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上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 皆为杰 出人物;又是』▲,各有所长。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 与家庭教育 A.并提春花秋月渊源 B.并称春兰秋菊渊源 C.并提春兰秋菊源远 D.并称春花秋月源远 B(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 中来表达。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春花秋月:比喻美 好的时光与景物。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 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 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 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 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 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A(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 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 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秋高鹰隼傍霄抟 B.九流争赴水萦蟠 C.几处溪山存旧物 D.江汉回波散翠澜 D(A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项“争赴”为动 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D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_;▲;▲,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 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 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 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 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 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 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①④②⑤⑥ C.⑥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
苏北四市 2018 届高三上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 ▲ , 皆为杰 出人物;又是 ▲ ,各有所长。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 世 ▲ 与家庭教育。 A.并提 春花秋月 渊源 B.并称 春兰秋菊 渊源 C.并提 春兰秋菊 源远 D.并称 春花秋月 源远 B(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 中来表达。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春花秋月:比喻美 好的时光与景物。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 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 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 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 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 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A(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 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 项“浪花” 喻为“白玉”;D 项“尘土”喻为“旗号”) 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秋高鹰隼傍霄抟 B.九流争赴水萦蟠 C.几处溪山存旧物 D.江汉回波散翠澜 D(A 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 项“争赴”为动 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D 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 。 ▲ ; ▲ ; ▲ ; ▲ ; ▲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 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 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 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 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 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 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①④②⑤⑥ C.⑥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
C(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⑥句,①④②⑤四句依 次对应,③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D(漫画题要看画中的组件和细节、神态等。画中明月高悬,人凭桥看溪水东流 D项今夕对明月:A项不是柳树;B项没有鸟,也不是山涧;C项写的是梅花,所 以只能选D项)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 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 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②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 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 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李蒙出发前 向郭元振辞行。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 子,还没有功名。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 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 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③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 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 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 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 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 功立业。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④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 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 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 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 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 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 (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 们。(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 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
C(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⑥句,①④②⑤四句依 次对应,③与后文对应,所以选 C)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D(漫画题要看画中的组件和细节、神态等。画中明月高悬,人凭桥看溪水东流; D 项今夕对明月;A 项不是柳树;B 项没有鸟,也不是山涧;C 项写的是梅花,所 以只能选 D 项)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①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 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 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②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 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 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李蒙出发前 向郭元振辞行。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 子,还没有功名。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 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 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③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 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 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 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 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 功立业。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④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 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 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 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 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 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 (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 们。(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 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
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 没能回去。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你近来还好吧。不 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我们长驱直入敌阵, 结果遭逢溃败。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 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最好按时 过来,能够赎我回去。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 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 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⑤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 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 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这时) 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 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郭仲翔到 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 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郭仲翔在吴保安的 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师讨焉 帅:率领 B.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C.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覆:翻转) D.殆非人也 殆:几乎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乡曲,即乡里)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4分) 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干 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1分,文句通顺1分。) 评分建议:“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 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分) 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 激不尽。(“庐”“行服”“德”各1分,“亲庐其侧”句式1分) 评分建议:“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 “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4分) 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每点2分)
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 没能回去。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你近来还好吧。不 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我们长驱直入敌阵, 结果遭逢溃败。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 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最好按时 过来,能够赎我回去。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 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 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⑤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 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 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 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这时) 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 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郭仲翔到 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 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郭仲翔在吴保安的 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帅师讨焉 帅:率领 B.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C.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 (覆:翻转) D.殆非人也 殆:几乎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乡曲,即乡里)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4 分) 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干 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 1 分,文句通顺 1 分。) 评分建议:“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 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 分) 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 激不尽。(“庐”“行服”“德”各 1 分,“亲庐其侧”句式 1 分) 评分建议:“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 “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4 分) 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每点 2 分)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10.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6分) ①柳初凋、寒竹、秋雁;(3分) ②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 烘托分别时的悲凉心境 表达惜别情感 烘托友人别后的孤单。(3 分,答出3点即可) 评分建议:“表明季节的词语”如果答成“柳、竹、雁”,不给分;“作用”中 如果结合“柳”“留”谐音答出“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借“秋雁”的南 归答出“表达了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也算对。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寓情于景,(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 潜心著述,(1分)与白云青山为伴,(1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1分) 评分建议:答成“联想想象”或“借景抒情”也算对;“表现了诗人对 友人的牵挂之情”答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也算对。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元嘉草草,封狼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水落而石出者(3)渺沧海之一粟(4) 汩余若将不及兮 (5)声非加疾也 (6)赢得仓皇北顾(7)切问而近思(8)岂因祸福 避趋之(每空1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草根画家 张虎生 ①初见虹先生作画,是在南艺后山坡的香樟树下。午后的春阳,温煦可人。香樟 树髙大丰茂,嫩绿的新叶,层层叠叠伸展开来,翡翠般灿烂。周围围着不少人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10.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6 分) ①柳初凋、寒竹、秋雁;(3 分) ②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 烘托分别时的悲凉心境; 表达惜别情感; 烘托友人别后的孤单。(3 分,答出 3 点即可) 评分建议:“表明季节的词语”如果答成“柳、竹、雁”,不给分;“作用”中 如果结合“柳”“留”谐音答出“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借“秋雁”的南 归答出“表达了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也算对。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寓情于景,(1 分)运用拟人手法,(1 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 潜心著述,(1 分)与白云青山为伴,(1 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1 分) 评分建议:答成“联想想象”或“借景抒情”也算对;“表现了诗人对 友人的牵挂之情”答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也算对。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风霜高洁,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4) ▲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顺风而呼, ▲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水落而石出者 (3)渺沧海之一粟 (4) 汩余若将不及兮 (5)声非加疾也 (6)赢得仓皇北顾(7)切问而近思(8)岂因祸福 避趋之(每空 1 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草根画家 张虎生 ①初见虹先生作画,是在南艺后山坡的香樟树下。午后的春阳,温煦可人。香樟 树高大丰茂,嫩绿的新叶,层层叠叠伸展开来,翡翠般灿烂。周围围着不少人
几个石墩,一块大石板,权作画案,中央端坐着的,便是久闻大名的虹先生。看 客总是抑制不住兴奋,又正值各种植物传递春信的当口,尤其头顶这棵香樟,招 摇的香气,靡靡洒洒,迷人到醉。虹先生却入了禅定,唯见一支画笔,游走在 柄阔不盈尺的宫扇上,细细沙沙,旁若无人。虹先生的笔端,蘸上了一点点的红, 非灯笼的艳,也非辣椒的火,而是红里晕着些微藤黄,似有似无,有点日出时那 份辉煌。朱砂啊!有人低声道。话音刚落,老干虬枝,嫩蕊点点,一枝雪里红梅, 亭亭玉立,于空渺的洁白处,盎然地妙曼地生长出来。自然又是一阵惊呼。有数 人同时请教:此画可卖?虹先生没搭话,持着扇柄,反反复复地揣摩,这才落款、 钤印,印不大,仅一个字:虹 ②“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③自此,看虹先生作画,就成了我期待的享受。虹先生五十开外,素朴少言,随 身一只极普通的塑料袋,盛着他心爱的文房四宝。衣香鬓影的大街上,薄裳轻履 提着塑料袋的虹先生,是如此不合时尚,一副三四十年前小厂会计的模样。的确, 不但衣着,连内心,虹先生都秉持着逝去甚远的老旧格调,譬如远离烟酒,甚至 连茶都不碰,再隆重的场合,也永远是清水一杯。无疑,幼时父辈们遭遇的冲击, 成年后供职单位的散落,铸成了一道坎。然而,正是诸种不幸,将少年的朦胧憧 憬,孕育成长达三十多年的水墨浸染。虹先生一路拜得诸派名师,积下满腹画稿, 才有了今日出手便得的古雅和磅礴。 ④前几日,我随众人去东郊虹先生的一间大房子,那里,桌子大,纸笔大,自然 气势也大。上午,旭日 满室堂阜,铺纸濡墨后,虹先牛案前立定,手握 管,目视远方,那凝思运筹的架势,如同一位出征将军,即将跃马万重关山。众 人屏息,只见虹先生指尖一枓,再一沉,三下两下,画面右下处,一块巨石悄然 出世。下面将发生什么,还是个大大的悬念,但以石垫底,这画,就有了足够的 底气,有了坚实的依傍。果然,说有河,就有了流觞曲水,说有山,就有了叠翠 峰峦,然后,光也来了。光明,一个古今向往的词,在虹先生的笔下,在远山的 峰巅,隐隐绰绰的,露出一个不大的半圆。毫尖墨本就不多,虹先生再伸进笔洗 里轻濯一番,澹淡的水墨,化作云漪,渐次晕散开来,连绵不绝如缕,而先前留 着的辐条状三两束空白,陡然的,就直射下来,分明是佛光乍现。众人掌声响起, 都眼巴巴地望着虹先生,昐着他继续演绎眼前的天地塑造。虹先牛沉默不语,双 眉微锁,几乎 地在画上扫描,检验作品的姿态,真如古板顶真的会计,熟 悉他的人都在等待那一句“舒服了 ⑤千百年来,山水写意,云闲人淡,貌似玩物怡情,实则是心神运化:点染勾勒 间,现实的种种块垒顷刻消融,若化作林中月石上泉,便更成就了无眠梦中的壮 阔波澜 ⑥虹先生签着几家画廊,还是几家画院的艺术总监,但于他,唯有画画,才实实 在在得要紧。画廊的画卖了,虹先生得随时提供作品,他戏称四处赶活为“补 墙”。有人为他抱屈:人家画廊老板几年工夫,就有房有车了。他答道:人家老 板也难的。朋友约请,社区相邀,他一律慷慨应允,非但分文不取,而且及时周 到……这样干净的人,我生怕带给他哪怕一丝的烦扰。每次看虹先生作画,我都 默不作声;每次同行,我都故意落后几步。望着人流中他清朗的背影,不知怎的 想起罗大佑的一句歌词: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 龙 1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虹先生什么样的精神状态?(4分) (1)“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几个石墩,一块大石板,权作画案,中央端坐着的,便是久闻大名的虹先生。看 客总是抑制不住兴奋,又正值各种植物传递春信的当口,尤其头顶这棵香樟,招 摇的香气,靡靡洒洒,迷人到醉。虹先生却入了禅定,唯见一支画笔,游走在一 柄阔不盈尺的宫扇上,细细沙沙,旁若无人。虹先生的笔端,蘸上了一点点的红, 非灯笼的艳,也非辣椒的火,而是红里晕着些微藤黄,似有似无,有点日出时那 份辉煌。朱砂啊!有人低声道。话音刚落,老干虬枝,嫩蕊点点,一枝雪里红梅, 亭亭玉立,于空渺的洁白处,盎然地妙曼地生长出来。自然又是一阵惊呼。有数 人同时请教:此画可卖?虹先生没搭话,持着扇柄,反反复复地揣摩,这才落款、 钤印,印不大,仅一个字:虹。 ②“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③自此,看虹先生作画,就成了我期待的享受。虹先生五十开外,素朴少言,随 身一只极普通的塑料袋,盛着他心爱的文房四宝。衣香鬓影的大街上,薄裳轻履, 提着塑料袋的虹先生,是如此不合时尚,一副三四十年前小厂会计的模样。的确, 不但衣着,连内心,虹先生都秉持着逝去甚远的老旧格调,譬如远离烟酒,甚至 连茶都不碰,再隆重的场合,也永远是清水一杯。无疑,幼时父辈们遭遇的冲击, 成年后供职单位的散落,铸成了一道坎。然而,正是诸种不幸,将少年的朦胧憧 憬,孕育成长达三十多年的水墨浸染。虹先生一路拜得诸派名师,积下满腹画稿, 才有了今日出手便得的古雅和磅礴。 ④前几日,我随众人去东郊虹先生的一间大房子,那里,桌子大,纸笔大,自然 气势也大。上午,旭日东升,满室堂皇,铺纸濡墨后,虹先生案前立定,手握毫 管,目视远方,那凝思运筹的架势,如同一位出征将军,即将跃马万重关山。众 人屏息,只见虹先生指尖一抖,再一沉,三下两下,画面右下处,一块巨石悄然 出世。下面将发生什么,还是个大大的悬念,但以石垫底,这画,就有了足够的 底气,有了坚实的依傍。果然,说有河,就有了流觞曲水,说有山,就有了叠翠 峰峦,然后,光也来了。光明,一个古今向往的词,在虹先生的笔下,在远山的 峰巅,隐隐绰绰的,露出一个不大的半圆。毫尖墨本就不多,虹先生再伸进笔洗 里轻濯一番,澹淡的水墨,化作云漪,渐次晕散开来,连绵不绝如缕,而先前留 着的辐条状三两束空白,陡然的,就直射下来,分明是佛光乍现。众人掌声响起, 都眼巴巴地望着虹先生,盼着他继续演绎眼前的天地塑造。虹先生沉默不语,双 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检验作品的姿态,真如古板顶真的会计,熟 悉他的人都在等待那一句“舒服了”。 ⑤千百年来,山水写意,云闲人淡,貌似玩物怡情,实则是心神运化:点染勾勒 间,现实的种种块垒顷刻消融,若化作林中月石上泉,便更成就了无眠梦中的壮 阔波澜。 ⑥虹先生签着几家画廊,还是几家画院的艺术总监,但于他,唯有画画,才实实 在在得要紧。画廊的画卖了,虹先生得随时提供作品,他戏称四处赶活为“补 墙”。有人为他抱屈:人家画廊老板几年工夫,就有房有车了。他答道:人家老 板也难的。朋友约请,社区相邀,他一律慷慨应允,非但分文不取,而且及时周 到……这样干净的人,我生怕带给他哪怕一丝的烦扰。每次看虹先生作画,我都 默不作声;每次同行,我都故意落后几步。望着人流中他清朗的背影,不知怎的, 想起罗大佑的一句歌词: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 宠…… 1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虹先生什么样的精神状态?(4 分) (1)“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完成画作后的愉悦和沉醉。 评分建议:如果所答不是精神状态,不得分 (2)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 绘画时的投入、专注。 评分建议:答出“投入”或“专注”都可得分 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虹先生作画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①句式整散结合 ②运用联想想象 ③细节生动传神; ④运用比拟手法;⑤语言富有韵味。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答“运用衬托手法”或“运用动作描写” 亦算对。 15.请简析文中“我”对虹先生这一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6分) ①“我”两次观看虹先生作画的感受,映衬了虹先生绘画技艺精湛; ②“我”对山水画的感悟映衬了虹先生高妙的艺术境界 ③“我”“默不作声”“落后几步”的举动映衬了虹先生令人敬佩的品质 评分建议:每概括一点得2分。 16.请探究虹先生这一形象的深刻意蕴。(6分 ①虹先生素朴少言,薄裳轻履,远离烟酒茶,秉持老旧格调:表现了一种不慕时 尚,坚守艺术的精神; ②虹先生绘画技艺高超:揭示了广博学习,专注投入,严谨细致,才能取得成就 的道理 ③作者塑造虹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既是对虹先生品质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社会的 反思。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只概括虹先生形象,没揭示意蕴的不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 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 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 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全世界每年 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 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 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 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 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 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 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 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 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 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 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
完成画作后的愉悦和沉醉。 评分建议:如果所答不是精神状态,不得分。 (2)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 绘画时的投入、专注。 评分建议:答出“投入”或“专注”都可得分。 14.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虹先生作画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①句式整散结合; ②运用联想想象; ③细节生动传神; ④运用比拟手法;⑤语言富有韵味。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答“运用衬托手法”或“运用动作描写” 亦算对。 15.请简析文中“我”对虹先生这一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6 分) ①“我”两次观看虹先生作画的感受,映衬了虹先生绘画技艺精湛; ②“我”对山水画的感悟映衬了虹先生高妙的艺术境界; ③“我”“默不作声”“落后几步”的举动映衬了虹先生令人敬佩的品质。 评分建议:每概括一点得 2 分。 16.请探究虹先生这一形象的深刻意蕴。(6 分) ①虹先生素朴少言,薄裳轻履,远离烟酒茶,秉持老旧格调:表现了一种不慕时 尚,坚守艺术的精神; ②虹先生绘画技艺高超:揭示了广博学习,专注投入,严谨细致,才能取得成就 的道理; ③作者塑造虹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既是对虹先生品质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社会的 反思。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只概括虹先生形象,没揭示意蕴的不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 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 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 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 11 本,法国约为 8.4 本,日本约 8.5。全世界每年 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 64 本,当孩子稍稍懂事 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 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 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 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 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 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 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 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 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 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
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 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 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 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 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 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 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 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 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首先,明确世间有两种快乐; 接着,阐述无知的快乐; 最后,阐述彻悟的快乐。评分建议:每点2分。 18.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6分) ①能获取智慧 ②能带来顿悟的生活快乐 ③能了解别人的思想; ④能培养气质,收获思想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第②点中只答“快乐”者,不得分; 第③点答“可以找到生命的共鸣”或“可以消除孤独”得1分;第④点中只答 “培养气质”得1分;只答“收获思想”得1分。 19.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6分) ①要全身心投入地读书 ②让阅读陪伴终生 ③要珍惜有限的读书时光。 评分建议:每点2分;所写观点跟“读书”无关不得分;第②点答“读书要有持 久的态度”亦可;第③点答“书页本无意义,阅读才有意义”亦可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毕竟,人生漫长,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 交加 【审题】 “阳光下像个孩子”,指的是生活顺心时,会跟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清澈而明媚 的童心,不世故,不做作,更不迎合 “风雨中像个大人”,指的是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像个大人一样,收敛 起你的孩子气,拿出你的勇气和担当。 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看似矛盾,却是统一,也因此构成了美好的岁月。 可以侧重“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其中一方面,也可以二者结 合 可以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抒发情感,或阐述对此问题的看法。 抛开“孩子”“大人”的寓意,只谈“智慧”“坚持”“诚信”等,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
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 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 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 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 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 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 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 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 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 年第 4 期,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 分) 首先,明确世间有两种快乐; 接着,阐述无知的快乐; 最后,阐述彻悟的快乐。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18.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6 分) ①能获取智慧; ②能带来顿悟的生活快乐; ③能了解别人的思想; ④能培养气质,收获思想。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第②点中只答“快乐”者,不得分; 第③点答“可以找到生命的共鸣”或“可以消除孤独”得 1 分;第④点中只答 “培养气质”得 1 分;只答“收获思想”得 1 分。 19.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6 分) ①要全身心投入地读书; ②让阅读陪伴终生; ③要珍惜有限的读书时光。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所写观点跟“读书”无关不得分;第②点答“读书要有持 久的态度”亦可;第③点答“书页本无意义,阅读才有意义”亦可。 七、作文(70 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毕竟,人生漫长,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 交加。 【审题】 “阳光下像个孩子”,指的是生活顺心时,会跟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清澈而明媚 的童心,不世故,不做作,更不迎合。 “风雨中像个大人”,指的是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像个大人一样,收敛 起你的孩子气,拿出你的勇气和担当。 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看似矛盾,却是统一,也因此构成了美好的岁月。 可以侧重“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其中一方面,也可以二者结 合。 可以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抒发情感,或阐述对此问题的看法。 抛开“孩子”“大人”的寓意,只谈“智慧”“坚持”“诚信”等,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
1.用童真的心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2.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担当 3.既要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又要能战胜生活的困境 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 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 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 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 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 (节 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文段中《西厢》《琵琶》的作者分别是▲和▲(姓名)。(2 分) 23.结合材料,概括曲中“用事”的要义。(3分) 21.(5分)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 味/方是妙手。评分建议:每处1分;多于5处得0分。 22.(2分)王实甫(王德信)、高明(高则诚、高晦叔) 评分建议:每空1分;名字写错不给分,如“高名” 23.(3分)引得正确,用得恰当;明暗隐显,不需解说;化入文中,不留痕迹。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最多给1分;答“多读书,多识 故实”不给分。 参考译文 词曲的精妙之处,不在于使用典故,也不在于不使用典故。喜好多用典故的缺失 在于堆积典故;而没有典故可以运用的缺失在于文辞枯竭单调。所以,关键在于 多读书,多见识典故事实,援引正确,使用恰当,常见的典故隐晦运用,冷僻的 典故明确运用,一定要让唱出来时,人人都能听懂,不需要另外解说。另外,高 明的(一等的)用典是运用在句中,让人没有察觉,犹如禅家所说的把一撮盐放 入水中,喝水时才觉出咸味,这样使用典故才是妙手。《西厢》《琵琶》使用典 故虽然很多,然而无不恰到好处,所以动人。《玉玦》几乎句句使用典故,犹如 盛书的柜子,使人厌恶。 、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 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端午节》里的方玄绰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而一旦经济拮据, 他也赞同索薪了,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 C.《边城》中,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 的陪嫁,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光明磊落,胸怀宽广 D.《老人与海》中,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周围的人们都认为他“倒 了血霉”,可小男孩马诺林却称赞他“最好的渔夫是你”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利用到宫中演戏的戏班子,让他们在克劳狄斯面前 演出《贡扎古之死》,借此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是不是杀父凶手
1.用童真的心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2.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担当 3.既要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又要能战胜生活的困境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1~23 题。(10 分)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 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 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 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 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 (节 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 分) 22.文段中《西厢》《琵琶》的作者分别是 ▲ 和 ▲ (姓名)。(2 分) 23.结合材料,概括曲中“用事”的要义。(3 分) 21.(5 分)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 味/方是妙手。评分建议:每处 1 分;多于 5 处得 0 分。 22.(2 分)王实甫(王德信)、高明(高则诚、高晦叔) 评分建议:每空 1 分;名字写错不给分,如“高名”。 23.(3 分)引得正确,用得恰当;明暗隐显,不需解说;化入文中,不留痕迹。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最多给 1 分;答“多读书,多识 故实”不给分。 参考译文 词曲的精妙之处,不在于使用典故,也不在于不使用典故。喜好多用典故的缺失 在于堆积典故;而没有典故可以运用的缺失在于文辞枯竭单调。所以,关键在于 多读书,多见识典故事实,援引正确,使用恰当,常见的典故隐晦运用,冷僻的 典故明确运用,一定要让唱出来时,人人都能听懂,不需要另外解说。另外,高 明的(一等的)用典是运用在句中,让人没有察觉,犹如禅家所说的把一撮盐放 入水中,喝水时才觉出咸味,这样使用典故才是妙手。《西厢》《琵琶》使用典 故虽然很多,然而无不恰到好处,所以动人。《玉玦》几乎句句使用典故,犹如 盛书的柜子,使人厌恶。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 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端午节》里的方玄绰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而一旦经济拮据, 他也赞同索薪了,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 C.《边城》中,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 的陪嫁,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光明磊落,胸怀宽广。 D.《老人与海》中,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周围的人们都认为他“倒 了血霉”,可小男孩马诺林却称赞他“最好的渔夫是你”。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利用到宫中演戏的戏班子,让他们在克劳狄斯面前 演出《贡扎古之死》,借此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是不是杀父凶手
AC(A项,“苦肉计”错;C项,放弃陪嫁的应为“傩送”不是“天保”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在宝钗生日宴会上,“至晚席散时,贾母 深爱那作小旦的,因命人带进来…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 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妺妺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 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这段文字 中表现了宝钗、宝玉、湘云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2)《欧也妮·葛朗台》中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细节 很多,请举两例。(4分) (1)(6分)①宝钗:城府深(有心计);②宝玉:体贴、细心;③史湘云:心 直口快。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②点中只答出“体贴”得1分;答出“细 得1分。 (2)(4分)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 纵,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向梳妆匣扑去;②葛朗台临死时,神甫 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他却做出一个骇人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 手里,这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③葛朗台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 “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④临死之前,欧也妮 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 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怎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 界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意思对即得分;其他细节言之成理亦 可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发表虽早,但文字简 劲,结构精巧,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又有超迈于流派之外的内涵与趣 味。《棋王》里面最突出的两个意象就是“吃”和“象棋”,这两样都是人类的 需要,缺一不可,正是因为精神需要的追求,人才超越于兽,而人也不是神,因 此生而为人也必定会有俗的一面。似乎阿城有意强调棋王身上的世俗性,来对抗 不近人情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英雄的宣传。“存天理灭人 欲”,将物质和精神对立割裂,让道德品性和欲望需求你死我活,这是阿城不屑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从低级到髙级分为生理、安全、自我实现等七 个层次,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棋王》里面的“吃”就是最低层次的 生理需要,阿城写的吃并不是吃本身,而是写对“吃的需求”,写饥饿感。王 生的吃相很凶,对吃近乎“虔诚”,而且“精细”,有时简直有点儿“惨无人 道”。他“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的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 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 食指抹进嘴里”。这不是对吃的向往,而是对饥饿的极度恐惧。再往下想,这是 对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阿城写王一生的“吃”,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直 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才有震撼力。可是文学感动人的,毕竟是精神的力
AC(A 项,“苦肉计”错;C 项,放弃陪嫁的应为“傩送”不是“天保”) 25.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在宝钗生日宴会上,“至晚席散时,贾母 深爱那作小旦的,因命人带进来……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 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 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这段文字 中表现了宝钗、宝玉、湘云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6 分) (2)《欧也妮·葛朗台》中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细节 很多,请举两例。(4 分) (1)(6 分)①宝钗:城府深(有心计);②宝玉:体贴、细心;③史湘云:心 直口快。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第②点中只答出“体贴”得 1 分;答出“细 心”得 1 分。 (2)(4 分)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一 纵,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向梳妆匣扑去;②葛朗台临死时,神甫 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他却做出一个骇人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 手里,这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③葛朗台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 “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④临死之前,欧也妮 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 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怎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 界。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可;意思对即得分;其他细节言之成理亦 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6~28 题。 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发表虽早,但文字简 劲,结构精巧,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又有超迈于流派之外的内涵与趣 味。《棋王》里面最突出的两个意象就是“吃”和“象棋”,这两样都是人类的 需要,缺一不可,正是因为精神需要的追求,人才超越于兽,而人也不是神,因 此生而为人也必定会有俗的一面。似乎阿城有意强调棋王身上的世俗性,来对抗 不近人情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英雄的宣传。“存天理灭人 欲”,将物质和精神对立割裂,让道德品性和欲望需求你死我活,这是阿城不屑 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安全、自我实现等七 个层次,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棋王》里面的“吃”就是最低层次的 生理需要,阿城写的吃并不是吃本身,而是写对“吃的需求”,写饥饿感。王一 生的吃相很凶,对吃近乎“虔诚”,而且“精细”,有时简直有点儿“惨无人 道”。他“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的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 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 食指抹进嘴里”。这不是对吃的向往,而是对饥饿的极度恐惧。再往下想,这是 对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阿城写王一生的“吃”,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直 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才有震撼力。可是文学感动人的,毕竟是精神的力
量。“吃”是为了活,而活不只是“吃”。王一生和好几人车轮大战,胜了后, 他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26.作者认为《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原因有哪些?(3分) 27.为什么说阿城写王一生的“吃”具有震撼力?(6分) 2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26.①文字简劲,结构精巧 ②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 ③有超于流派之外作品的内涵与趣味。(每点1分) 27.①描写细致,生动传神; ②体现了对饥饿的极度恐惧感和对 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 ③直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每点2分) 评分建议:第②点中,答出“对饥饿的极度恐惧感”得1分;答出“对生存的焦 灼与现实的焦虑”得1分。 28.(6分)“东西”指“精神需要的追求”;(2分)既要有物质的追求,还要 有精神的追求,(2分)这才是完整的生命。(2分) 评分建议:答案要有对“东西”的解释,意思对即可;“完整的生命”答成“有 意义的生命”或“有价值的生命”亦可
量。“吃”是为了活,而活不只是“吃”。王一生和好几人车轮大战,胜了后, 他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26.作者认为《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原因有哪些?(3 分) 27.为什么说阿城写王一生的“吃”具有震撼力?(6 分) 2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 分) 26.①文字简劲,结构精巧; ②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 ③有超于流派之外作品的内涵与趣味。(每点 1 分) 27.①描写细致,生动传神; ②体现了对饥饿的极度恐惧感和对 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 ③直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每点 2 分) 评分建议:第②点中,答出“对饥饿的极度恐惧感”得 1 分;答出“对生存的焦 灼与现实的焦虑”得 1 分。 28.(6 分)“东西”指“精神需要的追求”;(2 分)既要有物质的追求,还要 有精神的追求,(2 分)这才是完整的生命。(2 分) 评分建议:答案要有对“东西”的解释,意思对即可;“完整的生命”答成“有 意义的生命”或“有价值的生命”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