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理解经济 危机发生的原因、实质 2.了解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3.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学习新课: 从繁荣到危机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2经济大危机的开始 3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说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另有1100万农村人口 未计算在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 材料二:(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1929年一 1932年,仅罢工就有2700多次。城市中的人们成群结队闯入店铺,哄抢商品,甚至冲击市政府和议 会大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 2新政的内容
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理解经济 危机发生的原因、实质; 2.了解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3.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学习新课: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2.经济大危机的开始; 3.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说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 3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另有 1100 万农村人口 未计算在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28%。 材料二:(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1929 年— 1932 年,仅罢工就有 2700 多次。城市中的人们成群结队闯入店铺,哄抢商品,甚至冲击市政府和议 会大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 2.新政的内容;
3.新政的影响 4新政的手段和结果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特点 材料1: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有的甚 至更长。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 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作探究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 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3经济制度中的缺点指? 4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合作探究3: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 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社会主义国家。 1.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国家指?特点?中心措施是? 2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国家指? 3.两位伟人对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达标检测: 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3. 新政的影响; 4.新政的手段和结果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分析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特点 材料 1: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 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 30 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 5 年之久,有的甚 至更长。 材料 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 36%,失业工人 3000 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 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作探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 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 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3.经济制度中的缺点指? 4.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合作探究 3: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20 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 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社会主义国家。 1.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国家指?特点?中心措施是? 2.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国家指? 3.两位伟人对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达标检测: 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2.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C.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D.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D兴建公共工程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和阶级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 C国家干预经济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51933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6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 来源。”为此,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答案: 、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2)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3)美国政府和资本家为了刺激消费,使用了大量刺激手法,鼓励人民提前消费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场空前的经 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大,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2.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 A .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C .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D. 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4.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 A 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 缓和社会和阶级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 C 国家干预经济 D 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5.1933 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6.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 来源。”为此,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答案: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2)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3)美国政府和资本家为了刺激消费,使用了大量刺激手法,鼓励人民提前消费。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场空前的经 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持续时间长,从 1929 年到 1933 年,前后共 5 个年头; 破坏性大, 1933 年与 1929 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 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2/3 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经济萧条,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3)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加深。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合作探究 失业人数猛增 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一)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1929-1933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措施一:整顿金融体系 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 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措施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指导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 鹰标志。 措施三:调整农业政策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 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赈”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 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措施五:社会福利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积极性: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 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 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4.罗斯福新政的手段和结果: 手段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结果:(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 改善。 (二)合作探究1: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 作探究2: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 3经济制度中的缺点指? 政府对于经济的不干预 4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1)经济萧条,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3)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加深。 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合作探究: 失业人数猛增 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一)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1929-1933 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措施一:整顿金融体系 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 30 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 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措施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933 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指导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 鹰标志。 措施三:调整农业政策 1933 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 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赈” 1932 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 1100 万。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 3400 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 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措施五:社会福利 1935 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济。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积极性: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 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 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4.罗斯福新政的手段和结果: 手段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结果:(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 改善。 (二)合作探究 1: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 作探究 2: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 3.经济制度中的缺点指? 政府对于经济的不干预 4.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合作探究3: 1.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国家指?特点?中心措施是?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2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国家指? 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两位伟人对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1)要有创新、探索精神 (2)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3)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课堂达标检测:1C2B3C4C.5A6B7A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合作探究 3: 1.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国家指?特点?中心措施是?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2.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国家指? 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两位伟人对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1)要有创新、探索精神。 (2)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3)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课堂达标检测:1C2B3C4C.5A6B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