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3月)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着眼/着装完毕 铜臭/遗臭万年 攒射/人头攒动 B.重创/抚平创痛 丈量/计量单位 数落/数见不鲜 C.偏裨/大有裨益 呜咽/狼吞虎咽 吭声/引吭高歌 D.慰藉/杯盘狼藉 落枕/丢三落四 薄暮/厚古薄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 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 行都非常不便。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 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 爱国诗人屈原。 C.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 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 中国的青年人。 D.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158年世 博史的最高纪录。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40字)(4分) 2003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 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国虽然提出了这 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 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 “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岀,即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 点得到普遍认同。 低碳经济是一种 的经 济形态(发展模式)。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 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5分)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 青春花瓣,而不 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文言文阅读(19分)
江苏省苏州市 2010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3 月) 语 文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着眼/着装完毕 铜臭/遗臭万年 攒射/人头攒动 B. 重创/抚平创痛 丈量/计量单位 数落/数见不鲜 C. 偏裨/大有裨益 呜咽/狼吞虎咽 吭声/引吭高歌 D. 慰藉/杯盘狼藉 落枕/丢三落四 薄暮/厚古薄今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 20 公里,已经 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 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 20 公里,连基本出 行都非常不便。 B. 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 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 爱国诗人屈原。 C. 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 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 中国的青年人。 D. 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 2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 158 年世 博史的最高纪录。 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 40 字)(4 分) 2003 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 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国虽然提出了这 一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 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 “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即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 点得到普遍认同。 低碳经济是一种 ▲ 的经 济形态(发展模式)。 4.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 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5 分)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 青春花瓣,而不 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二、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 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 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 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 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 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 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 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 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 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 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 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 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 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 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癯而实腴 癯:清瘦 与物多忤 忤:抵触 C.终不能悛 悛:悔 改 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 6.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①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少而穷苦 B.①诗有古人之风 ②其学日 C.①其诗质而实绮 ②如其为 人,实有感焉 D.①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自托于渊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 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 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 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 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 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 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 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 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 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 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 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 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 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 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 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 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 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 B. 与物多忤 忤:抵触 C. 终不能悛 悛:悔 改 D. 其出处进退 处:处所 6. 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A. 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B. ① 诗有古人之风 ② 其学日 进 C. ① 其诗质而实绮 ② 如其为 人,实有感焉 D. 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 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 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 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 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 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 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4分)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柳阴庭院占风光,昵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这首咏物词吟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3分) (2)“萍散漫,絮飘飏”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3)结尾两句,古人评价为“大不俗”,请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
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 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 分) (2)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4 分) (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 分) 三、 古诗鉴赏(10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 郎 归 曾 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 这首咏物词吟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3 分) (2) “萍散漫,絮飘飏”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3 分) (3) 结尾两句,古人评价为“大不俗”,请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 (5)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6)大直若屈, ,大辩若讷。(《老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歌的高度 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 西藏运 送着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 藏公路沿线 的军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髙的一次慰问演出。 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 部分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 站。她发着高烧,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 留在原地休息、治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 的。但他们 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 些日子。 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晩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自,干净。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 三层外三层。他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 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足了。 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 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
四、 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蒹葭采采,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春江花朝秋月夜, ▲ 。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驾一叶之扁舟, ▲ 。 (苏轼《赤壁赋》) (4)浩荡离愁白日斜,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 (5)子曰:“质胜文则野,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6)大直若屈, ▲ ,大辩若讷。(《老子》)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歌的高度 王宗仁 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 西藏运 送着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 藏公路沿线 的军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 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 部分。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 站。她发着高烧,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 留在原地休息、治疗。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 的。但他们 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 些日子。 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 三层外三层。他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 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足了。 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 “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
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的帐篷。一个 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 求:“我们想听你唱支歌!” 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 来。女文工团员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 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 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 我来唱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一一点歌开始!”女文工 团员这时完全消失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 拍手。她唱了《康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 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 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头痛再加上髙山缺氧使她痛苦 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没有留意到唱 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 绪,越唱声音越宏亮,越唱音阶越髙。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 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 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缺 氧地区耗尽体力地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 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来 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 民也没见过的夜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 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一一后来成 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选自《2008年我最喜爱的 中国散文100篇》,有删改) 1.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 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的帐篷。一个 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 求:“我们想听你唱支歌!” 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 来。女文工团员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 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 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 我来唱。”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点歌开始!”女文工 团员这时完全消失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 拍手。她唱了《康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 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 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 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没有留意到唱 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 绪,越唱声音越宏亮,越唱音阶越高。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 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 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 5000 米的缺 氧地区耗尽体力地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 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来…… 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 民也没见过的夜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 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后来成 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选自《2008 年我最喜爱的 中国散文 100 篇》,有删改) 11. 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 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6 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 处”有哪些。(4分) 13.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结合全文,探究“歌的高度”这个题目中“高度”一词的多重含义。(7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义”的真谛
12.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 处”有哪些。 (4 分) 13. 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4. 结合全文,探究“歌的高度”这个题目中“高度”一词的多重含义。(7 分)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义”的真谛
王乾荣 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 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 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大灾临 头,这样做,是为了救人类之难,是把自己完全置诸脑后的。 这使我想到冯友兰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讲的一个关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 他说,例如有两个军人,都去冲锋陷阵。一个人如此做,为的是得到上面的奖赏, 或同伴的称誉;另一人则以为,这是尽军人的天职,此外别无所求。此二人之行 为,表面上一样,但内里有很大不同。 处于道德境界之人,不但求别人的利,而且对于别人,有一种痛痒相关的感情, 即以别人的痛痒为痛痒。捐款和做志愿者,就是为这个目的。这时候,举其事者 就显得慈悲而有耐心,有毅力,干什么都毫无怨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像鲁迅 说的,“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这是发自内心的、绝不张扬的、不求别人夸赞的快乐。有时候,这样的人连那快 乐,也来不及享受一一他完全忘我了。为什么有的人捐了那么多善款,做了那么 多善事,连姓名也不愿留下?因为“善欲人知,非真善也”。他认为这是天经地 义的,没必要留。如此不计毁誉,不顾罚赏,才是真正的以道德为圭臬。 但是很遗憾,也有的人,做了些事,客观上帮了别人,应该肯定,但是太过张扬, 比如捐款,一定要在镜头前面长时间地亮相,把写着款项数目的牌子,晃了又晃, 唯恐别人看不清楚,留不下印象,则难免叫人疑惑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获得 “自己预期的利”,至少叫人家称赞一番,奖赏一番。在别人的生死关头和巨大 悲剧面前,借机收获自己的荣誉,至少氛围不谐调吧!所以通过“利他”以“利 己”的行为,仍然难脱功利境界。有的在镜头前面许诺的“义举”,作秀完毕, 居然可以不认账,不兑现,就更叫人觉得距离道德境界甚远一一远到亵渎道德的 地步。 对一个人来说,义举原则重在正己,而非责人。我写了上面的话,不是对别人说 三道四,只为约束自己。 (节选自《2008中国杂文年选》)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向灾区捐款捐物,去灾区做志愿者,这些行为,并不一定都是真 正意义上的“义”。 B.作者认为,真正“义”者,做了善事是不需要别人知道,也不在乎别人评判 的,他们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 C.作者认为,在电视镜头前面长时间亮相的捐款人,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叫别人 称赞一番,奖赏一番。 D.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义”的真谛,并以此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而不是责备别人 16.文章第三段引用了《新原人》里的一个故事,结合上下文,简析这个故事中 的“道德”和“非道德”。(6分)
王乾荣 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 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 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大灾临 头,这样做,是为了救人类之难,是把自己完全置诸脑后的。 这使我想到冯友兰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讲的一个关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 他说,例如有两个军人,都去冲锋陷阵。一个人如此做,为的是得到上面的奖赏, 或同伴的称誉;另一人则以为,这是尽军人的天职,此外别无所求。此二人之行 为,表面上一样,但内里有很大不同。 处于道德境界之人,不但求别人的利,而且对于别人,有一种痛痒相关的感情, 即以别人的痛痒为痛痒。捐款和做志愿者,就是为这个目的。这时候,举其事者 就显得慈悲而有耐心,有毅力,干什么都毫无怨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像鲁迅 说的,“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这是发自内心的、绝不张扬的、不求别人夸赞的快乐。有时候,这样的人连那快 乐,也来不及享受——他完全忘我了。为什么有的人捐了那么多善款,做了那么 多善事,连姓名也不愿留下?因为“善欲人知,非真善也”。他认为这是天经地 义的,没必要留。如此不计毁誉,不顾罚赏,才是真正的以道德为圭臬。 但是很遗憾,也有的人,做了些事,客观上帮了别人,应该肯定,但是太过张扬, 比如捐款,一定要在镜头前面长时间地亮相,把写着款项数目的牌子,晃了又晃, 唯恐别人看不清楚,留不下印象,则难免叫人疑惑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获得 “自己预期的利”,至少叫人家称赞一番,奖赏一番。在别人的生死关头和巨大 悲剧面前,借机收获自己的荣誉,至少氛围不谐调吧!所以通过“利他”以“利 己”的行为,仍然难脱功利境界。有的在镜头前面许诺的“义举”,作秀完毕, 居然可以不认账,不兑现,就更叫人觉得距离道德境界甚远——远到亵渎道德的 地步。 对一个人来说,义举原则重在正己,而非责人。我写了上面的话,不是对别人说 三道四,只为约束自己。 (节选自《2008 中国杂文年选》) 15.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认为,向灾区捐款捐物,去灾区做志愿者,这些行为,并不一定都是真 正意义上的“义”。 B. 作者认为,真正“义”者,做了善事是不需要别人知道,也不在乎别人评判 的,他们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 C. 作者认为,在电视镜头前面长时间亮相的捐款人,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叫别人 称赞一番,奖赏一番。 D.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义”的真谛,并以此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而不是责备别人。 16. 文章第三段引用了《新原人》里的一个故事,结合上下文,简析这个故事中 的“道德”和“非道德”。(6 分)
17.处于“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在对待“义”的问题上有什么区 别?请概括说明。(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春风来又走”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语文Ⅱ(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然而有志于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何以言之文莫盛于 西汉而汉人所谓文者但有奏对封事皆告君之体耳。书序虽亦 有之,不克多见。至昌黎始工为赠送碑志之文,柳州始创山水杂记之体,庐陵始 专精于序事,眉山始穷力于策论,序经以临川为优,记学以南丰称首。 (节选自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 20.刘开认为汉文的不足之处是什么?(2分) 21.文中“柳州”“南丰”各指哪位作家?(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7. 处于“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在对待“义”的问题上有什么区 别?请概括说明。(6 分) 七、 作文(70 分) 18. 请以“春风来又走”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语文 Ⅱ (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然 而 有 志 于 为 文 者 其 功 必 自 八家 始 何 以 言 之 文 莫 盛 于 西 汉 而 汉 人 所 谓 文者 但 有 奏 对 封 事 皆 告 君 之 体耳。书序虽亦 有之,不克多见。至昌黎始工为赠送碑志之文,柳州始创山水杂记之体,庐陵始 专精于序事,眉山始穷力于策论,序经以临川为优,记学以南丰称首。 (节选自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 20. 刘开认为汉文的不足之处是什么?(2 分) 21. 文中“柳州”“南丰”各指哪位作家?(2 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 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沈从文在《边城》中借“爷爷”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中两种求婚方式:一是 走马路,由家长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二是走车路,由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 六个月歌 B.曹雪芹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取名时大多包含了深层的意思,如贾府四姐妹 的名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原应叹息”,这就预示了她们命运的不幸 C.曹禺在《雷雨》中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 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短短一天之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D.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为自己的优柔寡断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自己中剑而亡;情人奥菲利娅因为遭到抛弃而发疯,最终溺水而死。 E.阿Q是魯迅先生塑造的一个遭受屈辱却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的形象,在他 看来,“革命”就是报私仇、抢东西、娶老婆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在处理兄弟破产官司上,老葛朗台是如何欺骗那 些巴黎债主的?据此简析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6分) (2)概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分) 材料分析鉴赏题(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摆渡高晓声 有四个人走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 们都要求渡河
A. 沈从文在《边城》中借“爷爷”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中两种求婚方式:一是 走马路,由家长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二是走车路,由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 六个月歌。 B. 曹雪芹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取名时大多包含了深层的意思,如贾府四姐妹 的名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原应叹息”,这就预示了她们命运的不幸。 C. 曹禺在《雷雨》中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 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短短一天之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D.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为自己的优柔寡断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自己中剑而亡;情人奥菲利娅因为遭到抛弃而发疯,最终溺水而死。 E. 阿 Q 是鲁迅先生塑造的一个遭受屈辱却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的形象,在他 看来,“革命”就是报私仇、抢东西、娶老婆。 23. 简答题( 10 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在处理兄弟破产官司上,老葛朗台是如何欺骗那 些巴黎债主的?据此简析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6 分) (2) 概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 分) 三、 材料分析鉴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4~26 题。 摆 渡 高晓声 有四个人走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 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 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 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了。不过一时也写 不出来。我唱个歌儿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 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得好听。” 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冷又饿, 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来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 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得好听。请上船吧!” 作家一愣,继而一乐。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 到了次日,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 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过一阵以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 24.摆渡人最终为什么让作家上船?作家从摆渡人最后的话中得到了怎样 的启发?(4 分) 25.文章结尾处,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3分) 26.这则寓言故事篇幅虽不长,却有深意蕴涵其间。请简要分析。(8分)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 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 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了。不过一时也写 不出来。我唱个歌儿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 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得好听。” 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冷又饿, 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来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 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得好听。请上船吧!” 作家一愣,继而一乐。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 到了次日,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 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过一阵以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 24. 摆渡人最终为什么让作家上船?作家从摆渡人最后的话中得到了怎样 的启发?(4 分) 25. 文章结尾处,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3 分) 26. 这则寓言故事篇幅虽不长,却有深意蕴涵其间。请简要分析。(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