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省扬州市中考 语文试题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瑕疵(ci) 自诩(y 恻隐(ce)海市蜃楼(shen) B.绽放(zhan)契合(qie)殷红(yin)轩然大波(xuan) C.静谧(mi)邂逅(hou)驾驭(y)鳞次栉比(zhi) D.嫉妒(j)迸溅(bing)翡翠(fi)如火如荼(tu)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 C.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 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乐观、聪明、 勇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执着、奋进、顽强 B.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白杨礼赞》《囚绿记》两篇散文 都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水经注》 记载了全国河流水道的情况,《梦溪笔谈》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 科学成就。 D.《松鼠》作者法布尔和《松树金龟子》作者布丰,都是法国学者、作家。这两篇文章都 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漫步钟灵毓秀的扬州,你可以见到wei蓝如洗的天空、绿意ang然的大地,可以领略到 底yun深厚的文化、淳朴和谐的风情。近年来,扬州围绕“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精致 扬州”“打造世界名城”等主题进行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 代文明交相辉yinq的名城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2)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4)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袁》)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8)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是这一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勃勃生机,正所 。(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写)
2014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 语文试题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积累运用(3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A.瑕疵(cī) 自诩(yǔ) 恻隐(cè) 海市蜃楼(shèn) B.绽放(zhàn) 契合(qiè) 殷红(yīn) 轩然大波(xuān) C.静谧(mì) 邂逅(hòu) 驾驭(yù) 鳞次栉比(zhì) D.嫉妒(jí) 迸溅(bìng) 翡翠(fěi) 如火如荼(t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 ....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H370 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 ....。 C.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 ....地拍摄着。 D.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 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 ....。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 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 13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乐观、聪明、 勇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执着、奋进、顽强。 B.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白杨礼赞》《囚绿记》两篇散文 都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水经注》 记载了全国河流水道的情况,《梦溪笔谈》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 科学成就。 D.《松鼠》作者法布尔和《松树金龟子》作者布丰,都是法国学者、作家。这两篇文章都 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 漫步钟灵毓秀的扬州,你可以见到 wèi 蓝如洗的天空、绿意àng 然的大地,可以领略到 底 yùn 深厚的文化、淳朴和谐的风情。近年来,扬州围绕“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精致 扬州”“打造世界名城”等主题进行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 代文明交相辉 yìnq 的名城。 7.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 (1)吴楚东南坼, ▲ 。 (杜甫《登岳阳楼》) (2) ▲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3)江山代有才人出, ▲ 。 (赵翼《论诗》) (4) ▲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袁》) (6) ▲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业精于勤荒于嬉, ▲ 。 (韩愈《进学解》) (8)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是这一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勃勃生机,正所 谓“ ▲ , ▲ ”。 (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写)
8.综合实践活动。(10分)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2分)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 据事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 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 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标题: (2)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 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两点理由。(每点不超 过10个字,4分) 赞成理由:① 担忧理由:①▲ (3)记者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作品《水浒传》现场出了测试题。请你完成 (4分) ①写出右图故事名称(1分 ②简述该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3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a):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 “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 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 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 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 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 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 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8.综合实践活动。(10 分)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4 个字,2 分) 5 月 4 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 据事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 生合诵等。共 22 个参赛节目和 2 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 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标题: ▲ (2)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 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两点理由。(每点不超 过 10 个字,4 分) 赞成理由:① ▲ ② ▲ 担忧理由:① ▲ ② ▲ (3)记者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作品《水浒传》现场出了测试题。请你完成。 (4 分) ①写出右图故事名称(1 分): ▲ ②简述该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3 分): ▲ 二、阅读理解(54 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 分) ▲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 “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 分) ▲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5 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 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 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 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 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 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 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
(1)周君患之(▲ (2)发师救周(▲) (3)颜率复诣齐(▲)(4)子之数来者(▲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子之数来者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 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 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 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 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 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 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 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 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 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 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一一—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 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 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 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 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 1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3分)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1)▲的观点;其次,从(2)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3) 1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4分)
(1)周君患之(▲) (2)发师救周(▲) (3)颜率复诣齐(▲) (4)子之数来者(▲)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 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 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5 分)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 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 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 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 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 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 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 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 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 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 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 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 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 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 2013 年 6 月 3 日《今晚报》,有删改) 1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3 分)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1)▲ 的观点;其次,从 (2) ▲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3)▲ 。 1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 ▲ 16.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4 分) ▲
17.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 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 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 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 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 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 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 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 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 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 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 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 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 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 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 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 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 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 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道行(he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8.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 的情感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2分)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
▲ 17.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 字,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18 分)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 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 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 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 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 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 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 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 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 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 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 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 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 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 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 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 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 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 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 2013》) 【注】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8.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 的情感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2 分) ▲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
有什么不同?(2分)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2分)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 理由。(6分) 三、作文(60+3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 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 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 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分3分,青认真书写
有什么不同?(2 分) ▲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2 分)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 分) ▲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 理由。(6 分) ▲ ▲ 三、作文(60+3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 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 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 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分 3 分,青认真书写
扬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运用(3分) 1.(2分)C.A选项中“谢”读作x0,B选项中“契”应读作q,“股”读作yan,D选项中 应读作beng 2.(2分)D.A句中的“当务之急”,与句中“目前”语义重复;B句中的“叹为观止”,教示赞 美事物好到了极点;C句中的“浮光掠题”,指观察不细,印象不深:D句中的“柳暗花明 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 3.(2分)C.A句中问号改为逗号;B句中引号内逗号在引号外;D句中“高山青”应用当名号 4.(2分)B,A句中“大约”与“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C句中“价值”与”广“搭酸 当,“价值”改为“前景”D句判断不当,去掉“不会” 5.(2分)D,D选项中,《松鼠》作者布丰,《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 6.(4分)蔚、盎、直、映(各1分) 7.(9分)(1)乾坤日夜浮(2)明月别枝惊鹊(3)各领风骚数百年(4)我寄愁心与明月(5)不 求闻达于诸侯(6)山回路转不见君(7)行成于思毁于随(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共9分,错、添、漏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8.(10分)(1)(2分)示例】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评分要点及说明】①“淮扬中学”②“举行”(或“举办”等)③“经典诵读比赛”(加上“活动 亦可),3点完整得2分,缺或错一点扣1分,缺或错两点,超出14个字扣2分 (2)(4分)【示例】 费成理由: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分),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1分),其他如“提高 学生人文素养”等意思合理即可 担优理由:活动似乎跟考试没什么关系(1分),可能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1分),其他如 分散学生学习精力”等意思合理即可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个角度各陈述两点理由,每点1分,意思合理即可 (3)(4分) ①(1分)【示例】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评分说明】人名写否皆可, ②(3分)【示例】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差役于野猪林想 条害林冲时,鲁智深突然杀出救了林冲,(之后,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因1分,经过1分,结果交代救出林冲即可得1分 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阅读(6分) 9.(6分)(1)(3分)“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分),也 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2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表现场景清冷”,给1分,“暗示心境凄凉”给2分。意对即可 (2)(3分)“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分),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 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惘等)之情(2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写出“家乡遥远”给1分,写出“思乡之情”给2分,意对即可。 语文试卷答案第1页(共4页)
(二)文言文阅读(1B分) 10.(4分) (1)以…患,担优(2)军队(3)到(4)腰次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个1分,提供两个解释的只要答出其中一个即可;若学生回答的词 语是这些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2分)B.A项,助词/代词;B项中两个“于“解释为“向”或“从”,C项,“于是,就”/克 然:D项,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12.(6分) (1)我究意从哪条路才能让九盐到达齐国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倒装句,“终”致”,须翻译到位,(2分) (2)第一次击鼓,(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评分要点及说明】鼓”名词作动词、省略句,须翻译到位,(2分) (3)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并不相同 【评分要点及说明】“徒”“其”“实”须翻译到位。(2分) 13.(3分)【示例】 说法一:酸半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1分)做人做事,信义为重,而颜率的谋略是建 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C2分) 说法二:颜率是容智的。(1分)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挽教了国家的 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能对颜率的行为作出评价,给1分;若能如“说法一”一样,既看出计 谋中聪慧的一面,但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这不是为人处世的长久之策,这样的计谋隐藏 着祸患等等,给2分,若如“说法二”一样,只提出诸如“兵不厌诈”的看法,给1分 【译文】 秦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感到担忧。颜率请求到齐国借兵接 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基虐元道,想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我们 君臣商量),(与其将九鼎)给秦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 非常高兴,发兵援救周,秦军撒退,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颜率又 去齐国。(对齐王)说:“周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献上九鼎,不知道贵国 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向梁借道。”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梁 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梁,一定无法运出,”齐王 说:“我准备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 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楚,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我究竟从哪条路才 能让九鼎到达齐国呢?”颜率说:“我私下替大王为此事担忧。”齐王说:“您屡次来我齐 国,还是不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请(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 搬运,周的君臣听候命今迁运九晶,”齐王于是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 (三)《底线》(15分) 14.(3分)(1)提出做人做事应有底线的观点:(1分)(2)从成全社会、成全自己的角度 (1分)(3)强调了人处世有底线的积极意义。(1分) 语文试卷答案第2页(共4页)
【评分要点及说明】(2)如果回答“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3)如果回答“强调了拥有底线, 也就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亦可以,表达清晰,意对即可 15.(3分)比喻论证,(1分)将“底线”比作“江河水线”,把抽象的底线具象化,形象生动地 论述了有底线的意义及无底线的危害,(2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表达清晰准确即可 16、(4分)①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1分)②人的自信是建 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有底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1分)③有底线,才有实现自 我,实现“成功人生”的可能,(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思路清晰,能 紧扣“底线”与“人”、“人生”之间的关系分析,意对即可 17.(5分)示例作为一个学生也应该有底线意识,考试时,遵章守纪不作弊就是基本的 底线,它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心中,是所有学生必须共同遵守的底线,一且有人突,我 们有责任和义务竖决抵制,而不应该是你“破”我“降”,随波逐流 【评分要点及说明】观点正确,2分;结合实际阐述,表达清晰,3分 四)《道行》(18分) 18.(2分)①肯定,(因皮挑儿高超的技艺)(1分)②尊重,(因皮挑儿美好的德行)(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括号中的内容(为判断理由)不用回答,意对即可, 19.(1)(2分)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慈厚;(1分)于先生的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 信(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①表明事情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1分)②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高超技艺 的惊叹,(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0.(6分)①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哈,栩棚如生,②皮影技术全面。设计、雕刻操纵、说 唱均一人完成。③为人淳朴善良,一回到小镇,就免费稿劳乡里乡亲,④热爱皮影表 演且极为自信。认为超拨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中的悟性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2分,“概括”和“简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3点就给6分。表 达清晰,意对即可 (6分)主要人物:皮挑儿。(2分)判断理由(4分):①从小说标题看。“道行”指人的涵 养、本领,所谓“涵养”,就是待人处世方面的修养。,小说表现于先生时只侧重表现了他 的本领,而表现皮挑儿时,则既表现了其涵养,又表现了其本领。所以,题目指向的应该 是皮挑儿,②从小说行文看。小说虽然起篇写的是于先生,但收篇在皮挑儿。主要人 物无理由“中途消失”。③从具体表现看。小说写于先生,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皮挑儿,另 方面是为了衬托皮挑儿:以于先生的高超技艺衬托皮挑儿的技艺高超 【评分要点及说明】准确判断出主要人物为“皮挑儿”给2分;判断理由共4分:答出一点 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要求表达清晰,言之成理。 【特别说明】如果有学生认为皮挑儿和于先生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认为作者是借他们 两人表现了中国皮影艺人身上的道行,亦可的情给分,理由充分亦可给满分。但如果认 为主要人物只是于先生,则不宜给分。 语文试卷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