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典习题 1.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 是()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抓住时间“1895″,抓住关键句“以恤商惠工为本源"。说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 宽民间设厂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实践师夷 长技主张早从林则徐到洋务派时期早已推行,非甲午战后所特有,故A项错误;民族工 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当然无法抵制列强侵略, 故C项错误 【答案】D 2.《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 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 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项错误。A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3.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年代 企业类型 资本总额 备注 军用工业 5000万余两白银 出现企业19家 1862年至1894年 民用企业 2964万银元 出现企业27家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典习题 1. 1895 年 7 月 19 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 是( )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抓住时间“1895”,抓住关键句“以恤商惠工为本源”。说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 宽民间设厂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 D 项正确;实践师夷 长技主张早从林则徐到洋务派时期早已推行,非甲午战后所特有,故 A 项错误;民族工 业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B 项错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当然无法抵制列强侵略, 故 C 项错误。 【答案】D 2.《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 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 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 项错误。AC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 D 项。 【答案】D 3.读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代 企业类型 资本总额 备注 1862 年至 1894 年 军用工业 5000 万余两白银 出现企业 19 家 民用企业 2964 万银元 出现企业 27 家
1899年至1911年 私人资本 9350万银元 新增厂矿企业410家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从表中可看出,"1899年至l911年”相比“1862年至1894年”情况是私人资本 活跃,题目问原因是什么。结合时间分析,题目表现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情况,然后考查原因,所以C项正确。而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B项是一 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D项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时间在1924年国民 党“一大 【答案】C 4.1894年至1913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峰。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苏经缫丝厂②轮船招商局 ③大生纱厂 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民族资本主叉发展史。依据教材知识,轮船招商局为洋务运 动中的民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厂,都兴办于19世纪 70年代,与题干时限不符,故②④错误,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 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899 年至 1911 年 私人资本 9350 万银元 新增厂矿企业 410 家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从表中可看出,“1899 年至 1911 年”相比“1862 年至 1894 年”情况是私人资本 活跃,题目问原因是什么。结合时间分析,题目表现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情况,然后考查原因,所以 C 项正确。而 A 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B 项是一 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D 项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时间在 1924 年国民 党“一大”。 【答案】C 4. 1894 年至 1913 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峰。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 ) ①苏经缫丝厂 ②轮船招商局 ③大生纱厂 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依据教材知识,轮船招商局为洋务运 动中的民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厂,都兴办于 19 世纪 70 年代,与题干时限不符,故②④错误,选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 1895 年至 1911 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 112 家,占全国总数的 25.1%,开 办资本 2799.2 万元,占全国总额的 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其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时间为1912年初,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时间为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1927年后,B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 年到1918年,C项错误。D项选项作为原因适用于资本主义每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 性。 【答案】D 6.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 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 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后中国铁路的修筑情况。“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 变”得出①正确。列强在中国争相筑路,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资本输岀,②正 确。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交通状况,便利了商品的运输 带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 ④正确 【答案】D 7.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 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其时间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时间为 1912 年初,A 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时间为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1927 年后,B 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 年到 1918 年,C 项错误。D 项选项作为原因适用于资本主义每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 性。 【答案】D 6.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1 年, 共建铁路 8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 46%,贷款修建铁路占 40%, 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 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后中国铁路的修筑情况。“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 变”得出①正确。列强在中国争相筑路,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资本输出,②正 确。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交通状况,便利了商品的运输, 带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 ④正确 【答案】D 7. 1895—1913 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 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 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时间“1895-1913年间”,是甲午战争后,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因而选C项。这一时期,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革命 派的起义,因而不能说社会环境安定,故A项不对。B项发生在一战期间,也不对。而 D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政策。 【答案】C 8.下列表格为19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时间 重要企业 1895年 商人楼景晖在浙江萧山县创办合义和丝厂 1896年 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纱厂 长芦盐运使杨宗濂等人在无锡创办业勤纱厂 1897年 四品京堂庞元济在杭州创办通益公纱厂 夏粹芳等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朱幼鸿在上海创办裕通纱厂 1898年 祝大樁在上海创办源昌碾米厂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 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1)(2(34 【考点】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从时间来看,题干时间应是在清末新政之前,故①说法错误 排除ACD项,B项正确 【答案】B 9.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 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 竞争。”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①重视女子教育②提倡实业救国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 B.②③④ C.①③④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时间“1895—1913 年间”,是甲午战争后,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因而选 C 项。这一时期,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革命 派的起义,因而不能说社会环境安定,故 A 项不对。B 项发生在一战期间,也不对。而 D 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政策。 【答案】C 8.下列表格为 19 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 时间 重要企业 1895 年 商人楼景晖在浙江萧山县创办合义和丝厂 1896 年 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纱厂 1897 年 长芦盐运使杨宗濂等人在无锡创办业勤纱厂 四品京堂庞元济在杭州创办通益公纱厂 夏粹芳等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1898 年 朱幼鸿在上海创办裕通纱厂 祝大椿在上海创办源昌碾米厂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 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从时间来看,题干时间应是在清末新政之前,故①说法错误, 排除 ACD 项,B 项正确。 【答案】B 9. 1907 年《女子世界》第 6 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 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 竞争。”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提倡实业救国 ③培育民主精神 ④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材料中没有民主精神的内容,所以③不正确,排除③的选项,只有A项与D项 了,而“育蚕始祖溯源西陵″,说的是我们中国是蚕业的起源国,所以④正确,正确选项 为D项 【答案】D 10.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 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呜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 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B项 符合史实;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故C项符合史实;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公车上 书”,主张拒签《马关条约》,变法自强,故B项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结束于1895年 而孙中山于1894年成立“兴中会”,故A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 11.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 1892-1894年1895-1903年 设厂数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设厂数 官办和官商合办 资本(千元) 16196 19469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材料中没有民主精神的内容,所以③不正确,排除③的选项,只有 A 项与 D 项 了,而“育蚕始祖溯源西陵”,说的是我们中国是蚕业的起源国,所以④正确,正确选项 为 D 项。 【答案】D 10.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 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呜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考点】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 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 B 项 符合史实;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故 C 项符合史实;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公车上 书”,主张拒签《马关条约》,变法自强,故 B 项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结束于 1895 年, 而孙中山于 1894 年成立“兴中会”,故 A 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 11.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 ) 1892—1894 年 1895—1903 年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19469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 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D项正确;A、B项是在民国初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 项错误;C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2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一战”的爆发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解析】从时间和工厂数量变化来看,反映一战期间外国资本主义工厂呈现减少趋势,说 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其因还有国货运动的 推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故B、C、D项错误;A项“开始兴起”显然不符合一战时 期的阶段特征,故A项正确 【答案】A 13.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 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 1937年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机器业 10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解析】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时间是在 19 世纪末,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 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 D 项正确;A、B 项是在民国初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B 项错误;C 项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答案】D 12.下表是 1912—1915 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一战”的爆发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解析】从时间和工厂数量变化来看,反映一战期间外国资本主义工厂呈现减少趋势,说 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其因还有国货运动的 推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故 B、C、D 项错误;A 项“开始兴起”显然不符合一战时 期的阶段特征,故 A 项正确。 【答案】A 13.下表反映了 1936—1938 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 年为 100)下 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棉纺织业 100 81 .7 69.8 面粉业 100 77. 5 72. 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 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岀,37年和38年各项工业生产指数都有急剧下降,说明民族工业 走向萧条,故①正确;结合所学,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④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 民族工业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②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没有 横向比较,只有纵向比较,无法得出民族工业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③错误,正确答案 B项 【答案】B 14.右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中国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所 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发展变化图,结合耥 所学知识判断其中表示官僚资本的曲线() 是B B.是C 是D D.是E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A项是自然经济,B项是洋务经济,C项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D项是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E项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1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 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 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解析】关键信息:1916年前后。根据时间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战期间近代中国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37 年和 38 年各项工业生产指数都有急剧下降,说明民族工业 走向萧条,故①正确;结合所学,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④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 民族工业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②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没有 横向比较,只有纵向比较,无法得出民族工业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③错误,正确答案 选 B 项。 【答案】B 14.右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中国自然经济、洋务经济、 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发展变化图,结合 所学知识判断其中表示官僚资本的曲线( ) A.是 B B.是 C C.是 D D.是 E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A 项是自然经济,B 项是洋务经济,C 项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D 项是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E 项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故 A、B、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D 1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 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 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解析】关键信息:1916 年前后。根据时间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一战期间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B、C、D项都这一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民的原因,故B、 C、D项错误;A项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故A项正确。 【答案】A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帝号即年号。汉武帝开始于帝号之外另立年号,自 此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的“宣统”。……]小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 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 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民声日报》(1912年2月28日) 材料三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 建设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我国国家纪年法变迁反应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产业革命”出现的国内政治环境。(2 分)民国初的产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对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有何异同?(4分) (3)梁启超为什么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2分)结合材料三, 分析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怎样“要求全人格的觉醒”?(2分) 【考点】(1)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1)第问国家纪年法的变迁实际上是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所学理解实 质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的变迁。 (2)民国初年的国内政治环境应该多角度考查,主要应从破旧和立新两大角度来寻找有
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B、C、D 项都这一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民的原因,故 B、 C、D 项错误;A 项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故 A 项正确。 【答案】A 1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帝号即年号。汉武帝开始于帝号之外另立年号,自 此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的“宣统”。……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 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 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民声日报》(1912 年 2 月 28 日) 材料三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 建设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我国国家纪年法变迁反应了什么本质问题?(2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产业革命”出现的国内政治环境。(2 分)民国初的产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对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有何异同?(4 分) (3)梁启超为什么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2 分)结合材料三, 分析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怎样“要求全人格的觉醒”?(2 分) 【考点】(1)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1)第一问国家纪年法的变迁实际上是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所学理解实 质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的变迁。 (2)民国初年的国内政治环境应该多角度考查,主要应从破旧和立新两大角度来寻找有
利于民资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我们的产业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较,“同”应从都能 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角度展开;“异”则应从产业革命对于两国 经济结构影响截然不同着手回答,结合所学我们中国依然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而英 国则一日干里,崛起为世界工厂。 (3)第一小问所谓“样样落空”,是指中国社会基本上没有质的变化,可从社会性质、革 命任务、民族独立等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实际上是问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 思想解放所做的巨大努力,当然指新文化运动 【答案】(1)问题:反映了民主观念对帝王观念的否定(民主代替专制)。(2分) (2)环境: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 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2分,任答2点即可) 同:①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1分) ②其中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分) 异:①中国仍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或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1分) ②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1分) (3)原因:①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 ②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分。任答2点即可) 要求:发动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全面进攻封建专制思想。(2分) 17.(26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 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 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利于民资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我们的产业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较,“同”应从都能 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角度展开;“异”则应从产业革命对于两国 经济结构影响截然不同着手回答,结合所学我们中国依然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而英 国则一日千里,崛起为世界工厂。 (3)第一小问所谓“样样落空”,是指中国社会基本上没有质的变化,可从社会性质、革 命任务、民族独立等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实际上是问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 思想解放所做的巨大努力,当然指新文化运动。 【答案】(1)问题:反映了民主观念对帝王观念的否定(民主代替专制)。(2 分) (2)环境: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 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2 分,任答 2 点即可) 同:①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1 分) ②其中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 分) 异:①中国仍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或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1 分) ②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1 分) (3)原因:①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 ②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 分。任答 2 点即可) 要求:发动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全面进攻封建专制思想。(2 分) 17.(26 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 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 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 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 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 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表现。“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 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 要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 势的主要原因。(4分) (4)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6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 仲舒思想主张;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造” (4)20世纪50年代至m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史学理论 史料使用 【解析】(1)第一问,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保守的是礼的内容,回答这一方面就行了。 第二问是回答董仲舒思想体系与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第三问提示是从思想来源来分析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20 世纪二、三十 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 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1959 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表现。“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 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 要原因。(10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社会转型的表现。(6 分) (3)据材料三指出 1953 年至 1957 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 势的主要原因。(4 分) (4)有人指出:“1958 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6 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 仲舒思想主张;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造” (4)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史学理论 ——史料使用 【解析】(1)第一问,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保守的是礼的内容,回答这一方面就行了。 第二问是回答董仲舒思想体系与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第三问提示是从思想来源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