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07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外部分 温州《唐太宗论弓矢》 小结: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 2、绍兴《窃槽》 物传记、著名典藉中的精彩片段等 3、湖州《史记·廉颇与蔺相如》二、考点: 4、金华《阮裕焚车》 1、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5、衢州《害群之马》 2、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6、嘉兴《锅巴救命》 3、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和 7、台州《宋史·司马光》 评价人物的能力。 8、丽水《金壶丹书》 三、考查重点: 9、杭州、舟山《封氏闻见记》 1、语言知识迁移的能力 10、宁波《说苑》 2、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07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外部分 1、温州《唐太宗论弓矢》 2、绍兴《窃槽》 3、湖州《史记·廉颇与蔺相如》 4、金华《阮裕焚车》 5、衢州《害群之马》 6、嘉兴《锅巴救命》 7、台州《宋史·司马光》 8、丽水《金壶丹书》 9、杭州、舟山《封氏闻见记》 10、宁波《说苑》 一、小结: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 物传记、著名典藉中的精彩片段等 二、考点: 1、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2、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3、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和 评价人物的能力。 三、考查重点: 1、语言知识迁移的能力 2、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语段阅读关键: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 要求的回答的内容。 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 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情等 信息
语段阅读关键: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 要求的回答的内容。 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 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情等 信息
人物传记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 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 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 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8。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 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 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左传》07年四川资阳 注释 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人:敌人。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被来单况专型 指挥才能,他在作 果你顿陕簾港取镶润酒边利的威潍纣哪蛛惊
人物传记 •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 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 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 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 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 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左传》——07年四川资阳 • 注释: 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人:敌人。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匈奴大入塞( ) (2)俄而,斩首数百级( ) (3)待旦将退( ) (4)范乃令军中褥食( ) 会:会天大雨 会宾客大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他在作 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你认为廉范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俄而: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旦: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乃:蒙乃始就学 见渔人乃大惊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 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⑨曰:“以此 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 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 者乃伏而就罪。《北史李惠传·击皮得实》 05年福建漳 州 注释①释:放下。②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 自。④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属员。⑥实 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州纪纲曰() (2)群下咸无答者()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 (1)各言藉背之物()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顾猕蟥速湘中去而顾之 (1)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荫。顾野薪耋難元方入门不顾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4、你觉得文中的李惠是怎么样一个人? 三顾茅庐(拜访) 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咸:咸来问讯
•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 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 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 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 者乃伏而就罪。 《北史·李惠传·击皮得实》 ——05年福建漳 州 •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 自 。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 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州纪纲曰( ) (2)群下咸无答者( )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 (1)各言藉背之物( ) (2)以杖击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荫。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4、你觉得文中的李惠是怎么样一个人? 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顾: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顾野有麦场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拜访) 咸:咸来问讯 薪: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⑩,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 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8。方北面而持 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 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③。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 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 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 行:大路。④方北面:朝北方。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 1、獬释不加点的浮2.(4分) 费多Q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 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2分)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这是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 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 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 北面⑤?’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用多⑥ 。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御者善⑦ 。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 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 楚而北行也。” •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 行:大路。④方北面:朝北方。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 什么。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⑦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4分) (1)中道而反( ) (2)恃王国之大( ) (3)犹至楚而北行( ) (4)举欲信于天下( ) 信反::始一反焉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必以信(xìn)(实情)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 通“伸”,伸张。 恃:子何恃而往《为学》 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2分)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这是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关于“之”的回忆 代词,代指人、事、物,有时复指句中内容, 2、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短语之间,译为“的”,用 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3、语气助词,不译。 4、动词,“之”后表示处所,译为“到”“去” 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 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
关于“之”的回忆 • 1、代词,代指人、事、物,有时复指句中内容。 • 2、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短语之间,译为“的”,用 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 3、语气助词,不译。 • 4、动词,“之”后表示处所,译为“到”“去” A.我欲之楚 B.此非楚之路也 C.小大之狱 D.王之动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