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罗斯福新政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理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 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 心内容。我的设计从学生罗斯福个人背景资料收集入手,形成学习的参与感;对于特点的 设计重在让学生总结归纳;对评价我从高考对孩子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设计了一个“百家争鸣”环节,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3、理解政治精英个人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美国迄今为止的45任总统中,有三位地位特殊,彪炳史册,他们分别是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主持建立美国引以为傲的三权分立制度的乔治华盛顿:促 成南北统一,废除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实施新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斯福新政,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临危受命
第 18 课 罗斯福新政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设计理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一课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 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 心内容。 我的设计从学生罗斯福个人背景资料收集入手,形成学习的参与感;对于特点的 设计重在让学生总结归纳;对评价我从高考对孩子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设计了一个“百家争鸣”环节,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3、理解政治精英个人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美国迄今为止的 45 任总统中,有三位地位特殊,彪炳史册,他们分别是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主持建立美国引以为傲的三权分立制度的乔治华盛顿;促 成南北统一,废除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实施新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斯福新政,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临危受命
探究一:根据材料总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材料一: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1932年9月的《财富》杂 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总人口的28%)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另外1100万的 农村人口不包括在内!自杀人数增加了三倍! 材料二: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 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 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 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材料三:1932年,罗斯福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是发表的演 I pledge(宣誓)you, I plec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他读书多、见多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 船。他擅长辩论,成绩优良。他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但是,无情的灾难 就在他39岁这年降临。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 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 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 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 学生总结: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向深渊,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 断恶化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实施“新政” 探究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85页,根据措施特点寻找新政内容 减产提高价格防止过剩(农业) 控制生产规模制定经营章程调整劳资关系(工业) 暂时休业恢复信用美元贬值(金融) 以工代赈福利救济(社会立法社会保障) 1、整顿金融业 (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探究一:根据材料总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材料一:道琼斯工业指数从 381 点跌至 36 点,缩水 90%。 1932 年 9 月的《财富》杂 志估计: 美国有 3400 万(总人口的 28%)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另外 1100 万的 农村人口不包括在内! 自杀人数增加了三倍! 材料二: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 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 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 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材料三:1932 年,罗斯福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是发表的演 说: I pledge(宣誓) you , I pledge myself :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他读书多、见多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 船。他擅长辩论,成绩优良。他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 但是,无情的灾难 就在他 39 岁这年降临。1921 年 8 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 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 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 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 学生总结: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向深渊,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 断恶化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二、实施“新政” 探究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85 页,根据措施特点寻找新政内容。 减产 提高价格 防止过剩 (农业) 控制生产规模 制定经营章程 调整劳资关系 (工业) 暂时休业 恢复信用 美元贬值 (金融) 以工代赈 福利救济 (社会立法社会保障) 1、整顿金融业 (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4)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 (1)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 督之下: (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 鹰运动”(P87),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 计划与指导 3、调整农业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保障社会救济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此外,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如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 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 工人的基本权利。 三、摆脱危机困境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探究三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4)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 (1)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 督之下; (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 鹰运动”(P87),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 计划与指导。 3、调整农业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保障社会救济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此外,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如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 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 工人的基本权利。 三、摆脱危机困境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探究三: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现有的制度 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在哪? 学生回答:坚持现有社会制度,加强政府干预。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不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百家争鸣: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争议 观点一:美国并不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才摆脱经济困境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拯救了美 国 正方:有人认为“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 业的竞争,使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危机。因为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 水平才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外贸才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 少,人民生活水平才得到恢复和改善。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 反方: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出台,它的直接作用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 溃,然而美国这次的危机实在是来的凶猛,短期是看不到它的巨大作用,因此时间长一点是 难免的,其实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2 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所以意义 重大 观点二:新政使美国倍感骄傲的“分权与制衡”面临危机 正方:在罗斯福新政初期,国会特别会议的短短的一百天内就通过了70项法案,其中 包括15项重要法案,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罗斯福曾经说:“为了新 政实施,不得不对传统的权力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处理紧急事务和危机的要求”因此1930 年以来,联邦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在1933年后的10年,仅行政命令就3556项,立法 司法受到削弱,总统的行政权力开始无限膨胀,“三权分立”第一次面临失衡。从此以后美 国总统的权力就不断“膨胀”,甚至把这股风吹向了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不知美国国父华 盛顿在天之灵是否可以安息? 反方:正如罗斯福所说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体现坚守原则与变通灵活的统一,紧急状 态紧急处理,为挽救危机手段极端在所难免,而从此后美国行政权的扩大也是美国国民和法 律逐渐认同的
学生回答:现有的制度 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在哪? 学生回答:坚持现有社会制度,加强政府干预。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不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百家争鸣: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争议 观点一:美国并不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才摆脱经济困境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拯救了美 国。 正方:有人认为“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 业的竞争,使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危机。因为到 1939 年,美国的工业 水平才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外贸才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 少,人民生活水平才得到恢复和改善。1940 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 平。 反方: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出台,它的直接作用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 溃,然而美国这次的危机实在是来的凶猛,短期是看不到它的巨大作用,因此时间长一点是 难免的,其实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2 年的 742 亿美元增至 1939 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所以意义 重大。 观点二:新政使美国倍感骄傲的“分权与制衡”面临危机。 正方:在罗斯福新政初期,国会特别会议的短短的一百天内就通过了 70 项法案,其中 包括 15 项重要法案,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罗斯福曾经说:“为了新 政实施,不得不对传统的权力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处理紧急事务和危机的要求”。因此 1930 年以来,联邦官僚机构扩大了 5 倍,在 1933 年后的 10 年,仅行政命令就 3556 项,立法、 司法受到削弱,总统的行政权力开始无限膨胀,“三权分立”第一次面临失衡。从此以后美 国总统的权力就不断“膨胀”,甚至把这股风吹向了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不知美国国父华 盛顿在天之灵是否可以安息? 反方:正如罗斯福所说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体现坚守原则与变通灵活的统一,紧急状 态紧急处理,为挽救危机手段极端在所难免,而从此后美国行政权的扩大也是美国国民和法 律逐渐认同的
观点三:新政是一场对美国富人的“抢劫” 正方:美国国会在1935年相继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和《财产税法》,两部法律已经推 出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出现,富人们大呼过分,他们说:“这是向富人敲竹杠”“烤百万 富翁”。因为根据《财产税法》规定,按收入和财产的多寡而征收累进税。5万美元以下纯 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是1375% 现在是15%。对富人而言是“沉重的负担 反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实质也可以理解为财富的再分配,因为加大征收富人税收标准 所得的财富,惠及了2800万人,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美国摆脱危机经济走向 正轨,不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富人的利益?难道富人能在饿殍遍地经济崩溃时独善其身吗?所 以富人在牢骚过后还是逐渐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因此也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 观点四:新政是一场“社会主义”的改革。 正方: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国内外学界看法不一。在罗斯福推行“新政”时 期,一些保守派人士攻击“新政”是搞“社会主义”,美国最高法院两次判决新政的一些重 大措施是“违宪”而加以废止。有些左翼人士,如与斯大林讨论过“新政”的著名英国作家 威尔斯也认为“新政”如能得到“彻底实行”,“财政寡头就会消灭”,“社会主义就会建立起 反方:这种看法显然不符合实际。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 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新政”确实局部改变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并未触动这个制度的根本,这是“新政”的性质和本质。否则今天 的美国也不会被称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全景呈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全貌,对于新政由来已久的质疑也做了分析,虽然争 议不断,但没有人质疑罗斯福的能力、担当,他注定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他扶 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正印证了一句历史名言:时势造英雄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主要讲述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在 组织教学时,为让学生深刻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应联系学生以前所学知识
观点三:新政是一场对美国富人的“抢劫”。 正方:美国国会在 1935 年相继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和《财产税法》,两部法律已经推 出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出现,富人们大呼过分,他们说:“这是向富人敲竹杠”“烤百万 富翁”。因为根据《财产税法》规定,按收入和财产的多寡而征收累进税。5 万美元以下纯 收入和 4 万美元遗产征收 31%,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公司税过去是 13.75%, 现在是 15%。对富人而言是“沉重的负担”。 反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实质也可以理解为财富的再分配,因为加大征收富人税收标准 所得的财富,惠及了 2800 万人,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美国摆脱危机经济走向 正轨,不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富人的利益?难道富人能在饿殍遍地经济崩溃时独善其身吗?所 以富人在牢骚过后还是逐渐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因此也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 许。 观点四:新政是一场“社会主义”的改革。 正方: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国内外学界看法不一。在罗斯福推行“新政”时 期,一些保守派人士攻击“新政”是搞“社会主义”,美国最高法院两次判决新政的一些重 大措施是“违宪”而加以废止。有些左翼人士,如与斯大林讨论过“新政”的著名英国作家 威尔斯也认为“新政”如能得到“彻底实行”,“财政寡头就会消灭”,“社会主义就会建立起 来”。 反方:这种看法显然不符合实际。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 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新政”确实局部改变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并未触动这个制度的根本,这是“新政”的性质和本质。否则今天 的美国也不会被称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全景呈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全貌,对于新政由来已久的质疑也做了分析,虽然争 议不断,但没有人质疑罗斯福的能力、担当,他注定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他扶 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正印证了一句历史名言:时势造英雄。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主要讲述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在 组织教学时,为让学生深刻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应联系学生以前所学知识
在课前做大量的知识收集整理工作,对本课有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在百家争鸣的设计时我 觉得难度很大,怕学生不能很好的思辩,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只要孩子们肯下功夫,他 们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在课前做大量的知识收集整理工作,对本课有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在百家争鸣的设计时我 觉得难度很大,怕学生不能很好的思辩,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只要孩子们肯下功夫,他 们的能力还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