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 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 去理解。 教学策略: 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 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 课型: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 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1/16
1 / 16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 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 去理解。 教学策略: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 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 课型: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 动。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 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 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 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 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 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 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 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卢·吉卜林 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 么) 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 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 2/16
2 / 16 板块一 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 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 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 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 一提吧! (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 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 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 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 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卢·吉卜林 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 么) 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 (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 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
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 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 (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来存 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从中知 道了什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 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 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 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 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 3/16
3 / 16 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 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 (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来存 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从中知 道了什么?(生交流)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 5.阅读目录。 (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 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 6.简介内容。 (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 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 20 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 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 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共读结尾。 (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 1 自然段,师读第 2 自然段,生读第 3 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
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 板块三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 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 容有趣语言生动) 3.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 绍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小贴士。 (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 读完后还可以 想一想 ,生接读后面部分 (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 法?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 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 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课件出示:写批注) 自主选读章节。 (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 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 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板块四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4/16
4 / 16 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 板块三 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 (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 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 (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2.阅读内容摘要。 (1)课件出示“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 容有趣 语言生动) 3.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 绍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小贴士。 (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 想一想——”,生接读后面部分。 (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 法?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 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 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课件出示:写批注) 4.自主选读章节。 (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 (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 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 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板块四 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 姓名 时间 阅读章节 阅读时间 小组交流时间 第1周 第2周 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 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 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 而深入地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课型: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奧秘,分享阅读的快 乐 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 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 (1)师引导: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 堂里漫步。伊林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抢答游戏。师逐一出示问题,各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 5/16
5 / 16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时间 阅读章节 阅读时间 小组交流时间 第 1 周 第 2 周 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 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 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 而深入地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课型: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奥秘,分享阅读的快 乐。 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 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 (1)师引导: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 堂里漫步。伊林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抢答游戏。师逐一出示问题,各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3)小组交流: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
2.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 (1)师引导: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 底吗? (2)猜谜游戏: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 课件出示 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 3.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 (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 师引导: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水为什么能灭火?人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 考有关火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 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 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2)师过渡: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 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 4.活动四:看插图,配上画外音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依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 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读书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块二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1.师引导: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 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你们发现 了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生从以下3个方面交流: ①简明的叙述。 ②有趣的故事。师引导: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6/16
6 / 16 2.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 (1)师引导: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 底吗? (2)猜谜游戏: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 课件出示: 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 3.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 (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 师引导: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水为什么能灭火?人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 考有关火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 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 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 (2)师过渡: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 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 4.活动四:看插图,配上画外音。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依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 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读书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块二 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1.师引导: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 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你们发现 了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生从以下 3 个方面交流: ①简明的叙述。 ②有趣的故事。师引导: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③生动的语言 (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 己有什么发现。(示例: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 (2)补充名家评论。 ①师引导: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课件,生齐读) 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一一高士其 ②师引导:高尔基评价米·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出示课件,生 齐读) 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一一髙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 么写”,体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 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 板块三聚焦话题,反思评价 1.仿写书评。 (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2)师指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出示例子 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 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深刻。 ②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 2.补充资料。 (1)师引导:《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 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 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16
7 / 16 ③生动的语言。 (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 己有什么发现。(示例: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 (2)补充名家评论。 ①师引导: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课件,生齐读) 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高士其 ②师引导:高尔基评价米·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出示课件,生 齐读) 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高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 么写”,体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 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 板块三 聚焦话题,反思评价 1.仿写书评。 (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2)师指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出示例子。 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 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深刻。 ②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 2.补充资料。 (1)师引导:《十万个为什么》写于 1927 年,90 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 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 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块四聚焦文体,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1)介绍背景: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人的科学启蒙作品。 1961年,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诞生了,书名借用了伊林的标题。作家叶永 烈撰写篇目最多,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大二的学生。他小时候就是读着伊林家厨 房里的科学故事长大的。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曾为该书 第二版审稿。 (2)简介内容: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 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3)展示精彩片段。(课件出示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节选内容) (4)指导课外阅读。 ①师引导对比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件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不同的相同的不同的 ②实践活动:为《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一套试卷,题目包括10道判断题, 10道多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并制订一份完整的答案 2.推荐阅读:优秀科普作品。 师推荐: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出示课件) 3.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分组。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按学生所选书目,成立 读书小组 (2)指导方法。师引导:各小组的书目选好了,该怎么读呢?听听其他小 伙伴是怎么说的。(播放微课) 课件出示: 8/16
8 / 16 板块四 聚焦文体,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1)介绍背景: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人的科学启蒙作品。 1961 年,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诞生了,书名借用了伊林的标题。作家叶永 烈撰写篇目最多,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大二的学生。他小时候就是读着伊林家厨 房里的科学故事长大的。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曾为该书 第二版审稿。 (2)简介内容: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 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3)展示精彩片段。(课件出示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节选内容) (4)指导课外阅读。 ①师引导对比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件)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②实践活动:为《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一套试卷,题目包括 10 道判断题, 10 道多项选择题,2 道简答题,并制订一份完整的答案。 2.推荐阅读:优秀科普作品。 师推荐: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出示课件) 3.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分组。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按学生所选书目,成立 读书小组。 (2)指导方法。师引导:各小组的书目选好了,该怎么读呢?听听其他小 伙伴是怎么说的。(播放微课) 课件出示:
生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碰到不理解的科学术语,我通常联系上下文来 理解,或者査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生2:在阅读的时候,我在书中写了不少批注,还写了读书笔记呢! 生3:读科普作品,我长知识啦!读完后,我准备制作一份科普小报。 生4:科普作品中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读完后,我要和同学演一演。 4制订小组读书计划 (1)出示表格。 (2)小组商讨,完成表格 (3)各小组介绍读书计划。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这一本”走向“这 类”。采用思维导图、试题设计等形式,整体规划、设计选读书目的阅读过程、 方法以及交流方式,真正实现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质的飞跃。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三课时) 课型:读后分享课 课时目标: 1.交流对选读书目内容的初步理解。 2.交流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成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活动,检测能力 1.师引导: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能够从自己细心整理过的书架上找到自己想 找的书,是件很棒的事。如果能够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别人,也会是一件 很美好的事。这个学期,我们阅读了不少科普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吧! 2.知识竞猜。 (1)连一连。 课件出示 李四光《灰尘的旅行》 9/16
9 / 16 生 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碰到不理解的科学术语,我通常联系上下文来 理解,或者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生 2:在阅读的时候,我在书中写了不少批注,还写了读书笔记呢! 生 3:读科普作品,我长知识啦!读完后,我准备制作一份科普小报。 生 4:科普作品中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读完后,我要和同学演一演。 4.制订小组读书计划。 (1)出示表格。 (2)小组商讨,完成表格。 (3)各小组介绍读书计划。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这一本”走向“这一 类”。采用思维导图、试题设计等形式,整体规划、设计选读书目的阅读过程、 方法以及交流方式,真正实现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质的飞跃。 《十万个为什么》精品教案(第三课时) 课型:读后分享课 课时目标: 1.交流对选读书目内容的初步理解。 2.交流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成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活动,检测能力 1.师引导: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能够从自己细心整理过的书架上找到自己想 找的书,是件很棒的事。如果能够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别人,也会是一件 很美好的事。这个学期,我们阅读了不少科普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吧! 2.知识竞猜。 (1)连一连。 课件出示: 李四光 《灰尘的旅行》
高士奇《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贾兰坡《看看我们的地球》 (2)猜一猜 ①看插图,猜书名。 ②读片段,猜书名。 (3)比一比。 生展示思维导图,比较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 么》在内容、写法等方面的异同 (4)考一考。 生展示课前设计的试题,指名答题,并相机解答。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自主设计阅读试题,旨在培养学生 的概括、分析、比较、鉴赏等一系列高阶思维能力,使阅读不断向纵深推进 板块二梳理结构,统整信息 1.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 (1)师以《灰尘的旅行》为例,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2)生自主绘制选读书目的思维导图,可以绘制整本书的,也可以绘制某 个章节的 (3)全班展示交流,对照思维导图,介绍所选书目或章节的主要内容 2.“采访”作者,感知内容 (1)师引导:展开想象,对你所读书目的作者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关于 书的内容,也可以问其他相关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作者的语气 回答。 (2)生模拟采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用思维导图,将书本的结构“可视化”,以把握整 本书的结构脉络。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采访作者,统整整本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 板块三自主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读书方法 师模拟记者采访:能说说你是怎样读这部书的吗?(师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10/16
10 / 16 高士奇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贾兰坡 《看看我们的地球》 (2)猜一猜。 ①看插图,猜书名。 ②读片段,猜书名。 (3)比一比。 生展示思维导图,比较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 么》在内容、写法等方面的异同。 (4)考一考。 生展示课前设计的试题,指名答题,并相机解答。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自主设计阅读试题,旨在培养学生 的概括、分析、比较、鉴赏等一系列高阶思维能力,使阅读不断向纵深推进。 板块二 梳理结构,统整信息 1.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 (1)师以《灰尘的旅行》为例,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2)生自主绘制选读书目的思维导图,可以绘制整本书的,也可以绘制某 个章节的。 (3)全班展示交流,对照思维导图,介绍所选书目或章节的主要内容。 2.“采访”作者,感知内容。 (1)师引导:展开想象,对你所读书目的作者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关于 书的内容,也可以问其他相关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作者的语气 回答。 (2)生模拟采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用思维导图,将书本的结构“可视化”,以把握整 本书的结构脉络。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采访作者,统整整本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 板块三 自主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读书方法。 师模拟记者采访:能说说你是怎样读这部书的吗?(师指名交流,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