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拿来主义 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分析破立结合的论证技巧,明确作者的观点。 晨读积累 作者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鲁迅评《史记》 文本导学 语言积累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自诩()②譬如()③蹩进() ④吝啬()⑤国粹()⑥残羹冷炙() ⑦冠冕()⑧脑髓() (2)多音字 给与() 「大度() ②度 参与() 忖度( ③剧头( ④便 〔顺便() 孱弱() 大腹便便() ⑤冠 ∫冠心病() 冠军() 2.辨形组词
第 6 课 拿来主义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分析破立结合的论证技巧,明确作者的观点。 作者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自诩.( ) ②譬.如( ) ③蹩.进( ) ④吝啬..( ) ⑤国粹.( ) ⑥残羹.冷炙.( ) ⑦冠冕.( ) ⑧脑髓.( ) (2)多音字 ①与 给与.( ) 参与.( ) ②度 大度.( ) 忖度.( ) ③孱 孱.头( ) 孱.弱( ) ④便 顺便.( ) 大腹便.便( ) ⑤冠 冠.心病( ) 冠.军( ) 2.辨形组词 (1) 诩( ) 栩( ) (2) 磕( ) 溘( )
(3) 3.理解词义 (1)自诩 (2)孱头 (3)玄虚: (4)国粹: (5)礼尚往来 (6)冠冕堂皇 (7)残羹冷炙 (8)故弄玄虚: 选词填空 (1)误解·曲解 ①同学之间的 需要用真诚去化解。 ②日本教科书经常 侵华历史,掩盖真相 (2)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①领导干部要少说些 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②经过几番较量,他终于 地登上总经理的宝座。 整体把握 阅读课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段):
(3) 掘( ) 崛( ) (4) 博( ) 搏( ) 3.理解词义 (1)自诩: (2)孱头: (3)玄虚: (4)国粹: (5)礼尚往来: (6)冠冕堂皇: (7)残羹冷炙: (8)故弄玄虚: 4.选词填空 (1)误解·曲解 ①同学之间的________需要用真诚去化解。 ②日本教科书经常________侵华历史,掩盖真相。 (2)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①领导干部要少说些________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②经过几番较量,他终于________地登上总经理的宝座。 阅读课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 段):
第二部分(5~9 第三部分(第10段): 重点突破 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 “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第二部分(5~9 段): 第三部分(第 10 段): 1.第 1 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 “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答: 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答:
3.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4.第8段中作者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 怎样的态度和做法? 美点赏析 《拿来主义》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请将这些比喻的本体写出来,并分析运用比喻论 证的作用
3.第 5 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 6 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 7 段的“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答: 4.第 8 段中作者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第 9 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 怎样的态度和做法? 答: 《拿来主义》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请将这些比喻的本体写出来,并分析运用比喻论 证的作用。 答: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 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 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展示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 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 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 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6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 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 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 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 界的亭子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在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文体知识 驳论文 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 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驳论的方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反驳论点。 文内文外 ■文内深读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 《拿来主义》的反语和比喻 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拿来主义》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 形式,表现出作者鲜明的观点。下面对《拿来主义》一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1.妙用反语。文章列举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三种表现之后,有这样一句议论,“总 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讽刺“送去主义” 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态度,表明“活人替代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 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 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展示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 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 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 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 6 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 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 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 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 界的亭子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在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文体知识 驳论文 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 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驳论的方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反驳论点。 文内文外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 ——《拿来主义》的反语和比喻 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拿来主义》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 形式,表现出作者鲜明的观点。下面对《拿来主义》一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1.妙用反语。文章列举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三种表现之后,有这样一句议论,“总 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讽刺“送去主义” 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态度,表明“活人替代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
者对此是不屑不齿。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作者又写道:“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 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 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 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与 之相对的是作者倡导“拿来主义”的主张:“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 气壮、义正词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义,而是贬词褒用的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 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2.巧用比喻。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奧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 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 题,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从正反两方面 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的 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虛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 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比作“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 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鱼翅”比喻文化遺产中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内容,要“拿来”而且“使用”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 害的方面;“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遺产中的糟粕,要“毁掉”(只留少许 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遺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 文外迁移 类文品悟】 捧与挖 鲁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 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 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 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 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 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
者对此是不屑不齿。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作者又写道:“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 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 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 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与 之相对的是作者倡导“拿来主义”的主张:“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 气壮、义正词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义,而是贬词褒用的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 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2.巧用比喻。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 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 题,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从正反两方面 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的 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 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比作“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 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内容,要“拿来”而且“使用”;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 害的方面;“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要“毁掉”(只留少许 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 类文品悟 捧与挖 鲁 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 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 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 “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 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 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
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 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 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 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測高深的妙法 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與论的, 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 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 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 “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 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 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微感言 【素材运用】 点击文本 (1)“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 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示例 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理性地分析,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客观地剖析 事物中的利与弊,联系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岀合情合理的判断,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而 提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莫采取“一刀切”的武断行为。既不能做孱头,也不能当昏蛋 更不能成为废物。 提醒:完成作业第二单元第6课
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 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 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 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 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 在。 民元革命时候,S 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 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 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 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 “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 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 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微感言: 素材运用 点击文本 (1)“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 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示例 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理性地分析,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客观地剖析 事物中的利与弊,联系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断,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而 提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莫采取“一刀切”的武断行为。既不能做孱头,也不能当昏蛋, 更不能成为废物。 提醒:完成作业 第二单元 第 6 课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1)①x②pi③ bie lin se⑤cui⑥ geng zhi (2①yuyu② du duo③ can chan④ bian pian⑤ guan guan 2.(1)自诩栩栩如生(2)磕头溘然(3)挖掘崛起(4)渊博脉搏 3.(1)自己夸耀自己。诩,夸耀 (2)软弱无能的人(骂人的话) (3)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騙手段 (4)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5)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6)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7)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 (8)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4.(1)①误解②曲解 解析两者都有“理解别人的话”的意思,但“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却是错误 地解释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或客观事实。 (2①冠冕堂皇②堂而皇之 解析两者都有“表面上庄严正大”的意思,但“冠冕堂皇”前边可以加程度副词修饰,有 否定的说法;“堂而皇之”有时侧重在“有气派、广大”上,一般没有否定的说法。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 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突破 1.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 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 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 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1)①xǔ ②pì ③bié ④lìn sè ⑤cuì ⑥ɡēnɡ zhì ⑦miǎn ⑧suǐ (2)①yǔ yù ②dù duó ③càn chán ④biàn pián ⑤ɡuān ɡuàn 2.(1)自诩 栩栩如生 (2)磕头 溘然 (3)挖掘 崛起 (4)渊博 脉搏 3.(1)自己夸耀自己。诩,夸耀。 (2)软弱无能的人(骂人的话)。 (3)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4)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5)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6)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7)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 (8)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4.(1)①误解 ②曲解 解析 两者都有“理解别人的话”的意思,但“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却是错误 地解释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或客观事实。 (2)①冠冕堂皇 ②堂而皇之 解析 两者都有“表面上庄严正大”的意思,但“冠冕堂皇”前边可以加程度副词修饰,有 否定的说法;“堂而皇之”有时侧重在“有气派、广大”上,一般没有否定的说法。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4 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 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 10 段):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 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突破 1.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 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 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 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 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 “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 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指出中国“只是送出 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一味的送出,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 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 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 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3.“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 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 强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对“送去主 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词:“拿 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 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4.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①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是孱头;②怒,放一把火 烧光(虚无主义),是昏蛋;③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 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做法:或使用,或存放, 或毁灭。 美点赏析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 的一类事物,“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姨太太”比喻供 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 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 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 丰富,耐人寻味。第11课变形记(节选) 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晨读积累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 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 “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 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指出中国“只是送出 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一味的送出,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 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 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 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3.“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 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 强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对“送去主 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词;“拿 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 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4.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①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是孱头;②怒,放一把火 烧光(虚无主义),是昏蛋;③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 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做法:或使用,或存放, 或毁灭。 美点赏析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 的一类事物,“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姨太太”比喻供 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 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 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 丰富,耐人寻味。第 11 课 变形记(节选)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作者名言 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这是很自然的。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 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 或花圃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 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 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文本导学 语言积累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穹顶()②偌大() ③愚蠢() ④搔一搔()⑤叽叽喳喳()⑥蓬() ⑦朕兆()⑧挪动() ⑨愤懑() (2)多音字 出差() 劳累 ①累积累() ②差J参着() 累赘() 差不多() ③殷 殷切() ∫幼头() 殷红() 刚劲() 2.辨形组词 司义 3.理解词
作者名言 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这是很自然的。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 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 或花圃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 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 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穹.顶( ) ②偌.大( ) ③愚蠢.( ) ④搔.一搔( ) ⑤叽叽喳.喳( ) ⑥蓬.( ) ⑦朕.兆( ) ⑧挪.动( ) ⑨愤懑.( ) (2)多音字 ①累 劳累.( ) 积累.( ) 累.赘( ) ②差 出差.( ) 参差.( ) 差.池( ) 差.不多( ) ③殷 殷.切( ) 殷.红( ) ④劲 劲.头( ) 刚劲.( ) 2.辨形组词 (1) 腼( ) 湎( ) (2) 踱( ) 镀( ) (3) 竭( ) 遏( ) (4) 屹( ) 迄( ) 3.理解词义