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虚假“繁荣” 经济危机的表现 20年代的“繁经挤危机发生的 图片分析 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 的幻灭 荣”景象 原因是什么? 经济的崩溃,加深了资 危机席卷资本 经济危机的特点 经济危机带来哪些影响? 讲述法,比较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 主义世界 分析 机,与此同时,加剧了 世界紧张局势。美国胡 “自由放任”政 “自由放任”政 绋反危机措施失败,使 “自由放任”政策 策的失败说明了阿题探究 策的失败 社会动荡不已 什么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 背景:20年代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虚假“繁荣”的幻灭 表现;全方位的经济危机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 特点:范围广、时阃长、破坏性大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世界经济危机 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加深,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胡佛反危机政策及措施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结果:未能克服危机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在经济危机初期应 对政策的失败四个方面来讲述1929~1933年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 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固有矛盾的结果 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处理方式不 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在经济危机初期,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不但 没有消除危机,反而使危机恶化。本课插图和补充材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本课 涉及到经济从繁荣到危机的变化,建议教师在讲课时多利用统计数据加以说明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彩图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广告,建议教师让英文程度 较好的同学翻译广告词。然后结合引言文字中对美国汽车业的描述进一步分析美国20年代 的“繁荣”的原因 第一目虚假“繁荣”的幻灭 本目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继续描述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的表现,第二和第三段 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四段表述经济危机的表现。建议教师先利用统计数据展示20 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然后引领学生分析出现繁荣的原因
第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在经济危机初期应 对政策的失败四个方面来讲述 1929~1933 年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 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固有矛盾的结果。 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处理方式不 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在经济危机初期,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不但 没有消除危机,反而使危机恶化。本课插图和补充材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本课 涉及到经济从繁荣到危机的变化,建议教师在讲课时多利用统计数据加以说明。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彩图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广告,建议教师让英文程度 较好的同学翻译广告词。然后结合引言文字中对美国汽车业的描述进一步分析美国 20 年代 的“繁荣”的原因。 第一目 虚假“繁荣”的幻灭 本目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继续描述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繁荣的表现,第二和第三段 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四段表述经济危机的表现。建议教师先利用统计数据展示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然后引领学生分析出现繁荣的原因
191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42亿美元(按1929年美元价格计算)。到1929年达1031 亿美元。国民收入1921年为594亿美元,1929年达到872亿美元。1920~1929年美国工业 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为5.4%左右,而1899~1915年为4.3%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 国比重总和的79%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产量占全国工业总值的8%。汽车工业带动 其他工业的发展,美国的钢产量1923年为4490万吨,1929年为5600万吨,远远超过了战 时最高水平。石油产量1920年为4.43亿桶,1929年为10.07亿桶,合1.4亿吨。2 年代美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支柱是电机和电气用具制造业。1914年拥有88.8万匹马力, 1929年达到3515万匹马力,为一战初期的39.6倍。工厂设备的电气化也由1914年的30% 增加到1929年的70%。电器开始日益普及,例如,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产品,只有4000 台。到1929年已拥有90万台。收音机产量1923年有19万台,1929年增加到500万台 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 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 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 界金融中心。第二,总体说来,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议教师介绍20年代的总统胡佛及其统治理念。第三, 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 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 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 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在长达10年的繁荣期间,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 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频繁出现,其中最突岀的是股票交易活动。然而就在1929年10月 24日,美国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市崩溃,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20年代美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的背后会隐藏着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广大劳动人 民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的相关材料加 以说明。由于75%左右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所以市场相对狭小 第二,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并不是社会实际消 费能力的真实体现,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 盾尖锐化。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 考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得出上述结论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建议教师利用教学参考资 料与注释部分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据统计,在1929年,超过150万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 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参与股市交易。当年,一些股票价格 是其实际收益的50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 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 情收录机都赶不上,当天1289万股易手。2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当天1641 万股票交易。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股票市场的崩溃成为 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很快涉及到其他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
1919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742 亿美元(按 1929 年美元价格计算)。到 1929 年达 1031 亿美元。国民收入 1921 年为 594 亿美元,1929 年达到 872 亿美元。1920~1929 年美国工业 总产值大约增长了 53%。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为 5.4%左右,而 1899~1915 年为 4.3%。 到 1929 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 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 国比重总和的 79%。20 年代,美国汽车工业产量占全国工业总值的 8%。汽车工业带动了 其他工业的发展,美国的钢产量 1923 年为 4490 万吨,1929 年为 5600 万吨,远远超过了战 时最高水平。石油产量 1920 年为 4.43 亿桶,1929 年为 10.07 亿桶,合 1.4 亿吨。20 年代美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支柱是电机和电气用具制造业。1914 年拥有 88.8 万匹马力, 1929 年达到 3515 万匹马力,为一战初期的 39.6 倍。工厂设备的电气化也由 1914 年的 30% 增加到 1929 年的 70%。电器开始日益普及,例如,电冰箱在 1921 年还是新产品,只有 4000 台。到 1929 年已拥有 90 万台。收音机产量 1923 年有 19 万台,1929 年增加到 500 万台。 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 20 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 “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 30 亿美元到战后外 国欠美国 130 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 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 界金融中心。第二,总体说来,20 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议教师介绍 20 年代的总统胡佛及其统治理念。第三, 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 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 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 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在长达 10 年的繁荣期间,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 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频繁出现,其中最突出的是股票交易活动。然而就在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市崩溃,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 20 年代美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的背后会隐藏着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0 年代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广大劳动人 民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的相关材料加 以说明。由于 75%左右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所以市场相对狭小。 第二,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并不是社会实际消 费能力的真实体现,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 盾尖锐化。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 考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得出上述结论。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建议教师利用教学参考资 料与注释部分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据统计,在 1929 年,超过 150 万人在美国 29 家股票交 易所拥有帐户。在 1.2 亿人口中,接近 0.3 亿户家庭参与股市交易。当年,一些股票价格 是其实际收益的 50 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 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1929 年 10 月 24 日,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 情收录机都赶不上,当天 1289 万股易手。29 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当天 1641 万股票交易。到 11 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 40%以上。股票市场的崩溃成为 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很快涉及到其他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
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1929~1933年期间,有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 家企业破产,美国对外贸易下降了70%。美国工人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 24.9%,1934年达到26.7%,失业人口最多时达1500万。在职工人工资低,其中,制造 业工资减少60%。美国农民同样受到打击,农产品价格下降55%,农场总收入由1929年的 120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53亿美元。许多人只好靠救济为生。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插 图以及相关统计数据说明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本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阐述美国经济危机演变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第二段说明 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三和第四段表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建议教师讲述本目时多利用一些 统计数据说明经济危机的特点。 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期 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与1929年相比,1932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 法国下降31.9%,英国下降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20年。各国失业 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800万,英国4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失业人口超过3000万。危机期间,人们绝望情绪弥漫。建议教师利用教材“资料回放” 中的《新政日记摘抄》加以说明 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这次经济危机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破坏性更大,给资本 主义世界带来的影响比此前的经济危机深远。经济危机首先加深了各国国内的社会危机。其 次,经济使各国关系紧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建议教师先从整体影响讲起:加剧了世 界的紧张局势,再从局部讲起: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这样过渡到第三目会比较顺利。 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 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 76国提高了关税。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 位,使美元贬值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帝 国主义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战的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 地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席卷世界的危机不但没有消除,世界局势反 而开始紧张 国际局势的紧张并未缓解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相反,各国普遍面临着因经济危机 引发的社会危机。据统计,1929~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 过了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美国出现了全 国性的社会危机。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经济 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 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 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 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 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年日本军部 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 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己在进行的侵略。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 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德国法西斯上台 在本单元第18课也有所涉及,建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酌情讲述。 第三目“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本目概述了面对日益恶化的美国经济形势,胡佛政府在“自由放任”理论指导下所采取 了一些反危机措施,但措施以失败告终,危机继续。本目比较难理解的是“自由放仼”政策
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1929~1933 年期间,有 5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 家企业破产,美国对外贸易下降了 70%。美国工人总失业率从 1929 年以前的 3.2%上升到 24.9%,1934 年达到 26.7%,失业人口最多时达 1500 万。在职工人工资低,其中,制造 业工资减少 60%。美国农民同样受到打击,农产品价格下降 55%,农场总收入由 1929 年的 120 亿美元下降到 1932 年的 53 亿美元。许多人只好靠救济为生。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插 图以及相关统计数据说明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第二目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本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阐述美国经济危机演变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第二段说明 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三和第四段表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建议教师讲述本目时多利用一些 统计数据说明经济危机的特点。 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期 间,56 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 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与 1929 年相比,1932 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 40.2%,日本下降 37.4%,意大利下降 33.2%, 法国下降 31.9%,英国下降 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 20 年。各国失业 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 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 800 万,英国 400 万,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失业人口超过 3000 万。危机期间,人们绝望情绪弥漫。建议教师利用教材“资料回放” 中的《新政日记摘抄》加以说明。 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这次经济危机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破坏性更大,给资本 主义世界带来的影响比此前的经济危机深远。经济危机首先加深了各国国内的社会危机。其 次,经济使各国关系紧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建议教师先从整体影响讲起:加剧了世 界的紧张局势,再从局部讲起: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这样过渡到第三目会比较顺利。 整个 30 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 年 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 40 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 年, 76 国提高了关税。1931 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 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 位,使美元贬值 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 56 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帝 国主义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战的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 地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席卷世界的危机不但没有消除,世界局势反 而开始紧张。 国际局势的紧张并未缓解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相反,各国普遍面临着因经济危机 引发的社会危机。据统计,1929~1932 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 2700 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 过了 350 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 200 万人。美国出现了全 国性的社会危机。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经济 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 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 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 1933 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 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 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 年日本军部 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 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 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德国法西斯上台 在本单元第 18 课也有所涉及,建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酌情讲述。 第三目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本目概述了面对日益恶化的美国经济形势,胡佛政府在“自由放任”理论指导下所采取 了一些反危机措施,但措施以失败告终,危机继续。本目比较难理解的是“自由放任”政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工业革命后逐渐出现的经济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纵横” 的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自由放任 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不同于德国和日本,经济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 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历史纵 横”中对“自由放任”的解释加以说明。“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 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 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在经济危机的初期,胡佛 主张政府应该通过鼓励和促进企业家和劳工的“自愿合作”间接干预经济,应对危机,例如 他在1929年秋将一部分企业家和一些劳工领袖请到白宫,取得双方保证,继续保持生产 不削减工资和不举行罢工,但当时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到无法依靠企业家或者劳工一时 的自律就能克服的程度。美国经济继续恶化,后来胡佛被迫采取了一些小规模的政府直接干 预经济的措施。例如,在他4年的任期中,公共建筑的费用是过去整个28年的费用的三倍, 在道路和国家公园的投资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这些措施效果不够显著。1931年国际 金融危机的发生又深化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建议教师利用教材 中两幅插图进一步说明。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胡佛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 经济危机产生的一切怪现象都与总统胡佛挂起了钩。后来,人们干脆以“饥饿总统”指代胡 佛。大危机的爆发以及胡佛干预措施的失败表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 经济的新变化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各国的对策,条理清晰,建议 教师采用讲述法,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设置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关于虚假“繁荣”的幻灭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而导入 新课。进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不但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分 量越来越重。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似乎走向了全面繁荣。 教师利用统计数据及教材相关插图说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引领学 生分析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归纳学生得出的结论后,转换情境,描述1929 年10月的“黑色星期四”,讲述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建议教师在描述经济危机时多利 用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教材的三幅相关插图。在描述经济危机的表现后,引领学生分析繁荣 背后隐藏着危机的原因。 总结学生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为进入第二目做好铺垫。教师可利用教材相关内 容以及其他相关的统计数据,让学生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在总结学生 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由于本次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的特点,所以其影 响空前深远。教师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影响时,可先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再从局部讲述经济危机对各国产生的影响,在讲述德国应对经济危机对策时,由于许多学生 对希特勒感兴趣,建议教师让学生简单介绍希特勒生平,用比较讲述的方法为进入第三目的 教学做铺垫 教师可通过讲述法说明胡佛总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最初间接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没有取得成功,然后引领学生总结出“本课要旨”中的第二个结论: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 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 在结束之前,建议教师可以设问“美国人民的愿望能实现么?如何实现呢?”为进入本 单元第二课埋下伏笔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工业革命后逐渐出现的经济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纵横” 的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自由放任”。 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不同于德国和日本,经济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 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历史纵 横”中对“自由放任”的解释加以说明。“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 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 18 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 1776 年出版的《国富 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在经济危机的初期,胡佛 主张政府应该通过鼓励和促进企业家和劳工的“自愿合作”间接干预经济,应对危机,例如 他在 1929 年秋将一部分企业家和一些劳工领袖请到白宫,取得双方保证,继续保持生产, 不削减工资和不举行罢工,但当时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到无法依靠企业家或者劳工一时 的自律就能克服的程度。美国经济继续恶化,后来胡佛被迫采取了一些小规模的政府直接干 预经济的措施。例如,在他 4 年的任期中,公共建筑的费用是过去整个 28 年的费用的三倍, 在道路和国家公园的投资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这些措施效果不够显著。1931 年国际 金融危机的发生又深化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建议教师利用教材 中两幅插图进一步说明。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胡佛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 经济危机产生的一切怪现象都与总统胡佛挂起了钩。后来,人们干脆以“饥饿总统”指代胡 佛。大危机的爆发以及胡佛干预措施的失败表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 经济的新变化。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各国的对策,条理清晰,建议 教师采用讲述法,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设置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关于虚假“繁荣”的幻灭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而导入 新课。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不但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分 量越来越重。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经济似乎走向了全面繁荣。 教师利用统计数据及教材相关插图说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引领学 生分析 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归纳学生得出的结论后,转换情境,描述 1929 年 10 月的“黑色星期四”,讲述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建议教师在描述经济危机时多利 用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教材的三幅相关插图。在描述经济危机的表现后,引领学生分析繁荣 背后隐藏着危机的原因。 总结学生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为进入第二目做好铺垫。教师可利用教材相关内 容以及其他相关的统计数据,让学生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在总结学生 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由于本次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的特点,所以其影 响空前深远。教师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影响时,可先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再从局部讲述经济危机对各国产生的影响,在讲述德国应对经济危机对策时,由于许多学生 对希特勒感兴趣,建议教师让学生简单介绍希特勒生平,用比较讲述的方法为进入第三目的 教学做铺垫。 教师可通过讲述法说明胡佛总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最初间接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没有取得成功,然后引领学生总结出“本课要旨”中的第二个结论: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 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 在结束之前,建议教师可以设问“美国人民的愿望能实现么?如何实现呢?”为进入本 单元第二课埋下伏笔
2.教学案例 案例 对教材几幅带文字插图的讲解 利用学生现有的水平让学生翻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第一幅引言插图《福特汽车公司》广告,画面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在冰天雪地里自如 地在郊外玩耍的情景。画面下方有两句醒目的广告词,“缩短距离,克服天气”,广告牌右下 角的英文表明画面中停在雪地的车是福特封闭式汽车。这个广告一方面表明汽车工业成为美 国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表明资本家在用宣传理想生活的方式促销。汽车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 经济的发展,是美国20年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之 第二幅插图《廉价卖车》的英文广告牌的含义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一定 要用现金。股市令我一无所有。广告词一方面说明股市崩溃对普通人生活的打击是致命的, 另一方面,表明经历股市崩溃的人们开始不信任股票了 第三幅插图《美国人领取救济》颇具讽刺意味:在领取救济的长龙的背后,是幅在繁荣 时期随处可见的广告: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开着一辆汽车,每个人脸上是满足的微笑。两段 英文广告词的大致含义是:“世界最高生活水准”和“美国方式,独一无二。”这是危机降临 美国,“繁荣”不再,国民经济陷入绝境的写照。 案例二 对胡佛的介绍 胡佛(1874-1964),共和党人,美国第31任总统。他出生于一个铁匠的家庭。9岁成 为孤儿,由叔父抚养长大。1895年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此后,担任采矿工程师,在 世界各地采矿,成为百万富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美国驻比利时救济 委员会主席和商业部长等职。1928年,胡佛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竞选,获得成功。次年 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就在胡佛担任总统后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信奉自由放任主义 哲学,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他仍然依据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观点,否认日益恶化的危机 现实,拒绝采取重大的经济干涉措施,只是根据自愿的原则但仍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 1932年初,胡佛下令成立了金融复兴公司,签署了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 法,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和贷款公司以及富有农场主、房产主免于破产。胡佛政府的经 济干预主要是为了帮助富人,对提高普通大众的购买力、缓解生产过剩危机和事业救济作用 很小。例如,到1932年底,政府只贷出了3000万美元作为各州职业救济和以工代赈之用, 完全是杯水车薪。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总统竞选中败给了罗斯福。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1.解题关键:了解分期付款的概念。 2.思路引领: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 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 3.答案要点: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 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解题关键:理解经济危机的概念 思路引领: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对教材几幅带文字插图的讲解。 利用学生现有的水平让学生翻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第一幅引言插图《福特汽车公司》广告,画面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在冰天雪地里自如 地在郊外玩耍的情景。画面下方有两句醒目的广告词,“缩短距离,克服天气”,广告牌右下 角的英文表明画面中停在雪地的车是福特封闭式汽车。这个广告一方面表明汽车工业成为美 国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表明资本家在用宣传理想生活的方式促销。汽车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 经济的发展,是美国 20 年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之一。 第二幅插图《廉价卖车》的英文广告牌的含义大致是:100 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一定 要用现金。股市令我一无所有。广告词一方面说明股市崩溃对普通人生活的打击是致命的, 另一方面,表明经历股市崩溃的人们开始不信任股票了。 第三幅插图《美国人领取救济》颇具讽刺意味:在领取救济的长龙的背后,是幅在繁荣 时期随处可见的广告: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开着一辆汽车,每个人脸上是满足的微笑。两段 英文广告词的大致含义是:“世界最高生活水准”和“美国方式,独一无二。”这是危机降临 美国,“繁荣”不再,国民经济陷入绝境的写照。 案例二 对胡佛的介绍 胡佛(1874—1964),共和党人,美国第 31 任总统。他出生于一个铁匠的家庭。9 岁成 为孤儿,由叔父抚养长大。1895 年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此后,担任采矿工程师,在 世界各地采矿,成为百万富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美国驻比利时救济 委员会主席和商业部长等职。1928 年,胡佛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竞选,获得成功。次年, 就任美国第 31 任总统。就在胡佛担任总统后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信奉自由放任主义 哲学,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他仍然依据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观点,否认日益恶化的危机 现实,拒绝采取重大的经济干涉措施,只是根据自愿的原则但仍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 1932 年初,胡佛下令成立了金融复兴公司,签署了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 法,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和贷款公司以及富有农场主、房产主免于破产。胡佛政府的经 济干预主要是为了帮助富人,对提高普通大众的购买力、缓解生产过剩危机和事业救济作用 很小。例如,到 1932 年底,政府只贷出了 3000 万美元作为各州职业救济和以工代赈之用, 完全是杯水车薪。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 1932 年的总统竞选中败给了罗斯福。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20 世纪 20 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1.解题关键:了解分期付款的概念。 2.思路引领: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 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 3.答案要点: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 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解题关键:理解经济危机的概念。 思路引领: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特点:范 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 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 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 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 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解题关键:确定问题本身的时空定位 思路引领:在确定的20世纪的大危机这一背景后,着重理解歌词的内容。 答案提示: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 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费秀丽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看出,美国大萧条之前的繁荣时期,美国的货币供给总量增加了280 亿美元,这8年的增幅为61.8%,平均每年增长7.7%σ,这样的增幅是非常大的。其间 银行总储蓄上升51.1%,储蓄和借贷股份上升224.3%,人寿保险保单准备金净增长113.8% 主要的增长发生在1922-1923年、1924年后期、1925年后期以及1927年后期。到1929 年前半年,增长达到稳定,此时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给总量则几乎保持不变。而这一时期 在流通领域的货币,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在上表的第一栏,是流通货币的情况,即从1921 年到1929年,这一部分货币的总量是从36.8~36.4亿美元之间浮动。货币扩张发生在货 币的代替物上,因此,它是信贷扩张的结果 图表:美国1921~1929年货币供给的膨胀*(单位:10亿美元) 银行外调整后的 嗣整后的储蓄和人寿保险货币供每年较前一年的 日期 通货活期贷款 定期存款 存款总额贷款资本保单净资本给总量变动幅度(%) (1) (5) (6) 921年6月30日 3.68 17.1116.5837.791.85 5.66 45.30 1922年6月30日 3.35 18.04 17.44 39.00 2.08 47.16 1923年6月30日 189619.7242752.42 1923年12月31日3.73 9.1420.38 43.50 2.63 53.06 1924年6月30日 3,65 2.89 54.67 924年12月31日3.7020.9022347.083.15 7.62 11.6 1925年6月30日 3.57 21.3823.1948.323.48 59.86 7.1 1925年12月31日3.7722.2923.9250.30 9.2 1926年6月30日 3,60 22.00 8.9663.62 1926年12月31日3.832.,7225.351.124.389.466496 1927年6月30日 3.56 46 66.91 6.0 1927年12月31日 3.70 227327.3754.085.0310.5069.61 1928年6月30日 3.62226 28.53 54.68 5.39 11.05 71.12 1928年12月31日3.5923.0828.6855645.76 1929年6月30日 3.64 22.54 55.17 6.00 12.09 73.26 *列1中,银行通货包括金币、国库通货、联邦储备券和各种低级通货:搬起石头砸自 己的脚的通货照样被排除在外,因为它要被用做准备金以随时支付未偿还的货币供给部分
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特点:范 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 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 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 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 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解题关键:确定问题本身的时空定位。 思路引领:在确定的 20 世纪的大危机这一背景后,着重理解歌词的内容。 答案提示: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 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费秀丽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看出,美国大萧条之前的繁荣时期,美国的货币供给总量增加了 280 亿美元,这 8 年的增幅为 61.8%,平均每年增长 7.7%,这样的增幅是非常大的。其间, 银行总储蓄上升 51.1%,储蓄和借贷股份上升 224.3%,人寿保险保单准备金净增长 113.8%。 主要的增长发生在 1922-1923 年、1924 年后期、1925 年后期以及 1927 年后期。到 1929 年前半年,增长达到稳定,此时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给总量则几乎保持不变。而这一时期 在流通领域的货币,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在上表的第一栏,是流通货币的情况,即从 1921 年到 1929 年,这一部分货币的总量是从 36.8~36.4 亿美元之间浮动。货币扩张发生在货 币的代替物上,因此,它是信贷扩张的结果。 图表:美国 1921~1929 年货币供给的膨胀*(单位:10 亿美元) *列 1 中,银行通货包括金币、国库通货、联邦储备券和各种低级通货;搬起石头砸自 己的脚的通货照样被排除在外,因为它要被用做准备金以随时支付未偿还的货币供给部分
列3定期存款包括邮政储金制度中商业和储蓄银行的账户。列4包括以上三项之和加上可以 忽略的美国政府存款数额,这样,得到了存款总额和外在通货。列5是储蓄和贷款协会的股 份资本。列6是人寿保险公司准备金的少量保单贷款。列7是货币供给总量,即将列4、 6相加。列8给出了列7中每年数据较上年的变动幅度。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 1929年11月,胡佛对美国银行家协会的演说 在这篇演说中透露了胡佛想用来摆脱大萧条的政策和措施的思路,它奠定了此后美国政 府对待大萧条的计划基础。而实际上,这些计划最终却加重了萧条。对于银行家们,胡佛传 达了他所得意的经济崩溃理论: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而投机行为 却吸纳了太多资金造成的。他疾呼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稳定的最伟大的工具,并号召“以低 生产率提供足够的贷款”,此外,他还将公共建设视为结束萧条的最佳手段。 我坚持认为自己有责任号召本国的商业进行调整和建设,以此来阻止商业体系的瓦解,尽 管这史无先例。商业团体、银行、劳工和政府在空前庞大的方案下进行合作,而这也是史无 先例的。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遭受任何损 失。在商业中,我们主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 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 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显然,我们现在的经验 为我们在将来制定更庞大的计划提供了基础。”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 931年1月,美国大通银行董事会主席艾伯特H.威金在他的年度报告中对萧条的建 议 据专家研究,这篇报告当时受到了该行的经济学家本杰明∽M安德森的帮助。在该报告 中,威金要求削减联邦资本收益税,对已经实现的资本所得征税12.5%,以阻止人们在繁 荣时售出股票。他认为,1924~1929年的保护性关税产生了不良作用,由于人们大量购买 国外债券,才使得这种不良作用所产生的效应被延期。因此,他呼吁削减关税,刺激美国商 品的出口。他还特别注意到,在当时的美国,生产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消费,因此,美国的 问题不是“购买力缺乏”而导致萧条 过去的生产成本被人们忘却,商品按照市场应有的价格进行出售……(但是)在1929 年经济崩溃以后,我们却试图将集体化的政策继续下去。工资不能被削减,铁路公司进行了 大量购买活动,公共建设的增加也导致建筑业的繁荣,价格水平得以维持,而密切配合的货 币政策成为这一切的基础。这一政策已经……失败……对于政府以及与之协同行动的工业来 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供求关系确定了价格标准,而这项政策却使价格水平一直保持在 这个标准之上……我们必须保持市场的开放,使价格自由浮动。高工资能造就繁荣,这样的 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繁荣会带来高工资。当工资一直高于市场所确定的标准,就业和劳 工的购买能力就会下降……由于不可避免的调整被耽搁,我们的萧条已经被延长了,它并没 有被减轻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2.课文注释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从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爆发了近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 上午10点,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开盘就出现抛售现象,股价狂跌,交易所内一片 混乱。到收盘时,出售的股票达到1600万股,折合1280万美元,创下股票交易额的最高纪 录。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汹涌的股票抛售狂潮。10月29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各大小银行
列 3 定期存款包括邮政储金制度中商业和储蓄银行的账户。列 4 包括以上三项之和加上可以 忽略的美国政府存款数额,这样,得到了存款总额和外在通货。列 5 是储蓄和贷款协会的股 份资本。列 6 是人寿保险公司准备金的少量保单贷款。列 7 是货币供给总量,即将列 4、5、 6 相加。列 8 给出了列 7 中每年数据较上年的变动幅度。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 1929 年 11 月,胡佛对美国银行家协会的演说 在这篇演说中透露了胡佛想用来摆脱大萧条的政策和措施的思路,它奠定了此后美国政 府对待大萧条的计划基础。而实际上,这些计划最终却加重了萧条。对于银行家们,胡佛传 达了他所得意的经济崩溃理论: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而投机行为 却吸纳了太多资金造成的。他疾呼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稳定的最伟大的工具,并号召“以低 生产率提供足够的贷款”,此外,他还将公共建设视为结束萧条的最佳手段。 “我坚持认为自己有责任号召本国的商业进行调整和建设,以此来阻止商业体系的瓦解,尽 管这史无先例。商业团体、银行、劳工和政府在空前庞大的方案下进行合作,而这也是史无 先例的。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遭受任何损 失。在商业中,我们主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 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 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显然,我们现在的经验 为我们在将来制定更庞大的计划提供了基础。”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 1931 年 1 月,美国大通银行董事会主席艾伯特•H.威金在他的年度报告中对萧条的建 议。 据专家研究,这篇报告当时受到了该行的经济学家本杰明•M•安德森的帮助。在该报告 中,威金要求削减联邦资本收益税,对已经实现的资本所得征税 12.5%,以阻止人们在繁 荣时售出股票。他认为,1924~1929 年的保护性关税产生了不良作用,由于人们大量购买 国外债券,才使得这种不良作用所产生的效应被延期。因此,他呼吁削减关税,刺激美国商 品的出口。他还特别注意到,在当时的美国,生产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消费,因此,美国的 问题不是“购买力缺乏”而导致萧条。 过去的生产成本被人们忘却,商品按照市场应有的价格进行出售……(但是)在 1929 年经济崩溃以后,我们却试图将集体化的政策继续下去。工资不能被削减,铁路公司进行了 大量购买活动,公共建设的增加也导致建筑业的繁荣,价格水平得以维持,而密切配合的货 币政策成为这一切的基础。这一政策已经……失败……对于政府以及与之协同行动的工业来 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供求关系确定了价格标准,而这项政策却使价格水平一直保持在 这个标准之上……我们必须保持市场的开放,使价格自由浮动。高工资能造就繁荣,这样的 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繁荣会带来高工资。当工资一直高于市场所确定的标准,就业和劳 工的购买能力就会下降……由于不可避免的调整被耽搁,我们的萧条已经被延长了,它并没 有被减轻。 ──[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版 2.课文注释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从 1929 年 10 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爆发了近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 年 10 月 24 日,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 上午 10 点,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开盘就出现抛售现象,股价狂跌,交易所内一片 混乱。到收盘时,出售的股票达到 1600 万股,折合 1280 万美元,创下股票交易额的最高纪 录。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汹涌的股票抛售狂潮。10 月 29 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各大小银行
出现了疯狂挤兑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国民经 济陷入绝境,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后人提到 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称之为“黑暗的十月”。 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兆 事实上,这次经济危机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多年以来种种弊端汇结成的恶疾。此前一年多 来,由于受到来自欧洲的竞争者们的冲击,美国财富创收的主要源头——谷物出口价格开始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国内,由于工人们的工资一直呈上升趋势。收入丰盈的工人们已经采 用贷款方式购买了住房、汽车等所有不动产和耐用商品。尽管社会上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 态势,但美国的各大工厂仍在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经济危机爆发前的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也被经济的繁荣冲昏了头脑,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玩着钻营股市的游戏。他们大 量举债,疯狂地购买股票,他们确信买进卖出之间丰厚的利润差会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偿清 贷款。随着大量资金的源源涌入,整个股票交易市场空前繁荣起来。据可靠统计,在1929 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 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此外,在这些人中,接近2/3的人 口(近60万人)用客户保证金(一笔并不属于他们个人,也不能轻易用于生息的资金)炒 股。于是,投资信托公司猛增,成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场的专有词汇,意为整体趋势的 上涨: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无法控制的局面。后期的特征。传统上,股票价格 般大约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较高的保证金交易中,股票收益也只有1%或2%,而贷 款购买这些股票所付的利率则达到8%-10%,远远超出保证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这样, 尽管美国无线电公司从来没有分红,但它的股票指数却在1928年从85上升到410。到1929 年,一些股票的价格是其收益的50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于资本收益的提高, 而现在它却成了一种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末,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信托投资公司进入 股市,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因此,尽管股市表面一直增长 但作为股市增长的基础,真实的经济增长却相当小。有实例说明,一个只有500美元投资的 联合创办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义资产达到686165000美元:另一个其股票市场总市值达 到10亿美元的信托投资公司,其实际的资产只有600万美元。可想而知,这些投机家的行 为能造成股市虚假的繁荣,却不可能真正使国家经济得到发展,相反,这种仅依靠一种狂躁 情绪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了它发展的极限,导致国家经济的全面崩溃。 在1929年9月的第一周,这种盛极而衰的趋势已经初露端倪,股票市场出现变幻莫测、 摇摆不定的态势,股票价格总是岀人意外地时涨时落,令那些盲目投资的股民们感到烦躁不 安。9月中旬后,整个股票市场的趋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迹象。10月21日以后,股票市场 开始狂跌,如是,引起了10月24日的大恐慌 大萧条 1929~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时代。从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的 股票市场崩溃开始,引发了美国全境的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在此大 萧条期间,美国城市大约有1300万工人失业,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 1934年达到26.7%。3400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里还不包括那些遭 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国民经济陷入绝境。而大量失业的农业工人又纷纷地涌入城市,在城市 里,大批无家可归的穷人沿街乞讨、露宿街头,美国人民坠入苦难深渊。胡佛的名字成了贫 困的代名词。人们把流浪者住的窝棚称为“胡佛小屋”,戏称他们自己席地而居的旧报纸为 胡佛毯”。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人口进入一个逆增长时期,结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从20年代末 的20‰降低到16.6‰)都十分低,许多家庭解体,人们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发生了强烈动
出现了疯狂挤兑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国民经 济陷入绝境,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后人提到 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称之为“黑暗的十月”。 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兆 事实上,这次经济危机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多年以来种种弊端汇结成的恶疾。此前一年多 来,由于受到来自欧洲的竞争者们的冲击,美国财富创收的主要源头──谷物出口价格开始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国内,由于工人们的工资一直呈上升趋势。收入丰盈的工人们已经采 用贷款方式购买了住房、汽车等所有不动产和耐用商品。尽管社会上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 态势,但美国的各大工厂仍在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经济危机爆发前的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也被经济的繁荣冲昏了头脑,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玩着钻营股市的游戏。他们大 量举债,疯狂地购买股票,他们确信买进卖出之间丰厚的利润差会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偿清 贷款。随着大量资金的源源涌入,整个股票交易市场空前繁荣起来。据可靠统计,在 1929 年,1548707 人在美国 29 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 1.2 亿人口中,接近 0.3 亿户家庭 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 100 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此外,在这些人中,接近 2/3 的人 口(近 60 万人)用客户保证金(一笔并不属于他们个人,也不能轻易用于生息的资金)炒 股。于是,投资信托公司猛增,成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场的专有词汇,意为整体趋势的 上涨;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无法控制的局面。后期的特征。传统上,股票价格一 般大约是股票收益的 10 倍。在收益较高的保证金交易中,股票收益也只有 1%或 2%,而贷 款购买这些股票所付的利率则达到 8%-10%,远远超出保证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这样, 尽管美国无线电公司从来没有分红,但它的股票指数却在 1928 年从 85 上升到 410。到 1929 年,一些股票的价格是其收益的 50 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于资本收益的提高, 而现在它却成了一种交易的形式。到 1928 年末,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信托投资公司进入 股市,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因此,尽管股市表面一直增长, 但作为股市增长的基础,真实的经济增长却相当小。有实例说明,一个只有 500 美元投资的 联合创办人公司,到 1929 年其名义资产达到 686165000 美元;另一个其股票市场总市值达 到 10 亿美元的信托投资公司,其实际的资产只有 600 万美元。可想而知,这些投机家的行 为能造成股市虚假的繁荣,却不可能真正使国家经济得到发展,相反,这种仅依靠一种狂躁 情绪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了它发展的极限,导致国家经济的全面崩溃。 在 1929 年 9 月的第一周,这种盛极而衰的趋势已经初露端倪,股票市场出现变幻莫测、 摇摆不定的态势,股票价格总是出人意外地时涨时落,令那些盲目投资的股民们感到烦躁不 安。9 月中旬后,整个股票市场的趋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迹象。10 月 21 日以后,股票市场 开始狂跌,如是,引起了 10 月 24 日的大恐慌。 大萧条 1929~1933 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时代。从 1929 年 10 月发生的纽约的 股票市场崩溃开始,引发了美国全境的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在此大 萧条期间,美国城市大约有1300万工人失业,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 1934 年达到 26.7%。3400 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里还不包括那些遭 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国民经济陷入绝境。而大量失业的农业工人又纷纷地涌入城市,在城市 里,大批无家可归的穷人沿街乞讨、露宿街头,美国人民坠入苦难深渊。胡佛的名字成了贫 困的代名词。人们把流浪者住的窝棚称为“胡佛小屋”,戏称他们自己席地而居的旧报纸为 “胡佛毯”。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人口进入一个逆增长时期,结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从 20 年代末 的 20‰降低到 16.6‰)都十分低,许多家庭解体,人们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发生了强烈动
摇;中小学教育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拖欠教师工资和教师失业的事件数不胜数,中等收入水 平的人群迅速沦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卷入赤贫的人群中。《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作者约 翰·斯坦贝克连肥皂也买不起,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连寄稿件的钱也没有。 许多人没有工作,被迫到处流浪 大萧条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很快地波及到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美国以外 的各国都因为美国的经济繁荣都受益不浅。欧洲的工业国家,另外还有日本,都已经在美国 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开拓自己的市场,而此时此刻的美国,随着国内需求量的锐减,必然会被 迫采取提高关税的保护措施。胡佛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高筑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 市场的做法,却使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变得更为糟糕,把全球都投入到失业、贫穷、饥饿的 噩梦之中。美国的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最终使它自食恶果,那些已经陷入极度贫困状态的国 家均已丧失了购买美国产品的能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被卷入这场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3000万以上;引发了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的社会危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势的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的主要诱因 直至1933年,这种经济大萧条的局面才有所缓解,而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在短 时期内摆脱这一萧条的影响。例如,法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也没有恢复到 1929年以前的状况:德国是第一个振兴起来的国家,从1933年开始,纳粹希特勒的统治开 始主宰德国的命运,从振兴军事力量着手,在一年内,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英国从1937 年开始筹划战争,重整武备,失业率才开始下降,但直到1939年9月3日战争爆发时,其 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上最高水平;美国华尔街的大亨们也是从备战和军火交易开始,才使股 票价格回到1929年的水平。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特点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英、日、法等国的经济都陷入了衰退和萧条的状态。范 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首先,这场危机袭击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且波及了每个国家中的所有经济部门:以往的危 机只持续1~2年,这次危机则持续4年之久,而且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长期难以恢 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1933年,在短期复苏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萧条期;在危机期间,资 本主义各国的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在过去的经济危机期间,生产缩减幅度在10%至15% 之间,而这次经济危机使全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下降了44%,平均工业生产总值下降 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德国和英国两个危机严重的国家,其工业生产总值倒退到1896 年至1897年的水平。 3.学术观点 对“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自由放任主义”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 动调节经济活动,在大萧条时期,政府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 只要不对价格、工资率和商业的清算进行干预,必要的调整过程就会平稳而迅速地进行。否 则,会加剧恶性的经济环境,如,抬高工资率会造成大量失业,抬高价格会带来商品的滞销 并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此外,大量削减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开支——一将必然加速调整 的过程,因为这使社会的选择更倾向于储蓄和投资,而不是消费。事实上,无论用多么华丽 的语言或者多么冠冕堂皇的标签加以修饰,政府的开支都只是在消费而不是生产,所以,削 减政府的预算才可能提高经济中的投资一消费比例,并加速对先前的浪费和错误的生产计划 进行修正。因此,在萧条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削减预算和让经济自行其是。这种“自由放任” 的经济思想,在当代经济学界有争论,一些人认为它是消极的、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但
摇;中小学教育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拖欠教师工资和教师失业的事件数不胜数,中等收入水 平的人群迅速沦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卷入赤贫的人群中。《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作者约 翰•斯坦贝克连肥皂也买不起,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连寄稿件的钱也没有。 许多人没有工作,被迫到处流浪。 大萧条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很快地波及到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美国以外 的各国都因为美国的经济繁荣都受益不浅。欧洲的工业国家,另外还有日本,都已经在美国 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开拓自己的市场,而此时此刻的美国,随着国内需求量的锐减,必然会被 迫采取提高关税的保护措施。胡佛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高筑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 市场的做法,却使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变得更为糟糕,把全球都投入到失业、贫穷、饥饿的 噩梦之中。美国的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最终使它自食恶果,那些已经陷入极度贫困状态的国 家均已丧失了购买美国产品的能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被卷入这场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 3000 万以上;引发了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的社会危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势的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的主要诱因。 直至 1933 年,这种经济大萧条的局面才有所缓解,而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在短 时期内摆脱这一萧条的影响。例如,法国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前,经济也没有恢复到 1929 年以前的状况;德国是第一个振兴起来的国家,从 1933 年开始,纳粹希特勒的统治开 始主宰德国的命运,从振兴军事力量着手,在一年内,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英国从 1937 年开始筹划战争,重整武备,失业率才开始下降,但直到 1939 年 9 月 3 日战争爆发时,其 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上最高水平;美国华尔街的大亨们也是从备战和军火交易开始,才使股 票价格回到 1929 年的水平。 20 世纪 30 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特点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英、日、法等国的经济都陷入了衰退和萧条的状态。范 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首先,这场危机袭击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且波及了每个国家中的所有经济部门;以往的危 机只持续 1~2 年,这次危机则持续 4 年之久,而且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长期难以恢 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1933 年,在短期复苏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萧条期;在危机期间,资 本主义各国的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在过去的经济危机期间,生产缩减幅度在 10%至 15% 之间,而这次经济危机使全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下降了 44%,平均工业生产总值下降 到 1908 至 1909 年的水平。德国和英国两个危机严重的国家,其工业生产总值倒退到 1896 年至 1897 年的水平。 3.学术观点 对“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自由放任主义”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 动调节经济活动,在大萧条时期,政府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 只要不对价格、工资率和商业的清算进行干预,必要的调整过程就会平稳而迅速地进行。否 则,会加剧恶性的经济环境,如,抬高工资率会造成大量失业,抬高价格会带来商品的滞销 并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此外,大量削减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开支──将必然加速调整 的过程,因为这使社会的选择更倾向于储蓄和投资,而不是消费。事实上,无论用多么华丽 的语言或者多么冠冕堂皇的标签加以修饰,政府的开支都只是在消费而不是生产,所以,削 减政府的预算才可能提高经济中的投资-消费比例,并加速对先前的浪费和错误的生产计划 进行修正。因此,在萧条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削减预算和让经济自行其是。这种“自由放任” 的经济思想,在当代经济学界有争论,一些人认为它是消极的、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但
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30年代大萧条之所以长期持续不得缓解,就是没有实行自由放 任主义。他们还举了美国1837年、1920年、1921年危机的例子说明,自由放任理论是正确 的。胡佛的错误不是实行了自由放任主义,而是粗暴地干预了经济和市场的运行规律 对美国总统胡佛政策的评价 教材中强调(这也是我国史学界目前基本认可的典型意见),美国总统胡佛一向自以为 是地坚持:“美国的基本企业,是立足于健全与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繁 荣就在眼前”。他实行了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没有提出力挽狂澜的对策,反而坚 决地阻止国家提供对付危机的福利补偿。呼吁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 题。于是,当城里的工人因无力付钱而在饥馑中度日时,农民们却因牲畜满栏、谷物满仓而 失望。因为他们既无力将它们卖掉,也无力继续对它们进行饲养和保存。 但是,以当代美国经济学派默里丶N.罗斯巴德(其代表作是《美国大萧条》,谢华育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中文版)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 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 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如对失业人口进行 经济补贴,为公共工程融资等)。正是政府的过多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 机形势愈益严重。他的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前导(《美国大萧条》第264页、第453页、第 466页,第496页)。他强调,“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 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以企 业为主导,真正自由而无阻碍的市场经济。”(默里·N.罗斯巴德,第3版序言,转引于《美 国大萧条》) 4.插图说明 美国人领取救济 领取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长队,这被称为“面包线”。广告牌上的话是 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美国生活方式举世无双”更是一语双关。“way”可作“方式”,又 可译为道路或公路。广告牌的画面上美国家庭带着宠物在公路上自驾游,显示着那时的“繁 荣富足
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 30 年代大萧条之所以长期持续不得缓解,就是没有实行自由放 任主义。他们还举了美国 1837 年、1920 年、1921 年危机的例子说明,自由放任理论是正确 的。胡佛的错误不是实行了自由放任主义,而是粗暴地干预了经济和市场的运行规律。 对美国总统胡佛政策的评价 教材中强调(这也是我国史学界目前基本认可的典型意见),美国总统胡佛一向自以为 是地坚持:“美国的基本企业,是立足于健全与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繁 荣就在眼前”。他实行了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没有提出力挽狂澜的对策,反而坚 决地阻止国家提供对付危机的福利补偿。呼吁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 题。于是,当城里的工人因无力付钱而在饥馑中度日时,农民们却因牲畜满栏、谷物满仓而 失望。因为他们既无力将它们卖掉,也无力继续对它们进行饲养和保存。 但是,以当代美国经济学派默里•N.罗斯巴德(其代表作是《美国大萧条》,谢华育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中文版)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 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 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如对失业人口进行 经济补贴,为公共工程融资等)。正是政府的过多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 机形势愈益严重。他的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前导(《美国大萧条》第 264 页、第 453 页、第 466 页,第 496 页)。他强调,“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 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以企 业为主导,真正自由而无阻碍的市场经济。”(默里•N.罗斯巴德,第 3 版序言,转引于《美 国大萧条》) 4.插图说明 美国人领取救济 领取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长队,这被称为“面包线”。广告牌上的话是: “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美国生活方式举世无双”更是一语双关。“way”可作“方式”,又 可译为道路或公路。广告牌的画面上美国家庭带着宠物在公路上自驾游,显示着那时的“繁 荣富足”。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 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 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 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 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