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40分;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27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3)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5)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能谤讥于市朝 ▲ 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崔颗《黄鹤楼》)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荣膺(yng)扶掖(ye)绮丽(q) 涕泗横流(n) 因地治宜(zh) B.荫庇(yn 稽首(j) 寒(jin)根深蒂固(d)销声匿迹(m) C.吸拉(chub)喜然(m)愧作(xn)广表无垠(mo)气冲斗牛(dbu) D.阴霾(m6i) 朔方(shub)凋零(dio)戛然而止(j)叱咤风云(cha)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中新网4月22日电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22日进入第七天。韩国政 府部门事故对策本部表示,救援队伍当天集中搜寻客轮的3层和4层,打捞出多具遇难者遗体 ①(截至截止)目前,沉船事故遇难人数已经增至104人,另有198人下落不明。 韩方认为,失踪人员可能主要被困于船舱的3层和4层,要集中力量开展搜救工作。据悉, 救援队伍已于21日凌晨5时50分许打通前往餐厅(位于客轮3层)的通道,但尚未进入餐厅。 另外,队伍在沉船周边海域投放大型网兜,以防遇难者遗体不会漂走等情况发生。目前,事 发海域浪高约为0.5米,有利于搜救 本月16日上午,韩国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发生沉船事故。 客中包括325名前往济州岛修学旅行的京畿道安山市撞园高中的学生和14名教师等。 另一方面,韩国检方和警方联合调查本部构留了失事客轮“岁月号”的一等航海师姜某、中 菜、二等航海师金某和轮机长朴某并展开调查。他们②(涉案涉嫌)遗弃致死和反《海 难救助法》。 在调查中,四人中有部分人员陈述事发时船长来向乘客发出紧急疏散令,但▲一,因此调 查本部将对此进行进一步调查。 (1)请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答;①▲ (2)选文中面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修改:▲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3)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2分) 但 4.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6分) (1)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有表现劳动人 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的,如《蚊子和狮子》;有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 B.《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 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著作主要以 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减》、《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等。 D.《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 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颜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2)《水浒传》中的林冲是怎样一步一步被逼上梁山的?试对有关情节作简要概述。(3分) 5.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问题展开探究。(3分) 教育部近日制定完成有关高考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其中计划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 举行,实行一年多考的社会化等级考试,不计入高考总分。高考应不应该取消英语顿时成为社会 争议热点。 问题:对于“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的社会化等级考试,不计入高考总分”的改革方案,你是赞成 还是反对?请陈述理由。至少写出三点。 答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怒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其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国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质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别东,一屠南 自此,其之南,汉之阴,无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乙1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 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渐色 西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局之僧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有改动)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 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年且九十 ▲ (2)一厝朔东 (3)贫者语于富者曰 (4)子何恃而往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B.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吾一瓶一钵足矣/足肤皲裂而不知 D.贫者自南海还/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3)吾欲之南海,何如? 译文 9.下面对甲、乙两段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通过愚 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甲文中的智变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显示出了愚公的见解 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他是“大智若愚”。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甲文中愚公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 叟,乙文中“贫者”和“富者”都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甲、乙两文的结尾都运用了神话传说的故事来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对我们今天仍有 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题。(3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蜂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①雁门:在今山西省境内 ②易水:在今河北省境内。 10.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 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满尽致地揭示 出来 B.次句写城内的守军及风云变幻,情景相生,奇妙无比。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 缕切 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C.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 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黯然凝重的氛 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五、六两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旗息鼓,为的是“出其 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实指交战的地点,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沈从文《云南的歌会》选段,完成11-12题。(4分)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 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 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乘,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 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风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 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 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 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 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 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 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 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 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 “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1.“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一句中的“这个唱法”指的是怎样的唱法?请用原文中句子回 答。(2分) 答 12.请你对“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风哕意 味”一句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品析。(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2分) 筷子 聂鑫森 ①中国人用筷子就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封之前,距今有三千多年了,“昔者封为象著”便是 个例证 ②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典籍中,都把“筷”写作“箸”,即使在《康照字典》中也是如此。“箸,饭 也”,那么,“”的意思呢?“持去也”,指持箸取物。“暑”又写作“”,说明最早的筷子取材于 竹、木。筷子还有别的称谓,如:英、提、挟、筒……但在当时,正规的写法多为“暑”,李白在《行路 难》中写道:“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杜甫的《丽人行》中亦有“犀箸厌久来下,寓刀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缕切空纷纶”的句子。 ③”筷”字,其实在民间早已流传。究其原因,“箸”的读音近于“住”“滞”“堵”,为一些行当的 人所忌讳,船家更是视为大忌,于是反其道而改称“快”,加竹头,便成了“筷”。这在明人笔记《推蓬 寤语》中有所记载。这很符合中国人凡事讨个吉利的心理需求,便普及开来。一些文人也间或使 用“筷”字,白居易就做过这样的诗句:“台杯青竹筷,俭洁无膻腥。”在《红楼梦》、《金瓶梅》中,既有 “箸”也有“筷”,这与作者在小说中大量采用悝语俗话有关。 ④筷子的材质,除竹、木外,还有金、银、铜、铁、玉、象牙、犀牛角等等。《开元天宝遣事》中,记 叙了唐玄宗在一次卿宴中,将手中的金筷赏赐给丞相宋璟,他“莫知其由,不敢称谢”,唐玄宗解释 说:并非是赐金给你,是以此来表彰你的正直。在《红楼梦》的各种宴会上,出现过一些精美的筷 子,如“象箸”“乌木三镶银箸”“四楞象牙镶金筷子”等等。筷子在今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收藏品 类,“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馆主蓝翔,收藏各种各样的筷子近千种,分为竹木、金属、牙骨、玉石、密 塑五个大类,时间跨度自明代到当代,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⑤筷子的长度一般为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国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 通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 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中 ⑥筷子,并非都是用来吃饭的,它还有其他用途。清代所制的一尺来长的雕花铜筷是用来夹烧 火锅中的木炭的;又长又细的铜筷是洞房中用来夹剪龙风花烛的烛芯的;仅两寸来长的朱红玳瑁筷 串着银链、银饰,是挂在儿睡帐中避邪的吉祥物;还有重二斤、长一尺余的大铁筷,是古代用来烧 烤食物的。至于现在的一些旅游胜地,就地取材而制作的筷子,多属工艺品之列,以便人们留作纪 念 ⑦在古人的一些野史笔记中,时或见到用铁筷子作武器的文字。我记得有一则,写少林寺的 个烧火和尚,工余以铁筷子练习夹飞来飞去的苍蝇,到实战时,则可夹住飞来的箭,称得上是一种绝 13.这篇文章依次介绍了筷子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 1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⑤段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 15.这篇文章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谈谈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16.筷子除于用于吃饭,它还有哪些用途?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13分) 人类得了病不能赖手机 尹世昌 ①老友相聚,自顾自玩手机;阖家团圆,个个是“低头党”;不管等车、吃饭,每5分钟构出手机, 刷一次微博,查一次微信;手机伴枕,才能入睡;一觉初醒,先看手机;就连隶餐上道菜,也让手机先 ②据说,这都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又据说,这种病症,发作起来很可怕:小处而言,亲情友 情因之淡漠;大处来讲,社会信任因之丧失。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③“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现代社会病理现象,得到广泛认同。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不能走向反 面,不必妖魔化新技术。否则,我们就走不出“看报纸长大的一代,抗评看电视长大的一代,看电视 长大的一代,又批评看互联网长大的一代”的怪圈。 ④妖魔化新技术,容易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新技术,漠视、隐瞒真实的、深层次的 原因。 ⑤比如,有打工族抱怨,自从有了微信,就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一一老板发号施令更加无所 顾忌,被迫无时无刻拿着手机刷刷刷。这完全不是手机、微信的错,错在老板不懂劳动法,不懂“工 作生活平街”的人力资源管理常识 ⑥另一种扭忧一一使用微信而非打电话、面谈,导致人情冷淡,也未尝不是杞人忧天。成年人 会自行判断、选择一种高效的交流方式,心智成熟者懂得“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道理,适可而 止,有益健康。 ⑦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人感叹人情冷漠、人心不古。可是,长者扑地无人问的悲凉,是因为手机 和科技吗?一方有难万方支援的网络慈善传奇,恰恰是因为科技凝结了人心。即使家庭内部,微信 朋友圈、微博,让天各一方的父母儿女,也有机会认识到对方更精彩的一面。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人 对面不相识”,也能让人“天涯若咫尺”。 ⑧不可否认,某些时侯,现代科技有过分膨胀的趋势,甚至威胁人类生存。但是,“真正的问 题,不在科技是否会奴役人类,而在人类能否主宰自己的命运”。 ⑨科技与人文绝非必然冲突,完全可以互为配合。把科技看作人文对立面,是误解了人文,也 误解了科技。人文真正的对立面是野蛮,是对人的尊严与文化的残害。科技与人文都是人类智慧 的产物,两者是可以、也是应该整合的。妖魔化新技术,是“人文咳嗽、技术吃药”,板子错打,后患 无穷。 ⑩人类社会自己得了病,可别赖在智能手机上。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1日) 17.文中说“人类得了病,不能赖手机”,这里所说的“病”是指什么?这种病可能有哪些害处?(3 分答 ▲ 18.文中所说的“妖魔化新技术”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妖魔化新技术”会带来什么害处?(3分) 答 19.作者为了反驳“妖魔化新技术”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试简要概括这些例子。(3分) 答 20.第④段说:“妖魔化新技术,容易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新技术,漠视、隐瞒真实的 深层次的原因。”你认为这里所说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指什么?“真实的、深层次的原因”又 是指什么?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探究。(4分) 四、作文(65分,含书写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5分,含书写5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 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有人渴望得到 请以“渴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