作规程、保存完整 6
的实验记录是分析方法有效性的基本要素。生物分析方法建立中产生的数 据和QC样品测试结果应全部记录并妥善保存,并提供足够的可供评价的方 法学建立和样品分析的数据。 需提供的数据至少包括: 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 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仪器设备、分析条件,该方法所用对照品(被 测药物、代谢物、内标物)的纯度和来源;描述测定特异性、准确度、精 密度、回收率、定量限、标准曲线的实验并给出获得的主要数据列表;列 出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详细结果;描述稳定性考察及相关数据;根 据具体情况提供代表性的色谱图或质谱图并加以说明,并对所建立方法的 优缺点进行说明。 2、样品分析的数据 样品处理和保存的情况分析样品时标准曲线列表;用于计算结果的 回归方程;各分析批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综合列表并计算批内和批间精密度、 准确度;各分析批包括的未知样品浓度计算结果。 保存全部的原始数据资料。需主动提供20%受试者样品测试的色谱图复 印件或基本原始数据,包括相应分析批的标准曲线和QC样品的色谱图复印 件。 3、其他相关信息 注明缺失样品的原因,重复测试的结果。对舍弃任何分析数据和选择 所报告的数据说明理由。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
的实验记录是分析方法有效性的基本要素。生物分析方法建立中产生的数 据和QC样品测试结果应全部记录并妥善保存,并提供足够的可供评价的方 法学建立和样品分析的数据。 需提供的数据至少包括: 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 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仪器设备、分析条件,该方法所用对照品(被 测药物、代谢物、内标物)的纯度和来源;描述测定特异性、准确度、精 密度、回收率、定量限、标准曲线的实验并给出获得的主要数据列表;列 出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详细结果;描述稳定性考察及相关数据;根 据具体情况提供代表性的色谱图或质谱图并加以说明,并对所建立方法的 优缺点进行说明。 2、样品分析的数据 样品处理和保存的情况;分析样品时标准曲线列表;用于计算结果的 回归方程;各分析批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综合列表并计算批内和批间精密度、 准确度;各分析批包括的未知样品浓度计算结果。 保存全部的原始数据资料。需主动提供20%受试者样品测试的色谱图复 印件或基本原始数据,包括相应分析批的标准曲线和QC样品的色谱图复印 件。 3、其他相关信息 注明缺失样品的原因,重复测试的结果。对舍弃任何分析数据和选择 所报告的数据说明理由。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