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复习之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一) 主备:黄明旺 授课:黄明旺 时间:10月31日
期中考试复习之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一) 主备:黄明旺 授课:黄明旺 时间:10月31日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学类作品的考点 2进一步了解文学类的考试题型 3进一步巩固文学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模式和方法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学类作品的考点 2.进一步了解文学类的考试题型 3.进一步巩固文学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模式和方法
考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6、分析人物形象
一 .考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6、分析人物形象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结果)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4个 题型2.文章围绕某某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答题模式:(人物)+动词加名词的短语(动宾短语)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围绕“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 事?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 题型2.文章围绕某某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答题模式: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围绕“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 事? 人物+事件+(结果)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4个“W” (人物)+动词加名词的短语( )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动宾短语 添改讲义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题型:文题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例如:《皱皮苹果》 表层含义指外表皱皮但又内里鲜甜的苹果, 深层含义是指那些不被人重视,在艰苦环境中依然有所坚守, 有所进取的生命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题型:文题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 例如:《皱皮苹果》 表层含义指外表皱皮但又内里鲜甜的苹果, 深层含义是指那些不被人重视,在艰苦环境中依然有所坚守, 有所进取的生命。 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三)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题型1某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写出-特点,表达了 (2)运用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写-特点,表达了 (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的特点。 (4)运用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 题型2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答题模式:(1)对人物进行了--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一的特点 (2)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了-,突出人物一的特点 题型3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三)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题型1.某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2)运用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写---特点,表达了-- (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的特点。 (4)运用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 题型2.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答题模式: (2)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1)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写出---特点,表达了--- (1)对人物进行了 ---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题型3.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3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 答题思路(1)词语本身的含义(2)用到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3)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内容 答题模式: (1)动词:生动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刻画了--事物 情态,表现了人物-心情。(用了修辞的要说用了什么修辞)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物)--特点、情态, 反映了人物-心情。(用了什么描写要说用了什么描写)
3.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答题思路(1)词语本身的含义(2)用到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3)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内容 答题模式: (1)动词:生动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刻画了---事物-- 情态,表现了人物---心情。(用了修辞的要说用了什么修辞)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物)---特点、情态, 反映了人物---心情。(用了什么描写要说用了什么描写)
三、实战演练 (一)阅读《只有一张》,完成15、16题。用时:10分钟 15.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买火车票”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经历 了两个转折点,请简要概括这两个转折点。(第一次以项北为陈 述对象,第二次以李兰为陈述对象)(4分)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项北开始整晚泡在火车站里 (2)火车缓缓开动,他还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
三、实战演练 (一)阅读《只有一张》,完成15、16题。用时:10分钟。 15.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买火车票”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经历 了两个转折点,请简要概括这两个转折点。(第一次以项北为陈 述对象,第二次以李兰为陈述对象)(4分) 16.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项北开始整晚泡在火车站里。 (2)火车缓缓开动,他还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
>15.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买火车票”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经历了两个 转折点,请简要概括这两个转折点。(第一次以项北为陈述对象,第二次 以李兰为陈述对象)(4分) 参考示例:(1)项北找“黄牛”买票;(2)李兰发现只有一张票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项北开始整晚泡在火车站里。 答:“泡”字生动地写出了项北为买车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突出了项北买票的热切、执着。(意思对即可) (2)火车缓缓开动,他 直呆呆地站在那里。 答 过神态描写,表现项北送别妻子的恋恋不舍 以及他渴望回家却回不了的失落心绪
➢ 15.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买火车票”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经历了两个 转折点,请简要概括这两个转折点。(第一次以项北为陈述对象,第二次 以李兰为陈述对象)(4分) 16.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项北开始整晚泡在火车站里。 (2)火车缓缓开动,他还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 参考示例:⑴项北找“黄牛”买票; ⑵李兰发现只有一张票 答:“泡”字生动地写出了项北为买车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突出了项北买票的热切、执着。(意思对即可) 答: “呆呆”通过神态描写,表现项北送别妻子的恋恋不舍 以及他渴望回家却回不了的失落心绪
●四、检测练习(晚修后上交)。 完成《一朵一朵的阳光》的15、16题
四、检测练习(晚修后上交) 完成《一朵一朵的阳光 》的15、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